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李雪琴這兒,喜劇的內核其實已經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對於95後來說,下崗潮的影響實在過於遙遠,所謂「大詞兒」的意義也基本止步於玩梗。喪的人不關心世界,只關心今天能不能無驚無險地過完。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晏非,頭圖來自:《脫口秀大會》截圖
如果沒有李雪琴,《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必然會寡淡很多。
她帶著「碰瓷吳亦凡」的流量來,拄著麥架慘然一笑,留下了「宇宙的盡頭是東北」的梗。
一開始不被看好,到被李誕強勢復活,漸漸炸場炸出圈,最終贏得了領笑員一致的「天才」評價。決賽她沒奪冠,甚至沒進前三,對手意難平,評委意難平,觀眾意難平,李雪琴本人倒是情緒穩定,讓人不由得懷疑,這是不是她感受到目的已達成,臨走前故意放的水。
我們雪琴粉真的不服。
在旁人看來,她出現在哪都會讓人感到意外。一個北大畢業生去當網紅,一個網紅去說脫口秀,乍一聽都是「可以但沒必要」的選擇。
但她屬實是一個目標相當明確、也對利弊相當明晰的人。喪的底色是抹不去的,只是她的才華不允許她不出彩。
賽後感言都寫出了項目復盤的感覺,還不忘抖個機靈。
一、東北少女李雪琴,有鐵嶺就能滿足
脫口秀選手看到網紅李雪琴,就好像說唱歌手看到練習生,那是必然要將其按在地板上摩擦的。
在他們眼中,李雪琴「一輪遊」是意料之中——事實上她確實沒打贏突圍賽——而復活也不過是李誕為了話題做出的妥協。
果不其然,在脫口秀演員內投環節裡,李雪琴拿了個倒數第一,那是她唯一一次在《脫口秀大會》上紅了眼眶。晉級賽上,豆豆挑她來對戰,捏軟柿子的心態昭然若揭,她站起來昂首挺胸回了一句:「你贏定了。」
喜歡李雪琴的觀眾又何嘗不是這麼想呢。
事實證明,李雪琴被大大低估了。生怕在豆豆後面「像沒說話一樣」的李雪琴,一張嘴就拿下兩盞燈,豆豆的笑臉眼見著掛不住了。破釜沉舟式吐槽,「把所有人都得罪完了」,也讓在場的人都笑瘋了。
其實李雪琴說的東西並不太新鮮。你聽她玩諧音梗、吐槽選手蹭秦昊熱度、聊旅途中吵鬧的孩子、說自己臉大長得胖,換個人來講,你可能根本笑不出來,甚至忍不住冷哼一聲。
這其中或許有「東北語流」的功勞。《三聯生活周刊》報導提及,李雪琴在北京上學期間,甚至沒學說普通話。而這成了「李雪琴的稿子別人改不動」的論據之一。人們相信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表達習慣與節奏,東北——這個盛產喜劇的「宇宙盡頭」尤甚。
你能在她身上看到很多「東北籍」老喜劇人的影子。比如「我現在最大的遺憾就是,人得罪完了,比賽還沒有結束」的句式,就來自於2009年的春晚小品《不差錢》:「人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
比如她身為北大畢業生、海歸人士,卻還在脫口秀舞臺上「扮豬吃老虎」。東北的喜劇哲學,是把姿態放低到塵埃裡,低到所有人都相信了,這時候再說稍有見地的話,都能「笑果」十足。
同樣是憋尿梗,李雪琴說出來就一點也不猥瑣。
個中代表是趙本山。他的爆紅,給鐵嶺扣上了「大城市」的帽子。直到今天,B站上還流傳著「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的電音Remix,白雲黑土CP更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如果按今天的娛樂環境,趙本山與範偉的「賣拐」組合也未嘗不可一嗑。
「黑土」是老實裡透點兒不安分,「大忽悠」是披著羊皮的蔫兒壞。這些人設的本質是無知無畏的「鄉下人」,不恥於低俗,也不覺得城市氣息有多麼高尚,始終樂呵呵地旁觀。
李雪琴也毫不避諱。「低俗」是她在突圍賽上就給自己貼的標籤。聊起離開北京回鐵嶺的決定,她說「我就想要鍋包肉、燻雞架、鐵鍋燉大鵝」,樸實到登時就博得現場一陣歡呼。
因為家庭因素,她說自己很早就拋棄了理想主義。出國讀書選了教育學是因為「聽說掙得多」,上了北大也還想當廢物和low逼。不接受「天才少女」「天賦異稟」的頭銜,不理會人們對「國之重器」的期待。
這都讓李雪琴比其他人更容易放下身段,但她能讓觀眾發笑,顯然不只是因為「她是趙本山的老鄉」。
二、聰明是真的聰明,痛苦也是真的痛苦
李雪琴文本的精妙,是不可忽略的。
她在《脫口秀大會》上的幾場演出中,效果最爆的莫過於「遺憾」主題專場。從自己的母親聊到愛因斯坦和宇宙盡頭,從宇宙盡頭聊到東北,從東北聊到王建國,再從王建國扣回宇宙盡頭。中間還穿插著吳亦凡和北京地鐵,看似跳脫又順理成章,內核分外高級。
身邊有朋友是從「結婚」主題專場那一期開始被圈粉的。李雪琴信誓旦旦對母親說「明年咱家一定多個男人」,下一句竟是母親結了婚。處處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巧妙反差。
你說這是來自東北喜劇的傳承嗎?我更相信這是來自北大學府的滲透。
在此之前,李雪琴沒說過脫口秀。她學習的方式,是用兩天時間通讀《手把手教你講脫口秀》一書,提煉要點做筆記。再把《脫口秀大會》第二季過一遍,總結出可以講的話題。單是這樣就能博得滿堂彩,普通人幾乎不可能做到,但李雪琴可以。
