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典:全部成為F(三)普遍存在的多重人格

2021-02-18 冷FAN堂




前情摘要:全部成為F作為一部長篇小說,改編成季播動畫,該片劇情蠻曲折的,但邏輯推理比較清晰完整。故事的主體是真賀田四季博士(以下簡稱博士)謀殺案件的推理。

謀殺類型是密室殺人。博士因為小時候謀殺了雙親,作為囚犯被軟禁在研究所裡,門口一直有保安,以及15年來完整的監控錄像,因此沒有兇手進出博士研究室的可能性,而博士是被砍斷手腳的,所以肯定博士是他殺而且是密室殺人。所以案件推理中最大的謎題就是犯人如何進出博士的房間的?這就涉及到本劇所要闡述的主題,也就是故事開端的起因,犀川教授(以下簡稱教授)想要與博士探討的自由問題,博士的多重人格期盼自由,博士的不倫之戀需要突破枷鎖得到自由……

本文主要闡述我對多重人格的一些看法。

對於多重人格,片中犀川教授的闡述是這樣的:人從小都具有多重人格,經常自我矛盾,思想也更多元化。隨著成長為了配合唯一的肉體,會統合這些人格製造出一個沒有矛盾的人格。最終所有人只能在肉體的束縛下活著。


作為理工生的我的個人理解是:

大腦細胞一開始是空白的存儲器,當感覺器官開始工作後,在主存儲區域中相對隨機地通過腦神經細胞保存刺激信號,當累積了一定量的刺激信號後產生了對特定事件的記憶。大腦作為保存記錄的主體,在不同區域保存不同事物的記憶,相關事件區域可以視為一個模塊(我的猜想),而不同模塊之間的相互聯繫則可以當做人腦的邏輯思維功能,比如聯想或類比功能。

如果將大腦看做一個計算設備的話,在我們出生的時候這個設備是自帶作業系統的,也就是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意識相當於界面作業系統,可以通過這個界面得到外部信息,操作肢體進行各種動作,運用大腦的計算系統運行思考。潛意識則是不可修改的只讀存儲器中的出廠設計,即控制我們心臟跳動,肺呼吸等基本行為以及對危險的恐懼等動物本能。

當人腦產生大量模塊並具有邏輯功能後,會對我們最親近的人記錄更多信息。如果失去了這個人,同時意識產生「不能接受這個人不在」的需求時,會在長時間悲傷、焦慮、煩惱等負面情緒的影響下,我們的潛意識為了抵禦負面情緒所產生的危險信號,就會根據我們的記憶而建立一個這個人的所謂「人格」,進而緩解大腦以及身體長期處於負情緒狀態所帶來的損害。這相當於在現有的作業系統中安裝一臺虛擬機,利用當前大腦的某一部分區域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作業系統。

新產生的人格具有不同於我們原有意識的邏輯功能,並且能與我們自身原有的意識交換信息,比如交談。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多重人格的由來。多重人格的產生有的是受到刺激產生的,有些不是由刺激產生的,最重要的是每個人格都可以被認為是具有獨立思維和邏輯能力的人。

正如劇中第五集,通過博士的叔母得知,博士具有四個人格,本格真賀田四季;真賀田齊志雄是博士的雙胞胎哥哥,出生後就馬上夭折了;佐佐木棲麻是博士生活在美國時的保姆,發生意外身亡;而真賀田道流是博士的人偶。

片中對於這四個人格沒有詳細的描寫,當然如果不是因為涉及到道流,可能多重人格這件事就在劇中被砍掉了,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和煙霧彈才有必須說的意義。

通過這四個人格,就可以看出多重人格產生的方式是多樣的。所謂本格真賀田四季,只是被其他人最先接觸並命名的人格,是否是第一個存在的意識,並不確定。



胎兒在未出生之前,感覺器官就已經具有功能,能夠接受外部信號了,這時候是否產生了意識我們並不能確定,但潛意識已經產生了,自從心臟跳動的那一刻起。我們假設這時意識已經產生了,那麼是否有這種可能:雙胞胎共生於一個子宮中,所以其生長的大腦同時產生了2個意識,也就是2個人格;那麼作為獨生胎兒,是否也有可能產生多個意識,隨後在成長的階段某一個意識得到更多的信息,而逐步將其他意識淘汰?

