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Gilbert成熟、略顯疲憊的嗓音,一幅幅溫馨感人的畫面/人物呈現在觀眾面前。這是一個殘缺(沒有父親)友愛的家庭,兩姐妹都是美人,兩兄弟更是帥。 看樣子都性情平和,覆蓋著前青春期的幸福光輝。
一所獨門獨棟、獨立草野的白房子。
一個公路邊似乎與世隔絕的小鎮。
這是個「青春不校園故事」。
讓我聯想到麥克莫波格的小說:《綠谷大冒險》、《奔向荒野》、《柑橘啊檸檬啊》、、、主角都是青少年,不用上學或幾乎沒有學校生活的描寫,和父母一起面對生活的難處。
在我看來,現代的青春故事(國內的饒,郭,韓寒,國外的《暮光》),常常描寫青春戀愛,peer pressure(同伴壓力),人和社會的衝突,掙扎一番,最後走向妥協。 戀愛描寫太多,成為一個主題。
《怦然心動》算是個例外,這部小說借男主爺爺這個角色的話語,提倡了一種自然、有活力、不矯揉造作的生活觀。
《不一樣的天空》與上述類似,擁有田園牧歌式的精神。
1、不崇拜理性,歌頌情感
小李子扮演的角色。gilbert的情史。保險公司老闆的死法。 母親的絕望放縱式肥胖。 四個兄弟姐妹最後的決定。
這些情節出來的時候,我的心裡依次出現這樣的想法:gilbert一輩子都被綁住了、gilbert要被抓住了、gilbert要被懷疑了、gilbert一輩子不能離開家了、gilbert要被問話了。總之就是——糟了!糟了!糟了!
然而並沒有。
這就是田園牧歌式的故事,讓你覺得很安心。就好像花園裡一個人倒地了,玫瑰花挺立著而且支撐著這人,只一瞬間,她的努力就給予他力量,於是故事繼續——和聊齋故事不同,這電影裡的人是真實的人,不是理想概念堆起來的高雅文人。
在這樣理性的世界,情感也許不能slay全場,不是一把刀,也不是一張粉色,卻給予人無比的力量。——我記得tvb之前有好多劇集,通常是男性視角,套路是「浪子回頭」,一個人跌倒後,才發現感情的可貴,才開始珍惜。 周星馳的電影裡也有很多這種劇情,九品芝麻官,審死官,百變星君、、、但隱含意依然是這個世界是理性力量佔主導地位,想要情感?退隱江湖啊!
假如《不一樣的天空》在國內翻拍,會怎樣?
2、 Gilbert這個人物
母親評論他是「閃亮的騎士」。 揭示了這個小夥子內在的守護精神。 gilbert這個人物很符合中國的價值觀:犧牲自我。
但是劇情走向沒有讓他變得僵化自閉變成雕像。
他遇到了開著房車環遊世界的女主。 封閉的心打開了一個口子。
劇本也給了他一個喜聞樂見的結局。
這樣的自由、無拘無束、浪跡天涯,在中國通常是隱居的世外高人或者文人文學的思想境界。 而在這部電影裡,只是人生中成長的標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