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信心去突破,做出更好的作品。這是趙波目前最大的壓力也是最大的動力。在趙波眼裡,對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是演員應該做的事情,他覺得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演員,必須把所謂能量、世界觀、價值觀,通過藝術的方式傳遞給觀眾,影響他的粉絲。他說自己最想傳達的是關於「愛」這件事。隨即又給出了一個最直接的解釋,「愛」這個詞可能說的比較深,其實想說的就是不放棄的勇敢。
雖千萬難,吾往矣。
我們不是英雄,但我們曾經離英雄,很近!
《跨過鴨綠江》劇照
由董亞春任總導演,唐國強、丁勇岱領銜主演,孫維民、王志飛、劉之冰、姚剛、韓棟、趙波等實力派演員聯袂演繹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已於12月27日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一經播出,一舉成為當晚所有上星媒體平臺中的收視率冠軍,引起網友廣泛熱議!
《跨過鴨綠江》劇照
全劇主要通過全景式生動展示抗美援朝戰爭及抗美援朝運動,表現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以及洪學智、鄧華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獨到的戰略眼光,展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複雜尖銳、內外交困的動蕩局勢下,不畏強權霸權、勇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高貴品質。
《跨過鴨綠江》劇照
趙波的性格是真誠的,凡事傾向於簡單思考。《跨過鴨綠江》開播之前,趙波發微博說:那是很難得,很難忘,很痛苦,很幸福,也很光榮的一段經歷……一字千言,有種卸下包袱的輕鬆,也是演員對自己塑造角色的正式告別,心血之作,好壞留予觀眾評說,留予時間檢驗。
每個角色都是平等的,既交之他手來飾演,就一定會盡慷慨之力,不負演員之名。
在熱播劇《跨過鴨綠江》中趙波飾演戰神梁興初,第一次戰役到第二次戰役,38軍從被罵到被贊。知恥後勇,梁興初作為虎將,一路升級打怪,過關斬將,成就了赫赫有名的「萬歲軍」。的確好的演技經得起時間考驗,好的演員值得被加倍期待。看《跨過鴨綠江》的開播花絮,就被網友親切調侃「情緒到了導演也攔不住」,「虎將」果然霸氣的很啊,一發飆,山河都要動搖。在觀眾心裡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跨過鴨綠江》劇照
在歷時三個多月的拍攝中,輾轉於多地拍攝,在整個劇組力求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的前提下,大家都拿出來當年抗美援朝那個勁頭來完成這部電視劇,彼此很快就會產生共鳴。趙波也是下足了功課,在嚴峻的拍攝條件下,不畏嚴寒艱辛,盡力做到完美呈現出人物的真實形象。
為了將梁興初的一系列戰場指揮特點、人物性格展現出來,趙波在接手劇本後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充電。從觀看相關影視劇到查閱大量歷史資料,趙波對梁興初將軍的眾多細節特點有了深入了解。劇中,他的言談舉止都充分尊重歷史,並在合理化的藝術創作中再度升華,重塑了一位沙場戰將的生動形象。談及此次參演《跨過鴨綠江》的經歷,趙波表示,新中國在極其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毅然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最終戰勝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梁興初將軍等無數志願軍將士成為「最可愛的人」,這一切歷史都不應該被後人遺忘。作為影視演員,趙波希望能夠用鮮活的熒幕角色致敬革命先輩。因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史冊上……
《跨過鴨綠江》劇照
趙波對「梁大牙」這個角色的刻畫非常生動,無論是戰鬥前的堅毅果敢,還是面對隊員遇難時的痛苦、悲傷,還是被批評的委屈,隱忍……
在第13集中,總結第一場戰役時,梁興初遭到了彭老總的嚴厲批評,最後梁興初也按捺不住情緒,跟彭總頂起嘴來。這場戲堪稱丁勇岱和趙波的演技大比拼。彭總霸氣、嚴格的領導作風完全被丁勇岱演出來了,而梁興初委屈、隱忍、倔強的性格也是被趙波演繹得入木三分。堂堂三十八軍軍長,七尺血性男兒,被人這樣指著鼻子怒罵,梁興初心裡要多委屈有多委屈,要多憋氣有多憋氣。所有的情緒通過他的表情、眼神都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讚不絕口。
《跨過鴨綠江》劇照
說起趙波和抗美援朝的緣分不可謂不深。早在《三八線》播出期間,演員們就共同發起了一個名為「志願軍老兵幫扶計劃」的公益組織。三年來,我們在全國多地設有常駐志願者,走訪了一千多名老兵,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二十多萬捐款。同時我也會分享一些老兵的故事和自己的感觸,讓那些為了國家而鞠躬盡瘁的人不被遺忘。「現代生活壓力很大,節奏很快,但當你走到山區,走近老兵的那一刻,會感受到很不一樣的世界,他們經歷過生死,很多事看得很淡,而且他們很愛現在的生活和自己的祖國,這種情緒會感染到你。每次心情不好,我都想想他們,就覺得沒什麼可抱怨的,要好好地活。將來我們老了,我們可以很驕傲的對兒孫們說,我們不是英雄,但我們曾經離英雄,很近!
