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創光電:產品參與火星探測任務 揚帆軍工星辰大海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IT新聞網

作者:佚名

7月27日,聯創光電(600363)官方公眾號披露公司旗下特微電子研製生產的結型場效應電晶體、電壓控制器件等系列產品,參與了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將在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這是今年以來繼助力長徵五號B火箭和北鬥三號衛星成功發射後,聯創光電在國家級重大航天領域項目工程中作出的又一突出貢獻。

特微電子,即聯創特種微電子有限公司,是聯創光電全資子公司,其前身是國營七四六廠軍工分廠,六十年代開始研製半導體器件。從七十年代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到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特微電子自主研發的結型場效應電晶體系列產品多次助力「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通過梳理來看,聯創光電軍工業務自2019年以來快速發展,除了傳統的光電業務擁有大量軍工訂單外,公司全面轉型、產業化落地的雷射和高溫超導兩大新業務在軍工領域也均具有非常良好的應用前景。目前聯創光電的軍工業務處於全面爆發狀態。

原部屬軍工企業歷史傳承 新公司技術團隊創新研發

聯創特種微電子有限公司(七四六廠)創建於1958年,系原四機部直屬軍工企業,是軍用矽結型場效應電晶體定點生產廠家。公司擁有貫軍標生產線和大規模淨化廠房,技術力量雄厚,產品質量可靠,並具有迅速開發和研製新產品的能力。主要產品有3DJ、CS系列軍用矽結型場效應電晶體;3DO、4DO系列矽MOS型場效應電晶體;3DG、CD 系列矽高頻中小功率電晶體;JFM系列大功率MOS電晶體。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承擔國家重點工程和武器裝備半導體器件科研生產配套任務,先後提供了數百萬隻高可靠軍用半導體器件。

1994年7月,工廠啟動了軍工產品質量體系與矽結型場效應電晶體國軍標生產線認證工作,1998年通過GJB9001A-2001版認證,同年10月,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通過歷次複評;2010年通過GJB9001B-2009版換版認證;2004年通過國家保密局江西省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三級保密資格認證,2009年通過覆審;2009年通過裝備承制資格審查,2013年通過覆審;2009年通過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認證;2011年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2013年通過軍工系統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認證。

公司核心產品結型場效應電晶體是一種單極型的電壓控制器件,是通過改變垂直於導電溝道的電場強度來控制溝道的導電能力,依靠半導體中的多數載流子來實現導電的器件。具有輸入阻抗高、開關速度快、導通電阻小、噪聲低、熱穩定性好、可靠性高等特點和優勢,目前在全國半導體行業領域佔據了技術領先地位。

公司生產的半導體分立器件,廣泛應用於「921」載人航天、「探月」、「北鬥」、「東方紅」、「風雲」、「資源」、「尖兵」、「巨浪2」、「東風」、「紅旗」、「鷹擊」、「霹靂」、「前衛」等國家重點工程,並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和嘉獎。

近年來,特微電子新一屆經營班子,始終堅持「視質量為生命」的軍工精神,傳承老一輩軍工人的航天夢想,深入實施轉型升級深化改革戰略,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積極創新、勇闖新路,公司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

公司現有17個產品進入QPL表,擁有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11項,入編國家航天航空等多家科研院所優選目錄。產品質量等級履蓋亞宇航級、超特軍級、特軍級、普軍級和七專級等。今年5月份,公司通過了電子元器件軍標線及宇高生產線現場評審,裝備生產能力和宇航產品市場得到極大提升。

隨著軍用電子元器件新品研發的市場化推進,特微電子發揮優勢,著眼未來,立足實際,積極研發新產品。公司持續尋找新的潛在的產品和客戶,多次與用戶協作協商,尋求研發的工作方向,目前已爭取到貫軍標項目一個、可靠性增長工程項目二個、新品國產化項目三個。

目前,公司組織核心技術團隊正在研發第三代新材料半導體電晶體系列產品,預計將為我國航天事業新徵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軍工前景廣闊 公司深度參與積極布局

近年來,我國國防預算保持穩定增長,軍工行業趨勢整體向好,多種軍工產業發展迅速。其中由於國家大力投入,航天、航空產業實現了較快發展,業績穩步增長;軍工領域不斷投入,需求增長強勁。

2019 年 7 月,國防部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首次將國防費用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進行國際比較,並指出中國國防費用無論是佔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和軍人人均數額,都處於較低水平。

