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自導自演,根據自身經歷,花費5年時間,用一場電影,彌補內心缺憾,袒露一個關於「愛與遺憾」的故事。
因為一個懂得識別和製造快樂的人,必定嘗遍了生活百樣的苦。」電影《你好,李煥英》根據賈玲同名小品改編而成,講述了女主賈曉玲(賈玲飾演)在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之後,意外穿越時空回到1981年,見到年輕的父母,從而展開一段笑中帶淚的親情故事。
胖胖身材的賈曉玲,學習不好,常常讓母親操心,尤其用假錄取通知書騙媽媽的時候,媽媽非常興奮,隆重的舉行了謝師宴,沒想到,在眾人面前露了餡。母親沒有埋怨她,騎著自行車帶著她,一起暢想未來,不幸出了車禍。賈曉玲趴在媽媽李煥英的床頭掉眼淚:媽,你別有事兒,我還沒讓你高興過一回呢!許是太思念母親,穿越回1981的賈曉玲,看到了風華正茂的年輕的母親。
不是她見到的從來不換裝的中年女性,不是背著她為了省幾塊路費頂峰冒雪回家的媽媽,更不是她感覺的處處低聲下氣為她被老師找,處於普通階層的普通婦女。是啊,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青春時代,意氣風發,敢做敢想。等到有了孩子,處處小心,時時注意,沒有時間關注自己的容顏,沒有精力管好自己的健康。婚姻生子,時光流逝,收穫的是家庭和孩子。
看到青春的母親,賈曉玲想起媽媽的工友玉梅透露了一個信息:「要不是那年沒參加排球比賽,有件大好事就該是你媽媽的。」原來是因為婚姻,當年的排球比賽,廠長看上了一個姑娘,介紹給了自己的兒子。如果母親的婚姻改變了,不嫁給鍋爐工的父親,不生她這樣的孩子,就像母親的對頭王琴阿姨說的,她的孩子:美國留學,名校畢業,月薪八萬,好萊塢拍戲,定居海外。
如果,母親的婚嫁改變了,也許會有一個位高權重的老公,一個別人家的學霸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也許,沒和平庸的爸爸結婚,也許,沒有這個讓人操心的女兒,媽媽會更幸福,開心!瞧,為人子女,並不是為了索取,也希望自己能夠回饋,成為別人家那個有能力、超凡脫俗的孩子。讓父母開心,安心養老,不再為自己操心,不再為自己忙碌。相反,可以帶媽媽出遊、購物、坐名車,享受這人世間的美好!
於是,穿越的她,陪著媽媽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時光。在和媽媽李煥英喝酒的時候,賈曉玲開始幸福的期待:你以後嫁的老公位高權重,生的女兒美貌又有才,在美國上學,月薪8萬。聽了她這些美好的暢想,媽媽李煥英告訴賈曉玲:我只要我的女兒,健康快樂就好。
記得媽媽知道她偽造錄取通知書後,沒有埋怨她,騎著自行車帶著她。賈曉玲說:我以後一定會有出息的。媽媽笑著鼓勵:那肯定的。
其實,她穿越的時候,媽媽已經走了,不過是媽媽和女兒一起回憶過去:媽媽李煥英做的一切,也是為了讓女兒賈曉玲高興。只要女兒健康、開心就好!媽媽陪著女兒,兩人儼然閨蜜。買電視、打排球、喝小酒、相親、縫褲子,度過那快樂的時光,很好啊!
