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風險須注意!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布新年度棉花市場預警

2020-12-27 全球紡織網

  9月25日,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布2020/2021年度棉花市場預警。《2020/2021年度棉花市場預警報告》指出,受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2019年度全球棉花消費大幅下降,陷入近15年來的低谷,全球棉花供求關係由顯著寬鬆走向極為寬鬆。反映在棉花價格上,當年國內外棉花價格一波三折,CNCotton B指數年度均價同比下跌17.6%。報告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庫存顯著擴大,產量有所下滑,消費略有增加,棉花供應仍明顯大於需求。

  以下為報告全文:

  2020年度,全球棉花市場供求水平仍較寬鬆,中國產需缺口有所擴大。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重創世界經濟。眺望後疫情時代,在流動性巨浪與現實競爭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成為牽引本年度棉花市場的基本力量。

  一、2019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銳減,供給顯著過剩

  貿易摩擦硝煙未盡,新冠疫情接踵而至,2019年度全球棉花消費大幅下降,供給顯著過剩。

  1、全球棉花消費陷入近15年來低谷

  在中美貿易摩擦形勢嚴峻,棉花下遊出口前景黯淡背景下,時間進入2019棉花年度。2019年12月13日,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2020年1月15日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2019年末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為保護生命,中國及海外一度採取隔離封閉措施。2019年度全球棉花消費約2223.6萬噸(美國農業部9月),創2004年度以來新低,同比下降幅度超過15%,為1989年度以來最大降幅。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布的數據,中國棉花消費量降至701.4萬噸,同比下降12%。

  2、全球棉花供求關係由顯著寬鬆走向更為寬鬆

  與棉花消費端的萎縮相比,作為大宗農產品的棉花,其供給端難以隨之變化。供給剛性與需求彈性之間的不可協調性成為新冠疫情背景下棉花市場的主要矛盾。從2020年2月到7月,國際機構將2019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庫存消費比由69%一路上調至98%,登上 30多年來的高峰。

  二、2019年度國內外棉花價格一波三折,年度均價大幅下跌

  外部環境對2019年度棉花市場造成猛烈衝擊,海量資金、市場情緒、行業運行指標、資本市場走勢及其邊際效應佔據棉花市場定價機制主導地位。

  1、悲觀、減壓與希望

  2019年度之初,面對棉花增產與消費黯淡,市場情緒悲觀,中國較高的商業庫存加大了國內棉價下降幅度。2019年12月,國家儲備棉輪入政策啟動,棉花供給減壓。中美貿易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取得進展。悲觀氛圍逐步淡出,人們對市場前景寄予希望。隨著棉價風險明顯釋放,資本借勢布局。鄭棉主力合約從2019年10月上旬至2020年1月中旬一路上揚,由12085元/噸上漲至14370元/噸,漲幅約18.9%。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由2019年9月初57.86美分/磅攀升至2020年1月13日的71.53美分/磅,漲幅超過23.6%。國內外棉花市場抵禦了北半球皮棉集中上市壓力,行情保持波動上行態勢。

  2、抗疫、觀望與驚恐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市場先後經歷了快速下跌與恐慌性暴跌。2020年1月14日至2月3日,中國爆發疫情,不足10個交易日,國內棉價下跌11.8%,海外市場觀望成分相對居多,棉價跌幅為6.6%。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扭轉了疫情局勢。2月4日至19日,棉價企穩上行。正當人們認為疫情即將結束,中國復工復產之際,海外疫情爆發,全球警報拉響。2月下旬至3月,全球60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部分國家宣布進入「戰時狀態」或「戰爭狀態」。部分大國瘋搶防疫物資,全球金融市場一片驚恐,價格暴跌,美國股指四次熔斷,恐慌指數連創新高,美國原油期貨5月合約跌入負值。27天時間,國內、國外棉價跌幅分別達22.23%、30.49%。

