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瑊,唐朝中期的著名將領,同時也是朔方節度留後渾釋的兒子。比起父親,渾瑊同樣出色,更或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少年時期,渾瑊就多次跟隨父親帶領朔方軍外出徵戰,在行軍打仗上擁有著豐富的經驗。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渾瑊先後跟隨過李光弼、郭子儀等將領作戰,參與了多場戰爭,戰功極其顯赫。在僕固懷恩叛亂之後,吐蕃軍隊也趁此機會大肆來襲,渾瑊領兵出徵,憑藉著騎兵兩百多人就打退吐蕃軍隊,也是經此一役得到皇帝刮目相待,列於凌煙閣。後來率領軍隊收復了鹹陽,因功升遷為兵馬副元帥,封鹹寧郡王。
貞元三年,渾瑊奉皇帝之命領兵主持與吐蕃之間的和平會盟一事,由於沒有準備,遭到吐蕃伏擊,幸好及時反應過來逃過一劫。在這之後便一直鎮守在唐朝邊境,守衛一方。李商隱詩云:九廟無塵八馬回,奉天城壘長春苔。鹹陽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養馬來。
根據歷史記載,渾瑊的父親本身就是一位武藝高強、指揮出色的軍事家,在年幼時期就投身軍隊,戰功極其顯赫。在父親的影響下,渾瑊也自小就對騎馬射箭感興趣,並在這上面花費了許多功夫。天寶五年,十一歲的渾瑊跟隨父親一起參加每年的防秋,當時的朔方節度使就曾開玩笑的對渾瑊說:「你帶乳母來了沒?」卻沒想到第二年渾瑊就讓他刮目相看,十二歲的渾瑊立下了跳蕩功。
兩年之後,已經具備大人模樣的渾瑊和軍隊一起參加了石堡城之戰,一舉收復了龍駒島,在這其中年輕的渾瑊極其引人注目,令士兵們敬佩不已。安史之亂爆發後,渾瑊跟隨河東節度使在河北地區平定叛亂。在戰爭中,只見他一箭就將叛軍將領射殺,從而激發士氣,他也因功升遷為右驍衛將軍。在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唐肅宗在靈武登基為帝,渾瑊率領軍隊前去護駕。途中經過天德軍的時候遇到吐蕃入侵,渾瑊就順手將其擊敗。之後也陸陸續續參與多場反叛戰爭,立下赫赫戰功。
廣德二年,渾瑊的父親擔任朔方節度留後,鎮守在靈州,卻不料僕固懷恩突然反叛,不幸被殺害。皇帝立馬採取措施讓渾瑊接替其父親的職位,讓他聽從郭子儀的吩咐行事。在這之後渾瑊就多次跟隨郭子儀參與討伐吐蕃的戰爭,並立下了戰功升遷為御史中丞。永泰元年,僕固懷恩自己反叛不說還勾結了回紇、吐蕃等外族勢力入侵,在他們的聯合之下,大軍很快就到達了奉天一帶,消息傳回,引起朝野震驚。
渾瑊奉命帶領軍隊駐守在奉天抵禦。吐蕃軍隊還沒有準備好,渾瑊就帶著精兵兩百人衝入敵軍陣營。他衝殺在最前線,奮勇殺敵,最終使得士兵們爆發了驚人的戰鬥力,吐蕃軍隊畏懼,開始潰敗。渾瑊抓住機會活捉對方一將領,及時撤回。第二天,吐蕃軍隊再次進攻奉天,非但沒有取得成果,還遭受了更加慘重的結果。多日之後,吐蕃軍隊只好自行撤離,卻沒想到渾瑊突然來襲,殺敵數千人。等到雙方協商一致,吐蕃訖降,渾瑊也因功升遷為太子賓客,從此帶領軍隊長久駐紮在奉天。
在涇原兵變爆發之後,唐德宗為求自保逃到了奉天。叛軍首領抓住機會率領軍隊攻打。三天之後,渾瑊率領著宗族子弟全數趕到,保衛在皇帝身邊,唐德宗立馬將他升任為行在都虞候、檢校兵部尚書。也是渾瑊的及時趕到,使得人心得以安定下來。雖然守城的士兵們既饑寒交迫又缺少武器盔甲,但在渾瑊的鼓勵之下皆不肯撤退,始終堅守在戰場上。渾瑊本人多次受傷,但他絲毫不畏懼,將流箭拔出,繼續指揮作戰。有了他作為榜樣,士兵們深受感動,奮勇殺敵,最終感動上蒼,大敗敵軍,解了奉天之圍。戰爭結束之後,唐德宗論功行賞,不僅升遷了渾瑊,還賜予他兩個兒子官職。
宋祁曾贊曰:至渾瑊、趯跌、光顏輩,烈垂無窮,惟其諒有餘故也。作為出色的軍事家,渾瑊繼承了父親的風範,屢次在戰場上立下大功,得到皇帝賞識。再加上他為人謙遜恭謹,雖然身居高位卻無任何自得之色,深受皇帝信任,當時的人都將他與漢朝時期的金日磾相比。
參考資料:
《贈太師忠武渾公神道碑銘》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四·列傳第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