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轉型迎合中國市場:成片製作 接軌海外市場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韓劇轉型迎合中國市場:成片製作 接軌海外市場

  圖為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海報。

  韓國影視劇,作為韓流文化的象徵之一,在國內外市場積聚高人氣。韓劇節奏快,編劇與拍攝幾近同步的製作方式,已成為業界的標識之一。然而一段時間以來,「邊拍邊播」的韓劇正在謀求轉型,這既有製作更高質量劇集的要求,更有迎合中國市場需求的考慮。

  成片製作

  接軌海外市場

  2016年初,韓國KBS電視臺電視劇《太陽的後裔》、SBS電視臺電視劇《師任堂》有望在登上韓國熒幕的同時,同步亮相中國影視劇市場。這對韓國幾大主流電視臺而言,可謂是一次新的嘗試。

  一直以來,「直播電視劇」成為韓國電視劇的關鍵詞。根據收視率、觀眾反應,影視劇製作方會相應地修改劇本,角色的關係可能會發生改變,影視劇集數可能會發生增減,結局甚至可能從悲劇轉為喜劇。

  韓國電視臺的新嘗試,簡單來說,就是成片製作、成片輸出。

  現在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提高作品的完整度和質量。KBS電視局企劃組組長鹹英勳認為,在劇本已完成的情況下進行拍攝,可以讓演員對劇情把握更完整、更投入。而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有韓國媒體稱,海外影視劇進入中國市場要經過幾個月的審批,而且要提交一定的樣品,按目前韓劇的製作形式很難滿足這些要求。

  鹹英勳指出,電視劇《太陽的後裔》投入了高額製作費用,考慮到中國市場規則,選擇了成片製作的方式。雖然這對於韓國影視劇產業發展是一重大挑戰,但相信也是絕好的機會。

  韓國影視業界相關人士指出,縱觀韓劇的發展史,《冬季戀歌》《大長今》等韓劇在中日地區播放、獲利,取得了顯著經濟效果,成為韓劇走向產業化的轉折點。而中國是韓劇的重要市場之一,積極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也正是韓國影視劇產業化的表現之一。

  韓流湧動

  提振韓國經濟

  從1993年中國內地首次播出的韓劇《嫉妒》,2001年中國中央電視臺配音引進《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到《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再到《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從傳統電視平臺轉戰視頻網站合作,韓劇走進中國市場的歷史已超過20個年頭,幾番掀起韓流熱潮。

  中國市場究竟對韓國意味著什麼呢?

  第一,增加影視作品版權產值創收。從韓劇製作商將視線轉向中國視頻網站之初,韓劇每集網絡傳播權售價為1000美元至3000美元,到2013年單集突破1萬美元,此後售價頻頻刷新紀錄。2013年韓劇《繼承者們》熱播,單集售價為3萬美元,網絡傳播權售價自此開始不斷攀升。MBC電視臺電視劇《命中注定我愛你》網絡傳播權售價為每集約12萬美元,2014年底SBS電視臺電視劇《匹諾曹》每集價格更是高達28萬美元。

  第二,帶動韓國消費品出口激增。據韓國貿易協會統計,2014年1月至5月,韓國對華消費品出口額達到32.2億美元,同比增加9.3%。該協會分析認為,韓國對中國的消費品出口明顯增長,是受2013年底、2014年初韓劇在華人氣火爆的利好影響。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角在人氣韓劇中使用的化妝品、穿著的服飾及劇中出現的食品銷量均激增。

  第三,促進韓國旅遊業發展。走劇中角色走過的路,尋找劇中的拍攝地,品嘗劇中的美食……2014年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在中國網絡熱播期間,據韓國駐華大使館領事部統計顯示,1月至3月申請韓國訪問籤證的中國人同比增加45.1%。而據韓國旅遊發展局統計數據顯示,同一時間內訪韓中國遊客達103萬,同比增加43%。分析認為,韓流風潮的熱度與中國遊客的數量成正比。