這就回到本片中所闡述的人本身有多重人格,最後逐漸統一為一個人格的觀點。我雖然沒有片中所說的逐漸統一的體驗,但我認為多重人格可能是普遍存在,只是在我們記憶產生之前就被統一了。

佐佐木棲麻代表了上文我所說的失去某人後所產生的替代人格。

真賀田道流代表了虛擬人格,即當人處於長期孤單缺少交流的狀態下,可能由某個物品上進行虛擬交流直到虛擬人格的過程。就像童年我們無聊的時候可能會和玩具對話,時間久了以後就進而演變成一個獨立的虛擬人格。


這是我一個工科生對於多重性格的一個簡單理解,大腦作為一個功能複雜的器官,即使是生物和醫學專業的研究,目前也知之甚少。我們的科學看似發達,實際上我們對於真理所知的太少了。幾百年前我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幾十年前我們認為牛頓的三大定律是真理,直到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也許我們到現在都沒有碰到真理的邊,所以我們應該對身邊的萬物抱有敬畏之心。最起碼對於多重人格,我們不應該簡單的把它視為精神病而敷衍了事。


敬請期待明天的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特典:全部成為F(五)精神or肉體的自由論
    前情提要:《全部成為F》在懸疑推理劇的背後包含著很多更具深意的內容,在之前介紹了多重人格和倫理之後,本文介紹的全劇最深的內涵——自由。在第一話中,開場犀川教授和萌繪的對話中,教授就提出了一個關於自我的假設。
  • 《全部成為F》關於真賀田的多重人格
        我贊成犀川對於真賀田的多重人格的解讀,她的多重人格來自於她的純粹,正是因為純粹所以能夠容納下不同的人格,任其發展。試想,剛出生是每個人都是純粹的,在我們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我們被灌輸了各種各樣的觀念和思想,我們被來自他們所教育的那些規則所束縛,在此期間,這些內容逐漸被整合到自己的頭腦中,或者說,我們在不斷地被外界同化,於是形成了一個人格,因為每個人的遭遇都會或多或少的不同,所以每個人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人格。
  • 特典:全部成為F(四)不倫戀的悲劇
    前情提要:《全部成為F》作為一部懸疑推理片,包含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內容,比如計算機、倫理、心理,哲學等多重內容。除了上一篇所講的多重人格,這篇要講的不倫戀情外,其實整體都還是圍繞著「自由」這個主題來講述的。
  • 多重人格測試: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多重人格!
    你知道什麼是多重人格嗎?不選C——你猶如千面怪客,在不同的情境下能以迥然不同的面貌示人,在性格上,沒有所謂的中心思想,只有見招拆招和隨遇而安。你適應力極強,但有時會出現情緒錯致失控的情形,讓人不太敢親近。  選D——你的多重人是為了適應環境而生的,雖有起落,但在高低起伏之間,自有讓人可以理解、可以包容的感覺,也不致於急得令人措手不及,或是陷得令人敬而人遠之。
  • 《24個比利》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嗎?
    他在微博上自稱自己有八十八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是單獨的,是分開的。其他人格做了什麼他完全不知道。最後因為他其他人格做出的事情,最受傷害的卻是他本體。最後這件事被說成「木子洋洋」就是為了博眼球,蹭知名度而不了了之。你相信多重人格的存在嗎?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礙。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這個時候,因為外界因素對精神層面造成了過大的困擾,人類出於自我防禦機制,就會將事件的記憶和事件所帶來的情感剝離出自己的「意識層面」——也就是說作為人格分裂的患者來講,他將如同「失憶」一般的完全「忘記」事件的全部體驗,以及事件的內容過程,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避免因事件刺激而導致精神層面的痛苦及心理異常。
  • 科普丨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多重人格
    人格分裂,分裂的其實不是人格,而是將痛苦的體驗或回憶,與我們的意識層面剝離開來,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這一目的。這個時候,因為外界因素對精神層面造成了過大的困擾,人類出於自我防禦機制,就會將事件的記憶和事件所帶來的情感剝離出自己的「意識層面」——也就是說作為人格分裂的患者來講,他將如同「失憶」一般的完全「忘記」事件的全部體驗,以及事件的內容過程,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避免因事件刺激而導致精神層面的痛苦及異常。
  • 神秘|多重人格障礙
    他強壯、兇狠、殘忍,使得那三個女孩即將性命不保。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多重人格。多重人格障礙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它指一個人在精神上具有超過一個(若是2個則稱為雙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下)
    前面我提到過《致命ID》這部電影,當中的主人公患得的精神疾病就是所謂的多重人格。簡單的說,多重人格就是一個人的身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人格。         通俗的講就是一個身體同時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來使用,而每一個「人」實質上就是一套完整的「人格系統」,這套「人格系統」裡包括了智力因子,個人經歷,先天氣質,性格特點,性別認知,思維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如果有足夠多的身體來盛放這些「人格系統」,那每一個「人格系統」都可以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 多重人格:電影與現實
