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智慧物流:數字底座構成基礎,自動駕駛形成閉環

2021-01-13 千家智客

文 |魏啟揚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50萬億(注),現今人人都想搭上「新基建」這輛快車。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行業並不在「新基建」所錨定的7大領域(5G、特高壓、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之內,如何與這7大領域產生關聯,通過本行業的「新基建」完成產業升級,成為破局的關鍵。

4月29日,有媒體報導,貨運自動駕駛企業嬴徹科技宣布已完成1億美金融資。嬴徹科技的此輪投資中,老股東G7和普洛斯繼續跟進。

雖然這是發生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一起融資事件,但放在「新基建」的戰略語境下,由投資方G7——中國領先的物聯網貨運服務平臺的身份進行延伸思考,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以G7為代表的物流巨頭持續強化其物流數位化基礎設施優勢的意圖。

一、伴隨電商而起的快遞只是智慧物流的A面

談到物流,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或許是由順豐和「四通一達」這些快遞企業所展現出來的強大的「投送」能力。從2013年日均業務量剛剛突破3000萬件,到2016年全行業1天可送1億個包裹,再到2018年天貓雙11物流訂單超過10億。以快遞為代表的智慧物流已經跑的足夠快,足夠遠。這是不是說明我國的智慧物流伴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已經趨向成熟,不需要再搞「新基建」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伴隨電商而起的快遞只是整個物流產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智慧物流在B2C領域展現在外界的A面,隱藏在背後的B2B這類更加傳統的領域裡,行業依然停留在信息化程度低,運營分散的「原始階段」。

拿B2B大宗領域較典型的煤炭物流場景來舉例,由於車貨匹配欠佳且調運車輛方式較為粗放(大多仍使用微信或者電話),貨運效率低下、拉運時間較長。例如從鄂爾多斯地區運煤炭到曹妃甸港口,需要採用公路+鐵路的運輸方案,煤炭採購等手續預計花費6小時,車輛協調、排隊等候、裝卸車時間預計6小時,車輛路途1小時,單趟40公裡的煤炭公路運輸,從前期等待到運輸完畢,卡車司機需要耗費13個小時之久。

以上,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看到,中國物流行業在B2C領域的A面與B2B領域的B面之間的存在著極大的不均衡。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在《「新基建」中智能物流和智能供應鏈建設已是當務之急》一文中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當前中國物流成本佔GDP比重為14.6%,高於全球平均水平11.7%近3個百分點,折為物流成本相對差距,高出了近25%;相比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7.2%的比重水平,中國高出了7.4個百分點,折為物流成本的相對差距高出了一倍以上。

菜鳥網絡2019年的數據也顯示,中國全年物流總費用折合美金在1.75萬億美元,這個數據也超過了美國全年物流總費用的1.49萬億美元。

以上案例與數據顯示,無論是比重還是絕對數量,中國物流行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都有相當大的距離,物流行業A B兩面之間存在著極大的不均衡。如果將快遞行業的優勢進行衝抵,那麼物流行業在B2B領域的短板該是有多短?

事實上,關於智慧物流的探索,中國的玩家們一直在努力,針對效率、管理和安全這三個行業普遍存在的痛點,行業中都有大量對應的解決方案,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的原因在於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傳統物流基建思路。

一個典型的例子,物流企業針對自己內部管理,會有倉儲、運輸、車輛、財務等多個管理系統;一個卡車司機完成一趟運輸閉環,整個過程可能要用到運力信息撮合、路況禁區查詢、過路費計算、車輛管理、車況診斷、財務結算等多個應用。

雖然這些系統和應用能解決對應的問題,但就整個流程而言,由於各個系統和應用就像一個個高聳的煙囪,相互之間數據割裂,缺乏協同,行業的整體效率始終難以提高。

二、智慧物流「新基建」到底應該怎麼建?

