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她,手語翻譯十九大3個半小時!22年來,她是從不說話的女主播…

2021-02-25 今日女報

來源:綜合自益美傳媒、新京報等

她出現在大屏幕左下角面積佔不到二十分之一的直播窗口裡,也出現在2780萬聽障人群和有聲世界溝通的窗口裡。這扇窗,讓他們得到平等和尊重。

▲作為十九大開幕式上的直播手語翻譯,周曄出現在屏幕左下角。圖片來自央視視頻截圖。

十九大開幕會上

長達三個半小時

有一位54歲的優雅女子

在直播屏幕左下方的小框裡

一直抬著手比劃手語

一字不錯地緊跟習近平總書記大會報告

創下了國內手語翻譯最長記錄

三個半小時的堅持

讓不少網友動容

「小時候就看到她在翻譯了」

「每次看到有手語翻譯的,我都特別的尊敬!

一言不發,三個半小時啊」

甚至還引發大家對手語翻譯行業的關注

她是周曄

十八大、兩會的「御用」手語翻譯

北京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

也被稱為「央視最沉默的主播」


周曄自己也沒有想到,

作為一位在屏幕上從不說話的「央視主播」,

她在2017年10月18日這天突然成了「網紅」。

作為十九大開幕式上的直播手語翻譯,

她用不停變換動作的雙手,

將三個半小時的大會內容即時傳遞給聽障人士,

創下了國內媒體直播手語翻譯時間的最長紀錄。

習近平總書記作報告的三個半小時裡,

周曄的手基本沒停過。

有時兩手支撐擺成「人」字形,

有時一手按下另一手攥起的拳頭,

各種動作組合,

在胸前劃出優雅的弧度。

人們在央視直播鏡頭裡看到她,

穿一身紅色西裝。

有網友認出了她,

說「這個阿姨好像從我小時候就開始手語翻譯了吧」。

的確,

這次直播距離她第一次上央視節目,

已經過去22年。

除了手語主播這個身份,

54歲的周曄還是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

她覺得這才是她的主要工作,

「那個純屬兼職,是副業,

沒想到弄這麼大的一個動靜。」

 她的普通話裡除了自帶的北京味兒,

還不時冒出一股播音腔。

她出現在大屏幕左下角面積佔不到二十分之一的

直播窗口裡,

也出現在2780萬聽障人群和有聲世界溝通的窗口裡。

這扇窗,

讓他們得到平等和尊重。

▲周曄在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辦公。新京報記者陶若谷 攝


NO.1


雖然翻譯過不少全國型會議和大型活動

但十九大開幕會上大體量的翻譯工作

時間緊迫且毫無準備

對周曄來說,還是個不小的挑戰

這場直播的每一個時間節點,

周曄都記得清清楚楚。

她說這是有生以來壓力最大的一次。

就在直播開始24小時前,

她還不確定自己會不會上直播。

來試鏡時得到的消息都是「一切等通知」。

直到前一天下午4點,

她才得到確切消息。

沒有最新的報告,

她只好讓同事把五年前的十八大報告列印出來,

對著文字練習手語動作。

並且,

和之前所有場次都不一樣,

這次時間有可能超過3小時,

期間不能換人,

沒有「替補」。

早上來直播間的路上,

她一直給自己打氣,

「沒人依賴了,也沒有退路了,

只能靠自己。」

十九大開幕當天

早晨她只敢吃了一個雞蛋和一塊麵包

因為怕吃多了壞肚子

也不敢多喝水,怕跑廁所

為了保證翻譯的萬無一失

一丁點差錯都要提前扼殺在搖籃

北京下著小雨,

愛人開車送她到

東三環邊上的中央電視臺時是6點半,

她拎著一兜子衣服下了車,

為了讓工作人員挑挑看,

直播時穿哪件比較搭配畫面,

最後選的就是上鏡的這件紅色西裝,

喜慶。

直到上午8:10

她才第一次看到屬於保密級別的報告稿

而此時距離直播開始

僅剩40多分鐘

時間緊、任務重

周曄只能大致瀏覽了全文

很多專業詞彙來不及查詞典

甚至不少十九大報告中的新提法

手語詞典中根本沒有收錄

8點50分,

直播開始了。

她面前就有一臺攝像機,

自己打手語的畫面在眼前晃來晃去。

這個畫面對她來說是視覺幹擾,

只能視而不見,

她必須集中注意力聽報告,

然後翻譯。

邊聽還要邊理解,

打出詞的意思。

好在經歷過多次大型活動的鍛鍊