以今年為例,2020 年我國國防支出預算增長 6.6%,達到12680.05億元。在當前特殊情勢下,6.6%已經是一個不低的增速,較政府預算支出同比增速高出 6.8 個百分點,創 1989 年以來最大差值, 6.6%的增速背後可以看出國家的艱難權衡和抉擇,還有建設強大軍事力量的決心和信心。由此,也可推測,我國未來軍費增速仍將長期保持較高增速,未來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有研究表明,未來幾年內國內軍工產業增長率均值將不低於24%;軍工產業利潤預測增長率均值不低於20%。軍工產業前景廣闊,成長速度高,利潤空間大。

2019年,聯創光電修訂公司章程,新增軍工事項特別條款,由此完成了推動軍工業務深遠布局的頂層設計。根據修訂章程,聯創光電接受國家軍品訂貨,並保證國家軍品科研生產任務按規定的進度、質量和數量等要求完成。

多產品深度參與軍工 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今年來,聯創光電深度參與國家航空航天等軍工產業,積極研發新產品,公司多產品被使用於軍工行業,在國家一系列重大項目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20年5月9日,聯創光電官宣披露,公司所研製的「宇航高可靠性場效應管」繼續成功應用於長徵五號B火箭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主要用途是將衛星放大、傳遞、執行地面的各種指令控制,保證衛星從發射到太空過程中準確接受指令,確保衛星運行正常。

2020年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收官之星」。這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其中,特微電子充分發揮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的優勢力量,依託「結型場效應電晶體」這支自主核心品牌,為「北鬥」導航工程配套提供了2種國產化代表產品,900餘只高質量高可靠的軍用電子元器件產品。

除了傳統的電子業務外,公司近年來轉型升級的雷射和超導兩大核心業務,取得的突出的進展,兩項核心業務均在軍工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雷射產業方面,公司於今年3月規劃總投資50億元以上的雷射產業項目正式動工,以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封裝、光纖耦合模組、雷射製造光源、雷射顯示光源等為發展方向,將廣泛服務於軍工、安防、通信等眾多領域。

2月初,公司披露已完成大功率半導體雷射模塊封裝生產線建設,進行了小批量生產,產品提供給某軍工科研所驗證,產品技術指標及可靠性滿足某軍工項目要求,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外進口同類產品技術水平,公司近期獲得了某軍工項目產品訂單。首筆中標訂單預計很快交貨。

大功率雷射器在軍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例如其可用於反無人機。目前,公司已經深度合作雷射防務裝備國家隊。

在公司的另一大核心業務的超導領域,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設備產業化進展順利,市場化快速破局,目前已籤訂重大採購合作協議,並進行了第一階段批量生產,首臺設備已生產完成,即將交付。

超導可用於軍工和航空航天領域金屬擠壓設備,在鈦及鈦合金材料應用前景廣闊。憑藉其透熱深度高、加熱效果更好、產出工件品質高等優點,將使航空材料性能得到較大提升,支撐我國高端軍工金屬材料的性能整體優化,為國防軍工整體實力提升奠定了堅實的製造基礎。

中航證券指出,過去數十年,我國武器裝備研製投入大量軍費,重點型號終於近年來逐步定型列裝,未來十年有望成為武器裝備建設的收穫期和井噴期。此外,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伴隨著軍改接近尾聲, 或將迎來了軍工行業的黃金時代。 關於軍費投入,我們不僅要看「總量」,更要重視「質量」。軍費結構優化,使用效率提升, 將促進軍工行業「逆周期」和「高景氣度」特點更為凸顯。