很理解賈玲的思母之情,她剛考上大學一個月,媽媽因為意外去世。那時候,她還沒有能力給媽媽買冰箱,給媽媽買的一件綠色皮衣不合適,還沒有等換,媽媽就走了。相信這是她心裡永遠的痛。經歷了痛苦,我們才開始珍惜眼前人與景,經歷了失去,才懂得人生,健健康康的活著,開開心心的過日子,最好!很多人在看完電影後都說,覺得這部電影有太濃的「自嗨」色彩了,很多人沒辦法代入進去。2001 年,李煥英從裝稻草的翻鬥車上摔下來,沒能搶救過來。因為走得倉促,在賈玲接到姐夫電話讓她趕緊回家時,她的媽媽已經走了。從北京到襄陽的火車上,她向車廂內的所有人下跪,哭著說道:
「我媽媽可能不行了,誰能借我用一下手機,我想給家裡人打個電話。」但是,電話再多也沒辦法加快火車的速度,2000 年的火車很慢,15 個小時的路程仿佛開了 15 年。
和劇中不同的是,賈玲真的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算得上一個高材生。2010 年初,北京下起了大雪,那年的賈玲沒有回老家。在爆竹聲和主持人的介紹聲中,她穿著白襯衫、紅馬甲、黑色短裙出現在了春晚的舞臺上。
6 年後,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排練的第一個小品就是《你好,李煥英》。
在有能力的那天起,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紀念自己的母親,想要把現在的一切都展示給母親看。她想讓母親看看舞臺上的自己,曾經未有機會,以後,也不會再有。
那些逝去的親人,那些曾經的遺憾,那些來不及的陪伴,就都能換一種方式去彌補.」
可生活就是這樣,它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有的只是無盡的遺憾和來不及的悔恨。她說:我當時在寫小品劇本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想拍電影的想法,但劇本我就是一直寫,但就是寫不好,因為每寫一次,就相當於是把自己最痛苦的記憶,再回想一遍。
2016年9月,當賈玲鼓起勇氣,當著觀眾的面表演完《你好,李煥英》之後,她跑去母親的墳前,給母親說心裡話。她發現自己不再像從前那般,只要一想起母親的離世,就崩潰大哭,而是心裡稍微好過一點。
她說,可能是真的敢於去面對這件事了,反而情緒得到釋放了,心裡稍微輕鬆了,也意識到或許媽媽在天上,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過得好。後來,她決定劇本還是要寫下去,電影也要拍下去,不是為了多高的票房,而是給自己圓一個夢,彌補一下心裡的遺憾。
為了拍攝這次電影,賈玲策劃了很久,終於選出來幾個最合適的演員,女主張小斐,男主找的沈騰,還找來一幫好朋友來幫忙。而幸運的是,所有人得知賈玲要拍攝《你好,李煥英》的時候,只要大家有檔期,都非常願意來幫忙。
就拿電影主角沈騰來說,當賈玲問沈騰有沒有檔期時,沈騰說了一句話:妹啊,你找我我怎麼都有時間,我不僅來拍,我還要早點去,給你出出主意什麼的。原來,沈騰知道賈玲是第一次當導演,擔心賈玲很多事情沒經驗,應付不過來,所以沈騰特地過來幫忙。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沈騰不僅經常給賈玲傳授經驗,對於自己要拍攝的戲份,也是非常敬業。
有一個沈騰划船跳水的鏡頭,沈騰反反覆覆拍了多次,「水挺涼的,但騰哥跳得挺猛的」!影片裡還有一個沈騰摔倒的鏡頭,為了這一個摔倒的動作,沈騰前前後後一共實打實的摔了17次,腿都摔青了,但毫無怨言!
在《你好 ,李煥英》這部電影裡,張小斐身上的戲份非常重,因為她扮演的角色,正是年輕時候的李煥英。這個角色,演得好不好,直接決定了這部電影的質量和觀感。不管是李煥英的少女感,還是那種跟「賈玲」之間的母女情,張小斐把握得都非常到位!
尤其影片中張小斐和賈玲兩人在小酒館的那場戲,更是承包了影片裡的淚點!
