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農家樂集聚的長興水口鄉。拍友 葉敏 攝
浙江在線5月12日訊 飛機起飛時,逆風滑跑可獲得最佳動力。對當下正處於復甦中的鄉村旅遊而言,誰會在逆風滑跑中脫穎而出呢?
今年的「五一」假期,是轉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後的首個小長假。我省發布的旅遊數據顯示,「五一」期間近郊遊成主流。省農業農村廳產業信息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2.18萬個農家樂接待遊客431.9萬人次,營業收入恢復到去年同期的六成左右,農家樂、休閒農業主體等已經基本復工。但是,鄉村遊市場冷熱不均特徵顯著。近日,本報記者在走訪杭州、長興、溫嶺、餘姚、麗水等地後發現,門可羅雀和一房難求的兩極現象同時並存。
山莊一房難求
旅遊熱度漸進回升
來自上海的方阿姨沒想到,一家人原本要去長興水口鄉顧渚村的紫茗山莊過年,卻因為疫情推遲訂單,直到今年「五一」終於成行。
5月7日,記者在紫茗山莊看到,停車場上已經停滿了來自上海、杭州、江蘇等地牌照的小汽車。午飯後,三五成群的遊客在山莊的遊步道上散步,歡聲笑語不絕於耳,這樣的熙熙攘攘讓山莊經營者徐丹心安:「山莊活過來了。」
從大年初二直到3月27日復工前,徐丹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驗,陸續退掉或延遲了700多位客人的訂單。
徐丹是顧渚村人,在杭州工作幾年後,回家與父母一起經營紫茗山莊。目前山莊共有35張床位,「五一」以來幾乎天天客滿。「從現在一直到7月,每個周末都已訂滿。」徐丹說,開業即迎來一床難求。
浙江鄉村旅遊復甦幾何,顧渚村可謂是風向標。近年來,水口鄉每年遊客接待量近400萬人次,與國內一些5A級景區的接待量不相上下。而顧渚村是農家樂核心村,水口鄉共585戶農家樂中,顧渚村有480多戶。這裡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常年溫度比市區低,是天然的「避暑勝地」。依靠著美麗的山水環境,顧渚村發展鄉村旅遊已經20年,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客源,開出了直達上海、無錫、常州、蘇州等地的大巴。
疫情的陰霾初散,人們出遊的熱情在回升。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水口茶文化旅遊景區共接遊客約8.4萬人次,是長興縣各旅遊景區中遊客總量、住宿量、瞬時流量最高的景區。
市場由冷轉熱,各地同此感受。「『五一』假期,我們臨時請了一個小工,一共五個人仍忙不過來。」吳鋒波是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村民,他經營的「山澗竹苑」農家樂在沉寂了3個月後,生意迎來第一個小高潮,5天的餐飲營業額達到3萬多元。
「麗水山居」農家樂、民宿也迎來一波旅遊接待小高峰。全市農家樂民宿共接待42萬餘人次,經營收入共3227萬餘元,是去年同期的近7成。麗水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假期客源主要來自省內杭州、溫州、金華、衢州等地,省外主要來自上海、福建等地。如遂昌縣雲峰街道門陣村接待遊客2100人次,住宿420人次,以自駕遊為主;大柘鎮車前村雲逸遠山、雲閒齋等高端民宿共接待遊客300餘人,客源主要為散客,同時還接待房車團隊共5輛21人;大田村湯沐園溫泉共接待遊客200人左右,客源主要來自省內的養生養老旅遊團。
從全省匯總的情況看,客流雖未完全恢復,但整體上已呈現漸進性回升態勢。農家樂接待人次已經是去年同期的67%左右,部分熱門鄉村接待遊客數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的八成。
看來,消費復甦的閘口正在打開,但是,消費的潮湧卻不會均勻地流向每一條河道。
市場冷熱不均
「硬核」創新贏得青睞
汽車行駛在通往水口鄉政府的夾水線上,道路兩旁農家樂在車窗外倏忽而過。幢幢農房集聚在此,帶來客流,也帶來競爭,生意冷熱不均。
月季爬滿花架,水幕流水潺潺,眼前是一幢白牆搭配木柵格的民房,抬頭可見「我行我宿」的門匾。與周邊三層半的普通民房相比,這裡的確稱得上我行我素。
民宿經營者周思意是90後,大學畢業後便回到家鄉幫助父親周紀良打理民宿。「五一」期間,「我行我宿」共接待了60多位遊客,生意明顯好於周邊普通的農家樂。
「顧渚村農家樂大多採取包吃包住模式,接待團隊遊客為主,朋友們互相推薦,結伴來遊。」水口鄉農業農村辦主任殷歡強告訴記者,近年來,顧渚村從原本單一的農家樂業態向農家樂、民宿業態並行轉變,一些原本的農家樂業主也主動打造檔次更高、更具吸引力的民宿,想方設法經營出特色,從而提升競爭力。