既然問題已經找出來了,那麼智慧物流「新基建」的方向也大致有數了,我們或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從場景出發,構建產業鏈條的數位化底座。

快遞行業之所以遠遠跑在傳統物流的前面,其很大原因在於電商巨頭們對快遞行業的「收編」,一定程度來說,快遞並不只是物流行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電商產業鏈條的一個環節。

在電商產業生態中,所有場景和生產要素都要求數位化,在這個過程中,快遞行業可以說是「順勢而為」,也可以說「身不由己」的完成了全鏈條的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或改造。

回到B2B傳統物流領域,這也要求物流企業或車隊也要基於對場景的理解,構建一個數據可以在各個場景之間通聯流轉的基礎底座,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智慧物流的IaaS。

以G7為例,通過將GPS盒子等各類傳感器在車隊中的普及應用,構建了一張由150萬輛物流卡車組成IoT網絡,從單一場景出發,多維度的數據收集,進而進化成整個行業的數位化基礎設施。

其次,從痛點出發,構建連接管理與運營的平臺引擎。

產業鏈條各生產要素的數據收集回來後,怎麼利用?

從滿足物流企業和車隊老闆降本增效這兩個最核心需求來看,需要這些數據在內部管理與外部運營這兩個領域的各個場景中流轉,這樣才能提高整體效率,這時我們需要一個連接管理和運營、兼容數字底座和應用的平臺引擎,也就是智慧物流的PaaS。

其實行業中也有類似概念的平臺系統,但由於對產業鏈條中的場景理解不夠,數字底座的滲透率有限,因而這些平臺系統的功能和體驗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G7的做法是通過經營服務平臺和資產服務平臺這兩個平臺引擎來解決上述問題。

前者解決車隊加油、ETC金融服務、工資、稅金、運費結算,甚至後市場的輪胎、潤滑油等車隊運營一系列日常高頻需求的問題;後者給物流企業帶來成本結構的改變,以前需要自持車隊,如今採用運力租賃的方式,使資產由重變輕,人力成本下降,帶來的是經營管理效率的提升。

必須明確,建設智慧物流PaaS中臺的核心需要直接指向成本、時效、安全這三個行業長期沉痾的核心痛點。

最後,從體驗出發,構建貫穿全場景的物流應用。

上文提到,由於數據的割裂,卡車司機要使用N個應用才能完整的跑完一趟運輸閉環,卡車司機的手機容量是否夠用暫且不說,光是在各個App中切換,其所謂的數位化體驗能有多高大家都能想像。更加糟糕的是,由於數位化基礎設施的不完善,運輸過程中很多環節還沒有上線實現數位化,仍要用「原始」手段才能完成。


理想中的全場景體驗是怎樣?我們用一個卡車司機的日常工作來作答。

車快沒油了,打開App,附近加油站的位置和價格一目了然,一鍵加油並即時完成線上結算;長時間駕駛後在App上找到最近的司機之家,在那裡填飽肚子、洗個熱水澡,還能小睡一會;ETC、維修保養、運費結算一系列動作都可以通過App完成,不用隨身攜帶大量現金,也不用留存一堆發票回去報銷;行駛過程當中,出現疲勞、打哈欠或打電話等危險動作,智能安全設備會進行實時提醒,如果危險係數過高會觸發安全管家進行人工幹預,直到風險消失……

總之,司機跑一趟活的全程需求,均可以通過一個應用(平臺)來實現。

事實上,物流行業中有部分App應用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如果將視野放的更廣一些,在數字底座和平臺引擎的基礎上,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應有基於各自場景的SaaS應用。

總而言之,智慧物流「新基建」的關鍵不光在「物流運輸」的過程,還應包括上遊貨主與下遊車隊、保險公司、能源公司、金融公司等間接服務物流產業的組織與產業鏈的數位化連接與承載。其中既有基於物聯網層面的「硬體」建設,也有基於數據管理和應用「軟體」開發。

三、自動駕駛,補足智慧物流「新基建」的最後一環

產業鏈全場景生產要素的「數位化」建設或改造就是智慧物流「新基建」的全部嗎?