她對國內外的新聞事件都很熟悉

知識儲備得也很完善

此前還特地重溫了5年前的十八大報告

諸如「物流」這樣的新生詞

「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這樣的表述

周曄都能隨機應變地巧妙翻譯出來

△ 周曄和老師們共同練習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忘初心,實現中國夢」的手語表達

手指靈活、身姿筆挺、大方優雅

可這背後的艱辛卻少有人知道

沒有稿件提詞器

全靠看著正對面的直播電視

同步手語翻譯

除此之外,她還要進行跟讀

因為一部分聾啞人得通過「唇讀」來理解

「表情是手語重要的表現方式之一。」

報告中講到「全面從嚴治黨」

她翻譯時表情嚴肅手勢有力

報告中講到「建設美麗中國」

她翻譯時面帶微笑滿懷暢想……

體態也很重要,要求近乎嚴苛——

「眼睛必須直視攝像機

並要長時間集中在一個固定位置」

「累了不能往後靠

腰一松鏡頭前的形象就會懈下來」

……

大會持續了近三個半小時

周曄筆直端坐在一把沒有靠背的椅子上

動作一刻未停地翻譯了近三個半小時

「手語翻譯時,

注意力必須集中,200%的集中。」

直播結束,周曄腿麻眼花

身體都僵了

不負眾望

她高質量地完成了自己口中這項「歷史性任務」

有人統計

三個半小時的直播中

周曄共用了25000多個手勢

但周曄估計,「不止這個數」

在她看來

這次大體量的工作能夠順利完成

除了經驗和臨場應變,主要靠毅力

「人的意志力是無限的

想要把事情做到極致

要靠強大的精神支撐

我必須準確、完整、全面地用手語表達

讓更多聾啞人第一時間聽到黨的聲音。」

三個半小時翻譯下來,

她只記得經歷了腰酸、腿麻、

手漲、眼花的全過程。


NO.2

兩會直播第一位手語翻譯:1.4萬個手勢詮釋報告

精緻的五官、幹練的短髮

雙手又細又長

比劃手語溫柔流暢

不做作不誇張

周曄在央視做手語主播已經20多年

從1995年《本周》欄目

(《共同關注》的前身)起

到北京帕運會、廣州亞殘運會

全國兩會、黨的十八大

她的面孔一次次出現在

重量級會議、活動的直播現場

2012年全國兩會時

中央電視臺第一次引入手語直播

周曄成為第一位手語翻譯直播

2個小時持續做出1.4萬個手語動作

翻譯1.5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

嫻熟的手指動作

沒人不叫絕


NO.3

而這過人的手語翻譯本領

可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

可以說

30年前的周曄老師

是懷著不耐「零基礎」進入這個行業

1982年高考落榜後

當教師的父親介紹周曄

去北京市第一聾人學校當名特教老師

可入校第一天

她就被嚇住了

聾人打手語時

眉毛眼睛全在動

怪異的場景讓她完全不忍直視

第一時間想到了「離開」

於是沒過幾天

就瞞著家裡去應聘當模特

正值青春的周曄身高173

身材高挑、面容姣好

一面試就過了

可父親堅決反對

甚至放話說

去當模特就不認她這個女兒

聽話的周曄沒敢繼續堅持

只能轉身回了學校


當時學校十分缺老師

對周曄極為重視

指定了當時手語最好的老師做她師傅

周曄是個要強的人

既然做了特教老師

幹就要幹得最好

每天回家就用手語打報紙和電視上的新聞

甚至學校開會

校長在臺上講話

她就在臺下跟著打手語

練得手指的每一個關節都能靈活優雅地「說話」

而作為一名特教老師

打手語是基本功

她將更多的愛與精力投入到聾孩子的教育中

懷孕7個月胎心不穩

她住在醫院裡心裡著急

幸運的是

12月底兒子順利出生

剛坐完月子的周曄寒假一開學就回了學校

為了教聾孩子說話

周曄每天對著鏡子

觀察自己的每個發音

口型是怎麼變化的

舌位在哪兒

從元音到聲母

一個個教孩子們拼讀

當聾孩子們喊出「媽媽」一詞時

學生和家長都把她當做聖人

從此之後她再也不糾結

百分之百愛上了這個工作

對學生都直接稱「我的孩子們」


周曄辦公室的牆上,

掛著一張她本人的鉛筆素描畫。

畫面裡的她烏黑的短髮配著精緻的妝容,

高領毛衣搭一件小西服,

笑起來溫和而優雅。

這幅畫是學校裡一個十七歲的學生畫給她的。