    《三面夏娃》、《精神病人》,近期的有《致命ID》、《黑天鵝》,而大陸有趙薇主演的《綠茶》、香港有《神探》、日本有《多重人格偵探》、《催眠》,電視劇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就最喜歡拿多重人格開涮,比如木村拓哉主演的「戲說大腦」日劇《Mr. B
  • 讓我們一起了解多重人格,多重人格是怎樣出現的?
    解離症包括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迷遊症、多重人格異常、及自我感消失症`等等。多重人格異常(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指一個人同時擁有不同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會在不同的時間表現出來;這種現象常令人好奇但是也令人懷疑,是否真的有可能如此?我們謹慎的說,在臨床上的確是有符合這些描述的個案。
  • 來談談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聽起來似乎詭異而玄幻在這個凡事追求真實的世界裡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它只是編造和表演然而它卻是真實存在的DID,是指多重人格障礙,在這種障礙中顯示出兩種或更多的不同身份或人格狀態,這些不同身份與人格交替以某種方式控制著患者的行為,通俗也叫多重人格。
  •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
    其實誰也不是,甚至旅館也不是真實存在的,這只是一個人內心虛擬出來的世界。而10個截然不同的人,則是同一個心靈所分裂出來的10種人格,它們在腦內進行角鬥,爭奪對身體的支配權,只有最後的勝利者才可以存活下去。這就是多重人格的世界,也是當今最為神秘離奇的心理現象之一。前幾年一本名為《24個比利》的暢銷書,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多重人格的存在。
  • 《全部成為F》謎底背後的謎語
            《全部成為F》瞠目的詭計已經不用我再贅述了,更讓我動容的是在這智力遊戲後面的一些更為深邃的東西。當推理性與文學性都到達了極致,對詭計的解讀就不單單是個智力遊戲了,而多了一種心靈的感悟。
  • 【電影推薦】多重人格系列
    受歡迎的原因有三:一、多重人格是按時間出現的,彼此之間沒有交流,這會造成非主要人格出現時的其他時間都處於一個類似「失憶」的狀態,非常適合製造懸念;二、多重人格會出現和原本人格完全不同的性格,會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行為,會改變原本人格的智商、情商、甚至力量,非常適合製造戲劇衝突;三、多重人格沒有限制,只要編劇智商足夠,想寫出多少人格來都行,方便編劇填坑
  • 一部電影讓你知道多重人格的恐怖
    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即一個人擁有多個人格(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這些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在其他人格控制行為時,初始人格或許對這段時間自己的所作所為一無所知。
  • 擁有多重人格的角色你知道幾個?百貌哈桑的人格數夠組三支球隊了
    但在二次元中這樣的人卻非常的常見,為了讓自己的角色更加的吸引人,作者往往會給角色增加雙重人格的設定,有的甚至是三重人格乃至多重人格,奇特的設定總是可以讓觀眾們記住這個角色。那麼動漫中擁有多重人格的角色你知道幾個?今天部長就帶大家來看看吧!其中有個角色的人格數都夠組三支足球隊了!
  • 多重人格的電影推薦
    若論及關於多重人格的文藝作品,《24個比利》是一部不可不提的作品。《24個比利》後來他經過徹底的精神檢查,發現他患有多重人格。包含原本的比利,共有24個人格在他體內。最後他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5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被獲判無罪。 此書使得多重人格症這種罕見的心理疾病為眾人注目。
  • 「N號房」疑犯有雙重人格?精神分裂?5大成因造成多重人格障礙
    N號房事件來龍去脈N號房事件,源於2018年下半年開始,聊天室大多以數字編號命名為1號至8號房(俗稱N號房),群組充斥被稱為「奴隸」的女性被性侵的對話內容、照片、影片,內容包括被迫裸體自拍、自慰,甚至被多名男子輪姦、下體被塞毛蟲等等,只有付費成為會員才能觀看,據報導多達26萬人付費觀看。
  • DID: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我們經常在電影或小說中見到的「人格分裂」,如一位主角身上出現幾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的情節——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其實是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又稱為多重人格,是一種常見的分離障礙。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才改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DID具體表現為: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