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國資本,擱置15年的《決戰中途島》背後還有哪些故事?

2021-01-08 話娛

對中國觀眾來說,羅蘭·艾默裡奇這個名字,基本上可以與「災難片」劃等號。

可是誰也想不到,這個一向擅長「末日毀滅」題材的導演,卻帶來了一部講述二戰歷史的戰爭電影。

在浩如煙海的諸多二戰史實紀錄的細節片段中,他將目標鎖定在了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的一次重要戰役——中途島海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電影裡,艾默裡奇並沒有過分地「政治正確」,難得地沒有明顯偏向性,儘管主敘事視角是站在美國一方,但對敵方的日本軍隊及軍人的刻畫,卻並未戴上有色眼鏡:當然也沒有刻意醜化和妖魔化,整部電影對於戰爭前後歷史的深入呈現,透露出一種對於戰爭本身的中立態度,當戰機墜落、戰艦沉沒時,隨著雙方軍人的不斷犧牲,觀眾可以輕易從其中讀出對於戰爭爆發的某種無力和悲涼感。

影片呈現出的態度正如導演本人所說:中途島戰役沒有贏家,戰爭雙方都有很大損失。

事實上,在此之前,至少已經有兩部情節聚焦於這場戰爭的作品。一部是1942的由約翰·福特拍攝的紀錄片《中途島戰役》,當時正值美日雙方戰爭正在進行之時,這部紀錄片是對戰爭的實時記錄,忠實還原戰爭本身。

而另一部則是由傑克·邁斯特於上世紀七十年拍攝的電影《中途島之戰》。這部電影則主要圍繞中途島戰爭本身,幾乎沒有將太多鏡頭放到太平洋戰爭及珍珠島事件上來。

更重要的是,由於技術條件、拍攝成本和設備的限制,這部電影沒有多少雙方戰爭場面的原創實拍鏡頭,有關戰爭場面的鏡頭幾乎全部剪輯自於二戰紀實片和一些日美戰爭電影。

顯而易見,艾默裡奇的電影,與這兩部作品區別很大。

站在藝術創作上的角度上來看,甚至可以說這是第一部真正意上講述中途島戰役的大銀幕作品。

在《決戰中途島》裡,艾默裡奇拉長了整部電影的敘事時間軸,拋開整部電影的中途島海戰高潮部分,他同時還將引發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珍珠港事件也納入了整部電影的敘事前情裡。

將整體敘事與個人敘事的巧妙融合,或許是這部電影最為別出機杼之處。

所以我們不僅能夠從裡面感受到戰爭開端的宏大視角,同樣也可以體驗到戰爭過程中飛行員個體的心路歷程。某種程度上,《決戰中途島》其實復刻了《血戰鋼鋸嶺》和《敦刻爾克》的某些經驗。

然而,沒人會想到,像這樣一部電影,卻被擱置了15年之久,導演更是醞釀了20年,才終於成功上映。

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究竟是什麼讓這部電影的上映之路如此一波三折?

01

索尼罷投:羅蘭·艾默裡奇等了15年

儘管有關這部電影的拍攝計劃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在入行之初,卻並沒有把拍攝中途島之戰的想法納入規劃。

彼時他甚至沒有拍攝戰爭片的想法,這個德國富二代,憑藉著老爸作為資本家的雄厚資本,上大學時期就遊歷於歐美各地,直到後來看了一部《星球大戰》,才開始有了當導演的想法。

在幕尼黑電影電視學院裡開始學習製片及導演,畢業時拍了一部長達100分鐘的「短片」,成為本土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學生作品,幸運的是,這部名為《諾亞方舟法則》的科幻片,拿下了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成為這屆電影節的開幕電影。

艾默裡奇由此成名,很快他又陸續拍了幾部科幻電影片,可惜反響都並不大。

直到1996年拍了那部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影片《獨立日》,他才再一次贏得了影評人和觀眾在專業上的認可,第二年他憑藉此片拿下了第23屆土星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科幻電影,由此在好萊塢嶄露頭角。