聯創光電在電子、雷射和超導等三大領域擁有眾多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既可以民用,也可以軍用。公司通過積極對接軍工產業鏈核心需求,在上遊電子元器件領域、航空航天新材料和下遊的總裝領域均有望深度參與。而這些領域行業需求旺盛,增長趨勢較好,是我國國防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未來規模發展和利潤空間大。隨著軍工業務的全面開花,將助力打開聯創光電升級發展的成長新空間。 熱門搜索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舉辦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發布詞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字揭曉!網友:好聽又霸氣!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正式對外宣布,今年我國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據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並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其實,這樣的命名是有講究的。
  • 聯創光電:關於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調整2020年限制性股票...
    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碟子湖大道        555號時間廣場B座7層        法律意見書        釋義        本法律意見書中,除非文意另有所指,下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聯創光電/公司 指 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勵計劃》         指  《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
  •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工商大學校長、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等重磅嘉賓參會,發表了他們對未來十年的預見與精彩觀點
  • 直播錄像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展開,先來聽聽首席科學家的「劇透」
    Li & Y.Wei 註:本文第一作者,中國火星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院士於2020年5月20日因病逝世,《自然-天文學》刊發訃聞表達哀悼。 在"天問一號"探測器計劃於7月底或8月初發射之際,任務首席科學家及其團隊重點介紹了中國首次火星任務的科學目標和儀器設備。
  • 盤古問天,中國的火星探測之路
    我國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即將拉開我國行星探測帷幕。 火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近,而且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類似的行星,發現了存在水的證據,是否存在孕育生命條件,以及火星是地球過去還是地球未來成為火星研究重大科學問題,對認識地球演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比較意義。因此火星一直是行星探測的重點。
  • "天問一號"將向火星進發 中國行星探測為何首探火星
    在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上,備受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揭曉:「天問一號」。消息一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再次引發關注熱潮。
  • 火星探測六十年: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以下文章來源於行星事務所 ,作者haibaraemily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淘寶包電影院直播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
    今天,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對外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在即將實施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火星車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7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歐美進展如何了,我們能彎道超車不?
    就在今天,國家航天局宣布了大計劃,將我們國家的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並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同時公布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火星你好,宇宙你好,我們來了!美國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5臺火星車都成功登陸並運行,目前「好奇號」和「洞察號」仍在執行任務。好奇號,2012年8月6日至今仍在工作。好奇號主要是探尋火星的地理地貌,還發現了火星大氣中氧和甲烷的令人費解的變化,表明火星曾經有生命存在。
  • 第73集 我國的火星探測之路(上)
    在嫦娥探月工程不斷取得成功之際,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人和愛好者將目光投向火星。2013年印度火星探測器發射後,熱心的中國航天愛好者更是望穿秋水,期待著中國的火星探測器。2016年4月22日,國防科工局局長許達哲在就中國首個航天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宣布了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的消息。
  • 【極智課堂】蘇州鎵敏光電周東:紫外光電探測技術與應用
    本期,我們邀請到蘇州鎵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周東帶來了「紫外光電探測技術與應用」的精彩主題分享,以下為主要內容:一、紫外光電探測器市場1.紫外光電探測器的市場預期在全球光電傳感器市場中:紫外傳感器的市場份額雖然較可見光和紅外探測器的市場份額要小
  • 國防軍工題材再遭市場熱炒 國防軍工概念股有哪些?
    軍工板塊的走強是由內因和外因兩部分共同推動的。內因是本身軍工需求是剛性的,在經濟下行周期是為數不多的亮點行業。同時過去兩三年軍工行業長期低迷導致機構低配,處於歷史估值中位的下方。外部環境不穩定,中美不和諧聲音增多,包括在南海的軍演,都是刺激軍工板塊走強的因素。  在內循環政策背景下,國產大飛機落地投產,軍工行業作為高計劃性和高前瞻性的行業,市場預計未來幾年相關領域的訂單將大幅增加;其次,一些公司的經營效率和質量在發生改善,近期還有一些淨利潤比較高的公司上市,整個行業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基本面改善。
  •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從探月到探測火星 掌舵重大航天任務
    他的目光緊跟著大屏幕上的一個點移動,那個點就是他親手研製並送上徵途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這已經是孫澤洲作為總設計師放飛的第三個深空探測器。此前,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也都是孫澤洲與團隊的成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孫澤洲(左二)在和團隊成員探討設計方案。
  • 蘇萌解讀「天問一號」:中國人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巡天報告
    主要研究方向有宇宙起源與早期演化,暗物質與暗能量探測,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高能天體物理與引力波探測等。參與國內外多個空間科學探測項目,包括南極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望遠鏡,我國首顆空間天文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在我國西藏阿里地區建設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文望遠鏡,尋找宇宙大爆炸時期產生的「原初引力波」等。他同時積極開拓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的「中國機會」,推動太空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 國家航天局:未來中國還將實施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等任務
    【解說】除此之外,許洪亮還介紹了中國未來航天的一些主要任務。  【解說】在行星探測領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預計2021年5月實行火星軟著陸。  【同期】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 許洪亮  未來我們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
  • 早安太空·網羅天下|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等工程任務正在按...
    航天熱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布會昨天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等,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對於很多人關注的,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是否會分享給美國NASA,吳豔華回應,外空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中國政府願意與國際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以及有關探測數據的科學分析。
  • 聯創光電2019年淨利1.95億下滑14.19% 董事長薪酬101.43萬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5月2日,聯創光電(600363)近日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54,617,984.69元,同比增長26.3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4,922,442.50元,同比下滑14.19%
  • 劉昊然攜手光明乳業送福利 跟著「天問一號」見證中國火星探測第一步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侯雋)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為我國首次探測火星,於我國航天事業,有著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