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隨地給自己充電~
《雅舍談吃》是梁實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初版收錄文章57篇,每篇都以一種食物的名稱為題目,篇篇精緻,充滿閒情逸趣,讀來常常口齒生津,饞涎欲滴。
此次新修訂,將全書分為兩個部分:「雅舍談吃」和「談吃拾遺」。「雅舍談吃」完整收錄初版《雅舍談吃》所有內容;「談吃拾遺」輯錄初版《雅舍談吃》未收錄的39篇談吃美文,這兩部分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部極其完備的《雅舍談吃》。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的隨筆體會,是細膩的生活。
看花鳥看蟲魚,看的都是人生。談食物談故人,談的都是情懷。
平平淡淡的文字裡面,流淌著一種叫做生活的東西,簡單也深刻。
今日再讀汪曾祺,我們更願意稱他為"生活家"。
這樣的老頭兒再也不會有了。而他筆下的那些人間草木,年年春天抽出新芽。
適合在飯後泡杯茶慢慢看。在汪曾祺的文字裡找到靜氣與意趣,慢慢對這個世界,愛得越來越深。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裡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這是一部寫給所有文學愛好者的珍貴的名家經典作品,《人間草木》通過精選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經典散文,作品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採。
此書系錢鍾書於1939年以前所著幾篇散文的集子。
錢先生曾謙虛地說他的這幾篇散文不過是如同中國舊書上的眉批,補的是人生這部大書的空白。本書由楊絳女士編定,上海開明書店一九四一年初版,一九八二年再次以單行本形式發行,薄薄的一冊,卻也是補書架、旅途上的空白。
這本散文集收錄的散文語言幽默,見解獨到精闢,行文一氣呵成,更是旁徵博引,極富哲理。這個集子裡的文章,有幾篇是發表過的,曾和孫大雨、戴望舒、沈從文、孫毓棠各位先生所主編或籌備的刊物有過關係。陳麟瑞、李健吾兩先生將全書審閱一遍,並且在出版和印刷方面,不吝惜地給予了幫助。作者遠客內地,由楊絳女士在上海收拾、挑選、編定這幾篇散文,成為一集。
《我們仨》講述了九十二歲的楊絳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先她而去的女兒錢媛、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這個三口之家的動人故事證明:家庭是人生很好的庇護所。
《夜航船》是一部來自三百年前的「百科全書」,也是張岱這個文人眼中的大千世界。從天文地理、四方星象到三教九流、古往今來,或嚴肅,或幽默,或正經,或玩笑,無所不包,讀來令人慾罷不能。
1665年,六十九歲的張岱為自己寫下墓志銘,其中並未提及《夜航船》。
1689年,張岱卒於九十三歲。《夜航船》從此湮沒。
三百年後,塵封抄本現身於世,輾轉入藏寧波天一閣,《夜航船》重現天日。
張岱喜歡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環,繁花和少年,華麗的衣裳,駿馬奔跑的姿態,神奇的燈,煙花在幽藍的夜空中綻放;還有梨園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開金黃的橘子,新綠的茶葉在白水中緩緩展開,這些都是張岱喜歡的事。
於是他寫了這本三百年前的「百科全書」,這些也正是《夜航船》裡的全部內容。
《生活的藝術》創作於20世紀30年代,出版至今已再版四十餘次,被譯成多種語言。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展現了中國人的閒情雅趣,將生活的浪漫與優雅進行了完美的呈現。在生活的藝術面前,我們看到了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最為缺乏,也是我們最渴望的閒適情調。這種古典的優雅與從容,是中國人骨子裡浪漫情懷的現實表達。穿越歷史的塵埃,背負過多的中國人如何在忙碌中保持這種內心的曠達,如何保有並延續這份靈動的性情?閒適人生,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哲學,更是我們在現代忙碌生活中最需要的生活態度。
這本書裡記錄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在這本書裡,被「審視」的東西雜七雜八,有街上的瘋老頭,有同宿舍的室友,有愛情、電影和書,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於我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出發點並不是寫一本書,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風格迥異,長短不一,質量不均,隨著社會形勢、荷爾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董橋帶著讀者走進他的書房,為讀者講述他搜集古書旅程中的故事。聽他說皮革、說裝幀,說紙張,說書癮