相比於兼職的手語主播,

她的職業身份是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

她的學校現在一共有186個學生,

其中聽障孩子有50多個,

其餘的是智力障礙,

年齡從6歲到20歲都有。

課桌和教室看上去和普通學校沒什麼差別,

走廊牆上貼著孩子們的軍訓照片,

仔細看會發現

他們擺臂的姿勢和眼神儀態都不太協調。

對不了解他們的人來說,

視覺上會帶來一些不適感。

她剛去的時候是語文老師,

教書的時候口手並用。

比如一個「杯子」,

要拿出一個真的杯子,

然後唇語讀出來給學生看口型,

再加上文字,

還有手勢,

四個結合在一起,

建立一個完整的「杯子」的概念。

她坦言教聾孩子發音是最難的部分。

很多孩子從出生就沒有聽到過聲音,

不知道語音是怎麼發出來的,

但是他們並非沒有說話的能力。

她曾經多次對媒體提過一個名叫李箏的聽障孩子,

剛來時七歲,

「ge」這個音怎麼都發不出。

這個音需要舌根兒抬起才能發,

但是又看不到這個抬起的動作,

於是周曄就把李箏的手放在自己的下頜,

讓她感受口腔變化。

她在不見起色的時候也曾經想過放棄,

「大不了就把『ge』念成『ke』吧。」 

終於有一天放學,

周曄送李箏到校門口,

她朝哥哥和爺爺飛奔過去,

用最大的力氣喊了一聲「哥哥」。

這是她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這麼呼喚親人。

那一刻,

李箏的哥哥呆住了,

周曄也哭了。

就這樣,

周曄在學校裡一待就是34年。

而學生們給予她的愛

也讓她更加堅定要把這條路走下去

周曄說

一次,她因身體不適沒去學校

孩子們便沿路打聽找到了她的家

這是一群聾啞孩子

由於不方便向路人打聽

從學校到周曄的家

孩子們不知道繞了多少彎路

「下午兩點半下的課,

找到我家時天都黑了。

他們還給我帶了藥。」

周曄至今回憶起來,仍然很動情

「孩子們的心非常單純,

在他們眼裡,老師是最愛他們的人,

所以他們也愛老師。」

投入一份愛

收穫一份感動

周曄說,老師們不但教育了孩子

也陶冶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淨化了心靈

如今她十分慶幸當年父親的堅持

年輕時以為貌美便是美

而經歷歲月沉澱後

對她來說

教孩子們說話

改變他們的命運

這種美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NO.4

作為特教學校的校長

她在聽十九大報告時

最惦記的是特教事業

因此聽到十九大提出「辦好特殊教育」幾個字時

激動得不能自己

2008年9月5日周校長被選為北京帕運會火炬手

30多年的特教工作

她最懂得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正在於它的艱難

相比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特教老師融入更多的是母愛

教會孩子生活上自立自主

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

人格發展和潛能挖掘

然而,長期以來

特殊教育始終處於邊緣化的弱勢地位

常規教育與他們難以互動交流

社會也將他們視為異類

可是,他們需要的是平視

而不是俯視


從十七大開始

特殊教育的提法從「關心」、「支持」

到如今的「辦好」

讓周曄心裡有了更多的期盼:

「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會規劃生活、

適應生活、有生活能力的人」

真正有力的能量從不靠語言來彰顯

三個半小時的堅持

只為聾啞人第一時間聽到黨的聲音

讓網友打call「真正的翻譯官」

三十多年的堅持

成為聾啞人與世界消息平等溝通的橋梁

把愛心和熱血都獻給無聲世界

讓更多「邊緣人群」得到平等對待

十九大勝利閉幕了

我們不能忘記周曄的艱辛付出

她用自己的手指和微笑

給我們留下太多的愛和溫暖

祝福周曄,也祝福每一個用手語交流的朋友

世界因為你們,更加精彩!

「新時代」的手語,你學會了嗎?

「中國夢」的手語,你學會了嗎?