  3、舒緩、修復與貪婪

  得益於多重有利因素,棉價不懼紗價跌勢,行情重心上移。其一,世界各國紛紛出臺巨額經濟援助政策,財政支持力度推向新高度,貨幣政策寬鬆水平刷新歷史新高。其二,隨著歐美疫情趨穩,特別是美國紐約市呼吸機等防疫物資短缺問題逐步得到緩解,市場恐慌氛圍邊際趨緩。其三,3月17日美國納斯達克股票指數止跌,3月19日黃金、白銀及銅等貴金屬快速反彈,充裕的流動性紛紛抓住上漲機會,4月初資本市場上漲已成燎原之勢。國內外棉價企穩反彈。其四,中國服裝類商品零售及出口同比降幅先後於4月、5月之後收窄,邊際向好態勢不斷呈現(見圖4)。6月下旬,因擔心國儲棉出庫市場承壓,價格略有下滑。《關於組織2020年中央儲備棉輪出銷售的公告》發布後,明確了2019年度棉花市場最後的供給增量,政策多項保護性工具平復了市場情緒。隨著「利空出盡」,7月棉價企穩上行態勢確立。截至2019年8月底,鄭棉主力合約反彈至13000元/噸附近,比3月底低點上漲26.4%,ICE棉花主力合約反彈至65美分/磅一線,比3月底低點上漲35.5%。

  隨著美國股市不斷「收復失地」,6月中旬之後,納斯達克股票指數超越疫情爆發前高點,朝著創造歷史新高不斷推進。與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形成強烈反差。資本貪婪的秉性暴露無遺,為金融市場後期運行埋下隱患。

  整體看,中美貿易爭端及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兩件大事基本覆蓋了2019全年度。重壓之下,代表國棉現貨價格的國棉B指數年度均價下降至12515元/噸,為10年來新低,比上年下降17.6%。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均價跌至62.29美分/磅,創2009年來新低,同比下降幅度14.11%,為2015年來的最大降幅。

  三、2020年度棉花市場風險預警

  世界處於動蕩變革時期,新冠疫情加劇了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大國博弈、科技爭端再度升級,部分國家強調「國家安全」優先,效率不再成為全球價值鏈唯一導向。市場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發揮的作用進一步降低。

  (一)2020年度國內外棉花供求格局分析

  2020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庫存顯著擴大,產量有所下滑,消費略有增加,供給仍明顯大於需求。中國產需缺口或略有增加。若後期宏觀經濟恢復乏力,不排除棉花市場供求關係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

  1、全球棉花市場較為寬鬆,期初庫存創五年來新高

  根據美國農業部9月發布的報告,2020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庫存2165萬噸,同比增加24%,增幅為近8年來新高,與近五年平均期初庫存1937萬噸相比,增加了324萬噸,增幅16.7%。印度、巴西期初庫存分別達389萬噸、305萬噸,均創歷史新高。2019年度,全球棉花產量2552萬噸,下降了3.9%,但與近五年平均產量2563萬噸相比,差別不大;消費量2454萬噸,同比增加10.3%,近五年平均消費量為2499萬噸,相差僅45.8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為92.3%,比上年下降5.1個百分點,但遠高於近五年的平均水平78.34%。從主產棉國看,印度產量653萬噸,比上年增加約11萬噸。中國產量593萬噸,巴基斯坦產量135萬噸,均與上年持平。減產較為明顯的美國、巴西,產量分別為372萬噸、261萬噸,減幅分別為14.3%、10.5%。

  2、中國棉花收購環節市場空間收窄,企業心態糾結複雜

  9月上旬,美股暴跌引發棉花期貨深度振蕩,美國對中國新疆棉花產業鏈動作頻頻,新年度在雜音紛擾中拉開帷幕。目前,全國新棉採摘、收購均慢於上年。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布的《中國棉花購銷周報》,截至9月18日,全國新棉採摘進度為1.6%,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全國交售率為5.5%,同比下降9.3個百分點。棉農預期售價升高,資金面充裕,而下遊紡織運行乏力,留給收購企業輾轉騰挪的空間大幅收窄。其一,棉農預期價格提高。其二,企業擔心資金大戶提價收購,搶佔資源,自己收不到足夠多棉花,甚至收不上花。其三,出價到位收上籽棉後,企業對後期能否順價銷售皮棉存有較大疑慮。目前,部分企業開秤價在5.45-5.6元/公斤,這一價基本能收上籽棉,大致折算皮棉成本在13000元/噸左右,而當前市場價格在12700元/噸左右,價格倒掛。部分承包廠的收購成本更高,在13400元/噸左右。

  在前面觀察全球棉花市場供求格局部分,國際機構預計2020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將增加10.3%,這一增長幅度與2020年度經濟回暖態勢是否匹配?

