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並不多。因為當時該片在地方臺熱播後反響極高,有過於真實地反映了民工艱苦的生活現狀,太不符合老百姓齊力奔小康的基調,所以被禁播了。
這部劇就是《生存之民工》,後來經過剪輯和重製,改名為《春天裡》,再次走入觀眾的視線。但其中很多精彩的片段都被刪去。這個名字的改動明顯有妥協和媚俗的意圖。《春天裡》的靈感應該是來源於旭日陽剛組合,用這對中國最有名的「農民工」為《生存之民工》代言,算是省了一筆廣告費,同時暗指農民工走出嚴冬步入春天最終獲得美好解決。不過,小編想說,改個名字就走進了春天裡?
如果你沒看過這部電視劇,從電影名字上大概就能感受到這一題材的力度。整個21世紀初的幾年,中國民工數量井噴,但其生存質量卻愈發令人堪憂。同樣是一片土地養育,民工這個群體付出的是其他人群難以想像的汗水,掙來的卻只是在生存線上的掙扎,遑論生活。所以管虎一針見血地將生存兩字置於民工頭上,其下隱藏的是汗與血,是掙扎與無奈,是憤怒與彷徨。
電視劇故事情節很簡單,故事發生在東北小城松江市,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工,懷揣著形形色色的夢想,聚攏在「香榭麗舍」公寓的建築工地上。他們深知,自己用汗水築就的終究是城裡人明天的夢榻,不求別的只要不拖欠工資就謝天謝地。在簡陋的工棚裡,上百名年齡、性格不等的民工擠在一起,質問工長謝老大,拖欠的工資啥時候發……(不劇透了,自己去看)
不過影視中的黃渤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拍攝電視劇時,黃渤還只是個北漂的小配角,管虎導演可謂對他有知遇之恩。在劇中,黃渤扮演的薛六是個戲份頗重的配角,當他操著一口結巴但標準的青島話出現在劇中時,身上天然的喜劇感頓時將電視劇的沉重感衝淡了不少。
黃渤本來就長了一張諧星的臉,帶上安全帽,穿上工裝,灰頭土臉地混跡於民工之中絕對沒人能找出他來。在他的演繹之下,薛六完美地展現出社會底層青年的外強中乾、市儈狡猾和善良專情。只要有他出現的情節,總會讓人眼前一亮。
還有一個值得說的就是,所有的演員都是實力派,演技一流,甚至連群眾演員都讓人驚喜。一度讓我產生錯覺,他們是不是就是導演從大街上拉來的普通民工。 導演管虎, 康寧更值得尊重,管虎說:「我就要和別的電視不一樣!」真有種!我敬佩!
影視劇中演員陣容強手如雲,感覺不少都可以封神了,角色也都刻畫得非常傳神。工頭謝老大,血氣方剛的楊志剛,抑鬱的陸長友,懦弱的王家才,甚至街頭混混飛子等等,眾生百相,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段令人唏噓心酸的故事。
最後, 對製造這部電視劇的所有的人表達我最崇高的敬意!希望大家轉發給更多的人,因為它有可能讓你想起你的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