快發給朋友們

一起學手語吧!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

相關焦點

  • 她是央視新聞女主播,卻在屏幕上22年不說話!
    儘管周曄已經54歲了,但她還像年輕人一樣風風火火,精緻的五官配上幹練的短髮、瘦高的個子,與人們頭腦中對新聞主播的印象完全吻合。除了手語主播這個身份,54歲的周曄還是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她覺得這才是她的主要工作,「那個純屬兼職,是副業,沒想到弄這麼大的一個動靜。」
  • 她是央視「從不說話」女主播,國家「御用翻譯」,想掌摑朱廣權
    但是朱廣權十分「怕」一個人,她就是周曄老師。在那裡做手語解說,也被網友戲稱為「從不說話的主持人」。漢語文化博大精深,簡單的手語有時候也是無法完全表達,幸虧周曄老師經驗豐富還能完成翻譯。十九大開幕式的那次直播用時三個半小時,比她之前手語翻譯十八大報告的
  • 她是央視「從不說話」女主播,創全國直播記錄,想給朱廣權一巴掌
    她就是央視「從不說話」的女主播周曄,是朱廣權節目中左下角的那個手語主播,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在央視中主播從來沒有說過話,是央視中第一位手語主播。周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在央視中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讓更多人的了解到了聽障人士,甚至還在十八大和十九大之中擔任手語工作
  • 手語翻譯周曄:讓無聲世界也精彩
    3個半小時,雙手不停地變換了25000餘個動作,她將十九大報告內容翻譯給國內國外收看大會直播的聽障人士,這就是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電視直播屏幕左下角的手語翻譯周曄。提起周曄,人們並不陌生,多年來,全國兩會、黨的十八大……在我國很多重大場合的手語翻譯直播現場,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出現在大屏幕左下角面積佔不到二十分之一的直播窗口裡,書寫著無聲世界的精彩。
  • 周曄:央視「從不說話」女主播,創全國直播記錄,想給朱廣權巴掌
    這就要從央視「從不說話」的女主播周曄說起了。她每天花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手語。在這所學校她一待就是34年的時間,直到1995年,中殘聯合央視合作開設了手語翻譯欄目,她被校長推薦出現在了《本周》欄目裡。,每人每周直播一小時。
  • 弔詭的手語:手語翻譯打的手語,九成聾人看不懂 | 深度
    提起手語,不少人即使有模糊的印象,恐怕也來自被央視新聞主播朱廣權「逼瘋」的手語翻譯。新聞節目嚴謹莊重的基調、朱廣權幽默押韻的段子、手語翻譯兢兢業業上下翻飛的雙手,碰撞在一起迸發出的火花正中網友的「下懷」。視頻剪輯在微博上、在B站上都大火了一把。(下圖為靜態截圖)大笑過後,在評論或彈幕裡感慨一下朱廣權的機智和手語翻譯的專業,接著看下一條搞笑視頻。不然呢?
  • 職業故事42:手語翻譯員
    後來才知道那位主播是在做翻譯工作同步手語播報,那一天《新聞聯播》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新聞中專門為廣大殘障人士服務配備了手語播報內容。據說是《新聞聯播》節目開播40年來第一次有手語同步播報新聞,方便廣大殘障人士能第一時間吸收到大會的信息。也是在那時候,我第一次注意到手語翻譯員這個職業。
  • 央視周曄:直播25年從不說話,卻在採訪時直言:想給朱廣權一巴掌
    但要說道比新聞主播更加嚴格,任務最重的職業,必定是央視手語主播的存在。而央視第一位手語直播主播周曄,可以說是一名響噹噹的人物,周曄擔任手語主播職位,在熒幕前是歷經了25個年頭。如今57歲的年紀,周曄卻始終在這個領域上堅持,確切來說,手語主播對她來說也不過是她畢生的"副業",因為她在成為手語主播之前,就是個手語老師。19歲的年紀因為高考失利,在父親的安排下,開始在北京一所聾啞學校擔任語文老師。
  • 手語老師周曄:直播25年從不說話,採訪時直言想給朱廣權一巴掌
    她是朱廣權的手語老師,直播25年來沒有在央視新聞中說過一句話。25年前中殘聯和央視合作開設了手語翻譯欄目,她就是在那時候進入央視和央視主播合作一起主播節目的。在她25年的央視工作中,她搭檔了不少央視主播,很多都合作十分融洽。
  • 新聞節目中的手語翻譯,其實聾人也看不懂
    提起手語,不少人即使有模糊的印象,恐怕也來自被央視新聞主播朱廣權「逼瘋」的手語翻譯。新聞節目嚴謹莊重的基調、朱廣權幽默押韻的段子、手語翻譯兢兢業業上下翻飛的雙手,碰撞在一起迸發出的火花正中網友的「下懷」。視頻剪輯在微博上、在B站上都大火了一把。(下圖為靜態截圖)大笑過後,在評論或彈幕裡感慨一下朱廣權的機智和手語翻譯的專業,接著看下一條搞笑視頻。不然呢?