  (二)全球經濟前景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1、全球及主要國家經濟景氣指標邊際向好,但中國出口訂單指數有待突破

  中國製造業PMI低谷出現在2月為35.7,為有記錄以來新低。美國、歐元區及全球於4月觸底,PMI分比為41.5、33.4、39.6。日本PMI觸底於5月為38.4。這一階段,歐元區經濟降溫較為顯著。隨著景氣水平提高,8月PMI,除日本為47.2,其它主要國家經濟體均突破50榮枯線。中國經濟景氣V型反轉較為典型,由2019年9月的49.8緩慢上移, 11月升至50.20,2020年2月觸底後,3月回升至52之後持續保持在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製造業出口訂單指數,2月錄得28.7後恢復向好,8月為49.1,仍不足50。

  2、海外疫情秋冬反彈已現端倪

  根據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數據,截至9月20日,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3067萬例,累計死亡病例95萬例。法國單日新增病例數創新高,超過1.3萬例。德國新增病例為4月以來最高值。英國首相詹森表示,英國出現第二波新冠疫情「不可避免」,政府考慮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新的限制措施。以色列於9月18日啟動第二次全面封鎖。9月21日,美國每日新增病例仍高於3萬例,印度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達10萬人左右。市場再次擔憂疫情激增或導致新一輪封鎖,9月21日歐美股市大幅下跌,納斯達克、標準普爾、德國DAX收盤價與9月17日相比,下跌幅度分別為1.2%、2.3%、5.0%。

  3、經濟前景迷霧籠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若經濟於2020年二季度觸底,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若避免第二波疫情爆發,2021年增長5.4%。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認為,2021年世界經濟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世界經濟增速為5.2%,如果疫情二次爆發,經濟增速為2.8%。目前,海外疫情秋冬反彈為後期經濟前景蒙上陰影。此外,國際貿易摩擦、大國科技爭端能否停歇成為全球經濟回歸正常的關鍵。世界銀行擔心中國與一些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緊張局勢升級,有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復甦脫軌。

  (三)中國棉花產業鏈運行不暢

  中國服裝內外需求接連遭受衝擊,布的庫存一度大幅增加,價格顯著波動。4月份以來,服裝消費邊際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經濟「蛋糕」萎縮背景下,花紗布價格傳導不暢情況突出。

  1、服裝出口及國內消費邊際向好態勢持續,但與整體修復格局尚有較大距離

  疫情爆發,讓剛剛初現貿易摩擦曙光的中國服裝出口再度承壓。2020年1-5月,服裝出口下降22.14%。其中3月下降達30.31%。4月以來中國服裝出口降幅有所收窄,8月份出口轉正為3.23%。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國內服裝消費在疫情嚴控期間大幅萎縮,2月、3月、4月服裝消費同比增速分別為-33.2%、-36.9%、-20.7%。5月以來邊際改善增強,5月、6月、7月服裝消費增速分別為-1.5%、-2.0%、-4.2%。

  2020年8月中國服裝內需恢復至同比增長4.40%。不過,縱向回溯這一增幅,為2001年以來國內服裝類零售額同比增速最弱的8月數據。

  消費意願和能力是服裝消費量的決定因素。當我們走出疫情,進入後疫情時代,感染顧慮消除,消費意願增加,市場有可能迎來一段時間的消費熱潮。不過,相對有限的經濟增速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消費能力,服裝消費的持續增長面臨壓力。2019年度中國服裝出口下降11.34%,為2000年度以來新低。2019年度以來,服裝外貿大幅萎縮,中期外部環境明顯改善尚有變數,整體修復格局存在較大距離。

  2、紗布銷勢疲弱

  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中國棉花工業庫存調查報告》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2月,紗和布產銷率分別降至73%、63%,為2007年以來新低。2-8月,紗布產銷邊際向好,9月疲弱再現。2019年度紗庫存平均為27.4天的銷量,比2018年度下降-71%,但布庫存平均為49.1天,增加了28%。2-3月布的庫存驟然升高,月度平均超過112萬噸,為十年來新高,之後庫存波動下降,近期積壓跡象再起。

  3、花、紗、布價格協調水平亟待優化

  根據中國棉花網數據中心發布的相關數據,2020年4月以來的棉花市場價格行情,與紗價、布價形成背離之勢。三者走勢的協調性亟待優化,3月底國棉現貨市場價格觸底後波動反彈;紗價則延續下行走勢至8月底,新年度以來,紗價略有企穩緩慢回升;布價至今仍未出現企穩跡象。

  (四)2020年度棉花市場風險

  疫情衝擊下,資本對棉價的影響明顯增強。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棉花實體企業競爭有增無減。2020年度橫跨疫情後期及後疫情時代。棉花市場價格定價邏輯面臨切換。

