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是個超愛睡覺的可愛男寶,每次睡覺還會打震天響的呼嚕,啾啾媽媽老說要帶孩子去看看醫生,怕打呼嚕會影響孩子的面容發育,啾啾爸爸卻說:「孩子打呼嚕是遺傳我的,怕什麼啊!」
啾啾越長越大,嘴巴卻越來越突,完全沒有以前那種可愛的模樣了,爸爸百思不得其解,怎麼好好的漂亮寶寶越長越醜了?媽媽氣急敗壞地說:「都說了讓孩子去看看醫生了,你就是不聽!」
打呼嚕,真的會讓孩子變醜嗎?
其實寶寶打呼嚕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生理性打呼,一種是病理性打呼。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鼻道比較狹窄,再加上寶寶生理性的腺樣體肥大以及眼淚、鼻涕等分泌物的堵塞,就會使鼻子不通,出現鼾聲。
寶寶仰睡的時候,舌頭根部會往後掉而堵住咽部,也會出現鼾聲,而寶寶側睡或趴著睡就可以減輕症狀。
隨著寶寶淋巴系統發育的完善,扁桃體、腺樣體自然萎縮,哭鬧的減少,寶寶這種生理性打呼嚕的情況會在5~6歲以後逐漸消失。
說完了寶寶生理性打呼的原因,我們說說寶寶病理性打呼的原因。
胖寶寶的脂肪較多,而脂肪堆積容易造成咽喉部堵塞,進而導致寶寶打呼。
寶寶的扁桃體和腺樣體會因為生理性原因而肥大,如果受到感染、過敏引起的炎症刺激,扁桃體和腺樣體的肥大會更明顯,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形成病理性肥大,過度堵塞氣道,引起比較嚴重的打呼嚕。
嬰幼兒免疫力和抵抗力還是比較弱的,很容易患上感冒從而引發鼻炎,嚴重的氣道堵塞還會造成寶寶呼吸暫停,從而形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OSAHS)」。
支氣管的發炎會刺激痰液增多,而兒童的氣管本來就狹窄,又被痰液堵住,就更加狹窄了,呼吸不暢,就會引發震動,發出呼嚕聲。
(圖源:網絡 侵刪)
長此以往,寶寶面部的發育會就出現變形,上唇短厚翹起、下頜骨下垂、牙齒排列不整齊,醫學上稱之為「腺樣體面容」,我們俗稱「地包天」。
如果你家寶寶屬於肉眼可見的肥胖,那麼就得幫著他慢慢減肥咯~一旦孩子的體重減輕,由於肥胖引起的打呼症狀也會隨之減輕。
如果您的在寶寶仰臥的時候會出現打呼,那麼可以通過改變寶寶的睡姿來減輕症狀,側臥或者趴著睡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到6個月大的孩子不要趴著睡)。
如果您寶寶屬於鼻炎、支氣管炎、腺樣體肥大和扁桃體肥大等的原因引起的打呼,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改善症狀。
需要提醒的是,一般兒童 6 歲時相關部位的發育就已經完成了6成,如果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那麼寶寶因此而留下的後遺症,就很難有轉機了。
分享本文,科學育兒
<孕產、育兒不要慌 在線問醫生>
回復關鍵字
【婦產科】【兒科】
找專業醫生
- 喜脈媽媽出品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前往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