張小斐和賈玲兩人這兩句臺詞,看的人忍不住淚流滿面。就像演員包貝爾說的那樣:「這部電影不是故意去撓你,它是一點一點扎你的心,直到你再也忍不住!」而之所以,張小斐的表演得到這麼多觀眾的認可,與她幕後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在電影拍攝過程中 ,有一場戲是張小斐和沈騰落水後,慢慢攙扶著走向岸邊。上了岸之後,張小斐才對著工作人員大喊:我的腿受傷了!原來,在水中的時候,張小斐的腿被鐵片劃傷了,醫生過來處理的時候,發現傷口挺深的,不僅傷口裡面全是鐵鏽,而且止不住血,張小斐疼到臉色蒼白,渾身冒汗。
當賈玲沈騰等人圍著她安慰時,張小斐看大家擔心的眼神,立刻笑了一下,「小意思,沒事,能拍!」簡單地處理一下傷口之後,張小斐立刻站起來,說道「不用等,拍吧,真能拍。」就連一向搞笑的沈騰,此刻也是非常嚴肅地說:「你傷口剛處理好,別硬撐啊!」但張小斐依舊咬牙堅持,她不想因為自己耽誤大家進度!
或許, 正是憑藉著這樣的精神和努力,才讓賈玲堅信,這部電影唯有張小斐,才能演出年輕時候的李煥英。因為賈玲說過:我的媽媽就是一個什麼事都不怕的人,在媽媽眼裡,世界上除了死亡,就沒有過不去的事兒,她非常堅強樂觀。「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媽媽是偉大的,她是一個妻子,是一個母親,但是人們往往忘記,她其實還是她自己。人們習慣了母親對自己的付出,卻總是下意識的忽略掉母親自身的喜好和感受。每次回家,不管是找不到東西、渴了、餓了、想吃好吃的了,第一時間都會喊出那句「媽」。抖音上的一些美食視頻下面最經常出現的評論也是「第一步保存菜譜,第二步喊媽」。在我們的眼裡,媽媽是無所不能的,是堅強如山的,是無堅不摧的。可是媽媽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生,但是因為有了孩子,所以才變得無所不能。
我們都以為已經很愛媽媽了,但是媽媽遠比想像中的更愛我們。我們總會下意識的認為,只有學習好了、掙大錢了,才會讓媽媽高興。
但是其實就像電影裡演的一樣,媽媽不在乎我們是月薪 3000 還是月薪八萬,媽媽只希望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可以了。
其實賈玲拍出這部電影,除了快要溢出的對母親的愛以外,還有深深地遺憾。
她遺憾沒有讓母親過上好日子,她遺憾沒能給媽媽更好的,她遺憾沒能更多的陪在媽媽身邊。
人啊,總要經歷傷痛,才懂得父母的疼愛;總要撞過南牆,才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這部電影不僅僅是賈玲對母親的緬懷,更是提醒每一個屏幕前的你,不要等失去了才後悔莫及。有人說:「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再沒有任何人,能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長大後才懂得,沒有什麼比愛父母更重要,也沒有什麼能比陪伴更貼心。別等到父母老去,才明白他們愛的方式;別等到他們離開,才後悔未曾真心相伴。趁著父母還沒老,多陪伴在他們的身邊,哪怕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說,只是安安靜靜的坐在他們身邊,陪他們看看電視,下樓溜溜彎,都能讓父母開心很久。子女的一個電話、一個視頻、一天的陪伴,對父母來說都比黃金更加珍貴。
珍惜身邊人,趁著有機會多多陪伴在他們身邊,不要等不來及時,讓一切最終成為遺憾。別再浪費時間,珍惜與父母相伴的每一寸時光,有時候一轉身,就是一輩子,從此後會無期,永不相見。希望天下所有的媽媽們都可以努力愛自己,勝過愛自己的兒女!同時也希望她們可以被當作一個會受傷的女人來看,而不是所謂的無所不能的媽媽,她們也很柔軟,沒有那麼強大,要好好保護她們,並請她們好好愛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這部電影一樣,苦中有甜,笑中帶淚。強烈推薦給還沒看這部電影的小夥伴,記得多帶幾包紙巾。因為,賈玲會用她的才華告訴我們親情可貴,就如同那個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一樣,你以為你足夠愛媽媽,可媽媽永遠愛你更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