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有人才有世界

2020-10-12 劉強

《奏鳴曲》:有人才有世界

劉強愛電影

兩種電影最難拍。一種是高度寫實的,說人話就是看起來非常真實的;一種是高度寫意的,說人話就是看起來特有範兒的。真實和有範兒確實是相反的,只要給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觀察,所有的範兒都能被庸常泡發成真實。有範兒的電影並非憑空來範兒,人類憑空創造不出什麼東西,拍這種電影的關鍵就在於裁剪現實的空間與時間,將想要的內容拼接在一起,使現實的一個立面凸顯出來,成為迥異於現實的一種存在。

《奏鳴曲》是一部非常有範兒的電影,因為北野武對自己想要什麼相當清楚,於是對現實的剪裁就特別精準,全片風格與眾不同且一以貫之,放大了生活的殘酷與浪漫,二者在影片中相輔相成,化反激蕩,再加上久石讓畫龍點睛式的配樂,全片營造出嚴肅與諧趣並存、理性與荒誕同在的獨特氛圍。從這個意義說,《奏鳴曲》在開拓電影語言表現力方面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

有範兒的電影,故事線往往都十分簡單,《奏鳴曲》也不例外,九十分鐘的片長,直接用在推動故事與情節的篇幅,三分之一都不到,三分之二多的內容,都是在表現主要人物們的生存狀態。這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極簡敘事,而是在情節層面惜墨如金蜻蜓點水,在表現人物狀態層面潑墨如水絲絲入扣,推動情節與塑造人物並沒有同步。但是,塑造人物時情節的「凝滯」並沒有帶給觀眾不適,相反,《奏鳴曲》最大的魅力正是在被塑造得豐滿有趣的主角們這裡,我相信,看過影片若干年後,村川的復仇你會忘記,但村川與朋友們在沙灘上玩俄羅斯輪盤賭和真人「紙相撲」的情景你會歷歷在目。

因此,敘事藝術的兩大要素,人物和情節,如果非要從中分出個主次來,我認為,人物還是要比情節來得重要些——情節離不開人物,哪怕是功能性的人物,但塑造得有血有肉的人物是可以離開情節單獨存在的。當然,絕對意義上講,電影中的一切內容都是敘事和情節,可抬這個槓沒什麼意義,用它消解掉人物,電影就純粹成了畫面與聲音的組合了。

《奏鳴曲》是一部具有強烈藝術感的電影,只有從專業層面才能說的相對清楚,單純談感想,除了「哇,好看」「哇,好酷」之外,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另外,這部電影也讓我感觸良多,歸根結底一句概括:

