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福爾摩斯」陳維:守住海上國門安全關
她在數以萬計的貨櫃中查找謊報瞞報危險品的可疑箱,她每天與有毒腐蝕危險貨物零距離接觸,她編寫查驗工作方法、深化國際合作、實現進出口查驗「全覆蓋」……她是中國浦東海事局危防中心主任陳維。
被譽為海事領域「女福爾摩斯」的陳維始終保持對工作崗位的敬畏之心,幹一行鑽一行, 練就「火眼金睛」守衛「海上國門」。
多年磨礪練就「火眼金睛」
15年前,通過對300多萬條貨物信息的層層過濾,陳維查獲了我國第一起貨櫃危險貨物謊報瞞報案件,開創了數據篩查法,成為我國外貿危險貨物貨櫃開箱查驗第一人。
危險貨物港口開箱查驗看似一件小事,但從數以萬計的貨櫃中準確識別謊報瞞報危險品的嫌疑箱,不亞於大海撈針。
記者跟隨陳維對從上海港出運的貨櫃進行查驗時,陳維發現訂艙數據中的疑點,決定開箱檢查。在現場,果然發現貨櫃內裝有打火機等危險品。「這一箱打火機如果著火有可能燒掉整艘船,在海上實施救援十分困難。」陳維說。
為什麼陳維能夠抓得這麼準?神功皆從磨礪出。陳維的工作方法是利用業餘時間反覆摸索得來的。通過品名、型號、產地等信息還原貨物的「真實身份」,讓她對自己發現的疑點總是心中有底。
多年來,她通過對重點船舶、重點品名、重點單位和重點時段的規律性分析和總結,練就了「火眼金睛」,讓謊報瞞報行為難以遁形。至今,她帶領團隊先後共查獲1021起、涉及1654標箱危險貨物謊報瞞報案件,查實率高達80%以上。
制度創新與技術研發兩手抓
陳維常說,進出國門,我們輸送的不僅是「中國製造」,還有「中國規則」。
2010年,由陳維領銜的全國海事系統首家勞模工作室——陳維海事危防監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多年來,工作室總結並應用了陳維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查驗精準度。
從一個人、一群人到更多人,拓展的是工作,弘揚的是精神。陳維和團隊推動開箱查驗寫入《防治船舶汙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並先後於2010年和2011年在全國施行。2015年,陳維牽頭聯合海關、邊檢、上港集團等單位,組建了口岸安全聯防聯控合作機制,促進了跨部門執法資源的整合和執法效率的提升。
制度創新的同時,陳維和團隊還致力於技術創新,開發「船載外貿貨櫃危險貨物大數據AI預檢系統」,提升了事中監管的精準度和效率。預檢系統上線以來,篩查的覆蓋面更廣了。以前,一名執法人員一天最多能查上萬條信息;現在,幾秒鐘就能篩查幾十萬條信息。查處的案件量更多了,現在查獲的違法行為是2019年1月系統啟用前的3倍多,實現了危險品安全監管的提效增速。
新研發的「船載貨櫃危險貨物全流程可視化安全保障系統」最近正式上線運行,拓展了對貨櫃危險貨物裝箱質量的抽查功能,實現對危險貨物貨櫃精細化、可視化和全程化監管。
技術迭代為陳維的查驗工作提供了更強大的支撐。疫情防控期間,陳維帶領團隊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技術」,聯合專業檢測機構發布業內首份《疫情防控物資海運運輸指南》,確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監管兩不誤。
愛崗敬業源自責任擔當
陳維始終保持對工作崗位的敬畏之心,提出的「多一點付出、多一點用心、多一點堅持、多一點創造」的四個「多一點」精神,是她愛崗敬業的真實寫照。
全球貿易量的增長給貨櫃查驗提出新課題,一隻安全有保障的危險品貨櫃體現著政府形象、國家尊嚴。
2011年6月,陳維發現從韓國進口的一票貨物是用於玻璃雕刻的「蝕刻劑」。根據成分分析,應屬於腐蝕品,但相關運輸方並未按照危險品申報並運輸。這讓陳維意識到從國外進口的貨物同樣存在謊報瞞報行為,必須引起重視。近年來,陳維共查獲了120餘起進口貨櫃危險品謊報瞞報違法行為,貨物來自日本、韓國及美國等國家,實現了從「出口查驗」到「進口查驗」的全覆蓋。
陳維開創的開箱查驗工作方法得到了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海事機關的高度認可和關注,並建立了深化交流合作的常態機制。在陳維與美國海岸警衛隊、德國漢堡水上警察局的交流中,國際同行認為危險貨物謊報瞞報是各國海事部門面臨的共同難題,中國海事運用開箱查驗遏制違法行為的工作卓有成效,這更讓陳維體會到維護海上運輸安全、把好國門、維護國家正當權益的重要性。
「一想到我平平凡凡的崗位工作,與國家利益聯繫在一起,與人命財產安危聯繫在一起,我就充滿了敬畏與力量。」陳維說,「箱子小,國家大;工作小,責任大。因為我認識到自己工作的責任重大,所以在危險品開箱查驗上的探索之路不會止步。」(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