  中韓合作

  打造精品影視

  韓劇尋求出口到中國市場的同時,中韓影視行業也在加深合作,從版權購買到共同製作,中韓兩國正在不斷積極探索。

  幾年來,《神話》《林師傅在首爾》等多部中韓合拍影視作品已相繼問世。在中國華誼兄弟娛樂投資有限公司電視劇事業部副總裁程春麗看來,中韓合拍劇表面上看來紅紅火火,但共同問題是在兩國收視表現均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中韓雖然同屬亞洲國家,受儒家文化影響深厚,但在很多理念及處世方式上還是存在很大區別;二是演員語言不通,對情感表達產生影響;三是對方演員的配音很難與本土演員的語言融為一體,影響電視劇的整體效果。

  2014年7月,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共同籤署《中韓關於合作拍攝電影的協議》。根據協議,中韓雙方將為兩國共同製作的電影提供更多優惠,中韓合拍的電影若獲得「中外合作攝製片」的認可,在中國國內可被列為「國產電影」等。2015年6月,中韓自貿協定的籤署,為兩國文化產業內容的長期合作與發展提供了保障。

  曾執導中韓合拍電影《分手合約》的韓國導演吳基桓告訴本報記者,合拍電影協議的達成,讓他對未來韓中兩國影視作品的合作市場更加充滿期待。中國將更加關注韓國導演的視角,韓國也將更加關注中國的影視作品意識,中國導演去導韓國的影視作品,韓國導演走進中國市場,相信兩國的力量相加,將超越好萊塢。

  韓國KOEN傳媒公司董事長安仁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韓中兩國在合作拍攝電視劇、電影及綜藝節目的過程中,常常遇到包括稅金問題等規則和限制。隨著兩國制度大環境的不斷改善,希望韓中兩國在電視作品合拍、共同製作等市場合作空間將更為廣闊。

  程春麗表示,期待中韓影視劇的合作能夠具有精品意識,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反覆播出,可以行銷到世界,重播次數越多越能證明其生命力和精品的價值。