在此之前,艾默裡奇的心思其實一直放在科幻片上面。

大概是在拍攝電影《哥斯拉》前後,艾默裡奇才第一次萌生了拍攝一部戰爭片的想法。

於是在結束完《哥斯拉》的拍攝後,他很快就拍攝了他人生的第一部戰爭片《愛國者》。這部講述美國獨立戰爭的電影,最後卻並沒有引發多大的反響。

但電影主演梅爾·吉勃遜,後來卻成為了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戰爭片導演之一,在2015年他拍了一部名為《血戰鋼鋸嶺》的二戰電影,後來的故事我們都清楚了,這部電影為這個導演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並一舉囊獲了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和第53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 兩項大獎。

然而艾默裡奇卻並沒有梅爾·吉勃遜那麼幸運。

在二戰戰爭史的諸多戰役之中,他留意到了被稱為「中途島奇蹟」的那一場海戰,他萌生了拍攝中途島戰役的想法。

不幸的是彼時好萊塢已經不愛投資戰爭片,好不容易在2004年才找到哥倫比亞確定了這部電影高達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結果哥倫比亞又被索尼公司(日本)收購了,由於索尼不想將1.5億美元「浪費」在一部講述日本打了一場敗仗的電影裡,最後拒絕了與艾默裡奇的合作。

就這樣艾默裡奇等了整整15年,這部讓他記掛了20多年的電影,才終於得到了上映的機會。

02

《血戰鋼鋸嶺》的啟示:尋求中國資本

艾默裡奇之所以等了15年才等到這部電影才等到這部電影的上映,根本緣由在於好萊塢資本對戰爭電影的謹小慎微與冷眼旁觀。

在21世紀初的一段時間內,從好萊塢出生的那些看似場面激烈、熱血沸騰的戰爭片,電影之外的票房市場卻是一片涼意,對於追求商業回報的好萊塢來說,投資戰爭片仿佛成了一門越來越不賺錢的生意。

典型的案例就包括了2016年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部電影最終票房只有3093萬美元的票房,然而它的製片成本卻4800萬美元,顯然賠得很慘。

而另一個票房失敗的案例是2000年的那部二戰題材戰爭片《風語者》,名導吳宇森加上男星尼古拉斯·凱奇,按理來說應該會有不錯的市場表現,可結果卻不盡人意,高達1.15億美元的製片成本,換來的卻是區區7762萬美元的票房。

電影的失利讓吳宇森和尼古拉斯凱奇在口碑都遭受重擊。而更嚴重的是,曾經風光一時的米高梅公司也因此一蹶不振,債臺高築,最終於2010年宣布破產,直到後來被重組後成立新公司。

有關戰爭片的諸多慘烈案例讓好萊塢對於這類電影項目敬而遠之,幾乎在當時的好萊塢主流電影公司當中形成了一個默認的共識:戰爭片投不得。

所以就連拍出了後來那部《血戰鋼鋸嶺》的梅爾·吉勃遜也基本沒在好萊塢六大公司中拿到過一分錢,多虧了眾多小公司以及中國公司的部分投資,才勉強讓這部電影撐過最後的大場面拍攝。

當然,它的全球總票房依然不夠理想,只有1.75億美元,但與之前的幾部戰爭片相比已經好了太多,至少終於不再虧損了。

而之後由諾蘭導演的另一部戰爭片《敦刻爾克》才終於一掃以往戰爭片的市場陰霾,僅以1億美元的投資收穫了5.26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成為好萊塢近年來在票房表現上最為成功的一部戰爭片。

也許正是《血戰鋼鋸嶺》在尋找投資方面的經歷和《敦刻爾克》的成功,才讓艾默裡奇終於有了一絲信心,更讓他得到一絲啟發,開始將電影的投資方目標轉向了一些小公司以及中國資本。

好萊塢電影公司在戰爭片投資上的「保守」終於讓中國公司乘虛而入。

03

博納入局:與好萊塢「聯姻」

導演艾默裡奇等來了博納,這家來自中國的電影公司豪擲8000萬美元,以佔影片總投資成本70%的份額一舉成為了這部電影的主投方。

對於投資好萊塢的中國電影公司來說,這還是史上第一次。

其實在投資《決戰中途島》之前,博納就已經參與過許多好萊塢電影投資項目。

早在2015年,博納就已經開始了在好萊塢的投資之路。那一年博納影業一下子甩出了2.35億美金,用於包括《火星救援》《X戰警:天啟》《獨立日2》《異形:契約》等6部好萊塢主流商業大片的製作。

