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兩年前大右找在旅社的朋友幫忙辦入臺證,隨幾經折騰沒辦成,但最後朋友留下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感覺每一個內地的人都有臺灣情結哈哈哈哈哈。
時隔兩年,大右終於成功踏入臺灣。不過,心情倒沒有想像中的興奮,反而是好奇居多。例如,當地出名的買手店會有什麼驚喜?有什麼尚未被人發掘的小店?有什麼賊 Local 的小吃?以及……檳榔西施到底美不美~
不過到最後,最深刻的體會卻是:當地人真的很愛咖啡和奶茶……
▲偶然遇見的一間咖啡館 Bar Door Coffee,對咖啡有興趣的大妹子一定要去打卡。and,一定要點手衝咖啡,店主的技術會讓你折服。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撫順街 2-3 號 104(image:facebook@BarDoor Coffee)
好了好了,說回正題。作為一名常年與服裝和球鞋打交道的編輯,即便忙裡偷閒去臺灣玩,當然還是要去逛逛選貨店的啦。
首先打卡的,便是被稱為臺北選貨店鼻祖之一、第一家提供線上與線下服務、開設至今已有 14 年之久的生活選貨店 plain-me。
慣例介紹下 plain-me 先,成軍於 2005 年的 plain-me,是由 Akko 以及 Tim 兩人創立。
交大電信碩士畢業的 Akko,在創立 plain-me 之前是聯發科技的資深工程師、PTT 搭配版創版版主;而輔大日文系畢業的 Tim,則是臺灣首位改造素人造型師、平面與電視媒體固定配合講師造型師。
▲左邊是 plain-me 的 CEO Akko,右邊是商品總監 Tim。
14 年時間,plain-me 從一個線上商店發展到擁有 6 家門市,1 家官方線上店,離不開這兩人的苦心經營。
plain-me 不僅是在當地頗有名氣,在國際上同樣名頭不小。店鋪代理的、合作過的品牌超過 200 多家,JOURNAL STANDARD、BEAUTY&YOUTH、URBAN RESEARCH、Barbour 都是合作對象……
▲plain-me x JOURNAL STANDARD
▲plain-me x BEAUTY&YOUTH 「Your Best Pal」,此次合作是 BEAUTY&YOUTH 首次跨國聯名系列。雙方以都會男子的生活夥伴為發想,共推出包袋和棒球帽兩款作品。包款部份以 RAIN 系列當中最受歡迎的防潑水功能包款為藍本,搭配黑藍兩色,全新設定的內裝規格與包身尺寸設計,讓使用更加方便。防潑水棒球帽則貫徹 MA-1 風格,不僅能隔離雨水潮溼,更使用 TYVEK 素材打造舒適感。
▲2017 年的 plain-me x URBAN RESEARCH 「City Lover」 聯名企劃,雙方於 2016 年首度合作了 「City Traveler」 企劃,而 2017 年這一次則是延續了之前的「City …」主題,形象大片中出鏡的人是臺灣人氣模特李函 Kiwi。
▲2017 年的 plain-me x Barbour,當時雙方在 plain-me 臺北富錦店「附近 by plain-me」與臺中直營店展開了 Pop-Up Store,不僅引進了 Barbour Originals 各類型經典款式,還有著 Barbour Heritage 春夏系列以及 plain-me 的獨佔款式。(image:Barbour)
單單是這量級,你也能 Feel 到 plain-me 的「強大」了吧。
明人不說暗話,大右我最初認識 plain-me,就是 2017 年情人節前夕,它邀請來曾為資生堂、Coca-Cola、CASIO 拍攝廣告的日本模特吉田沙世 YOSHIDA SAYO,推出了特別企劃《如果是 SAYO》。
▲(image:plain-me)
雖然有些話說起來老土,但我當時的感受就是:「糟了,是心動的感覺」。
▲兩年過去了,這張照片還是我的電腦壁紙,沒變過。(image:plain-me)
有趣的是,當大右我問到 Akko 與 Tim 兩人為何會雙雙放棄之前的高薪職業,轉而開設 plain-me 時,他倆倒是很直接地跟我說:
「當初的想法也是太天真了,覺得喜歡衣服就不如開一家店,把我們喜歡的東西呈現給大家,但之後真正開店了才發現困難重重,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周轉,曾經有一段時間還是比較難熬的。」
……好 8。
而 plain-me 從設立至今,一直都是秉持著「我們相信相宜的外表,是尊重自己的生活」、「搭配美好的一天」理念。多元化的品牌、一周搭配分享的固定板塊……這些都是為此理念而展開。
▲目前的話,plain-me 的產品佔比分別為:配飾 10%、球鞋 10%、衣服 80%。
Akko:我們的理念是一個比較廣的含義,為了讓顧客能夠達到「相宜的外表」,所以我們會儘量提供多的選擇。店鋪的目標其實就跟店鋪提倡的信念一樣,我們希望顧客能夠通過 plain-me 找到適合自己的衣服,我們認為衣服能夠為穿著者帶來自信。
