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我發布了一篇文章:清涼之境,隱居杜岙
有一位「楊秀卿」老師留言如下:
作者豐富的情感和清洗的文筆引領我回到久別的家鄉。我姓楊,大皎人。當年祖屋被日寇焚燒,到外婆家杜岙租房棲身,上無片瓦下無立椎之地,十餘年間八易居所。我今八旬,做噩夢必是童年時破舊髒亂的記憶。我從小有個疑問:杜岙人咋不姓杜而姓徐?周公宅,名字叫人敬仰,村民咋姓陳?……今得答案不勝驚喜-杜岙徐姓人是千年前宋徽宗朝臣徐汝英的後裔!
感謝作者重現汪洋庫底曾經的美景,十裡銀杏林是大皎的標記。先人造福,澤被後世,故土難離終須離!而今安居在集市港等地的大皎人已經是第三四代後人,身居何處也應勿忘日寇焚燒祖宗家園的罪惡行徑。
強盜作惡無忌,國弱百姓必受欺!
時隔一年,2018年8月15日晚,「藝苑」老師看到了這篇文章,也看到了楊老師的留言,「藝苑」老師留言如下:
楊秀卿老師五十幾年了,終於見到你的回憶文章,我姓陳周公宅人,在農大退休今己併入浙大,你不是在山西吧,你的幾本作業本改變了我人生,我八旬了,希望能聯繫上您!!!
看到兩位八旬老人的留言,我瞬間融化。
能讓兩位老人聯繫上嗎?
楊老師是一年前留言的,也是在我的文章裡,唯一的一次留言,我已經無法發送信息給她,只能調出微信頭像如圖。
楊老師,您在哪裡?如果您看到這篇文章,請留言告知聯繫方式!
「藝苑」在找您,希望能聯繫上您!
我也想,聽您講過去的故事!
留言文章的連結:清涼之境,隱居杜岙
您若喜歡,我必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