  1、警惕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步入低速增長期

  樂觀看,疫情結束後,全球經濟步入低速增長階段,悲觀看,可能滑入蕭條。其主要原因,一是追求國家經濟安全發展,即使由此付出降低經濟增速的代價,已經成為疫情爆發以來多國關注的焦點。二是在若干影響經濟的重大問題上,大國間協調難度較大,彼此內耗頗多。三是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四是全球債務高企。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主要經濟體背負的債務水平本已較高,並一直未能明顯緩解。應對疫情,全球債務加速激增。有機構跟蹤,2020年第一季度末,全球債務增至258萬億美元,相當於世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31%。即全球債務是全球經濟規模的3倍還多。國際金融協會專家表示,2020年全球債務總額可能比2019年增長20萬億美元,有史以來首次超過275萬億美元。

  2、警惕金融市場動蕩再起

  當前,全球流動性極度充沛,中國金融開放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速,推動國際金融格局變遷的基本要素正逐步形成。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背負巨大債務,政策利率將在較長時間維持零和負值水平。目前,經濟景氣回升相對較快的美國、德國,其股市已明顯偏高。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全球投資機會匱乏。為尋求投資機會,全球資本跨國流動概率增加。國際資本市場水大浪急,在大國博弈背景下,國際金融市場蘊含較多不確定性。為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構築良好生態環境,面臨較大挑戰。

  3、警惕後疫情時代棉花價格定價機制面臨切換

  疫情爆發後,藉助疫情引發資本市場坍塌形成的巨大窪地效應,傳統金融機構借勢拉高行情,在經濟一片黯淡中,形成「燈塔」,引發包括抗疫資金在內的大量資金蜂擁入市,並形成羊群效應。資本市場成為為數不多具有較大影響,適合廣泛參與及財富增長功能的疫情避風港。疫情下風險資產定價邏輯:「行情強行拉升+市場情緒回穩+經濟或行業基本面邊際改善」進而「支撐市場並推升行情」,資金與行情不斷彼此作用,行情重心波動上移。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疫情結束,經濟寫實的一面將再度為人們所關注,並將構成行情運行的主要支點。時移世易,臨近後疫情時代,風險資產定價邏輯勢必面臨切換。

  4、全球免疫屏障能否於2020年度全面實現仍存變數

  接種新冠疫苗,實現「群體免疫」,是現價段全球各國人民控制新冠疫情持續爆發的共同目標和唯一希望。截至9月初,全球共有10支新冠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預計2020年內全球總產能最多10億劑級,對應保護人群僅約5億人。若疫苗研發推進順利,預計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將憑藉充裕的訂單率先於2020年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實現大規模接種,建立起群體免疫屏障。由於核酸疫苗等技術路線的產能容易擴大,預計2021年全球產能有望迅速放大至數十億劑,乃至上百億劑,屆時亞太、南美等發展中國家將開始大規模接種,全球疫情得到較好控制。聖誕節、新年、春節等節日是服裝消費重要力量,屆時海內外市場回暖前景仍較複雜。

  5、「流動性大橋」能否與棉花實體經濟無縫銜接

  當前,人們關注疫苗接種,期待群體免疫屏障儘快建立。市場情緒在2020年度的時間序列分布與2019年度形成強烈對照。整體看,2019年度市場情緒前低後高。若2020年度之初市場情緒溫度過高,則可能釀成年度市場價格前高后低的結構性風險。目前,棉花市場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年度之初市場情緒熱度明顯高於上年。市場對於經濟擺脫疫情的信心明顯增強,人們憧憬著後疫情時代的來臨。回到現實,新冠疫情加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貧富分化快速演進,民粹主義、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世界債務高企,經濟增長乏力。9月以來,國際金融市場理性思辨有所回歸,人們開始正視美國股市與現實經濟的過度背離。棉花市場等大宗商品行情受到牽制,部分過度上漲的品種面臨「清算」。主要由流動性編織的資本大橋從2020年4月推演至今,眼下紗價剛有所企穩,布價仍在下探,下遊支撐棉價的力量尚有待整固。樸素的道理提醒我們,來自產業鏈終端自下而上的力量,方能牽引棉花市場行情走向遠方。


