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價、三無、低門檻,迷霧下的電子菸等風散

2021-01-18 觀察者網

今年38歲的李洋在上海城西處開了家Zippo專賣店,早些年靠這生意也算賺了點錢。「滬漂」十五年,磕磕絆絆好不容易在魔都有了落腳之處。

前兩年,打火機生意不如往日,加上大煙霧蒸汽電子菸(俗稱「大煙」)開始流行,其煙霧量大、可玩性強,頗受年輕人青睞,時不時有老顧客來尋求購買,也不乏穿著校服的高中生。

就這樣,除了老業務,李洋又賣起了電子菸,主要面向小眾的蒸汽發燒友,也就是「vaper」群體。

2018年下半年,市場開始騷動,國內電子菸被點燃。李洋也很興奮,作為行業老玩家的他自然不肯錯過這個賺錢的好機會。店內櫃檯中間最顯眼處,擺放的正是新電子菸品牌--FLOW福祿。

FLOW福祿是羅永浩前下屬—錘子科技001號員工朱蕭木創立的電子菸品牌。就在今年1月15日晚聊天寶的發布會上,羅永浩還曾親自為FLOW福祿電子菸站臺宣傳。

其實在最一開始的時候,李洋要搶的是另一家電子菸品牌RELX悅刻的上海代理商,但下手晚了。「現在他們上海代理商躺著賺錢。」李洋眼神裡滿是羨慕。

落了空,因為看好羅永浩,愛屋及烏,李洋轉而將精力全放在爭奪FLOW福祿在安徽省的代理名額上,「很敬佩羅永浩,我覺得他這事兒應該能成。」

高歌猛進,角逐「中國Juul」

當羅永浩還在為聊天寶竭力吆喝的時候,電子菸的風就早已吹遍了大半個創投圈。年初,梅花天使創投合伙人吳世春在朋友圈發言:國內硬體創業什麼最火?答案是電子菸!

電子菸作為一個電池裝置,通過霧化器將煙液霧化,形成可吸入煙霧,一時間成了最有前途的領域。前有滴滴前高管汪瑩創辦的RELX悅刻獲投3800萬元,後有同道大叔蔡躍棟的YOOZ一天銷售500萬元,益爽、MOTI魔笛、靈犀LINX……各路人馬前赴後繼,生怕掉隊。伴隨著一線機構的資金注入,電子菸的號角正式吹響,賽道熱得發燙。

2018年底,佔領美國75%電子菸市場份額的美國創業公司Juul,被萬寶路母公司奧馳亞集團收購,估值高達380億美元。這項協議促使1500名Juul員工實現財務自由,且每人拿到約130萬美元的年終獎。

這一消息在國內不脛而走,嗅覺靈敏的商人們重新算了算這筆帳。數據顯示,作為全球最大的菸草市場,中國菸民數量達到3.16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3.07%;菸民總量位居全球第一,約佔全球菸民總數的30%。

與此同時,我國每年菸草領域的消費數額也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每年的菸草消費量約在5000萬箱左右,佔全球總量高達44%。2018年,我國菸草行業實現11556億元的工商稅利,同比增長3.69%;上繳國家財政總額10000.8億元,同比增長3.37%。

龐大的菸民為中國菸草公司帶來了極為豐厚的利潤。在這萬億級菸草市場規模的基礎上,儘管國內電子菸滲透率僅為1%,但一旦被撬動,隨便切下一塊蛋糕足以讓人欣喜若狂。從0到估值380億美金,Juul只用了3年,這也讓國內不少創業者和投資人蠢蠢欲動。

星瀚資本合伙人楊歌在接受獵雲網採訪時表示:「電子菸賽道和市場是存在且有需求的,足夠站得住,絕對不是一時之間吹起的風口。」

在楊歌看來,電子菸是像手機一樣的大眾智能硬體。不同的是,此時的電子菸是一個存量市場,並不需要開發並教育出一個新的市場,它所面向的用戶群體比較穩定,有比較強的發展空間。同時,電子菸的存在是幫助其面向群體養成一個更健康的生活習慣。

風口之上:左手輿論,右手政策

電子菸作為新事物,自打新生之日起,在安全性和政策監管等方面就爭議不斷。十年前如煙未能解決的事兒,到今天也依然不見起色。

投資人似乎對能「上癮」的東西更感興趣。有投資人告訴獵雲網,對於消費品而言,投資人看中的是高頻剛需強復購,而像菸草、酒等上癮型產品一定形成高頻剛需強復購,且用戶對這類產品的價格普遍不敏感,彈性較低,利潤較高。