通過這些活動,更深入了解歷史人物,更了解歷史故事,從而更好的服務於表演,這也使我在塑造「梁興初」這個角色的過程中,更加如魚得水。演好戲才是演員的基礎,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每部戲都用心去演就足夠了。致敬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他深感自豪的說,「三十八軍,萬歲!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
劇拋臉,不露相
這兩年,觀眾對演員的定義方式越發地花樣繁多。當大家想要讚美一個演員的時候,總能找到精準又簡潔的詞彙。眾多形容之中,「劇拋臉」算一個。翻譯成正常的話來講,就是在不同的作品中詮釋不同的角色,演什麼像什麼。戴著角色的「面具」,一次一個樣,不經提醒,有些觀眾很容易忽略藏在角色身後的是同一個人。
如果演員本身又比較低調,這種局面就更常見,詳情可以參見在《共產黨人劉少奇》中飾演劉少奇的演員趙波。前不久剛剛摘得金鷹節最佳男演員提名。
趙波是誰?他是《共產黨人劉少奇》中「多面立體」的偉人劉少奇,《絕密543》中的耿直爺們韓三庭,《於成龍》中的正直、睿智、穩健的章吉仁,《三八線》中的英勇堅定的「冰雕勇士」武黑子……再一次飾演偉人梁興初,趙波還有過一點小小的擔心,因為要做選擇。
同樣都是偉人,如果延續原來的那個感覺,是不是會讓人覺得重複?做一些調整或者演成另外一種方式,大家接不接受呢?最終,他決定在多者之間找平衡。
我要求自己塑造出來的人物,每一個都要有鮮明的人物性格,我要找出人物的獨特性,並將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放大!
《跨過鴨綠江》劇照
事實上,演員要考慮的事情,要比觀眾能在作品裡見到的要多許多。
相比之下,這個級別還不算什麼。而對演員來說,鑽到戲裡去,不僅是這份職業的工作方式,更是其魅力所在。趙波至今記得第一次拍戲時的心情和感受,那也讓他明白了關於演員的第一件事:未來要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他深深地體會到有無盡的等待在等著自己,「前面是一條很長的路?」「很長且黑暗、沒有路燈的路。」
而他最先經歷的,其實是屬於演員的等待中「最現實且常見的一種」。進了組、定了妝,本以為第二天就能拍上戲了,結果等再見到攝影機可能都是十天之後的事了,
聽起來有些「自虐」,但他和很多人一樣,決定一頭扎進這條路、投身於這種等待。所以,比起為什麼成為演員,堅持做演員的原因顯然是更值得探討的對象。
在採訪過程中,並沒有某個話題明確地指向它,趙波也沒有主動提起,類似於熱愛、滿足感、成就感這樣的詞都未曾出現過。但是有些東西是不言而喻的,事實變了變模樣,答案就藏在那裡。
《共產黨人劉少奇》劇照
《共產黨人劉少奇》是我第四次飾演偉人劉少奇這一角色,之後似乎冥冥之中於劉少奇同志結了緣。與以往演的某個人生階段相比,這次是從劉少奇同志24歲到63歲間的全麵塑造,這是點和面的關係,之前參與的戲,沒有給我足夠表達和詮釋的機會,不過這次是全景式展現少奇同志近乎一生的作品。為了使人物飽滿,可信度強,拍攝前期還查找了與劉少奇發生關聯的200多位真實歷史人物的相關資料。即使已經有過三次扮演劉少奇的經驗,這一次的演繹仍然有挑戰,而正是因為曾有過三次經驗,這一次他要突破的更多。
《共產黨人劉少奇》劇照
