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人生茶館」↑↑↑,立即「關注」航億葦公眾號
處女膜情結是人類最無恥的一種精神變態,大致從宗教產生開始,距今已經讓一些人臉皮子增厚2000年的光景。但到了2017年,仍有人為此絮絮叨叨。有人用影視劇、文學作品來講述某人的心理糾纏,有些人跑去大學宣揚「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等觀念,有人(中東等地)則繼續延用流傳上千年的所謂「文化傳統」,用亂石砸死年輕的「失身」女子,叫做「榮譽處決」,那與中國過去「浸豬籠」的惡行類似。
處女膜情結過去是通過道德、宗教、族規、鄉約等強化的。好在中國人宗教意識不是很強,族規、鄉約幾已廢弛,那也只剩道德一途了。道德這玩藝,用來自我提醒、自我約束、自我淨化,那基本是正面的,有益的,可用來強制、威逼、脅迫他人,卻常常顯現出無恥、無情、無聊的一面。如果他人堅決不吃你一套,對你滿不在乎,那你也無可奈何了。
這便呈現一種尷尬現象。儘管一些人不要臉地大聲疾呼保護處女膜,但處女膜的保有率卻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在一些叛逆心強的女生那兒,到了一定年齡階段,甚至視處女膜為羞恥。原本,沒有人拿這東西說事,不少單純的女生反不去想這個問題。然而,有人不斷製造處女膜的話題,幾個閨蜜私下裡講私己話,發覺多數已無那個東西,那剩下的少數就自以為落伍、保守、丟人了。這也是偽道德破壞心靈純潔的一種狀況。
30多年前,老航也年輕過。在同學間,也曾為處女膜一事爭論過。爭論的結果,是發現這事充分暴露了男人的愚蠢與扯蛋。女人有一個處女膜,男人不也有一個看不見的處男膜嗎?憑什麼對女人有此要求而對男人無限放任?作為一個男人,如果真遇到一位真心相愛的女人,那會因為一個處女膜而放棄這份愛嗎?沒想到30多年過去了,這樣的問題,許多人仍然想不通。
遙想當年,青年男女連談情說愛的權利都沒有。不少人在結婚前素未謀面,不知對方長相,不知對方性情,就那樣稀裡糊塗成為夫妻。可在那個時代,達觀貴人和皇帝,卻可以三妻四妾、三宮六院,有的人甚至可以擁有10多萬女人。並且在那時,六七十的老翁納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為小妾之事也極尋常。此外,那時候,押妓文化也曾相當流行。在那種荒淫的時代,卻高度重視女子的貞潔,那也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歷史笑話之一了。
西方社會稍早些。中國是從新文化運動以來,開始有人倡導男女平等、自由戀愛、一夫一妻制等,但自由戀愛,在隨後的好幾十年中除了少數權貴家族男女比較放得開,表現得新潮外,民間男女卻仍然羞羞答答。在中國大陸,1950~1970年代,所謂戀愛,一般青年男女的示愛方式一般也就是一起看場電影,拉拉手,連擁抱與親吻也不太敢。但同樣的,在那些權貴人群中,他們私下裡的男女關係,卻又相當地混亂。
源於1980年代,興於1990年代,中國大陸的情事從此變得相對比較開放,有些方面甚至比歐美還要隨意些,那主要特徵,是貪官漸漸敢公然擁有一兩個到N個情人。青年男女婚前也多選擇公開同居。還有一點,民間婚外情也半公開化了。儘管還有道德家們憂心忡忡,還不時發動打「小三」的群眾運動,但畢竟時代不一樣了。同時,娛樂界也不斷通過感官刺激而超強度刺激民眾的觀感。這反而讓許多人對色的誘惑有所看淡。食色性也,不就是那麼回事嘛。漸漸地,電視臺又出現不少以婚戀為主題的娛樂節目。大量青年男女可以在電視裡面向「全國人民」講述他們婚前同居時代的情感糾葛。另一邊廂,反又產生大量「剩男」、「剩女」,讓「我想有個家」變得異常困難。
社會發展到這種境地,居然處女膜又成為一個話題。無情的現實是現在的女孩子們,處女膜的丟失密集期是中學與大學階段。對青少年來說,已經司控見慣,並且任何形式的勸導、禁止都已沒有效果。事實上,對那些孩子來說,正處在青春叛逆期,說教、禁令越多,反而越促使他們出軌,走出那關鍵的一步。
由於社會情感氛圍完全不一樣了,並且又到了網絡時代,青少年不可避免走向早戀。十幾歲的孩子戀愛起來,進行親密的肌膚接觸,那一切也就順理成章。話說回來,在過去的帝制時代,我們的先祖們沒有戀愛,好多十一二歲,就已經結婚生子了。如今孩子們雖然偷償禁果,但一般來說,也要等到成年才結婚。對有些人來說,青少年期的愛情,只不過是人生的一段經歷。由於有這段經歷,他們才在日後的人生中更懂得珍惜。歐美的青少年也普遍有過早戀,但他們成熟之後選擇的婚姻,反倒比較穩固。歐美人並不是像一些中國人所以為的那樣,純粹追求性刺激,不負責任。相反的,他們好多人更珍惜家庭,更看重忠誠與責任,儘管有些人是比較性與情感是比較混亂的。在中國,實際也是如此。有些家庭比較穩固,有些則比較容易背叛與反目成仇。而貪官家庭,相互背叛的概率更大於90%以上。
再說處女膜的丟失,未必與性愛有關。跳高、騎馬、體操、武術等劇烈運動,繁重的體力勞動,醫生不當的身體檢查,個人衛生及一些小女生的胡鬧行為等,也會導致其破裂。
真正要愛護女性和青少年,本不是那麼一個膜,而是從小學開始的性教育和人生啟蒙教育,家庭的愛護,社會的關懷,讓他們知道選擇正確的人生之路,並保護好自己的身心。中國真正的問題,是成年人在孩子面前的言行有些失德失態,將焦慮、壓力和性有關的話語隨意傳導給孩子。青春期的孩子缺少必要的心理協助,很少有義工與社工走進青少年人群。現在一些中小學,有的班級多達五六十人、七八十人,讓老師也根本無暇從身心上關心孩子。更可怕的是一些學校,還出現了禽獸教師。還有影視作品,一直有人呼籲分級制度。但呼籲了二三十年了,始終沒有任何進展。分級制度一方面可以變成法律依據,可以通過法條讓少兒不宜的作品遠離孩子們,另一方面可時刻提醒家長、老師和社會人士,不僅影視作品,而且我們很多方面都要注意不對孩子們過度刺激,避免給他們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什麼時候沒有人再糾纏什麼處女膜,不再用虛偽的貞潔觀來忽悠公眾了,才是我們的社會文明進階的時候。事實是多數青少年即便有過性行為,若不成為巨大的精神壓力,沒有未婚先孕的負累,沒有留下特殊疾病,則一般不會對個人的成長留下過多負面的東西。社會關懷,也只有從他們的身心角度引導才是真正的關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引導,也必須符合青春心理學的規律,而不是那個膜上。再又要說了,那些專注處女膜的人,揭開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私生活的畫皮,就常發現他們言行不一。人所言與所行,常不一致。但從另一角度看,也是人在乎什麼,缺什麼,就偏要冠冕堂皇唱什麼。心底裡灰暗的人,最愛煽動道德情緒。故此,人們常常發現他們是偽道德居士。
「掃一掃」歡迎關注航億葦微信公眾號:poem1962,更多珍藏送給您——
(運營:馨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