不過,吳世春在討論電子菸賽道值不值得看的時候曾擔憂,上癮類的東西國家都是要專賣,不管是不是電子的。甚至發問:動了菸草稅收奶酪的電子菸,結果會怎麼樣?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直言:繼區塊鏈之後,創投界再次在風口前面臨價值觀的選擇,這錢不賺也罷。

此外,天圖資本、眾海投資、頂商投資等眾多機構都表示仍處於觀望狀態,目前並沒有投資意願。產品安全也好,品牌競爭也罷,很顯然,不明朗的政策導致諸多投資人遲遲不敢下手。

從政策上來看,我國一直實行菸草專賣制度,加上國內的菸草行業一直相對比較傳統,未來電子菸是否會被納入到該體系,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因此,上文獲得融資的民營電子菸品牌在國內實際上處於三無產品的狀態,沒有監管、沒有生產標準、沒有安全認證,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如果僅靠行業自律,沒有相對應的監管措施來監管,一定不是長久之計。

不過,監管的手已經慢慢伸向這團正在燃燒的火。繼杭州、南寧、香港等城市和地區在公共場所禁止使用電子菸之後,今年2月北京菸草專賣局全面開展打擊加熱不燃燒的新型菸草製品工作。與此同時,深圳在其控制吸菸條例徵求意見稿中將電子菸納入了控煙「黑名單」。

然而,在博派資本合伙人李歐成看來,比起政策更應該擔心的是輿論導向,大眾輿論大概率會影響政策風向。早年前,JUUL就曾因不當的宣傳引導致使青少年吸菸比例提高,遭到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強力監管。

事實上,很多電子菸品牌設計和營銷時使用「健康」、「養生」、「時尚」等詞,把相對偏弱的傷害混淆成為絕對無害,似在培養和吸引新的非吸菸人群,青少年則是最容易被「侵蝕」的那批人。

對此,MOTI魔笛CMO周潔表示,不誘導非菸民去抽電子菸應是行業的道德底線。同樣地劉玲認為,一直以來,電子菸在有害健康的基礎上盈利是一大爭議點。

類似地,遊戲是遞延滿足感的博弈,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在使用合規範圍內,雙刃劍可以發揮益處,比如說幫助傳統菸民減量、戒菸,而不是引導非吸菸的轉變為吸菸受眾。

迷霧後的真相:亂價、低技術、拼營銷

在蘇州從事金融工作的張鵬有12年煙齡,最初碰上電子菸是源於身邊朋友的推薦。「看到他吐煙霧感覺很好玩,還有各種口味選擇,加上家裡有小孩,電子菸總歸比捲菸要好一些。」但張鵬強調,電子菸百分之百戒不了煙。

抽電子菸的這半年來,從最一開始通過RELX悅刻淘寶店鋪購買,到與淘寶賣家(王華)熟識互加微信私下購買,張鵬已經算是RELX悅刻的忠實用戶。

王華是RELX悅刻在某三四線城市的代理商,嘴裡一直重複著要推動整個城市電子菸文化發展的決心。他認為,電子菸能火起來是一件好事,這種健康替煙、健康吸菸的方式將是一種趨勢。

據悉,RELX悅刻電子菸套盒官方售價為299元,但張鵬通過王華的微信渠道購買友情價只需190元。這百元間的差價加上王華透露的50%代理利潤率,讓人不得不好奇電子菸的成本到底如何,而王華稱這是電子菸圈競爭下的「亂價」常態。

事實上,中國本就是電子菸大國,全球90%左右的蒸汽電子菸產品及配件產自我國,深圳則是這場造「煙」運動的大本營。從產業鏈端來看,電子菸的上遊主要包括霧化器設備、煙油、電池、晶片等配件生產商,中遊包括電子菸製造商或品牌企業,下遊則直面零售商和終端消費者。

對比市面上已有的幾個電子菸品牌來看,不管是從構造原理還是外觀設計都依葫蘆畫瓢,大同小異。有業內人士透露,電子菸的門檻並不高,標價數百元的電子菸,實際上成本可能只有幾十塊。

(圖片來源:超人測評)