特色說說簡單,做起來卻考驗細節。記者坐在民宿露臺的木椅上,微風襲來,裹挾著月季花的陣陣清香撲面,屋簷的銅鈴聲叮叮噹噹入耳。渴了,有各色茶飲咖啡供應;倦了,還有一個小酒吧可以解憂。鄉村旅遊帶來的享受,不局限於所看到的,還有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感知到的。
「原本這幢房子與周邊沒什麼分別。」周紀良告訴記者,2018年,在女兒的建議下,他們請來設計師,把原來的老房子和院子來了個大改造,漂亮的圖片在朋友圈裡一亮相便收穫一眾追捧。
在周紀良看來,住得好,更要吃得好、玩得好。他將民宿生意交給女兒,自己則鑽進地裡,專心打理自己的長樂谷家庭農場。農場裡種的菜、養的雞成為民宿的專供食材;農場裡栽種的藍莓,春天供遊客賞花,夏天供遊客體驗採摘。疫情期間,民宿停業,周紀良通過微信向客人賣土雞、賣雞蛋、賣筍乾,收入也有將近3萬元。
從「破農房」走出來的,還有溫嶺人潘海榮。幾年前,他在溫嶺石塘鎮五岙村盤下8幢閒置農房,找來專業團隊重新設計,打造了高端民宿「奢野一宅」。民宿外觀正是石塘特有的石頭屋,內裡卻是明亮整潔的現代陳設,泳池、酒吧、餐廳一應俱全。「疫情對客流的衝擊很大。」潘海榮告訴記者,「4月底正式復工以來,現在經營收入是去年同期的80%左右。」面對困境,他堅持不走尋常路,「除了住宿外,要利用民宿場地引進婚禮拍攝、商務會議、網紅直播等。」
麗水部分農家樂民宿推出豐富的業態體驗,吸引了遊客前往。如景寧縣大均鄉大力發展水域經濟,舉辦了水域救援3個培訓班,100名學員吃住在農家樂民宿;渤海鎮推出垂釣活動,一批金華、東陽的遊客前來住宿體驗。
顯然,消費回溫的背後,其實是更加理性而成熟的選擇。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獲得消費者青睞,「硬核」創新必須走在前面。
信心連接未來
多管齊下助力復甦
「終於挺了過來。」臨海市括蒼鎮括蒼山雲頂山莊老闆金孝相介紹,括蒼山上像他這樣的觀景民宿總共有33家,疫情暴發後,或多或少都出現經營危機,有些甚至到了生死關頭。
疫情以來生意難做,一些從業者陷入觀望和消極等待。「五一」就像一個分水嶺,提振了行業士氣。「假期裡,房間幾乎住滿,沒時間唉聲嘆氣了,要抓緊為客流高峰做準備。」金孝相告訴記者,很多市民帶著政府發放的民宿消費券而來。
面對民宿農家樂產業遭遇的窘境,臨海啟動了「疫盡春歸百花開,臨海有『宿』等你來」的專項推廣活動。主推百萬消費券助民宿、網易直播讀書會推民宿、線下民宿鄉村派對、美宿抖音大賽四大主活動。前不久,首期總額達20萬元的5000張民宿消費券被一搶而空。目前全市175家民宿農家樂復工率達92%,已復工營業的民宿農家樂營收水平達到去年同期的七成以上。
「我們根據民宿農家樂行業的特性,制定了專門的復工復產指南,並以『三聯三送三落實』活動為載體,聯合鎮鄉組建專門服務指導組民宿農家復工復產,並要求他們籤訂疫情防控責任承諾書,做好各項安全經營和疫情防控措施。」臨海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副科長李曉敏表示。
「不同於別的行業復工復產,我們這一行想要復工容易,復產則相對較難。」臨海市農家樂協會秘書長陳平告訴記者,不僅要確保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到位,更關鍵的是要打消客人心中的疑慮和不安。陳平介紹,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強勢助推下,加上行業內積極開展自救式營銷,近期復工復產形勢向好,相信整個產業發展之路會越來越順。
為了提振消費,我省各地送出政策「大禮包」。省農業農村廳等多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加快鄉村休閒旅遊業有序恢復營業,儘可能降低疫情對鄉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影響。麗水為全市農家樂民宿投保「麗水山居」復工安居暢遊保險,因發生疫情導致停工停產以及遊客、員工隔離的,由保險公司予以賠付,單家累計最高理賠額可達10萬元。此外,還推出「麗水山居」戰「疫」民宿貸專項資金5億元,貸款利率在原執行利率基礎上下浮20%,最低年利率可至4.05%,幫助經營者渡過缺資金的難關。
很多人在疫情中結束了與旅遊相關的生意,福建福鼎人賴麗雲卻成為「逆行者」。疫情來臨時,原先從事服裝生意的她,跨界在杭州西湖景區天竺路打造了一家名叫「一雲麗舍」的民宿。「過段時間即將開門迎客。」她告訴記者,休閒旅遊產業正在緩慢復甦,她特地利用這個「五一」假期做了一番細緻的市場調研。儘管西湖景區裡分布著大大小小各色民宿,但她的民宿瞄準「會員制」,除了住宿,還為會員提供商務會談、家庭聚會、文藝沙龍等服務,「這是過去做生意時發現的需求,我就去滿足這個需求,很多朋友都願意成為我的會員。」
消費復甦正在繼續,鄉村遊「錢」景無限,面對這個世界級的消費風口,誰能乘風破浪?答案也許就寫在當下,如果說挑戰是常態,那麼信心就是駛向未來的風帆。要相信,時代永遠會獎勵解決問題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