相關焦點

  • 市場偏暖氛圍支撐下 棉花期貨震蕩上行
    近期,受國內宏觀經濟不斷向好預期、海外貨幣刺激政策預期,整體市場偏暖的氛圍之下,棉花期貨獲得支撐,震蕩上行,存在長期向好基礎。USDA12月報告中美國和全球產量及期末庫存大幅下降USDA報告中2020/21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庫存環比調減390萬包,原因是產量減少和消費量增加。
  • ...投資監測預警結果》和《2019年度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
    國家能源局關於發布《2020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和《2019年度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20〕2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能源局,有關省(直轄市)發展改革委,各派出機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內蒙古電力公司,電規總院、水電總院,各有關企業,各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為引導風電、光伏發電企業理性投資,推動建設運營環境不斷優化,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現將各省(區、市)2020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和2019年度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 新光明市場,有家彈棉花老店
    亦或是傳統的手工棉花被?「彈棉花啊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嘣嚓嚓,嘣嚓嚓……」這首老歌,還有這個略顯單調的聲音,或許現在的90後00後,都未曾聽過。但在很多年過40的人印象裡,手工棉花被不僅是歲月的記憶,也是實實在在真心好用的被子之一。
  • 2020全國農業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學術研討會在重慶成功召開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增長影響深遠,農業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風險挑戰加大。  唐珂指出,農業監測預警對提升農業全產業鏈風險管理能力、促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明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重點要從加強市場信息監測、健全市場信息分析預警制度、強化市場信息發布與服務三個面,不斷完善農業信息監測分析與預警體系,進一步增強對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保障的服務支撐。
  • 2020年中國棉花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新疆有望成為棉花植保無人機最大應用市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和消費國。近年來,受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中國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呈波動下降趨勢,2019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出現下降。 2、中國棉花進口量增加 棉花是我國重要的進口農產品。近年來,中國棉花產銷缺口約為250萬噸。國家棉花儲備和進口棉花的年度拍賣彌補了這一缺口。
  • 方正中期:花開花落自有時 棉花下行不言底
    年度棉花市場情況進行的預測,2020/21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預期高於產量,全球期末庫存量將因此減少54.4萬噸至1733.6萬噸。USDA預計美棉植棉面積將有所減少,棄耕率回升,2020/21年度美棉總產預計減少至424.6萬噸。美國國內棉花消費量和出口量預計較本年度持平,期末庫存量預計略有減少。2020/21年度美棉植棉面積預期7587.5萬畝,同比減少9個百分點,與美國國家棉花總會(NCC)日前發布的意向面積(7877萬畝)低約4個百分點,為自2016年以來最低。
  • 適度降低棉花滑準稅,棉花下跌下遊市場穩定
    為鼓勵國內有需求的資源性產品進口,降低木材和紙製品、非合金鎳、未鍛軋鈮等商品的進口暫定稅率,並適度降低棉花滑準稅。 基本面:棉紗訂單穩定,12月以來工廠新增訂單量逐漸回落,貿易商新增訂單量小幅上升,或與訂單超預期有關,市場備貨量明顯不足。
  • 棉花價格的巨幅下跌 是誰在背後「搞鬼」
    9月8日深夜,油價狂跌捲土重來打破了棉花行情震蕩上行的平靜。一夜之間,國內期貨市場大面積飄綠,棉花期貨主力合約CF2101價格跌至12215元/噸的低位,吐回近兩個月來漲幅至7月初的價格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巨幅下跌讓業內人士難以接受,不禁令人追究造成其深跌的原因。
  • 找紗網棉花棉紗策略年報(2020年)
    總結與展望 回顧2020年,棉花經歷了一輪快速下跌和一輪連續性上漲,全年趨勢較為明顯,今年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疫情和全球放水。好處是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看到了產業鏈上下遊對於風險防控和庫存調節,看到了在貿易戰和疫情雙重影響下的消費極限支撐。
