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11:22 |浙江大學
【青春告白】
文化告訴我們從哪兒來
科學指引我們往哪兒去
要像茶樹一樣紮根在這片富饒土地
奮力生長向上 才看得見大地的寬廣美麗和青春的無限可能
環山的雲霧逐漸消散,綿延的茶樹在陽光的照耀下綻放著屬於春天的充滿生機的綠,攝影師調試好設備將鏡頭轉向我,我低頭快
速地掃了一眼存在手機裡的稿子,隨著直播倒計時的提示聲深呼吸,微笑,抬頭,說道:「大家好,歡迎來到溫州雲上早茶直播間,助力茶農,我們在一起。我是……」
我是餘月兒,今年22歲,是浙江大學茶學系的大四學生。2020年3月的這場直播,不是我第一次面對鏡頭,卻有著不同於以往的緊張和興奮。在接下來長達四個小時的助農直播裡,我將帶領屏幕前的觀眾走進茶園、了解茶葉,從對茶樹栽培管理、茶葉採摘加工再到衝泡品飲的介紹,將溫州早茶的獨特魅力傳向大江南北。
這是一次不小的考驗。面對網友在直播間中可能出現的提問,我除了需要具備專業的茶葉科學知識,還要針對溫州豐富而獨特的茶葉種類,就茶樹品種、加工特點和衝泡方式等逐一進行細緻的準備。
3場直播,12小時,52萬+的觀看總人次,10萬+的直播銷售額。這是對我近半個月努力最大的鼓勵,也讓我深刻意識到,在鄉村振興和強農興農上,茶學學子大有可為。
因為這片神奇的東方樹葉擁有無限魅力。一句「『茶』字拆開,就是『人在草木間』」,講述了茶蘊含的詩情畫意與人文情懷;一句「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道出了茶帶來的廣闊平臺與無限機會;一句「中國茶,冠世界」,彰顯了茶背後的文化自信與大國地位。
站在畢業的節點回顧大學四年,我因為被茶葉的魅力折服並深深著迷,選擇繼續在浙大茶葉研究所深造。這份信念和選擇是初入浙大時18歲的我不曾設想的。「學茶的等於種田的,哪個小女孩願意頭頂烈日、滿身汗水地拎著鋤頭或是往田間倒肥料?而且,學茶學,畢業了以後能做什麼?」即使已確定了茶學專業,我也曾經歷過一段不短的迷茫期。
在一次講座中,我有幸認識了浙江大學茶學學科帶頭人、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嶽飛教授。面對我的困惑,他並沒有列舉茶學的種種好處,而是帶著我參觀了茶學系的茶藝教室,也帶我認識了浙江大學茶藝隊。茶藝,是引領我走向茶學的路,而王嶽飛教授為我指明了這個方向。在練習茶藝的過程中,我開始對茶葉感興趣,開始好奇為什麼這片小小的葉子能夠在水和器皿的影響下擁有這麼多的可能,也開始將課堂上學到的茶科學和茶藝背後的茶文化建立聯繫。
在茶學的學習探索中,我在王嶽飛教授的鼓勵下,也嘗試了很多專業外的事物——從在浙江大學學生科研訓練項目裡嘗試用茶葉中的成分改良唇膏的製作方法,到成立個人茶知識科普微信公眾號,從全國大學生茶藝大賽的賽場到中華茶奧會的冠軍領獎臺……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茶學的廣闊天地與作為茶學學子所擁有的無限可能。
2019年9月,作為學生黨員的我參加了農學院舉辦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精神的座談會。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加堅定了作為茶學學子,要把初心和使命寫在祖國大地上,努力成為一名能夠適應和引領未來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新型人才的信心和決心。我不僅要把理論知識學明白,更要把這些知識用大家聽得懂、感興趣的方式講明白、用明白。
我斟酌許久,放棄了在助農直播的開頭使用「中華茶奧會個人賽冠軍」和「中華茶奧會形象大使」的頭銜來介紹自己,而是選擇了「浙江大學茶學系學生」的身份。這是一次潛沉,一句承諾,一種期許。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必不負「茶學人」三字,學茶、愛茶、志茶,有著如茶一般在熱水中一展芬芳的信念,以青春之我助力青春之中國,讓我為山河激蕩、國盛茶香奉上屬於自己獨特的那一杯!
【個人簡介】
餘月兒,女,中共黨員,畢業於浙江省溫州中學,現為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茶學系學生。擔任第七屆中華茶奧會形象大使、龍塢茶鎮形象代言人、浙江大學茶學系本科生黨支部組織委員。曾獲2018年全國大學生茶藝比賽個人創新金獎、第六屆中華茶奧會個人茶藝大賽金獎等多項榮譽及獎項。
15895129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