相關焦點

  • 【K-Wave】為迎合中國市場,"邊拍邊播式"韓劇謀求轉型
    在韓劇製作的過程中,編劇與拍攝幾近同步的方式已經成為了業界的標識之一。然而現在,「邊拍邊播」的韓劇正在謀求轉型。這裡既有製作更高質量劇集的要求,更有迎合中國市場需求的考慮。《師任堂》接軌海外市場2016年年初,韓國KBS電視臺電視劇《太陽的後裔》、SBS電視臺電視劇《師任堂》有望在登上韓國熒幕的同時,同步亮相中國影視劇市場。這對韓國幾大主流電視臺而言,可謂是一次新的嘗試。長期以來,「直播電視劇」一直是韓國電視劇的關鍵詞。
  • 【鏡鑑】為了中國市場,韓劇也開始轉型了
    鏡鑑的話 韓國影視劇,作為韓流文化的象徵之一,在國內外市場積聚高人氣。韓劇節奏快,編劇與拍攝幾近同步的製作方式,已成為業界的標識之一。然而一段時間以來,「邊拍邊播」的韓劇正在謀求轉型,這既有製作更高質量劇集的要求,更有迎合中國市場需求的考慮。
  • 《師任堂》《太陽的後裔》……韓劇不再邊拍邊播,成片製作進軍中國市場!
    但將於明年初上映的韓劇《師任堂,the Herstory》、《太陽的後裔》、韓版《步步驚心》等均不採用「一播一拍」的方式,而將以成片方式進入中國影視劇市場,由此引起業界的熱議。  成片製作,起初是為應對韓國影視劇製作系統的變化而投入,並在數年前曾有嘗試,但效果不佳而一度叫停。近來,為了接軌中國影視劇的播映環境,韓國電視臺紛紛破格做出嘗試。
  • 2019年韓劇市場的「三種味道」|獨家觀察
    2016年起,韓國電視劇製作方不得不開始適應失去中國市場後的韓國影視劇製作方案。韓流旋風颳得最勁的那二十年裡,韓國電視劇製作已經習慣了在東亞市場所向披靡的環境——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取得的成績。失去中國這片利潤豐厚、人口基數眾多的市場對韓劇的打擊巨大。中國與韓國同樣屬於東亞儒家文化圈,兩國在社會文化上有著許多共通性,韓劇情節中設置的大部分「點」都可以被中國觀眾精準而迅速地讀取並理解。
  • 朝三『暮四 』 迎合市場的日本動畫藥丸,該怎麼看?
    動畫片題材過於迎合市場?從業內的角度來說,過於迎合市場的動畫業界,顯然正在走入一個死循環,面臨著創意的衰竭和從業人員的流逝。從觀眾的角度而言,動畫有迎合不迎合自己倒不是什麼損失,只是缺乏一部能夠回味的動畫不免是一種遺憾。深究起來,動畫題材迎合市場,其實具備一種連貫性,跟日本動漫產業的發展緊密關聯。
  • 國產AGV在海外的市場情況怎麼樣
    但各國國情不同, 國產AGV想要拿下海外市場就需要了解每個地區AGV市場需求側重點,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這三大海外市場的不同特點。 而歐美AGV市場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行業主要傾向於深度定製化,市場上的自動化系統項目通常會由幾家企業合作完成,各自瓜分利潤。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國內的AGV企業早就已經服務過各種類型的工廠,在非標產品設計與製作上經驗豐富,擅長深度定製。 此外,歐美的人工成本較高,歐美等發達國家地區的物流系統對自動化的需求很大,接受度也較高,這就為國產AGV進入歐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海外市場對日本動漫業界影響有多大?
    #日本動漫#日本動畫會因為海外市場的變化而變化近幾年的日本作品中能叫好叫座的作品越來越少,反而是迎合觀眾的作品,圈錢的作品有大發展的趨勢。但也希望業界能夠創新,改革這樣才能走的更遠。首先有變化是肯定的,畢竟動漫產業也是以賣方市場為主導的。但變化不會太大或者說過於負面,因為海外市場的意志還是以中度消費及以上的dalao們為主導的,而這群人往往宅齡深厚,深受日本本土宅文化同化,而萌新大體上追隨大佬步伐。
  • 引入5G技術 紅橋市場借直播轉型
    引入5G技術 紅橋市場借直播轉型 出處:北京商報
  • 2020年豆瓣高分韓劇分析,Netflix主導韓國流媒體市場
    在有線臺的競爭之下,無線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作品力圖求新、求變,但由於運營的性質而要考慮放送尺度,不能一味迎合受眾,這從根本上就限制了無線臺作品的數量和質量。與有線臺相比,無線臺的作品成效要稍有遜色一些。
  • 海外中餐館力求轉型 打造「舌尖上」的華人餐飲
    一直以來,海外中餐館的形象問題,包括廚房衛生不達標、食品安全存在隱患、作坊式管理良莠不齊等已成為海外媒體關注中餐館的焦點。然而,隨著中餐館在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及相互間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中餐館已告別傳統意義上的經營方式,力求轉型。
  • 趙志偉:後疫情時代 中國市場將進一步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