  • 一朵棉花撬動全球市場,穩健醫療登陸創業板
    懷揣著創立國際品牌的夢想和對中國A股市場的堅定信心,董事長李建全帶領穩健醫療高光亮相A股資本市場。  三十年初心不改,小口罩有大力量  34歲的李建全闊別效力十年的國企進出口公司,南下珠海開啟創業生涯。「那個時候,國內醫用敷料質量普遍低下,甚至被外國人稱之為『rubbish』,這種質疑甚至上升到民族、國家層面,對心靈的衝擊是巨大的。
  • 弘業期貨:棉花震蕩偏強 棉紗震蕩偏強
    生意社12月22日訊   國家統計局:2020年全國棉花總產量591萬噸,同比增長0.4%。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全國棉花加工率為84.7%,新疆銷售31.7%。疆內地區皮棉報價穩中有漲,皮棉銷售進度加快;內地地區皮棉報價小幅上漲,漲幅100元/噸左右。
  • 「兩品一械」企業風險預警提示
    近日,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輿情監測中心發布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企業風險預警提示(2020年12月),以及「兩品一械」領域風險指數排名前10的企業(共計30家)名單。根據風險預警提示,河北常山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高度關注企業」,另外29家「兩品一械」企業為「重點關注企業」。本期「兩品一械」企業風險預警提示監測時段為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
  • 一朵棉花撬動全球市場 穩健醫療登陸創業板
    經過多年努力,穩健醫療終於取得歐洲CE認證、美國FDA認證、日本厚生省認證等相關認證,躋身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高端醫用敷料市場,並連續多年保持中國醫用敷料行業出口額第一。 2003年SARA爆發後,口罩市場價格飛漲超過3元/個,穩健醫療堅持以0.55元/個的價格向市場供應口罩3000多萬隻口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穩健醫療依舊衝在了抗疫第一線。從提前預判疫情取消春節休假到火速馳援武漢主戰場,從精準助力抗疫到守護國人健康,從中國到世界,穩健醫療時刻踐行著「共克時艱」的使命。
  • 「棉花價格+期貨」保險應運而生
    「棉花價格+期貨」保險應運而生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雖然近年來新疆棉花傳統保險發展迅速,但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農戶依然面臨較大的市場價格風險,收入得不到保障。因此,中華財險的「棉花價格+期貨」保險應運而生。
  • 肖鋒波:棉花有望延續上漲行情
    原標題:肖鋒波:棉花有望延續上漲行情   中國棉花網專訊:上周,英國公布了新冠病毒變異的消息後,市場對新冠病毒的傳播和治療更加擔心,全球資本市場和商品期貨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跌
  • 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風險預警發布:19批次磁力泥玩具存在較大風險
    兒童離不開玩具,相比古代的玩具「風箏紙鳶」,如今兒童玩具種類繁多,近兩年市面上超火的磁力泥、磁性玩具產品就值得注意。磁性玩具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可玩性,幫助孩子動手、動腦。除了常規的磁力片玩具外,磁性黏土(磁力泥)近兩年也較為流行,磁力黏土內含鐵粉或磁粉、稀土等成分,以及一小塊方形磁鐵。消費者可用磁鐵吸住色澤鮮豔並充滿光澤的磁力泥,並將其塑造成任何的形狀。
  • 棉花價格步入「太空棉」時代
    來源: 證券時報 發布時間: 2010年09月08日 04:29 作者: 陶金峰     昨日,國內棉花期貨價格首次突破
  • 聚焦農產品:棉花、玉米
    二、今日重點品種:棉花、玉米  (1)棉花:英國新冠疫情大幅反彈引發油價大跌,令大宗商品市場集體下挫。盤面情緒已由多轉空,短期內須警惕油價走勢及出口數據再令棉價大幅波動。入市價:**** 方向:**** 止盈:**** 止損:****  (2)玉米:定向投放及國儲拍賣量價雙高,政策面調控打壓現貨價格暫不及預期。飼料需求,深加工需求及企業建庫意願提振現貨價格。 (責任編輯:陳狀 )
  • 新疆棉花預計今年產量增長4.1% 農業無人機助力棉花收穫
    時值九月,新疆棉花產區進入高產期,是噴灑棉花脫葉劑的關鍵時期。經過多年普及,農業無人機已成為棉農進行脫葉劑作業的首選智能農機。據了解,新疆棉花產量佔全國近八成,也是全國棉花主要存儲地,國家把新疆棉花收購列為重點工作。今年,儘管特殊情況減少了新疆的勞動人口流動,但智能農機的進一步普及保證了棉花生產效率不受影響。
  • 棉花栽培技術發展現狀及創新建議
    在棉花的栽培種植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其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晝夜溫差持續在一定範圍內,同時還應該保證棉花栽培地區的水源健康無汙染,遠離化工廠以及廢水生產地。對於地形的選擇,應該注意平坦、寬闊等原則。目前,我國大部分棉花種植栽培地區分布在新疆地區和黃河流域。這是因為新疆地區的緯度相對較高,並且日夜溫差較大,光照充足,適合棉花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