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把愛情比喻成一道食物,你會選擇什麼?
▲《味解之謎》錄製現場,張效誠求婚吳敏霞
有人說愛情是激情熱辣的火鍋,因為兩雙筷子在同一個鍋裡交互纏綿時攪動了曖昧;也有人說愛情像意面,情絲剪不斷,想念的心思越卷越大;還有人說它像是牛排配紅酒,單吃牛排不夠味,獨喝紅酒太寂寞,兩種食物搭配起來既能吃飽,又可微醺。然而在「跳水女皇」眼中,她與張效誠8年的愛情,是一顆番茄,兩個雞蛋,一小碟蔥末炒製成的「番茄炒蛋」,最家常不過了。
5月12日上午7點多,一條名為#吳敏霞要嫁了#的微博話題強勢霸屏。「跳水女皇」一份主動出擊的愛心早餐,搞定了八年的男友張效誠,結束愛情長跑。
當日上午7點,吳敏霞在羅源早早開始了其戶外真人秀《味解之謎》的錄製,正當她準備送去親自做好的烏米飯為男友慶生時,卻被男友驚喜求婚。張效誠手捧鮮花與戒指,站在橋頭,一步步向橋另一端的吳敏霞走去,緊張、哽咽地念著求婚詞:「2010年,第一次牽手,第一看電影,第一次擁吻;2011年,我帶父母去上海看你的世錦賽,他們第一次看到我口中的寶寶;2012年倫敦奧運會,你說你緊張,其實我比你更緊張;2013年,我們迎來了我們的小狗兒子Candy,它今年4歲了;2014年,你說你喜歡吃肉夾饃,我去陝西學了,沒想到做太多,把自己吃胖了。2015年,這是我三十歲前的最後一年,我的願望是三十歲前結婚,但你要備戰裡約奧運會,所以我選擇等待;2017年,沒有什麼理由能讓我再繼續等待下去了,你願意嫁給我嗎?吳敏霞?我用一生來守護你。你願意嗎?」
戀愛往事歷歷在目,走到橋中央的吳敏霞已經喜極而泣,不能自已。張效誠單膝跪地,為自己珍愛了八年的女人戴上了結婚戒指,此時雙方父母也驚喜現身了,吳敏霞問父親:「他還合格嗎?」父親點點頭,吳敏霞喊出了「我願意。」
現場感動的不只有吳敏霞,當下在場的工作人員,甚至是村民,也都被感動了;一位攝像大哥說:「我是邊哭邊拍過來的,太感動了。」以長橋為紅毯,青山綠水為伴,場地不華麗,倒也清新。愛情就是這樣,不需要過多修飾,真真切切就好,這是這場求婚帶給旁觀者的感受,也在福建民間留下了一段愛情佳話;而待《味解之謎》節目正式播出之後,它的清新感、正能量又將繼續影響屏幕前四海八方的觀眾。
▲吳敏霞與張效誠一起下廚,嬉戲打鬧
一段感情維持了八年,等待了八年,很不容易,尤其對兩個見少離多的戀人來說。在先前的專訪中,吳敏霞就曾說過生日、節日這些對戀人而言非常普通也似乎應該一起度過的儀式,於其二人可以用「奢侈」一詞來形容:「如果不是周末,可能就這樣各過各的,有時候周末兩個人就一起出去走一走,玩一玩,看看電影,其實節日對運動員來說,腦中沒有這個概念……還沒為他準備過生日,就覺得,挺遺憾的吧,很多節日也沒辦法一起過。但我們倆都覺得,只要心中有對方,每一天都像是過節,所以並不用刻意地為某個節日做準備,過節的人太多了。我們倆都喜歡安靜一些。」
▲愛心早餐——烏米飯
而問起男朋友做過哪件浪漫的事情時,吳敏霞則表示自己有個不太浪漫的男友:「他是金牛座,所以他在浪漫這一方面……可能並不浪漫,但他可以帶著我去吃。吃方面,他會比我更多地發現一些美味的東西。另外,他有時候在不細心的地方會有一些細心的表現,我可能會把一件事兒想得比較完整,他還能幫我想到我想不到的東西,幫忙補缺補漏。總之,他是一個性格大條、很直的人,有什麼心事他都會跟我說,兩個人溝通起來很簡單,不需要互相猜。我也喜歡比較直的性格吧,兩個人搭到了一起。」
▲愛的西紅柿炒蛋
雖然在當事人眼裡的對方並不浪漫,但作為旁人,在聽她描述雙方的相處模式時,卻能感受到他們的細水流長、平淡是真;有時候不一定只有紅玫瑰、紅酒才是浪漫,日常的陪伴更是另一種不離不棄、充滿安全感的浪漫。這或許也是維持一段長久感情的秘訣吧。
愛情總喜歡與美食聯繫在一起,又恰逢是吳敏霞錄製《味解之謎》期間,記者探班時好奇這位跳水女皇會將自己的感情比喻成哪道菜時,吳敏霞像個嬌羞的少女,抬著頭思索了一番,害羞地說:「西紅柿炒蛋吧!我覺得番茄是素菜,雞蛋是葷菜,各有特點;顏色也很漂亮,有紅有黃,搭配起來很鮮亮;但是這個組合看起來又很平常,是一種家的味道,同時美味又營養。」
5月12日,在《味解之謎》錄製現場,雞蛋與番茄終於組合成了一道家常的西紅柿炒雞蛋,別看它簡單,喜歡的人都知道這道菜很下飯哦!
愛,是日常,也是家常,更是來日方長。八年愛情長跑能修得結果,我們也祝願吳敏霞在愛情裡永遠幸福下去。
據了解,這檔見證吳敏霞幸福的美食真人秀《味解之謎》,是由海峽衛視、東南衛視、臺灣東森電視聯合推出的綜藝節目,亦是吳敏霞退役後的真人秀首秀。節目中,吳敏霞坦言自己從小對吃就很嚮往,運動隊裡的食物吃多了,對特別的一些食物或美食,會特別想去發現。自己不跳水以後,有很多自己想挑戰的事情,比方做飯等等,這個節目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就參與進去了。希望能通過節目發現更多獨特的美食,聽一些美食背後的故事。
記者 海博TV陳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