每次準備脫口秀的稿子,都是白天「一邊打遊戲一邊看電視劇」,直到深夜才開始創作。有時甚至通宵,也有過第二天比賽但還沒寫出稿子的情況,把自己愁得不行,但最終效果都還不錯。在王建國眼中,這就是「才華和負面情緒同比例增長」的人。
李雪琴可能是《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上將拄麥的習慣手勢繼承得最到位的選手。
她或許是個脫口秀新人,但已然是喜劇界的老面孔。2017年就開始扮老太太拍搞笑視頻,2018年靠喊話吳亦凡上了熱搜。嘗到「調戲」帥哥的甜頭之後,又開始將目光投向郭艾倫、楊鳴、吳彥祖、陳冠希、陳偉霆。
今年則更「接地氣」一些,直接從近在咫尺的脫口秀演員中下手。賽程過半時,幾乎無人不知「雪國列車」CP。李雪琴也深知其中的利好,觀眾和評委嗑得越嗨,她說起段子就越省力。
學習能力強是她的其中一個天賦。讀書時是睡覺聊天帶手機的「鐵嶺土匪」,卻能以遼寧自主招生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大,已經足夠說明她的聰明。
2019年她接受GQ採訪時,提到自己那段時間「四處給人演講,到處給人剪彩」。這讓她積累了面對人群的經驗。四年傳播學的學習經歷及在知乎的實習經歷,讓她對如何抓住網絡時代的受眾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她的極度敏感和超強的觀察力共情力,則始於單親家庭裡不時崩潰的母親。她說「我媽是我帶大的」,為了安撫母親,必須先穩住自己。於是她逼自己考第一名,有心事在外面哭完了再回家。日久天長,李雪琴的討好型人格也越扎越深。
她口中「沒有良心這玩意兒」的老闆,曾因為她凌晨3點不回微信而打出奪命連環call。這在常人看來是對職場PUA的吐槽,但卻是李雪琴抑鬱歲月的真實寫照。在身邊人看來,那個時間她不回復,自殺的概率要比睡著的概率更大。
李雪琴不止一次想過自殺。/Aha視頻
李雪琴是一個「沒有活力」的人。扛過了很多生活的苦,「可以輕易達到60分但懶得達到90分」,不想給別人上價值,只希望給大家帶來快樂。或許這樣的李雪琴,才更接近喜劇樸素的本質。
三、李雪琴放心飛,東北喜劇你愛追不追
談起李雪琴,往往不可迴避會聊到東北喜劇。
東北喜劇似乎一直都是不太體面的存在。決賽時選手楊蒙恩提及自己和二人轉演員同臺的經歷時,是這樣描述的——
「二人轉演員永遠虎虎生威地上臺,大冬天穿著褲衩背心,一邊上臺一邊說:『大紅背心往裡掖,誰給我鼓掌誰是爹。』」
縱觀那些做出了成績的東北喜劇演員,趙本山是一派,沈騰是一派,大鵬是一派,但他們從始至終都很難脫離「俗」的本色。
過去,趙本山被指摘的點是不尊重殘障人士,今天的東北藝人則容易在性別意識上翻車。更豐沛的網際網路語境下,東北喜劇的老幾樣,似乎不怎麼夠看了。
在大鵬的《屌絲男士》中,「帶色兒」的橋段比比皆是。
此時李雪琴的出現,似乎讓人看到了熟悉的喜劇痕跡。
有人形容東北是個「經濟衰落」「喜劇生長」的地方。「共和國長子」的名號,給了東北人民與國家榮辱與共的信念感,因而熱衷在國家、社會層面的事務上發表意見。
界面文化曾在班宇的《盤錦豹子》中獲得靈感,將東北人民的表達方式概括為「對社會理解挺深」,具體表現為「通曉人情世故的、高屋建瓴的、合轍押韻的套話」。
這種套話,在趙本山的文本裡是「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挖社會主義牆腳,薅社會主義羊毛」,在黃宏的口中是「咱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到了李雪琴那兒就變成了「宇宙的盡頭是鐵嶺」「左拐也是一種右拐」。
「對社會理解深」的視角,會因為拔高意義而帶來喜感,也會因拆解意義而帶來歡樂。老派東北喜劇人選擇了前者,李雪琴選擇了後者。
但到了李雪琴這兒,喜劇的內核其實已經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對於95後來說,下崗潮的影響實在過於遙遠,所謂「大詞兒」的意義也基本止步於玩梗。喪的人不關心世界,只關心今天能不能無驚無險地過完。
你說她是「夠東北」的嗎?但她顯然也是21世紀的,更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她不想代表北大學子,怕是也不敢接東北喜劇的衣缽,她只想成為過得還不錯的李雪琴。
別把她抬得太高,就是對她最大的善意了。
參考資料:
《李雪琴:我沒辦法讓所有人滿足,但我學會了道歉》,戴敏潔,GQ報導,2019-05-06
《扯白||李雪琴:一個喜歡搞對象的東北女孩是怎麼火起來的?》,伊莎貝拉,黃小姐,藍小姐和黃小姐,2020-09-22
《有多搞笑就有多悲傷:趙本山與東北喜劇往事》,叉燒往事,2019-07-06
《怎麼就火了,李雪琴?》,駁靜,三聯生活周刊,2020-09-23
《扯白||為什麼李雪琴和楊笠連前三都沒進?》黃佟佟,藍小姐和黃小姐,2020-09-27
《從<野狼disco>到東北文學:幹仗敘事、小品化和你老舅》,董子琪,界面文化,2019-10-19
《李誕傳給大家的喪,被李雪琴的「慫」治好了》,桃之,Ah Girls,2020-09-19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晏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