  • 無聲語言也動人,聊一聊也存在「方言」的中國手語
    筆者小時候看電視,偶爾會被央視的一檔欄目吸引,在畫面左下角,專門有一位女主播,一直在用手比劃著,一句話也不說。後來,她作為十九大開幕式上的直播手語翻譯,用不停變換動作的雙手,將三個半小時的大會內容即時傳遞給聽障人士,創下了國內媒體直播手語翻譯時間的最長紀錄。
  • 手語老師周曄,直播25年不開口,開口第一句是想給朱廣權一巴掌
    手語老師周曄:直播25年從不說話,採訪時直言想給朱廣權一巴掌「央視主持」是一個人人都羨慕的「鐵飯碗」。能夠進入央視工作的人,也一定有著過人之處,他們代表的不僅是自己個人魅力,更是整個內地主持人的最高水準。
  • 南京00後手語翻譯:曾線上服務火神山,想學多國手語
    2018年,陳鑫成為全國首個00後持證手語翻譯,到目前為止,一共志願服務超500個小時。主動幫助聽障大學生,高二考取翻譯證書2001年出生的陳鑫,是南京科技職業學院的大一學生,就讀於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同時,他也是一名手語翻譯。
  • 上海唯一一位全職的職業手語翻譯員,她將手語視作一門最美的語言
    你沒有在這個比例中,是因為有人幫你佔了這個比例,沒有殘障的人有責任讓這個世界變得無障礙……」▲唐唐(右)生活中是個熱愛生活的有趣的姑娘14年前,唐唐還是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大二學生,她無意間看到上海東方國際手語教育學校在校園裡的招生啟事。她覺得這很有意義,於是馬上報名參加手語培訓。
  • 依靠手語翻譯,她贏得直播帶貨比賽第一
    從美術專業畢業後,找工作就成為她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溝通交流上的障礙讓她只能承擔最基礎的線上客服工作,偶爾再打打零工。因為喜歡手工製作,空閒時她便會在網上找些國內外氣球製作的視頻來學習,最後乾脆報了業餘培訓班,和正常人一起進修。在親弟弟的婚禮上,她和親戚一同嘗試製作創意氣球背景,得到眾人的肯定後,她有了自己創業的想法。
  • 央視周曄:直播25年從不說話,在採訪時直言:想給朱廣權一巴掌
    還是在1983年,她就加入到了北京市第一所聾人學校,也是特殊教育學校的前身,當時的她年僅19歲,教的是語文,在授課的時候,她是口手並用,雖說有些艱難,但是她卻一直堅守在這個崗位上。慢慢地,她在手語這一塊,越來越熟練且很為精通,那還是在1995年,中殘聯和央視合作開設手語翻譯欄目
  • 央視周曄:直播25年從不說話,在採訪時直言:想給朱廣權一巴掌
    不過相對比起主持人來說,手語主持人也是非常的重要,既然是面對全國觀眾的舞臺,這些新聞也是要給一些殘障人士傳播,由此便有了手語老師。而央視的首位手語老師,就是周曄,她可謂是非常的有名氣,在央視的熒幕前,已經走過了25年,在直播的時候,她從來不說話,用手語將新聞傳遞給全國觀眾。
  • 54歲庾澄慶戀上女主播,好事將近?
    據臺灣媒體《東森新聞》5月3日報導,「哈林」庾澄慶2015年底感情有新進展,被曝與民視英語主播張嘉欣陷入熱戀,對於私人感情十分低調的他,始終不對此多做解釋
  • 韓國女主播入侵中國:直播3小時吃餅乾引來10萬粉絲
    7月5日晚上8點,韓國女主播李秀彬開始直播。在直播的3個小時裡,她幾乎都坐在椅子上,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吃餅乾。10萬中國觀眾在看她吃餅乾。一份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直播平臺中,22歲及以下用戶超過六成,而男性用戶佔比高達77%。男性用戶人均花在直播上的時間每天高達135分鐘。為了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李秀彬使用超過5000元人民幣的高清攝像頭直播,每次化妝時間都在1個小時以上,服裝包括護士裝、教師裝、水手服——每次直播都不重樣。
  • 戴口罩的手語翻譯:上海讓聽障人士更懂新冠
    新華社上海3月8日電(記者許曉青 楊愷)「真清晰,一目了然。」「打敗病毒,一起加油!」「90後」教師、手語翻譯陳伊佳最近經常收到聽障學生發來的微信留言。陳伊佳平時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擔任課堂手語翻譯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她成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發布會6名現場手語翻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