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德科
對,我是劉德科。我們今天來聊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去日本愛情動作片裡面考察一下日本住宅,了解一下日本國民的居住狀態。
我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建築師朋友,他喜歡看美劇和好萊塢電影,他其實是在研究裡面的建築。他只要點開一部美劇或者好萊塢電影,看一下這個電影中的房子,就能很迅速地把這個房子的戶型、建築結構都畫出來。但我沒他這麼深的功力,還好我對日本的愛情動作片還略有一些研究。
我對日本90年代之前的愛情動作片作品興趣不是很濃,我還是更喜歡看本世紀10年以後的日本愛情動作片。我們欣賞這些片子,主要是懷著一個很崇高的目的去看的:因為任何一部片子,它必須會出現房子,房子是人類一切生活行為的物理空間。所以,那些不小心出現在日本動作片裡的房子,其實是我們去研究日本住宅的非常好的素材。
我們是正經嚴肅的房地產觀察者我們先從日本動作片裡面非常經典的一些場景說起。
你應該有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男主角趴在牆上聽隔壁的聲音,聽隔壁的各種狀態,想像隔壁發生的事情。當然,隔壁的聲音應該是很動聽的——但有時候偷聽者未必是男的,女的也有可能。
這個畫面反映了什麼問題呢?我們可能會覺得,日本牆體的隔音沒那麼好嗎?不然隔著牆聽隔壁人家的聲音,怎麼能聽得那麼清楚、那麼津津有味呢?
其實這主要是出於動作片戲劇表演的需要。事實上,日本的隔音技術做得相當成熟,而且,日本大量的住宅,它的隔音效果比我們中國大陸的要強很多。
這主要是因為一個技術革新。我們知道,日本的住宅是工廠化生產的,像生產汽車一樣造房子。也就是說,那些牆體材料,是在工廠裡先做好各種各樣的預製件,然後直接搬到施工現場,直接在房間裡把它像拼積木一樣搭起來就行了。
日本的室內牆體主要用的是一種叫做「輕鋼龍骨」的石膏板,那中間夾了一層隔音材料,叫做「巖棉」。這種技術可以讓保溫、隔熱、隔音的效果變得非常好,而且牆體中間還保留了一層空腔。
這個技術中國的地產商也在學,比如說萬科,萬科在住宅工業化上也做得不錯,至少在中國的地產商中是非常具有領先意識的。
但是這個事情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插曲。因為那個用於隔音的「巖棉」是一種有毒的材料,但用於夾在牆體中間完全沒有問題,對生活是沒有傷害的,在日本被大量運用;萬科在中國的很多城市也用了這種材料,在他們自己的樓盤裡,但是到了南京以後,因為巖棉有毒,就被叫做「毒牆」,在南京也遭到了很對萬科業主的反對,現在這件事情已經平息了,但在當時鬧得很大。如果真是這樣,差不多每個日本人都得鬧,如果這也需要鬧的話。
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玩是你們會玩剛才說的隔牆偷聽這個問題,在專業上應該叫做「平面隔音」,就是在同一個樓層。日本人做得更好的是「垂直隔音」,也就是樓上樓下的隔音技術。
我們在中國大概都有一個很深的體驗:如果樓上有動靜,特別是樓上的小孩在客廳裡蹦蹦跳跳的話,你住在樓下就煩死了,因為這個聲音會非常大;而且如果樓上的床不是那麼結實的話,你估計還能聽到很多讓人臉紅心跳的那些聲音。
但是在日本,這種情況就不會存在了。因為日本人的地板做法跟我們的不太一樣。我們的地板是直接鋪在樓板上面的,條件好一點的裝修會打龍骨,就是在下面先架一層龍骨,再把地板貼在龍骨上。省錢的話,就在樓板上鋪一層防潮墊,然後直接就把地板鋪上去了。這樣的話,在客廳裡也好,在臥室裡也好,只要發出一些聲響,樓下的人就一定會受到幹擾。
但日本的層高非常高,它會先在地板上架20公分到40公分的架空層,然後再在架空層上面鋪地板。架空層裡是各種各樣的管線,一來便於維護,二來在這個地板上的各種震動就不會傳導到樓下去了。所以隨便你怎麼震動,你在臥室裡震動也好,在客廳裡震動也好,樓下是聽不見的。
當然這是日本的情況,在我們國內很難做到,因為我們國內的住宅標準層差不多是2米8,少數豪宅會做到3米2,甚至更高。但是我們的豪宅做了3米2以後,是不捨得在地板上再架一層二三十公分的架空層的,因為這樣感覺實在是太浪費了。而在日本,一般住宅它的層高就是3米2左右,在做了二三十公分的架空層以後,實際上的淨高也是2米8左右。
有這個差別,是因為二者價值觀的取向不太一樣,人家要的是更好的隔音,讓管道、地板上的管線能夠得到更便利的維護。所以,日本人的住宅工業化是做得非常先進的。
日本住宅地板上的各種管線我們在動作片裡面還經常能夠看到那樣一種主題,就是修理工上門去修理那些出了問題的衛生間,然後就和一個人在家的女主人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一個問題,那些修理工修馬桶、修下水管道,好像很容易就能把它修好。這個並不是出於動作片的藝術需要才故意把時間縮短的,因為在日本,它的整個衛生間也是住宅工業化的一部分。
日本的衛生間是一體化設計的,這個一體化設計讓修理變得非常容易。所謂「一體化」是什麼呢?整個衛生間先在工廠裡生產好了,然後直接搬過來放到這個房子裡,安裝一下就好了。
而且衛生間是「同層排水」。如果你到日本還在施工的毛坯房裡去看,會看它的衛生間是凹下去的,凹下去的那個槽就是把各種管道放在裡面,作為同層排水。如果你家馬桶下面的管線今天堵住了,你不用跑到樓下的那戶人家去,敲開他的門說,「我的馬桶堵住了,可能問題出在你這兒,你能不能開門讓我來修一下?」這個就很麻煩。
衛生間的一體化設計就可以在自己的樓層裡面解決問題,而且全是工廠化生產,打開以後換一個零件,問題就搞定了。所以修理工能很快地解決這個問題,然後在女主人的家裡,就有更多的時間發生各種故事了。
日本人對管道的執著,從排水系統也可見一斑如果你的瀏覽量夠大的話,可能還會看到,有些愛情動作片場景是設置在日本的住宅產業化工廠裡的。因為日本的房子是在工廠裡先生產好各種各樣的零件,所以這些工廠有時候也成為了動作片導演非常喜歡的拍攝場地。
那些日本的建築工人都非常有氣質,至少比電車痴漢要好多了。日本的這些建築工人就在這個住宅工廠化的工廠裡面,發生各種各樣有情趣的場景。當然我看這個場景的時候,我看到的是日本住宅工業化取得的偉大勝利。
聊得有點長了,很多話題還沒來得及聊,看完這篇如果還意猶未盡,可以去德科地產頻道看今天的推送。
[DK]
©本文版權歸吳曉波頻道旗下公號
「德科地產頻道」所有
歡迎分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