《俗世奇人》由19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作品的風格也接近古典傳奇色彩,取話本文學旨趣。書中所講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津門的民間傳說,人物之奇特聞所未聞,故事之精妙嘆為觀止。
《浮生六記》一本追懷往事的書。「事如春夢了無痕」。然而,用敏感的心靈細細同味,再久遠的事情也會依稀幣現。大概人生總是不得完美,借生命的重溫以獲取一些活潑的暖意。清乾隆年間,一位不那麼有名的書生沈復,用簡約俊逸的文字,回憶自己的純真少年和憂患中年,記錄那段時光裡所經歷的閨房之樂、坎坷之愁、閒情之趣,浪遊之快……處處流露不隨人是非的市美眼光和浪漫情懷。沈復深情的雙眸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這位「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愛美、襟懷、氣概和痴情,讓讀者「閱而心醉」。
《浮生六記》流傳久遠,「浮迷」眾多。其中兩位超級「浮迷」——林語堂、俞平伯的貢獻,讓其成為經典並走向世界:1924年,《浮生六記》由俞平伯整理標點並首次以單行本印行後,迅速廣為流傳;民國時期,《浮生六記》精彩片段被選入《國文》課本;1935年,《浮生六記》由林語堂譯成英文,並相繼被譯成德文等多種文字。
這本書是陳丹青紐約生涯的結帳,初事寫作的開端……他的生活因這本書從此轉向,出現新地帶。和其它幾本書相比,陳丹青說「這本書不越界、沒脾氣,聊聊紐約、談談藝術,自然顯得雅,而久在域外,所謂生活積累比較厚,要論寫作的閒靜與專注,也確是這本書」。初版分為兩冊,下冊多是訪談、雜稿,修訂版全部刪除。
這是一本足以讓人永葆童心的不朽經典,被全球億萬讀者譽為非常值得收藏的書。
遙遠星球上的小王子,與美麗而驕傲的玫瑰吵架負氣出走,在各星球漫遊中,小王子遇到了傲慢的國王、酒鬼、惟利是圖的商人,死守教條的地理學家,最後來到地球上,試圖找到治癒孤獨和痛苦的良方。
這時,他遇到一隻奇怪的狐狸,於是奇妙而令人驚嘆的事情發生了……
《小王子》猶如透亮的鏡子,照出了荒唐的成人世界。她在提醒我們,只有愛,才是更高的哲學,才是我們活下去的獨一理由。
繼長篇小說《天黑以後》之後,村上春樹推出最新作品、短篇小說集《東京奇譚集》。譚通談,奇譚即奇談、奇聞之意。眾所周知,村上小說的篇名大多聲東擊西,避實就虛,而這部短篇集卻表裡如一,果然是發生在東京的奇譚。小說通過偶然性突出了人生命運的神秘感。
在《東京奇譚集》裡,村上春樹一如既往,依然在不動聲色地拆除著現實與非現實或此岸世界與彼岸世界之間的籬笆,依然像鷹一樣在潛意識王國上空盤旋著,尋找更深更暗的底層,依然力圖從庸常的世俗生活中剝離出靈魂信息和人性機微。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美國文學史上一個無法忽略的名字。他是天才詩人,優秀短篇小說作家,獨到的文學評論家,象徵主義的先驅,偵探小說的開山鼻祖;一個充滿悖論式的人物,坎坷半世,身後盛名遠播,集綺麗想像和縝密的分析於一身;追隨美,而美卻附著於死亡之花,與恐怖和詭異相伴相生。
愛倫·坡最大的成就當屬他的短篇小說創作,他不僅給美國乃至世界文學留下了不少短篇傳世佳作,而且直接豐富和完善了這一文學體裁,因而有「現代短篇小說之父」的盛譽。他的短篇小說大略可以分為兩類:恐怖故事和推理故事。前者如《莫蕾娜》(Morella)、《厄舍古屋的倒塌》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Usher)、《麗姬婭》(Ligeia)、《梅岑格斯坦》(Metzengerstein)、《貝瑞妮絲》(Berenice)、《黑貓》(The Black Cat)、《一桶白葡萄酒》(The Cask of Amontillado)等等;後者有《莫格街兇殺案》(The Murder in the Rue Morgue)、《瑪麗·羅熱疑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金甲蟲》(The Gold—Bug)和《被盜的信》 (The Purloined Letter)等等。有時,兩者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比如在《莫格街兇殺案》中,既有恐怖元素,也有推理成分。這兩類小說如晝與夜完美地展示了愛倫·坡獨特的天才,作家似乎在夢幻與現實、理性與迷狂的兩極間遊刃有餘,將卓越的想像力與冷靜的邏輯思維集於一身。
