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娣平生有兩大愛好:交友,喝酒。如今,因在上海經營著5家「啤酒阿姨」酒吧門店,她的夢想都變成了現實。
其中,位於黃浦區南蘇州路1247號的「啤酒阿姨」,因緊鄰著蘇州河岸,又坐落在「八號橋藝術空間——1908糧倉」,原中國通商銀行第二倉庫內,顯得格外別致。
入夜,形形色色的人走過蘇州河岸,一頭扎進了張銀娣的店裡。點上三五瓶啤酒,他們不急著落座,而是走上了河岸的觀景平臺,吹著河風喝啤酒,這也是獨特的上海風情。
20平方米小店賣600種啤酒
十多年前的張銀娣,還是「海富便利店」的老闆娘。在法華鎮路上經營著一家20平方米的小店,專門售賣菸酒、零食、日用品。
平常的一天,店裡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他對張銀娣說,自己做的是酒品貿易生意。「你這小店,對面就是派出所,我看不少老外進進出出來這裡辦事,都要跑到你店裡消費。不如賣進口啤酒,保管能賺錢。」
這話如醍醐灌頂。其實張銀娣老早發現,進店的老外們,明明是口渴了,卻不買水,都拿一瓶啤酒坐在門口喝起來。
就這樣,海富便利店的冰櫃裡開始有了第1瓶進口啤酒。很快,第2瓶,第20瓶……高峰的時候,便利店裡銷售來自幾十個國家的600種進口啤酒。張銀娣聽到來自顧客最多的一句話是:天哪,這裡竟然能買到我家鄉的酒!
2011年底,張銀娣將雜貨鋪的存貨低價拋售後,正式將雜貨鋪轉型為專門售賣進口啤酒的24小時啤酒便利店。店裡絕大多數空間都被張銀娣擠滿了冷櫃,一排排啤酒成了小店獨有的裝飾。張銀娣還在螺螄殼裡做道場,把僅有的一片空當擺上了桌椅,營造出了小酒吧的氣氛。
很快,上海的啤酒界有了張銀娣這號人物——周圍的老外一傳十,十傳百,得空都要來喝一杯,店裡坐不下,就拎幾瓶走。酒商們也紛紛找上門來,希望能把自己經銷的酒擺進這家小店的貨架。
一次,一個法國留學生為張銀娣以及她的啤酒店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片中,留學生親切地稱張銀娣為「啤酒阿姨」。從此,「啤酒阿姨」的故事正式拉開序幕。
蘇州河畔最大的「啤酒倉」
從第一家門店開始,「啤酒阿姨」的生意逐漸在上海鋪開來,連張銀娣自己也沒想到,杜月笙的糧倉有一天也成了她啤酒帝國的重要載體。
2017年,八號橋藝術空間方面的負責人找到了張銀娣,希望她帶著「啤酒阿姨」的品牌,進駐蘇州河畔杜月笙糧倉的舊址,和八號橋藝術空間成為樓上樓下的鄰居。張銀娣到場考察時,也一眼相中這塊地方。於是,當年7月1日,上海蘇州河岸最大啤酒倉「啤酒阿姨」正式開業。
店招剛一掛上,客人便來了。24小時經營的門店,從每天下午6點起進入火熱狀態,直到次日凌晨2點,還零星有顧客往來。因「啤酒阿姨」蘇州河店有10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面酒的品種也較過去更豐富。如今,門店冷櫃裡放著5000餘種進口精釀啤酒,有羅裡斯10度、督威、智美藍帽、淺粉象……在上海其他地方喝不到的,這裡都有。偶爾遇上對精釀啤酒不甚了解的客人,張銀娣也會耐心地在一旁細緻講解。
挑好了酒水、零食,吧檯結帳,酒杯自取。整個模式和便利店的經營方式一樣,給了愛酒之人充分的自由。而來店裡喝酒的人,更是把這種自由發揮到極致。他們有的會端著酒杯走到室外,隨便找個馬路牙子或者水泥花壇,坐下來聊天;有的則乾脆沿著蘇州河走上一圈,迎著河風感受人生暢快。
「這不就是酒的魅力嗎?」張銀娣說,把酒吧開在河邊太對了。「酒就是我們的靈魂伴侶,即便夜晚對著河水獨飲,都不覺得孤獨。」蘇州河與酒,無異於一對絕配。
最近,黃浦區內南蘇州河路段已基本完成了改造修繕,親水平臺更開闊了,人們可以沿著臺階走到水邊上,也可以走到更高處,俯瞰江景。
「蘇州河岸變美了。」不少客人原先並不知道「啤酒阿姨」,但沿著蘇州河岸一路逛過來,總忍不住進來瞧瞧、坐坐。還有些客人在小酌一杯後,會順便跑到樓上的八號橋藝術空間。那裡每月都會更新的公益藝術展,讓人們的沿河一行更具藝術氣息。「將來要是能在附近的蘇州河沿岸公共空間增添一些市民共享的外擺桌椅,以及衛生間等設施,大家一定更歡迎。」過路市民陸先生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