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正在熱播,劇中宋爺爺和江奶奶的神仙愛情故事令人動容。兩老口一生恩愛,無兒無女,宋爺爺得了重病,江奶奶想將老洋房賣了帶宋爺爺去國外治病,宋爺爺想將老洋房賣了給江奶奶買個電梯房,剩下的錢留著給江奶奶養老。
雖然老兩口的賣房款用途不同,但他們的目的一致都是賣老洋房。可是賣老洋房不是說賣就能賣,因為老洋房的產權證上是江奶奶和兩個外甥的名字,也就是老房產的產權是三個人共有的。
宋爺爺和江奶奶找外甥協商賣房子的問題,兩個外甥雖然滿口答應,但是卻在背後耍小手段阻止宋爺爺、江奶奶賣房。因為兩個外甥認為把錢花在給宋爺爺看病上,損害了他們的經濟利益,這樣等江奶奶百年後他們能分的遺產就不多了。宋爺爺、江奶奶看出了兩個外甥的意圖,卻無力阻止。宋爺爺住進了醫院,江奶奶要拿錢救命,但兩個外甥卻找各種理由逃避賣房。
宋爺爺過世後,看清兩個外甥險惡用心的江奶奶去做了公證,將屬於自己的那部分產權捐獻給了國家,自己也追隨宋爺爺而去。等到兩個外甥辦完江奶奶的喪事,馬上就去中介掛牌賣老洋房,可是他們在做繼承公證時,卻發現江奶奶把房子捐了。根據相關法律,他們的這套產權不完整的老洋房,永遠也不可能賣出去了。
在宋爺爺、江奶奶發現外甥不願賣房背後的小心思後,有一段對話:
他們從小呢
我們就把他們當自己的孩子疼的
現在何必在錢的問題上,弄得不開心
蘇珊·福沃德和唐娜·弗雷澤在合著的《情感勒索》一書中說「當有人用控制手段持續支配我們,使我們必須對其有求必應,不得不犧牲自己的需求及人格時,情況就變成了情感勒索。」
現實生活中情感勒索無處不在,它最常出現在我們親人中間。因為我們知根知底,彼此了解對方心理或者情感上的弱點,情感勒索者會利用這些弱點來得到自己的目的。
在宋爺爺、江奶奶賣房的事情上,與其說是外甥卑鄙的逼死了宋爺爺、江奶奶,不如說是宋爺爺、江奶奶誘發了這場悲劇。老人曾說「我們把他們從小當自己的孩子疼」,現在何必在錢的問題上,弄得不開心這是和平主義者的態度,因為他們壓制怒火,害怕和外甥發生爭執,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他們說服自己,退讓是一種對大家都好的結果。
然而老人的退讓,等於主動放棄了自己的立場,向外甥妥協,這樣的舉動同時也是在告訴外甥,他們可以對老人予取予求。
面對情感勒索者的施壓,一旦放棄自己的立場,那所處的人際關係就會變得複雜,也很難得到好的結果。因為你的行為正在培養情感勒索者,對他們的不良行為進行獎勵,同時你也在幫助別人傷害自己。
要想擺脫情感勒索者,最重要的是:確定自己的立場,闡明自己的需求,表明自己能接受的範圍。
兩個外甥在賣房這件事上偷雞不成蝕把米,這樣的結局可謂是大快人心。可是,在這個事件中,雖然外甥罪有應得,但宋爺爺、江奶奶結局卻太令人心痛了。有沒有辦法,能給宋爺爺、江奶奶一個完美結局呢?
辦法其實是有的,答案也很簡單,高效溝通就可以,因為宋爺爺、江奶奶在這件事情上手裡握有王牌。
1、了解對方的動機
在賣房子這件事上,雖然兩個外甥開始時滿口答應,但是談到如何分錢時就一直在採取挑釁的態度,樓層好,要多分錢;在籤約時又故意找茬,阻止籤約。其實在這時,宋爺爺、江奶奶就已經很清楚外甥的目的:不願賣房。
外甥為什麼不願賣房哪?因為他們認為江奶奶的那部分房產理應是他們的,如果這時賣了,把錢花在給宋爺爺治病上,無疑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如果他們堅持不賣房,宋爺爺、江奶奶去世後,他們就能繼承江奶奶那部分遺產,1600萬不是一筆小數目。
從江奶奶去世後,兩個外甥張羅著賣房就能看出,他們的動機是多分錢,而不是不買房。了解了外甥的動機後,我們再來看溝通的第二要素:關注自己的真正目的。
2、關注自己的真正目的
宋爺爺、江奶奶的真正目的是什麼?賣房換錢。
3、提出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
在了解了對方和自己的真實目的後,接下來就是想可供選擇、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劇中房似錦將可能的解決方案都實施了,不管是抵押貸款,還是去懇求兩個外甥,方法都不可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因為人很容易在危機時刻,把自己放在低的位置上,權利不對等就只能任由別人拿捏。
突破這種局面,最好的辦法是亮出自己的底牌。在賣老洋房這件事情上,宋爺爺、江奶奶握有王牌——捐獻產權。這套老洋房,江奶奶和其他兩個姐妹每個人都擁有一層房屋的產權,但是如果產權不完整的話,誰也賣不了房子。
在了解了外甥的動機是多分錢後,江奶奶只需告訴兩個外甥,如果現在不賣房子,她就公證死後將產權捐出去,這樣以後誰都不能賣這所房子了,他們也就得不到任何錢。
當然亮出底牌也有一些不好的後果,那就是外甥以後對江奶奶不管不顧。但是這一點,房似錦在劇中也曾提過,她可以幫江奶奶把老洋房出租,在幫她找一家很好的養老院。
在一分錢都得不到,和1600萬之間,兩個外甥肯定會選擇後者。
如果宋爺爺、江奶奶在一發現外甥的意圖時,就亮出王牌,可能就會得到一個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