無論是電商巨頭還是物流企業都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還需加上自動駕駛。

阿里、京東、蘇寧乃至順豐都在自動駕駛賽道競逐很長一段時間了,像阿里菜鳥的末端配送無人車「小G」已經經過了多次迭代,還與一汽解放聯手發布了自動駕駛卡車「公路高鐵」;京東的無人配送小車多次曝光;蘇寧物流也曾在2018年先後推出過無人配送小車「臥龍一號」和無人重卡「興龍一號」。

物流行業中,除了G7投資了嬴徹科技之外,另外一個物流巨頭滿幫也投資了自動駕駛研發公司智加科技,根據滿幫的規劃,自動駕駛車輛未來要佔到1/3,滿幫還要自己組建自動駕駛重卡車隊,自己運營。

電商巨頭和物流企業之所以死死咬住自動駕駛不放,其內在邏輯都只有一個,即智慧物流的閉環還需靠自動駕駛補上。

這一點很好理解,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在商用卡車上,將大幅改善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自動駕駛技術補充貨運司機,將減輕工作強度,降低事故發生率。

與此同時,通過技術將車輛的全生命周期打通並且形成數據,把每公裡的成本都核算清楚,這樣就能做到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有數據顯示,自動駕駛或可為運營商帶來5%—10%降本和效率的提升。

從上述分析來看,自動駕駛確實是能大幅度改變物流行業生產力的基礎工具。


按照當前的趨勢發展,自動駕駛在未來或將成為物流行業的「標配」。

其實從卡車自動駕駛賽道的玩家背景即可看出,在自動駕駛研發這項既需要場景支持,又需要數據餵養的長跑中,規模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行業競爭格局的走勢。

因為,只有一定的規模才能支撐起足夠豐富的場景和足夠數量的數據,這樣才能在運營和研發這兩個層面給自動駕駛和物流行業形成雙向循環的「正向反饋」,行業玩家在構築起自己的護城河的同時,行業競爭也將走向集中。這樣或將導致物流行業運營模式的變化。

通過G7、普洛斯和嬴徹科技的實踐與探索,我們或可窺視一二。

G7提供核心場景和數據能力,普洛斯作為亞洲最大的物流倉庫提供商和服務商,提供資金支持和業務協同,嬴徹實現車規級自動駕駛卡車量產後,進而推出「技術+運營」端到端的商業模式。

目前G7及嬴徹通過向物流車隊提供「數字貨艙」(掛車)及「L1級別重型卡車」的租賃服務,已經實現了「按流量(公裡數)付費」的資產服務化模式的市場落地。

總結:在「新基建」和自動駕駛的「改造」下,物流企業或將完成從重資產到輕資產的轉變,物流行業也將進入到一個更快、更準時、更安全的新時代。

註:數據來源於《南風窗》:《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一文,《南風窗》根據各省公開信息統計而來,涵蓋各地多年投資計劃總額。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佔」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慧 十萬個為什麼》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慧型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算法等。