「電子菸產業鏈的所有環節都可以外包,技術含量也非常低,自己建個廠組裝就可以了,百八十萬就能進場。」李洋告訴獵雲網,他有個朋友正在深圳地區研究工廠,準備創業入局做電子菸。「要做這件事其實不難,但他沒啥背景和資源,幹不過別人的。」

復盤入局創業者的背景履歷可以發現,這些玩家都不曾有過電子菸從業經驗,甚至有的都沒有抽過煙。但他們都有一個重合點:自帶「光環」,在營銷上為電子菸又添了一把火。

FLOW福祿創始人朱蕭木的錘子背景;「網紅」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聯合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共同創辦YOOZ;靈犀LINX的背後是WeMedia、同道大叔、軍武次位面、視覺志等頭部自媒體創始人組成的聯盟;羅永浩賣了錘子,退了聊天寶,又下海入局電子菸,一路折騰自帶話題。

沒有特定的技術門檻,更讓那些迫不及待想要入場的人有了底氣。甚至有人質疑,「他們只是靠營銷資源來做文章,有點賺快錢的意思。」業內人士透露,媒體曝光度較高的YOOZ柚子、RELX悅刻、MOTI魔笛等電子菸品牌,其最初的戰略就在於品牌和營銷。至於供貨端各類代工廠,滿地都是。

然而,對於這樣的觀點,90後電子菸創業者趙天一併不認同:電子菸說到底是消費品,消費品的關鍵點在於體驗,而用戶的需求是多變的,需要品牌方的產品不斷進行高速迭代,但工廠永遠只希望「流水線」式地做同樣的產品。

而在楊歌看來,電子菸低成本的菸具只是一個進入市場破冰的產品,流量的作用也只能體現在產品早期。到了行業發展的中波段,拼的就不再僅僅是產品形態和宣傳力度了。那時候,供應鏈和資源整合體系,以及資本運作將是勝負關鍵。

「這個行業比拼的不是一招兩招打得好看,一定得看整套體系能不能站得住。」

等風散

前腳還在朋友圈表示不看電子菸項目的吳世春,後腳就投了新電子菸品牌「ESUN益爽」,局面變得越來越有意思。對此有業內人士判斷,梅花天使創投從接近監管的人士處得知,上半年電子菸監管政策大概率將出臺,並將持相對開放態度,有利於民營創新企業繼續發展。

政策到底是否向好,目前還不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政策一日不落地,賽道內的玩家就一日不安心。已入局的人心惶惶,未入局的則隔岸觀火。而一旦監管全面禁止電子菸,納入菸草專賣制度,那現有的「瘋狂」都是白搭。

對於可能會出現的政策局面,楊歌認為,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勢必會與傳統產業撞出火花,就好比滴滴在興起之時與傳統計程車司機之間的摩擦。但逐漸地,電子菸會和傳統菸草行業平行發展。「這是電子菸的機遇,也是它的挑戰。」

當下,電子菸低門檻、高利潤的誘惑的確很大,風口正盛。政策的明朗化或許會讓電子菸行業放緩腳步,但也一定會淘汰掉那些「烏煙瘴氣」的企業。等風散去,電子菸市場將得到進一步規範。