    不僅如此,今年前11個月,A股市場首發融資規模合計超過4200億元,遠超過去兩年IPO融資額的總和。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新《證券法》正式實施,註冊制全面推行,標誌著國家大力開闢直接融資市場的新局面已經正式到來。中國資本市場在「而立之年」又開啟了新的徵程。 新局面下的中國資本市場,在後疫情時代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 海外網深一度:北美院線難重啟,好萊塢「瞄準」中國市場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隨著中國的電影院重新開放,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看到了巨大希望。預計今年下半年,《花木蘭》等好萊塢大片都將「瞄準」中國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充滿挑戰的市場背景,顯示了「中國作為電影市場和全球票房強國的重要性」。90%的開放影院在美國境外對中國的很多「諾蘭迷」來說,剛剛過去的周末是激動人心的。
  • Netflix進軍亞洲市場,前景如何?
    從極具話題度的韓劇《愛的迫降》《梨泰院Class》《The king :永遠的君主》,到中國臺灣劇《誰是被害者》,再到印度青春勵志片《歐耶芭蕾》,再到日本恐怖劇《咒怨:詛咒之家》,可以說,Netflix為大部分亞洲地區貢獻出不少優秀影視作品。Netflix成立於1997年,公司主營業務為郵購租賃DVD業務,2007年提供在線觀看電影功能。隨後,轉型為流媒體平臺。
  • 內衣巨頭海外市場折戟 打舒適牌能否贏得中國市場?
    內衣巨頭海外市場折戟 打舒適牌能否贏得中國市場?,揭開了海外老牌內衣品牌們共同的「成長煩惱」。女性內衣市場被稱為女性服裝產業的最後一片藍海,尤其是中國的女性內衣市場,人均消費還遠遠低於全球水平,被巨頭們視作增長的新引擎。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內衣市場規模約達4500億美元;中國內衣市場規模約2000億元。而從國產四大內衣品牌來看,在2000億的市場藍海下,他們的錢包卻越來越癟,有公司甚至年虧損近13億元。
  • 面向全球觀眾的市場定位—好萊塢電影究竟是如何佔領海外市場的?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全球各地的文化在此匯聚,同時資本主義利潤至上的追求,促使好萊塢電影在發展早期階段便呈現了「世界電影」的傾向,即「最大限度地減輕讓觀眾認為自己是外國人的感覺,去除盎格魯·撒克遜和好萊塢的電影,最終製作出一個跨國的模型」,以此拓展海外市場。據統計,到1925年時,好萊塢電影的海外收入平均已佔到總收入的一半。
  • 熱播韓劇出現中國品牌,韓國網民不爽了
    觀察者網注意到,一些韓媒藉機炒作,認為要提高警惕,嚴肅對待中國資本通過文化產業「侵入」韓國社會的問題,「如同好萊塢製作的電影《花木蘭》一樣,未來韓劇也有可能走上迎合中國人口味以扭曲自身的道路」。還有韓媒直接造謠,聲稱中國已經推出「東北工程」意在把韓國歷史納入中國歷史,推出「泡菜工程」掠奪韓國飲食文化,煽動韓國民眾敵視中國。
  • 亞馬遜「海外購」搶佔樂器市場先機
    2015-05-20 08:59 樂器市場的空白讓亞馬遜中國看到了巨大商機。昨日,亞馬遜中國海外購商店再拓音樂以及音樂製作新品類,首批上線來自700多個品牌超3萬選品。
  • 中國影視公司在美建「海外倉」進軍世界電影市場
    中國影視公司在美建「海外倉」進軍世界電影市場 2016-06-19 13:53: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時下中國影視界「人氣王」山東影視傳媒集團(以下簡稱山影)正計劃在美國設立分公司,探索用國際化語言、世界營銷手段講述中國故事,殺入世界電影市場。  山影副總經理晉亮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電影製作的高明之處在於探索出了一套國際化的語言講述方式,不論是英國故事、中國故事、美國故事,經過國際化語言的加工,就會突破國界之間的文化藩籬,贏得更多觀眾。
  • 為迎合中國市場,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有多拼?
    不過,迪士尼仍有機會在製作這部電影時就重點瞄準的中國市場取得巨大票房成功。《花木蘭》在中國影院的上映符合迪士尼的一項廣泛努力,即迎合中國消費者,吸引他們光顧該公司的商店及其在上海和香港的主題公園參與製作的人士稱,為指導這部影片的拍攝,製作團隊對中國歷史進行了數月的研究。為避免爭議並保證能在中國上映,在諮詢中國的顧問的同時,迪士尼還請中國相關部門過目了劇本。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影主管部門給出的意見包括不要聚焦某一特定朝代等。
  • 許瑋:中國是美樂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連續兩年亮相進博會,並在今年得以首次獨立設立展臺,是美樂家對中國消費市場充滿信心的體現,我們希望能夠藉助這一世界級的大舞臺,把握中國消費持續升級的機遇。」11月5日,第三屆進博會在上海開幕,美樂家中國區總裁許瑋在談到參與進博會的體驗時激動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