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JSBC成長"
本周是宣傳月的展播周!每天「JSBC成長」公眾號將推出一條優秀兒童心理電影導讀節目完整視頻,本文最後有本周的排片計劃表哦,想看更多電影導讀的小夥伴,可以點擊本文最下角的「閱讀原文」,跳轉到專題網頁!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東野圭吾
原生家庭是指一個人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對於這個詞,有個說法一直流傳甚廣:「每個人的『壞』,都能從原生家庭找到答案!」
可是沒有人的原生家庭是十全十美的,大家都是帶著遺憾長大成人。對原生家庭的過分苛責,對童年時光的自怨自艾其實是一種「自戀」,是對完美的過分追求,其實我們不必是完美的人,我們應該追求成為完整的人,能夠突破恐懼、完善自我。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英國王子艾伯特因為幼時父母的冷漠和保姆虐待患上口吃,長期生活在父親和兄長的陰影之下。國王去世後,艾伯特的哥哥因為感情問題無法繼承王位,患有口吃他被迫成為國王,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演講。
在接連演講丟臉,深陷自我懷疑時,他幸運的遇到了語言糾正師羅格。在羅格的幫助下,艾伯特逐漸戰勝自己的心結,在「二戰」中用自己的演講鼓舞英國,成為受人尊敬的國王。
本期《成長》節目從心理學的視角解讀這部電影,教會大家如何穿越恐懼,成為更好的自己。
《國王的演講》電影導讀之《做更好的自己》:
江蘇省邗江中學專職心理教師 毛春梅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要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正視過去的自己,接受真實的自己,這樣才能更加積極地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因為不接納自己會產生焦慮,而這種焦慮極易導致對自我的否定。當你缺乏對自己的信心,從來不相信自己是值得信任時,即使你想改變,也會很快被自己否定。
這套價值觀和邏輯體系將形成你認知世界的一個十分牢固的框架,這個框架類似於你的心理邊界,能提升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並且令你對於人生、對於世界有著獨屬於你自己的見解和認知,無論是外界的打擊還是突如其來的好運,都既不會令你太過受傷,也不會令你太過膨脹。
你的價值觀和邏輯體系越貼近事實的本質,你就越成熟,你的心理就越強大。
和什麼樣的人交往,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正能量的人健康、積極、樂觀,和這樣人交往,我們會感覺到生活是美好而又積極向上的。相反,負能量的人情緒多變,容易悲觀、畏懼、喜歡八卦,抱怨別人,和他們相處會覺得世界充滿了黑暗,遠離負能量人群,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往期回顧
你能沉溺於遊戲,就能沉溺於學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每周六18:30
江蘇教育頻道《成長》欄目
江蘇省未成年人心理援助熱線:96111
《成長》欄目諮詢電話:86367753
欄目組工作 QQ:2383507981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宣傳月專題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