儘管除了《火星救援》外的幾部電影項目都並沒有為博納帶來多少收益,但有關好萊塢電影的這次投資經歷,卻讓博納進一步加深了與好萊塢的聯繫。

於是有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是博納在中國內地主控的第一部好萊塢項目,雖然博納並非主要投資方,但它卻拿下了影片在中國的發行權。

此後博納又陸續參與了包括《帕丁頓熊2》《馬戲之王》等影片的投資,慢慢從單純注資轉向深度參與。

而在今年國內上映的好萊塢進口片當中,除了眼下這部戰爭片外,博納參與投資的電影原本還包括了另一部由昆汀·塔倫蒂諾執導的電影《好萊塢往事》,但卻因為涉及李小龍劇情的「辱華風波」而被迫撤檔。

而關於博納與眼下這部《決戰中途島》的緣份,其實需要回溯到兩年前。

在2017年的坎城國際電影節上,博納影業首次宣布其8000萬美元主投《決戰中途島》的計劃,而博納影業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應該歸功於CAA的推薦。

好萊塢幾乎所有從業者都知道,CAA是全球明星資源最豐富的經紀公司,巧合的是,導演艾默裡奇同樣是CAA的諸多經紀客戶的一員。

深入好萊塢多年的博納顯然清楚CAA的份量,所以很快就與CAA建立了合作關係,不僅與其聯合建立了首期規模達1.5億美金的電影長期投資專項資金,同時在CAA向其推薦的多個電影項目中一眼看中了《決戰中途島》。

苦於尋找合適投資方的艾默裡奇和彼時剛好和好萊塢打得火熱的博納影業一拍即合。

於是就有了這個8000萬美元的主投資。艾默裡奇終於等來了資本的青睞。艾默裡奇頭一回擁有了自己對於電影項目攝製的完全主導權,第一次真正可以按其自己的意願行事。而博納影業,也頭一回擁有了中國資本對於好萊塢大片的主控權。

至於博納影業與CAA建立的專項投資基金,看上去其實更像是兩方為了保持長期合作的一門組合生意,《決戰中途島》或許只是這場長期合作的一個開端而已。

這項基金投資所面向的對象包括了三類:面向全球的英文電影、面向美國本土的華語電影以及中美合拍電影。

我們似乎已經能夠從中嗅出博納的野心,從長遠看,與好萊塢的聯煙,或許是華語電影真正打入北美市場的一個契機。

而《決戰中途島》,也許正是博納贏得這一契機的一個開頭。

作者/victor

責編/ 如謙

(END)