(註:文中李洋、張鵬、王華皆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電子菸「線上禁售令」下達後的一周:線上還能買,線下搞促銷
    近期,《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下稱「《通告》」)出臺,向電子菸發出了「線上全面禁售令」。新快報記者探訪直擊電子菸「線上全面禁售令」下達後的一周:有的線上電商平臺仍在正常售賣電子菸;廣州線下多數實體店所受影響不大,還提前「搶跑」,趁著11月開展大促銷。
  • 1800家電子菸倒閉,電子菸品牌能否逾越過寒冬?
    電子菸行業低門檻、低投入使不少品牌蜂擁而至2018年底到2019年初可謂是電子菸行業野蠻生長的時期。我們都知道,菸草很容易上癮,上癮意味著用戶的高黏度、高復購率,也就是高利潤。並且,我國生產著全世界90%的電子菸,在深圳一帶,電子菸工廠的產能充足,供應鏈完善。
  • 政策大限、疫情大考,雪上加霜的電子菸行業如何求存?
    2019年一度凌佔創投界風口的電子菸行業,受疫情的影響再一次感受到了市場的涼薄。2019年10月30日,就在雙十一前夕,一紙《通知》下,電子菸行業發展勢頭急轉直下,線上渠道被斬斷。對於電子菸行業來說不僅僅是"雙11"所投入的全部成本打了水漂,更是引發了電子菸線下渠道商的串貨和亂價。
  • 為何電子菸的口感差別很大?行業人士:煙油是關鍵!
    電子菸從小眾走進大眾視野後,口感一直都是人們討論的焦點。據了解,影響電子菸口感的主要因素是煙油,這也是為何有實力的電子菸品牌企業紛紛加大投入煙油研發的理由。未來採用代工方式生產煙油的電子菸企業可能會被迅速淘汰。近日,鉑德發布一次性小煙新Bling系列,成為全球首款2.5ml煙油容量的即用型電子菸。
  • 電子菸絕地求生
    未成年人吸食電子菸只是行業爆發下,部分想賺快錢的玩家湧入,無序競爭下導致的行業亂象。此前,國內電子菸品牌的銷售大多通過線上進行,便利、高效且低成本的線上銷售系統下,入場成本低廉,電子菸商家良莠不齊,"PPT 電子菸 " 項目遍地。
  • 活在悅刻陰影下
    李策是一家三線電子菸品牌的聯合創始人 ,負責公司銷售業務,開拓線下渠道,平日多是在全國各地出差。不出差的時候,他會在商場「閒逛」。上午九點半,在大興某商場一樓的咖啡廳見到李策,他剛從天津回來。他們公司今年一月成立,通過三個月的公眾宣傳、沉澱一定數量的用戶後,他們開始低調緩慢地鋪設自己的線下渠道。
  • YOOZ電子菸新品發布
    這次推出的YOOZ Mini,除了降低新用戶的體驗門檻和換品牌成本,也是專門為經常丟煙杆的用戶準備的。 「市場上流行的200多塊錢的電子菸換彈套裝,煙杆丟了就要重新買套裝,太心疼了。」蔡躍棟說,「我發現很多用戶經常丟煙杆然後去重新買個套裝,在我的理解裡,如果部分用戶只是把煙杆當作打火機,那就應該把煙杆做便宜。」
  • 肺炎影響下的電子菸眾生相:線下店雪上加霜,電子菸捐款武漢
    電子菸線下店主動或被動關閉電子菸從業者都知道,國家菸草總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在2019年11月出臺了禁止電子菸進行線上銷售的1號禁令,由此電子菸轉入線下經營。二是新型肺炎帶來的公共場合恐懼讓用戶不敢輕易出門,除非疫情被很快控制,否則低營業額還將繼續,再往後就無法承擔店鋪租金,導致真關店情形發生。多個店主談到,如果商場可以減免一些租金,店鋪還能勉強經營下去,如果在停業期間還會按照原來金額交付租金,那很可能會選擇關店不再經營。
  • 從哈爾濱到海南,馬拉松電子菸加快專賣店布局
    國內電子菸市場,開始出現「線下渠道為王」的發展狀況。(圖註:馬拉松電子菸)2019年國家出臺電子菸線上銷售禁令,小規模、三無電子菸商家喪失售賣渠道,直接停業轉行,國內電子菸市場進入實力商家規範競爭狀態。
  • 1800家電子菸「倒閉」事件
    試圖用電子菸這樣的新型成癮產品,從巨型蛋糕上分得一杯羹,成為了不少電子菸創業者的初心。電子菸行業低門檻、低投入又使創業者們的初心迅速轉化成了行動。中國生產著全世界90%的電子菸。在深圳,電子菸工廠的產能充足,供應鏈完善。創業者們只需與上遊廠商談好訂單,貼上自己的品牌,電子菸就能作為「電子產品」進入市場。
  • 電子菸闖關PMTA:「長期主義」時代來了