人和人,要經常相處,才會有真感情。

相關焦點

  • 《奏鳴曲》奏鳴曲
    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和社會共同建構的身份,都有自己的故事線。一個偶然的機會一群黑幫混混游離到自己的故事線之外,回歸自己孩童般的本性,在一起玩耍嬉戲。冷酷的黑幫孩童般地嬉笑遊戲,流露出面具底下剝離了黑幫身份的自己。很難說哪一面真實,哪一面是虛構。奏鳴曲(sonata)就是獨奏。所有黑幫回到自己的故事線,就像被看不見的線牽動著一樣去完成一段劇情,走向戰鬥,走向死亡。
  • 奏鳴曲、奏鳴曲式,傻傻分不清楚(上) ——奏鳴曲sonata
    喜愛古典音樂的人,對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這些名詞都不會陌生。奏鳴曲(sonata)作為最常見的音樂體裁,不但在音樂會的曲目單中經常出現,還伴隨著琴童們每個階段的練習。尤其是彈鋼琴的學生,只要說起貝多芬的「月光」「熱情」「暴風雨」「黎明」(標題都是後人起的)奏鳴曲,總有一兩個「在手上」的。
  • 奏鳴曲、奏鳴曲式,傻傻分不清楚(下) ——奏鳴曲sonata
    在上一期的音樂理論科普中,劇小院帶大家初步了解了「奏鳴曲」及「奏鳴曲式」的區別,那麼它們在實際的應用中,有什麼具體的體現呢?在今天的小課堂中,劇小院將會繼續這一主題的講解~很多人認為「奏鳴曲式」就是「奏鳴曲」,其實奏鳴曲≠奏鳴曲式。
  • 《奏鳴曲》視角 View|雙面北野武的「奏鳴曲」
    《兇暴的男人》展現了冷酷的警匪鬥爭90年的⽇本電影⽆疑是屬於北野武,《3-4x10⽉》(1990)、《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A Scene at the Sea, 1991)、《奏鳴曲殘暴下的純真笑顏將這兩種極其突出但截然相反的元素結合得最為⾃然的是北野武的第三部導演作品《奏鳴曲》。
  • 惠威M2R「奏鳴曲」藍牙FM收音機有源音箱評測
    四個版本不僅有顏色的差別,古典這個版本的表面還有粗線編織成的花紋,特別適合放在美式田園或英倫復古風格的家居環境中。不僅是材質和配色很有復古範兒,M2R「奏鳴曲」音箱的操作邏輯也是遵循了那個時代的做法。讓我們從音箱面板的正面的左邊開始看起。
  • 【音樂百科】奏鳴曲(sonare)簡介
    16世紀時泛指一切器樂曲,與聲樂曲相對。   17世紀早期,由五段或更多段對比性樂段組成的器樂合奏作品一般被認為是奏鳴曲,由此發展成巴羅克式的奏鳴曲,三重奏鳴曲是當時的重要體裁,通常有兩種形式:「室內奏鳴曲」和「教堂奏鳴曲」。
  • 《奏鳴曲》雙面拍子武
    《奏鳴曲》於93年上映以後,北野武在94年酗酒開摩託車出了車禍。當時他自己都以為活不過來了,結果是救了好久,最後造成了嚴重的面癱。北野武在後來的訪談和小書中說自己年輕時很害怕死亡,因為怕自己一事無成就歸了天;後來搞電視電影出了名,卻又迷失了方向。《奏鳴曲》的結局映射著北野武當時的心理狀態,大概是一種看盡世界後的蒼涼,對死亡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甚至是有些迷戀。
  • 莫扎特奏鳴曲全集
    購買方式:當當網、亞馬遜網、淘寶網及全國各大音樂書店均有銷售。我編纂這本書的目的在於,為教學在一線的鋼琴老師和業餘(六至十四歲)的鋼琴學生提供一個參考的指引,此書收集並篩選近年來全國鋼琴比賽獲獎學生彈奏作品,在曲目的選擇上,則儘量做到廣泛性、趣味性和音樂性。
  • 《奏鳴曲》毀滅,他說
    所以,在看這最後一部《奏鳴曲》前,我已原諒並忍耐了近期北野武的破碎和調皮,原諒了他削尖腦袋往威尼斯電影節鑽的厚顏,並在我的大師牌位中把北野武頭上那頂冠冕摘下,換上一頂滑稽且憂傷的小丑帽。    但《奏鳴曲》又令我絕望著驚訝了。我把它和《花火》並看是因為我覺得《花火》中的所有元素,在《奏鳴曲》中都已或多或少的顯現。
  • 索爾的三首吉他奏鳴曲
    索爾的作品中有三首奏鳴曲:第一是OP15b的《C大調奏鳴曲》。
  • 如何演奏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五首奏鳴曲之一,是他初期鋼琴奏鳴曲的頂峰之作。在這首奏鳴曲中,莫扎特和海頓的影響已經完全消失。   奏鳴曲[意]Sonata原意是「被演奏著的或響著的」。李雲迪演繹貝多芬《第八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三、《悲愴》奏鳴曲的曲式分析及演奏詮釋  《c小調奏鳴曲》(OP.13)出版於1799年,貝多芬將其題獻給卡爾・李希諾夫斯基伯爵。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本樂章擁有精巧的結構與美妙的鋼琴性效果和充實的音樂內容,急風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著各種複雜的鋼琴技巧,表達出一種憤懣的情緒和高昂的鬥志。直到全曲結束之前,還是一種作「最後衝擊」的態勢。[1] 曲式分析編輯貝多芬這一時期的奏鳴曲充滿了嘗試性的作法,他企圖重新評價奏鳴曲式主要的創作原理。