相關焦點

  • 美國大片《決戰中途島》中提到衢州?背後還有更多的事
    最近,《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一上映,朋友圈裡不少人覺得高興:這可是好萊塢大片啊,裡面還好幾次提到了「衢州」!比如說,電影中,杜立特機組轟炸東京後,在燃油耗盡、即將棄機跳傘時,杜立特道別的話中,就有:「大家小心些,我們在衢州見……」再比如說,杜立特等人遇到中國抗戰軍民時,又問:「這裡離衢州還有多遠?」
  • 《決戰中途島》:一場氣勢磅礴的空海總攻
    《決戰中途島》將在國內與海外同步上映。△ 導演空降《決戰中途島》極客電影觀影團現場導演用15年時間收集素材,重現二戰太平洋關鍵一戰……極大地還原了歷史,就連演員和歷史真實人物的長相都很相似。沒有《中途島之役》或《珍珠港》裡的虛構人物和他們略顯俗氣的愛情故事;在2小時18分鐘的《決戰中途島》中,海戰場面和真實角色的英雄主義始終處在核心位置——全程節奏緊湊,讓人揪著一顆心。
  • 對於博納影業8000萬美元主投《決戰中途島》,該如何評價?
    近日,宣布中美同步上映的《決戰中途島》正式定檔。但實際上,這部電影的背後絕不僅僅是一家中國公司參與出品好萊塢戰爭巨製能夠同步上映。其實,兩年前這部還叫《中途島》的電影有著極為複雜的背景,這些背景讓兩年後的戰略意義看上去更加不同。2017年坎城國際電影節,博納影業突然宣布8000萬美金主控主投《中途島》。
  • 【影評】《決戰中途島》
    一說起以太平洋戰爭為主題的電影,就會想起2001年由麥可·貝執導的《珍珠港》,畢竟「偷襲珍珠港」真的是太熟悉了。但其實還有一場戰役,影響力絕不亞於珍珠港。這部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決戰中途島》就講了這場戰役。《珍珠港》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國主旋律大片,但愛情戲的比重過多也成為了詬病。
  • 從《決戰中途島》預告片中的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
    鄭傳勇摘要:美國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11月8日在中國內地開始上映,這部被認為是2019年最受期待的戰爭片自然引起了眾多影迷軍迷的強烈關注。先來說說預告片中出現的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這就是2019年11月8日在中內地上映的超級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的一張預告照片,反映的正是杜立特空襲日本東京後,在中國浙江跳傘降落後遇到中國遊擊隊的情形。
  • 電影《決戰中途島(Midway)》
    《決戰中途島(Midway)》是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由伍迪·哈裡森、盧克·伊萬斯、派屈克·威爾森、曼迪·摩爾、艾德·斯克林、淺野忠信等主演的電影。影片於2019年11月8日北美和中國內地同步上映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最著名的戰役之一,美軍的重大勝利一舉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勢,為日後的反攻奠定基礎,在1970年代也曾被搬上大螢幕。
  • 大海銘記不朽——《決戰中途島》
    2019年有一部軍迷們頗為期待的影片《決戰中途島》,詳細敘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最為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戰役 美國1867年佔領中途島,1903年建成海軍基地,1940年美國海軍修建了航空和潛艇基地,成為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站。 近年來讀者應該看到很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新聞,在海面上出現一座座小島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座位於戰略要地的島嶼,就是一座不沉的航母,對軍事、經濟、地緣政治都有重要影響力。
  • 籌備15年,伍迪·哈裡森等實力派出演,《決戰中途島》到底有多炸裂?
    主演基恩·詹森飾演美國士兵「詹姆斯穆雷」與主演艾德·斯克林飾演的飛機駕駛員據悉,電影《決戰中途島》(暫譯)耗資超1億美金,成為21世紀投資最大的戰爭片之一。影片由艾德·斯克林、盧克·伊萬斯、派屈克·威爾森、伍迪·哈裡森主演,將於明日在中國上映。
  • 中途島海戰歷史題材電影《決戰中途島》
    好萊塢災難片大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的二戰巨製《決戰中途島》,講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的那段歷史。
  • 《決戰中途島》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故事是一切的起點和終點
    《決戰中途島》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的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海戰。影片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將觀者逐步帶入那段難以置信的戰爭故事之中。影片上映三天票房便已過億,同時在貓眼、淘票票和豆瓣等平臺皆擁有著高分口碑,成為了目前院線年度評分最高的戰爭題材電影。