《徒然草》是日本文學經典,和《枕草子》並稱日本隨筆文學的雙璧。《徒然草》全書共分243段,由互不連貫、長短不一的片段組成,有雜感、評論、帶有寓意的小故事及對社會各階層人物的記錄。《徒然草》在日本長期作為古典文學的入門讀本,是讀者最多的文學作品之一,對包括周作人在內的中國後世作家產生了深遠影響。部分內容入選200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大學語文實驗教程》。
《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是英國「國民作家」麥克尤恩的處女作兼成名作,榮獲毛姆文學獎,「恐怖伊恩」的綽號由此而誕生。八個短篇分別經由青少年男性的視角出發,講述了八段情節各異卻又情緒共通的故事,或恐怖或暴烈,或殘酷或變態,或荒唐或魔幻,同時卻既溫柔又感傷;就像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瘋魔而又傷感的青春期,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燭照出自我的「青春殘酷物語」。
《卡爾維諾經典:宇宙奇趣全集》內容簡介:首次將卡爾維諾從一九六四年起講的所有宇宙奇趣的故事收錄在同一本書中,《宇宙奇趣全集》也起到了一個有趣的作用,即把現代科學很難的概念變得輕鬆而且可見,達到建立一種更接近宇宙起源的神話而不是科學小說的文學種類。
卡爾維諾說,《卡爾維諾經典:宇宙奇趣全集》要講述的不是科幻故事,也就是說不是傳統的,儒勒•凡爾納和H.G.威爾斯式的科幻故事——雖然我很欣賞它。宇宙奇趣的背後所擁有的更多的是萊奧帕蒂,大力水手的連環畫,塞繆爾•貝克特,喬爾丹諾•布魯諾,劉易斯•卡羅爾,撲克中王牌的畫,有時也會有蘭德爾菲,伊曼努爾•康德,博爾赫斯,格朗維爾的版畫。
《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所選的故事,深得希區柯克式懸疑的精髓,故事類型豐富,包含警匪交鋒、機智推理、層層設局、情愛陰謀、復仇計劃等多種豐題,加上曲折離奇的情節、絲絲入扣的描述,讀來讓人拍案叫絕。
本書不僅收錄了《羅生門》《竹林中》《地獄變》《河童》等最廣為人知的經典名篇,同時精選了《英雄之器》《南京的基督》《絲女手記》《枯野抄》等國內罕見譯作,共28篇。由黑澤明執導的《羅生門》,現已成日本經典電影之一,其原著正是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和《羅生門》。
故事之所以可以流傳百年,往往因為它超越了時間。芥川龍之介就像你身邊那位高冷的同學、孤傲的同事,看似不合群,卻唯有他最懂人心。每個短篇,讀完最多不過十幾分鐘,卻如走馬燈一樣,呈現了從大人物到小市民的良心、感覺、神經、趣味……芥川的小說沒有難懂的情結和架構,也不渲染社會環境,而是專注展現人物細膩的心理變化,謀篇布局,極盡巧思。人生中每一個隱秘不足外道的心思,或蠢蠢欲動,或幻滅懷疑,一百多年前的芥川龍之介,早就看破。
《羅生門》
描述了一位被辭退的僕役和身為強盜的老嫗,面對生死抉擇,似乎「以惡凌惡」才得以生存,也顯得那麼理所當然。
《竹林中》
描述了竹林兇殺案的審訊場景。不僅樵夫、行腳僧、差役、老嫗各執一詞,強盜多囊丸、妻子和亡靈也都說自己是兇手,究竟誰是兇手?案情撲朔迷離,真相卻埋沒在人心。
《枯野抄》
描述了俳句大師芭蕉的臨終景象。從一眾弟子各自的心理活動和表現,揶揄了大師仙逝時,眾弟子雖然悲痛,卻也不乏「解脫的喜悅」……
《山藥粥》
描述了一位處處受人嘲弄的五品侍從,一生唯 一的願望便是痛痛快快「將山藥粥喝個夠」。可是,當有大人物幫他實現這個願望時,他竟然毫無胃口。一個微小的願望,如果通過非常盛大的方式實現,反而索然無味……
二戰時,男孩戴維的媽媽得了重病。他強迫自己執行一套規定,因為他相信媽媽的命運跟他的行為聯繫在一起:單數糟,雙數好,所以他無論做什麼都要雙數……儘管他小心翼翼,可媽媽還是棄他而去。
喪母的悲傷和痛楚使戴維不能自已。父親再婚所帶來的驚愕和衝擊,對繼母及新生兒弟弟的嫉妒與憎惡……深深的幽怨在戴維的身邊織就一個幻靈的詭境,他聽見了書在說話。從小就和媽媽一起閱讀的童話故事,迥異於常的白雪公主、小紅帽、騎士羅蘭……從黑夜裡、從林地裡召喚戴維,呼喚他進入一個充滿殘酷、血腥、徵伐的險境。在那裡,一切如同真實的人生道路,充滿了險惡和重重難關。唯有不逃避、肯原諒,並且找到神奇國度裡那本被遺忘的《失物之書》,戴維才能得到新生。
本書由約翰·康諾利著。
《澳洲動物寓言集》是澳大利亞作家約翰?休斯經多年的精心打磨的一部寓言故事集,作者將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與澳大利亞本土動物糅合在一起,形成這本不僅有深刻思想內涵,更有澳大利亞風土人情的豐富細節的書。其中那些被擬人化了的珍禽異獸用它們的傲慢、狡黠、天真、善良、兇狠、冷酷,演繹出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詮釋了「新時代」人性中的真善美與假惡醜。
《狂野之夜!》以犀利與悲憫之筆演繹大師亦真亦幻的人生收官時刻。和伊斯?卡羅爾?歐茨的一些宏篇大作相比,《狂野之夜!》節奏急促,文字更具骨感。每篇故事都逼近死亡,卻沒有一個主人公抵達浮士德式的終點,即魂魄出竅並見證天堂與地獄對決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