相關焦點

  • 布局物流自動駕駛 獅橋在智慧物流上下了一盤什麼棋?
    原標題:布局物流自動駕駛,獅橋在智慧物流上下了一盤什麼棋?其中每個賽道既可以獨立形成閉環,也可以串聯成為平臺底座,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由此也帶來了不同企業在布局上的差異。   第一類玩家更側重在單一賽道上進行縱向深挖。   以美國為例,如車隊管理領域的Fleetmatics、數字結算領域的FleetCor、安全管理方面的Verisk和Lytx,智能裝備方面的Ryder和Penske等企業。
  • 百度地圖構建新基建「數字底座」近一年,這些產業已變模樣
    假設中國物流業每個包裹在路上的時間節省一分鐘,合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800億新紀錄背後,物流業從汗水物流到智慧物流的巨變,不容忽視。一張地圖如何成為AI新基建的數字底座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用過紙上的地圖。幾乎每個中國駕車者都用過手機上的百度地圖導航。
  • 破題四大行業痛點 智慧社區新基建的「實地樣本」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剛剛過去的2020年裡,國內科技領域的最熱話題莫過於「新基建」。50萬億投資明晰了未來的方向。在中國經濟新十年由量向質的蝶變中,科技正成為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勝負手。地產行業也不例外。當雲計算、AIoT、5G開始進入千家萬戶,新老基建的融合不僅豐富了人居服務體驗的科技內涵,也極大拓展了行業的邊界與想像空間。
  • 最懂商用車的獅橋,在智慧物流上下了一盤什麼棋?
    12月8日,商用車智慧服務平臺獅橋聯合百度,一起推出自動駕駛貨車領域技術平臺新公司「DeepWay」,兩者通過技術+場景融合,推動物流自動駕駛走出實驗室,從技術期走入產品期,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與此同時,京東物流集團旗下新型支線物流無人機——京東JDY-800「京鴻」貨運型固定翼無人機也在自貢鳳鳴通用機場進行載貨檢飛。
  • 從智能駕駛到智慧交通,看千尋位置如何助力未來「智」變_易車網
    立足FindAUTO,打造高精度定位商業閉環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而言,如果說以攝像頭、雷射雷達等為代表的視覺智能是車輛的「眼睛」,基於AI語音技術的聽覺智能是車輛的「耳朵」,那麼以高精度定位為核心的時空智能則是賦予車輛「方向感」,幫助車輛更好地處理與外界的關係,決定下一步行動的關鍵。
  • 百度地圖亮相2020百度雲智峰會 AI新基建數字底座加速產業智能化
    本次大會廣邀來自不同行業的合作夥伴,分享產業智能化實踐成果,探討AI新基建下的產業機遇。作為AI新基建的重要數字底座,百度地圖攜智能物流、智能空間兩大解決方案及落地案例亮相智能產業專題論壇,依託多年積累的AI及大數據優勢,為物流、交通、城市建設等領域智能化升級提供科技支撐,全力加速產業智能化進程。在產業智能化浪潮下,物流行業迎來智能化高速發展。
  • 百度地圖亮相2020百度雲智峰會 AI新基建數字底座加速產業智能化進程
    本次大會廣邀來自不同行業的合作夥伴,分享產業智能化實踐成果,探討AI新基建下的產業機遇。作為AI新基建的重要數字底座,百度地圖攜智能物流、智能空間兩大解決方案及落地案例亮相智能產業專題論壇,依託多年積累的AI及大數據優勢,為物流、交通、城市建設等領域智能化升級提供科技支撐,全力加速產業智能化進程。在產業智能化浪潮下,物流行業迎來智能化高速發展。
  • 數字與能源,交織成新基建的摩比斯環
    提到新基建,大家可能會首先想起大數據、AI、雲計算組成的數字產業,以及高鐵、城軌、新能源汽車構成的交通產業。但如果你留心分析,會發現新基建的體系裡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能源。
  • 百度發布Apollo智能交通白皮書 「ACE交通引擎」為新基建加速
    在當下各地積極推動「新基建」的背景下,百度「ACE交通引擎」 ( Autonomous Driving、Connected Road、Efficient Mobility,即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高效出行)的發布正當其時。當天,完整介紹百度「ACE交通引擎」的《Apollo智能交通白皮書》同步在Apollo官網發布。
  • ...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新基建 新科技 引領中國數據中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數位化發展,要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等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浙江考察時候指出:「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所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數字經濟強勢崛起的這個時代大背景下,作為國家重大部署的新基建正在加速推進,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
  • 城市交通邁向網聯交通新時代百度Apollo用智慧交管解決方案再加一...