    PMTA的高門檻和嚴苛審核標準,無疑會令美國市場重新洗牌,也會對中國電子菸行業造成巨大衝擊,技術、資金、人才等綜合實力勢必會取代營銷,成各方評判電子菸企業價值的主要因素。這也意味著,屬於電子菸的「長期主義」時代就要來了。
  • 小夥吸食電子菸成癮意識模糊,煙油裡竟含有合成大麻素
    與林某類似,18 歲的尹某因吸食 " 電子菸 " 出現精神症狀,今年 1 月在朋友的影響下吸食電子菸,吸食時間 3 個月,一周以後上癮,不吸食便出現緊張焦慮、情緒低落等戒斷症狀,逐漸增加吸食量後出現脾氣暴躁、興奮不眠、走路不穩、反應遲鈍、意識模糊、吐詞不清的精神症狀,被家人送至湖南康達自願戒毒中心治療。
  • 禁令之下 電子菸要涼涼?
    近幾年來,無數初創企業紛紛入局電子菸行業,不少資本機構也在炒熱這一市場。但隨著這一通告的公布,從品牌商到代工廠,從代工廠再到供應商,整個電子菸產業鏈均面臨一場「生死陣痛」。在電子菸線上銷售被禁後,線下渠道的競爭也在加劇。由於目前國內在電子菸線下渠道方面的監管尚處於空白期,這也給了相關企業爭奪線下渠道提供有利條件。
  • 年輕小夥吸食「電子菸」成癮意識模糊,一查煙油裡竟含有合成...
    與林某類似,18 歲的尹某因吸食"電子菸"出現精神症狀,今年 1 月在朋友的影響下吸食電子菸,吸食時間 3 個月,一周以後上癮,不吸食便出現緊張焦慮、情緒低落等戒斷症狀,逐漸增加吸食量後出現脾氣暴躁、興奮不眠、走路不穩、反應遲鈍、意識模糊、吐詞不清的精神症狀,被家人送至湖南康達自願戒毒中心治療。
  • 電子菸下半場生死局
    2019年11月8日,在京東天貓等9家電商平臺已下架電子菸產品後,線下渠道對於各大品牌的重要性凸顯。擺在電子菸企業當前最大的挑戰,是線下渠道僧多粥少。更激烈地競爭轉移到了線下。他的經驗是,商場對於電子菸的進駐,門檻會相對嚴苛,他們會從店內裝修、貨櫃、貨品等全方位給加盟商優惠。Tech星球走訪線下商場發現,無論是龍湖北京長楹天街,抑或是華貿購物中心,在這些人流量較大的商圈,各電子菸品牌競爭激烈。拿長楹天街舉例,二層是YOOZ的專櫃,悅刻的專櫃則設在三層。一小時內,成單的顧客寥寥。
  • 為什麼說朋友圈販賣的「上頭電子菸」是毒品?
    圖片裡的上家非常誠實,爽快的承認「上頭電子菸」有毒品成分,只是因為「含量沒達標」(雖然這句話也是誤導別人,但好歹沒否認),所以才可以過五檢帶上飛機,以及宣稱「合法」。我之前在《朋友圈裡的「上頭電子菸」是毒品嗎?》
  • 校門口文具店賣電子菸給小學生 10歲已成「老菸民」?
    這些還在就讀小學的孩子無一例外,都是在學校附近的小賣部購買的電子菸。  在被家長質詢時,孩子們都認為這不是真正的煙,抽電子菸是為了顯得酷。班裡,不光是男生,女生也會抽,電子菸在校園裡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2018年舟山、2019年溫州,小學生吸電子菸的新聞不斷出現。
  • 前瞻電子菸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扛不住!美國電子菸巨頭Juul正計劃...
    產品目前通過線下渠道拓展,主要通過品牌>代理、異業聯盟等多種線下合作模式,在部分便利店、商超等銷售,同時,向海外地區拓展,推進情況良好。其次是1.5ml三顆裝從128元降低到98元,打了7.5折,降低入門門檻,再把霧化器套裝取消煙彈配售,設備獨立,價格198。這樣買一套霧化器套裝, 加一盒三顆裝,只需要296,比之前399的套裝降低不少,而且還多了一顆煙彈,客戶得到更划算的組合。
  • 嚴監管下的電子菸百態:賣力吆喝推新品,價格戰跟還是不跟?
    「比如說我們這次開發的新產品,可以保證比以往更低的尼古丁攝取,就是可以擁有更加順滑的口感以及更高的滿足度,能改善菸民的體驗,所以它是會在價格上面有所體現的,並不是一直往下走的東西,但究竟電子菸技術門檻算高還是算低,你要說低端產品的話確實低,但是你要說突破整個行業的問題的話,其實還是蠻高的。」方輝說道。
  • 學校門口的文具店能買到電子菸,家長怒斥商家毫無底線
    河南衛輝多名家長聲稱,第六完全小學附近兩家玩具店賣電子菸給小學生,20到25元一支,一個班就有十幾個小孩子購買。家長擔心小孩子的健康,希望工商局重罰。這樣的一則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其實何止是電子菸,校門口的小超市和文具店確實真的是時候好好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