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大劇《女醫明妃傳》昨天開播~劉詩詩、霍建華、黃軒。。。哪一個不是我們的男神女神?
而且,女主談允賢,歷史上真有其人,還是我們江蘇人!
在歷史資料中,談允賢名雖不顯,但確有其人,且是我國古代少數有文字流芳於世的女醫者。在無錫市中醫院博物館也有著談允賢的一席之地,生平治人不可數計的她享壽96歲。
據《無錫金匱縣誌》記載,談允賢出身名醫世家,祖父談復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談復不僅醫術高明,行醫還十分慷慨,常常以藥濟人,自己的生活卻難以維持。她的祖母茹氏對醫藥也十分精通。不過談復的兩個兒子最終都當官了,醫學沒能在他們手中傳下來。談復看到10歲不到的孫女談允賢很聰明,不願以女紅拘束她,決定讓她學醫。
從10歲開始,好學的談允賢就晝夜不停地攻讀各種醫學典籍,其中包括《難經》、《脈訣》。而在她學醫的過程中,真正的啟蒙老師其實是她的祖母。祖母從小就給她講解醫術大義,也就是從那時起,她對醫學開始有了興趣,掌握的理論知識漸多,但一直沒有臨床實踐。真正開始治病是在她出嫁後不久,自己的氣血失調。這段時間,她以身試藥,結合所學理論和自己的病情來用藥,揣摩醫理。當然,祖母茹氏是她的主治醫生,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她不僅治好了自己的病,也開始走向實踐。祖母去世前,將一生收集、編寫的藥方病理都傳授給她。
談氏尤其擅長婦科病,而婦科疾病在古代屬於比較難治療的一類,有「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這樣的說法。他分析,造成婦科病難治的原因除了病理複雜這些因素外,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女患者一般難以向男醫生開口。相比之下,談允賢則要方便得多,因此,她主要幫助的是一些因家庭變故、不育、多育等致病的婦女。
談允賢50歲的時候,已經在江南醫學界享受盛譽,為了把寶貴的診療經驗發揚光大,她在兒子的協助下,著手撰寫醫書《女醫雜言》,成為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著作。
《女醫雜言》共收載病案31例,是中醫史上較早成書的個人醫案之一。該書主要記載的是婦科病案,並記載了她對灸法十分嫻熟的動用,因而又是我國古代很少見的專科醫案書。《女醫雜言》採用追憶的方式撰寫醫案,因而每一醫案的診治過程都很清楚明晰。
本文來源:江南晚報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轉發只需1秒呦~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