    大會期間,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發布了ACE引擎賦能下的智能網聯、智慧交管及智慧高速三大行業的最新進展和解決方案。 憑藉車端智能化的獨特優勢,百度詮釋了對交通智能化升級的深入理解,展示出交通強國AI先行者的領先實力。當下的新基建浪潮中,如何運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是各方關注的重點之一。
  • 東風公司、中遠海運、中國移動跨界合作 5G+無人駕駛賦能智慧港口...
    ,在港區5G專網建設基礎上,結合邊緣計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研發打造5G智慧港口具體業務場景落地。5G智慧港口的典型場景中,5G港口專網與雲平臺在滿足安全性、私密性、業務可靠性基礎上,實現港區的集中運維,降本增效;5G+自動駕駛、車路協同(V2X)和穩定可靠的釐米級高精度定位,幫助車輛「看得更遠更清楚」,提高安全性能;超低時延、超大帶寬的5G網絡
  • 深評丨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業務,快閉環了
    2018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政府要求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在此背景下,實現滿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行駛的環境變得可行。
  • 新基建讓生產生活更智慧
    4月28日,來自浙江麗水的張慧敏一家駕駛新能源汽車來到300多公裡外的嘉興烏鎮自駕遊,一路上的充電體驗讓她非常滿意。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既為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主提供便利,也為打造智慧交通網提供綠色動能。
  • 「BATH」:新基建的企業力量
    6月11日,百度公布了業內首張AI新基建版圖,包括百度大腦、飛槳、智能雲、晶片、數據中心等在內的新型AI技術基礎設施,這些AI技術正推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醫療、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等領域實現產業智能化升級。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說:「新基建是讓智能經濟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艙。
  • 「建築界」新基建浪潮下,城市軌道交通開始加速向智慧化發展
    新基建的核心是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與新技術的融合,加速傳統產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在新基建浪潮下城市軌道交通開始加速向網絡化、自動化、智慧化發展。如果說要盤點今年最火的經濟熱詞,新基建一定名列其中。說到新基建,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更多是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但這些並不是新基建的全部;相反,新基建的核心是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與新技術的融合,加速傳統產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
  • ...影像首次公開,被看作「新基建的基建」的數字孿生城市究竟是什麼?
    吳張峰透露,在黃浦江、蘇州河區域的城市數字孿生場景中,實現了在三維孿生場景中多角度、全方位、生動直觀地展示建築設計方案,規劃者可以高效地分析不同方案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利用相關算法自動計算出規劃方案是否符合控規要求,對方案效果進行綜合比較,從而選擇出最佳方案,實現在數字孿生場景中規劃審批的目標。
  • 數字江西,鯤鵬與新基建的兩江匯流
    為加快新基建的發展,今年江西發布了《江西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著力實施數位技術創新行動、數字產業化提升行動、產業數位化轉型行動、新業態新模式培育行動、數位化治理推進行動、產業生態體系優化行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制度供給創新行動八大行動,加快構建全省數字經濟生態體系。
  • 「孿生·智慧·賦能」——東華醫為2020大健康IT新基建論壇召開
    11月7日,東華醫為2020大健康IT新基建論壇在北京召開。來自國內重量級醫院的管理決策者、臨床專家,醫療信息化行業權威人士,知名業界媒體,東華醫為核心客戶代表等1000餘人,共聚雁棲湖畔,以「孿生·智慧·賦能」為主題,聚焦數據治理、數字孿生、醫院大腦、城市醫療大腦等行業熱點,攜手共促新基建下醫療衛生信息化的產業升級、產業賦能。
  • 5G領跑「新基建」 誰是「關鍵」的新型基礎設施?
    最近一段時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一詞備受關注。2019年,上海移動攜手華為在虹橋火車站部署5G室內數字系統之後,網絡峰值速率可達1.2Gbps,可以滿足大量人群場景下的高速上網、行動支付等需求,5G網絡下的智慧機器人問路送餐、4K高清視頻通話、超高清多路視頻回傳等5G時代全新的生活方式在這裡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