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從人民中來的部隊,也是為人民而戰鬥的武裝力量,他誕生於中國最黑暗的時代,帶領人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我軍的軍事建設也是一點一點的從戰火考驗中建立起來的,然而在軍隊建設的初期,我軍一度是沒有軍銜標誌的。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時候,雙方創建了黃埔軍校,並因此而成立了北伐軍,很多人認為北伐軍是沒有軍銜標誌的,事實上是有的,只是他的表現形式和我們今天的不同,北伐軍軍官的軍銜是在胳膊上,也就是臂章,一般有臂章表示軍銜的,都是老蔣嫡系中的嫡系,另外還有胸章,胸章佩戴的隊伍更多,黃埔學生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都是這樣的標誌。還有部分日系的肩章,雜牌軍的標配。
我們也都知道南昌起義以後,我們建設了自己的軍隊,當時仍號稱國民革命軍,所以軍官應該是採用胸章的標誌,只是隨著後來紅軍建設逐漸完善以後,國民革命軍一系列的軍服也就不再使用,然而紅軍在建立以後,還是後來八路軍時期,為了本著官兵一致的原則,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不佩戴軍銜,那麼士兵該如何區分軍官呢?
答案是看衣著,據說軍官和士兵最大的區別是在衣服口袋上,普通的士兵只有衣兜兩個口袋,而軍官則是有四個,另外據說連鞋穿的也都不一樣,一部分幹部有穿著膠鞋、皮鞋的,戰士們能有雙草鞋就很不錯了,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武裝帶,軍官的武裝帶不佩戴手榴彈、子彈帶,只有一把短槍(有的還配搭望遠鏡),也就是所謂的配短槍的就是軍官。
另外還有公文袋,一部分幹部由於配備警衛員,警衛員身上裝備的短槍、子彈帶,還隨身裝著公文包,一般看到這樣的配置,那麼他跟隨的人一定也就是軍官沒有跑,由於形成習慣,以至於後來就連日軍也掌握了這個規律,一旦在戰場上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就會猛烈進攻。
新中國建立以後,對革命年代有功人員都授予軍銜,只是這時期的軍銜,更多的是一種榮譽標誌,在60年代以後,為了體現官兵一致,後來取消過一段時間,但是在對越反擊戰時期,由於軍銜問題帶來很多指揮上的不便利性,新時期本著軍隊制度化,建設化要求,重新恢復的軍銜,並且在作戰實用性上,軍銜的作用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