除了「一天一輩子」這種「分寸感」的把握外,還有一個難點在於觀眾比較熟悉少奇同志,尤其是越到後期越熟悉。雖然觀眾對「青年」時期的少奇同志不甚了解,但並不是可以隨便發揮,人物發展都是有一定軌跡的,要前後呼應才行,但這在演員的發揮空間上有很大局限性,等於給演員畫了一個框,如果你出框太多,觀眾會覺得不像,認為這不是少奇同志,但如果你完全在框裡,觀眾又覺得刻板,所以就要求演員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要細心把握什麼時候突破這個框,給人物增添一抹亮色,什麼時候必須在框裡。其實說來說去還是一種分寸感。做好案頭之後的分寸感,即是又不是。還有,少奇同志身體不好,經常生病,我要搞清楚他在什麼時期生的什麼病,病到什麼程度等,總之,案頭工作做的越細緻,出來的人物就會越飽滿,可信度越高。然後就是減肥,把一身的肌肉變成薄薄一層脂肪,這是因為我們倆的肌肉質感不同。儘量多找一些少奇同志的習慣動作和生活細節,先從外形上接近少奇同志,更重要的是在心靈上接近角色,把少奇同志演「活」。演一個站在地上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供在神壇上國家主席。
《于成龍》劇照
《于成龍》時,除了查清史還要讀《論語》,因為清朝是科舉制度,所以語言習慣會受「知乎者也」影響。通過讀《論語》《三字經》等揣摩這種語言節奏,從而更貼近人物。另外,我還把長衫借出來每天穿,哪怕出去走路或買東西我都穿著,讓人物慢慢的長在身上。當時因為是清朝戲,所以颳了個光頭,穿著長衫出門,經常被人誤認為我是個和尚!尤其是進飯店點菜時,會有點小尷尬…
《絕密543》時,我在與導演見面前曬了4個小時太陽,導演問我你怎麼那麼紅啊?我說我覺得我跟韓山庭唯一的區別就是特務連的他比我黑一點!另外,我想用東北話來演,讓這個鐵漢幽默起來,可愛起來。導演說,「好,籤合同吧。」
《三八線》劇照
《三八線》時,有一場很重要的戲——武黑子凍死在雪地裡。描寫了長津湖的真實戰役,非常感人。但死屍怎麼演才能打動觀眾,讓觀眾記住?我不想演「一具凍死的僵屍」,我想把他塑造成「一樽冰雕勇士」,所以我選擇了一個詞「倔強」!那麼,他眼神中就要透出堅毅,形體上就要有人在極端寒冷下的痛苦,臉上要有痛苦之下的視死如歸!後來,這個片段和那張劇照多次被共青團中央和各種媒體轉載。
趙波是一個把「反差」放大書寫的演員,簡單或複雜,沉默或多話,在被風吹起褶皺的一個個光影裡,偷換天地,這些都是他徐徐鋪陳的不平凡的閃光。他的人生,註定擁有多面精彩。
趙波形容生活中的自己「動靜皆宜」,「我是一個挺搞笑的人,比較接地氣兒,我自己也挺想嘗試喜劇片的。但我有的時候又會很安靜,不怎麼講話,有點分裂的性格。」或許有喜劇細胞的人,內心就一定會伴隨著悲劇的那一面同行,趙波便是這樣的性格。「和不太熟的人在一起我也比較沉默,不愛說話,但是朋友眼裡的我就有點咋呼,還有點二。」
每個人都有矛盾的一面甚至很多面,但能將這種矛盾變成工作中的長處、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競爭力,並且自如地讓矛盾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切換遊走,蔡宜達是為數不多的人中的一個。這種自如帶來的是源源不斷的角色、逐漸積攢的口碑,和日久見證真演技的認可。
人生百態千姿,反差極致精彩。無論高冷或隨和,喜悅或憂愁,只要堅定信念,心中燭火不滅,任何山高路遠,終可抵達。
40年的人生經歷使他明白「保持一顆初心和良心,用良心去交良心的朋友,用良心去交良心的導師,用良心去做人和演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於趙波而言,人生四十,正是大有可為的年紀。
《跨過鴨綠江》劇照
儘管他說演員走的是一條很長且黑暗、沒有路燈的路,但是這裡,其實還有星星高懸天空。
「穿上戲服,一喊開始,就不一樣了。」趙波看的透徹,行的灑脫。對於演戲,他既超然世外又投入忘我。身在此山,抬頭有浮雲遮眼,俯身見千裡煙波,都是人間美景,心間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