  • 最好的中途島電影《決戰中途島》
    我給這部最新的中途島電影評分是7.5,屬於8分上不去、6分不至於系列。有說《終結者6》是三戰,那剛看的《決戰中途島》是二戰,過幾天看大銀幕一戰的《他們已不再變老》。■中途島劇情電影中途島這樣的電影是不怕劇透的,因為註定是一部劇情事先張揚的仔仔細細的電影。
  • 《決戰中途島》:尷尬一言難盡
    文:藍爵編:千桃1942年6月初發生的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重要的戰略轉折點,也是日本自萬曆朝鮮戰爭後350年來第一次大敗仗,它充滿偶然性和戲劇性,並發生了以少勝多的大逆轉,一直是專家關注和軍迷樂道的熱點,卻沒怎麼在大銀幕重現。
  • 文明的衝突:決戰中途島
    圖|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左),山本五十六(右)一、命運中途島2019年,《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正式上映,機緣巧合之下也去看了,感覺很震撼,產生了許多的聯想,但並沒有要寫專業影評的衝動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吳宇森的一部電影《風語者》,該片敘述了一名軍官喬·安德斯收到命令,保護身負美國海軍機密情報的納瓦霍族密碼員本·亞茲的精彩故事,突出了情報安全在美軍作戰中的重要性。
  • 不只《決戰中途島》,15部影片看太平洋戰爭始末
    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結束,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其中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戰役、硫黃島戰役、衝繩戰役等都被美國和日本多次搬上過大銀幕。我們用15部電影串聯起太平洋戰爭,在影片《決戰中途島》上映之際,用歷史資料和影片劇照為觀眾勾勒出當年戰事。「太平洋戰爭」幾場主要戰役示意圖。
  • 《決戰中途島》:信任與無畏
    縱觀好萊塢的大導演,似乎戰爭片是他們履歷中極為重要的一筆——史匹柏在1998年就推出了「時代經典」《拯救大兵瑞恩》;麥可貝的《珍珠港》是他最被認可的作品之一;梅爾吉布森的《血戰鋼鋸嶺》在中國上映時造就一段票房佳話;《敦刻爾克》助諾蘭再度封神……戰爭題材是集大製作、人文內涵為一體的類型片,
  • 電影《決戰中途島》|以特效技術進行精神集結
    這些圍繞戰爭電影的觀念表達聽上去素樸而熟悉,甚至不無陳詞濫調的嫌疑,但是對照2019年上映的《決戰中途島》,就知道越是平實的戰爭敘事其實越是艱辛不易。尤其是在後期特效技術放量增長的當前電影工業體制下,一邊是用煙火特效和軟體渲染就能做出增強版超炫視聽效果,另一邊則是從戰時的肌理深處開始,引領挑剔而容易跑神的現代觀眾們,一起躍入富有實感的深度纏鬥畫面。
  • 《決戰中途島》:一場決定性的戰鬥
    導演好萊塢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對災難場景的巧妙調度,從航母簇到空戰再現,將《決戰中途島》作為戰爭片,儘可能還原對二戰決戰的因果關係,而讓人覺得感受到在激烈的戰爭中影片只停留在範疇的主旋律中。艾默裡奇的保守主義使影片儘可能公正,《決戰中途島》的亮點在於,雖然他讚揚了愛國和美國士兵的無畏精神,但他沒有詆毀或貶低日本,相反,影片生動地詮釋了這場戰爭中的日本士兵,只有尊重他們的對手,他們才能展現他們的偉大深明一直是為電影而戰的方式,另一面也造就了電影敘事的碎片化,那些看花的人物很快就失去了一個有希望的故事的載體。
  • 《決戰中途島》:個人英雄主義的勝利
    作為進入21世紀以來罕見的一部太平洋戰爭海戰題材的戰爭大片,好萊塢影片《決戰中途島》近日上映。幾十年過去了,與上世紀70年代的同名影片,又會有些什麼不一樣呢?《決戰中途島》海報《珍珠港》的影子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太平洋戰爭電影迎來了輝煌的史詩時代。
  • 《決戰中途島》不談情說愛,只有戰爭,卻遭吐槽就兩個人泡在海裡
    自從《決戰中途島》這部好萊塢大片公布拍攝以來,早就被很多影迷所期待了,畢竟這種改編自歷史真實戰爭的大片最受人喜歡。其實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早在十五年前就想拍這部電影了,據他自己介紹,當時向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提出拍攝計劃,沒想到趕上了該公司被日本索尼影業收購,因此拍攝計劃被擱置十五年。
  • 從《決戰中途島》分析,中國人為什麼會投資一部美國抗日大片?
    其實早在2017年的坎城電影節上,當博納影業宣布以8000萬美金投拍《中途島》成為影片最大出品方時,就已經引起了一片譁然。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市場逐漸飽和,資本走出去的必經之路,而且這是中國資本首次主控主投一部外國影片,可以說是中國電影資本的高光時刻。也有人覺得博納這是在為他人做嫁衣裳,國產電影尚且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何苦把大把鈔票扔給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