Tim:如果具體點的話,我覺得可能還要加上一個 TPO,不同的場合應該要穿著相對應的服飾。(TPO:Time 時間、Place 地點、Occasion 場合)
▲plain-me 「正裝的日常 My Daily Suit」 企劃。(image:plain-me)
除了代理品牌,plain-me 還在近年來陸陸續續展開了三個自家品牌,分別是 plain-me、COP 以及 UTW 二手改制系列。
之所以有此決定,Tim 和 Akko 是這樣說的:
「因為我們經銷的有些品牌,例如設計師品牌,其實是不會有太多基本款的,所以 plain-me 品牌的最開始,我們是想做一些基本的服飾,以能夠讓你搭配那些其它服飾為出發點。現在的話,我們會明確三個品牌,分別是 plain-me,COP,以及 UTW,他們分別有各自的導向。」
▲「plain-me 主要圍繞基本款;COP 以臺灣文化元素為主,因為臺灣地方很小,大家的童年回憶都是差不多的,像是小吃,景區,玩具,乃至外婆的故事,我想把這些當地特有的元素,通過一個當地的店鋪呈現出來;而 UTW,則是一個讓我們的設計師們去自由發揮,重製二手服飾的平臺。」
目前來說,plain-me 在臺灣共有 6 家線下店,1 家線上店。談及銷售額情況,兩位負責人告訴我,「如果是以 1 家線上店與 1 家線下店比較,是線上賣得比較好。但如果 6 家線下店的銷售額加起來,那肯定會是線下店多的。」
▲plain-me 去年引進的荷蘭品牌 POP TRADING COMPANY,在 Dover Street Market 也有賣。該品牌的設計融合了不少現代元素,很難定義它是山系還是街頭,單品價格、CP 值都很高,是 plain-me 中比較受歡迎的品牌之一。
「因為臺灣比較小,所以當地的年輕人們也會樂意出門逛街,摸一摸衣服的質感,以及感受下實際上身的效果。」
▲為了給消費者最好的線下體驗,臺北敦南直營旗艦店還在店面設置了洗手臺。「我們希望消費者來到店鋪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洗個手,聞著香味轉換心情,用放鬆的心態去逛店。」
BTW,現階段而言,當下的臺灣非常有利於選貨店的發展,原因在於臺灣快時尚文化的消退:
「不僅臺灣,其它地方的快時尚文化也是處於一個消退階段,因為人們開始注重自己的風格,注重環保等,當我自己打開衣櫃,發現有很多堆積不穿的衣服時便會思考,我真的需要它們嗎……之類。臺灣的話,其實現在各種風格都會有,但如果要說少有的,應該是很少有會穿全身設計師品牌的人。
現在臺灣盛行的風格應該算 Outdoor 吧,大概 5,6 年前,這種風格越來越流行,這跟品牌趨勢以及臺灣地理因素都有相關。」
最後,大右問了 Tim 和 Akko 一個問題,一個基本上每個採訪我都會問的問題:plain-me 理想中的消費者是怎樣的?
一般而言,每一個受訪者都會給出他們心目中「理想消費者」的雛形,而這些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們對於顧客的期待。但素!Tim 和 Akko 的回答倒是讓我始料不及:
「其實我們沒有理想中的消費者。我們不會希望來店鋪的人是什麼什麼風格的,而是希望他們在走出店後,或者在了解我們之後,開始注重自己的打扮或是得到啟發,從而有『相宜的外表』,我們做搭配 blog 也是出於這個想法。改變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Tim 和 Akko 兩人在受訪當天所穿的鞋。具體是什麼我就不說了,期待老司機在留言處發揮一下~
一開始,我其實聽得一愣一愣的,但回過頭想了一下,嗯,倒有其道理所在。
本身這個問題是帶有一定理想主義的,但對於 plain-me 而言,店鋪一開始的出發點「我們相信相宜的外表,是尊重自己的生活」和「搭配美好的一天」、儘量選擇多元的品牌、分享搭配 Blog……他們一直在做的,便是重在培養消費者而不是期待「志同道合」的消費者。
Tim 和 Akko 的回答,也都很貼切地總結了 plain-me。
▲Akko 非常喜歡的精工罐頭系列。
BTW,如果你還想更深度去了解 plain-me,大右我十分推薦你去官網看看,「搭配樂趣」、「時尚趨勢」、「生活提案」等幾個專欄,都能學到不少東西。
▲(image:plain-me)
老規矩,plain-me 線下店地址奉上:
臺北敦南直營旗艦店,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 1 段 161 巷 18 號;
附近 by plain-me,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 69 巷 3 弄 10 號;
臺北西門直營門市,臺北市萬華區昆明街 96 巷 26 號;
臺中一中直營門市,臺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 50-5 號;
臺中美術園道直營門市,臺中市西區五權六街 57 號;
臺南直營門市,臺南市中西區衛民路 139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