  •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樂曲介紹🌸《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 🌸《悲愴奏鳴曲》(Sonata Pathétique)創作於1799年,是貝多芬贈給卡爾·馮·李希諾夫斯基親王。作者最初命名為Grande Sonate Pathétique,意為「悲愴的大奏鳴曲」。《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出色的鋼琴奏鳴曲之一。
  • 《奏鳴曲》北野武的菊與刀
    ,而是童年時夢想的,他買了輛保時捷,但因為沒放手剎導致第一次開就燒成灰燼,《菊次郎的夏天》和《奏鳴曲》都揶揄過自己的這段糗事。在拍攝人物移動時,北野武天賦秉異般開創出人物間隔固定距離從鏡頭一頭走到另一頭的語言設計,這種粗糙建構起一種神秘的趣味,在後續《奏鳴曲》和《菊次郎的夏天》裡都有出現。從這部電影開始,北野武開始與久石讓合作配樂,出色的配樂也成為北野武電影的一個符號。
  • 「最著名的奏鳴曲」金文彬鋼琴獨奏音樂會
    (Naxos)出版個人第一張演奏專輯,在這張專輯裡面金文彬演奏李斯特全套超技練習曲。他與北京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澳門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都有過非常成功的合作,與金文彬合作過的指揮大師包括 克裡斯蒂安 艾華德, 林大葉,譚利華 和 張亮。金文彬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華盛頓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韓國首爾藝術的殿堂,中國國家大劇院,中山音樂堂,上海大劇院,深圳音樂廳等眾多世界一流音樂廳舉辦過獨奏會,重奏音樂會和交響樂協奏音樂會。
  • 貝多芬《熱情》奏鳴曲
    維也納古典代表樂派人物之一,有「樂聖」之稱。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其中,《熱情》奏鳴曲是他傑出代表作之一,這首奏鳴曲充分展現了貝多芬獨特的音樂風格和高深的精神內涵。關注公眾號  進入曲譜商城        二、創作背景        《熱情》奏鳴曲創作於1806年,是貝多芬中期創作的奏鳴曲
  • 聆聽肯普夫及其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以下整理轉自古典音樂公眾號)第1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1 Op.2.1 1795 F小調第2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2 Op.2.2 1795 A大調Sonata No.6 Op.10.2 F大調第7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7 Op.10.3 D大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悲愴)
  • 惠威M2R「奏鳴曲」藍牙FM收音機有源音箱評測:復古又新潮的音樂...
    今天在PConline評測室和大家見面的惠威M2R「奏鳴曲」FM收音機藍牙有源音箱(以下簡稱M2R「奏鳴曲」音箱)就是一個符合 的選擇。惠威M2R奏鳴曲藍牙音箱 外觀賞析雖然在電商平臺搜索「惠威M2R」就可以看到這款音箱,但小編更喜歡稱呼它為「奏鳴曲」。熟悉古典音樂的朋友應該知道,奏鳴曲是一種音樂體裁,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和《悲愴奏鳴曲》就是這種題材的代表作。
  • 月光奏鳴曲 第一樂章
    現在是真心佩服高產的公眾號,因為,可以打斷持續更新的原因真的太多啦,譬如沒東西可寫, 有東西但不想寫,還有, 天氣太熱。。  最近的高溫很適合來些冰冰涼風格💨的曲子, 例如月光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難度不高,又很降溫解暑,並且,還是世界名曲,完成以後特別的有成就感~。  照例介紹下樂曲背景, 「月光奏鳴曲」和「月光曲」 ,大名是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分為三個樂章。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欣賞指南
    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鳴曲》。成熟時期(1802-1814 年),在這個時期,貝多芬使用了一些新的創作題材,其作品《f 小調奏鳴曲》 讓他的創作到達巔峰。晚年時期(1815-1827 年),這一時期的貝多芬創作的許多藝術構思複雜並且深刻的作品。   1801年,貝多芬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月光奏鳴曲》被創作了出來。 這首作品打破了快、慢、快的傳統曲式結構,表現出一定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