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以家人之名》,張新成所飾演的角色賀子秋頻繁上熱搜。
這部劇播到中後期,由於劇情走向變得比較崩,導致口碑翻車,豆瓣評分從8.2降到7.2。
不過對於張新成的表現,觀眾卻普遍給予好評。
他飾演的賀子秋,童年時被媽媽撇下,丟給了她的相親對象李海潮。
被寄養在李海潮家後,雖然新的家人對他非常好,但街坊鄰裡們卻一直「危言聳聽」,時常說一些「你如果不懂事,你爸就不要你」這種話,導致這個人物過早承受了他那個年齡段不該有的「懂事」。
賀子秋其實內心很脆弱,極度缺乏安全感,但他又不能將這種恐懼和脆弱完全袒露在家人面前,所以平日裡總是喜歡故作輕鬆,將自己的情緒完全隱藏起來。
他身上有非常「倔」和「隱忍」的一面。
高考那年,生父趙華光突然找上門,要認回賀子秋。賀子秋原本是拒絕的,但最終為了減輕養父負擔,還是選擇認回生父,跟著他去國外上學。
不過在跟養父談起自己的決定時,他卻擺出一副輕鬆的口吻。
而當養父轉身離開後,你才能看到他的真情流露。
到了國外後,賀子秋因為一直不肯叫趙華光一聲「爸」,也不願和李海潮一家斷了關係,被生父切斷了所有經濟來源。
他是死都不肯低頭,最後出去自己打工賺生活費,硬是一個人扛住了在國外的所有開銷。
他不願意讓家人知道自己過得不好,一個人在國外待了九年,攢夠了一點錢才回到養父身邊,給妹妹開了家她最喜歡的甜品店。
這些年,賀子秋雖然嘴上一直說自己一點兒也不在意媽媽的去向,但其實他一直都在尋找自己的媽媽,想要知道媽媽當初為什麼扔下他不管。
而當生母賀梅真的出現在他面前——並且是以一種近乎冷漠的姿態面對他時,賀子秋的倔勁兒又上來了。
他一邊說著決絕的狠話,一邊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不想讓賀梅看到他的脆弱。
直到道別生母之後,他一個人騎車在回家的路上,情緒才開始爆發。
還有一場戲,是賀梅發現賀子秋經濟出了狀況,打電話痛罵趙華光,並威脅趙華光轉給賀子秋一筆錢,沒想到這個舉動觸發了賀子秋的雷點。
他出離地憤怒,一直以來在母親面前努力維持體面的他,第一次失態了。
一個極度要強的男孩,他的自尊心在這一刻被徹底擊垮。
這麼多年積攢下來的委屈、憤怒、難過、痛苦,一併爆發。
張新成通過自身細膩的表演,將觀眾帶入賀子秋的內心世界,跟著他一起委屈,一起難過,一起憤怒。
彈幕裡每天都有人在「心疼賀子秋」。
對於一個演員來說,這樣的角色塑造不說有多成功,至少是合格的。
這也不是張新成第一次因為演技而被注意到。
2017年,還在中戲讀大三的他因為出演青春校園劇《你好,舊時光》中的「小太陽」林楊一角而被關注。
林楊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人畜無害的陽光笑容。
張新成本人並不是活潑開朗的性格,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每天對著鏡子練習怎麼去笑。
到了《大宋少年志》,他又要飾演一個和林楊反差極大的「元仲辛」。
這個人物亦正亦邪,行事不羈,吊兒郎當,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痞勁兒,稍微演得過火很容易讓人感覺到油膩。
但張新成的尺度剛剛好。他知道自己不夠痞,就給人物設計了許多微表情、小動作,比如撇嘴、撓頭、摸鼻子、挑眉、翻白眼兒。
他還經常設計出摸項鍊的動作。張新成說這條項鍊是元仲辛小時候哥哥送給他的護身符,元仲辛很依賴它,所以每當思考或焦慮時,他都會下意識地去摸項鍊。
因為這部劇,張新成還學會了使用蝴蝶刀。原本導演給元仲辛設定的是使用刀劍一類的武器,但張新成覺得元仲辛是個小痞子,不是大俠,比起刀劍,玩蝴蝶刀更像是他的風格。
通過對人物細節的揣摩,張新成最終成功塑造了元仲辛這個角色,並因為這個角色再一次得到外界認可。
今年3月播出的《冰糖燉雪梨》,張新成飾演的冰球男神黎語冰,一度被網友稱為「硬核少女心收割機」。
黎語冰是一個專業的冰球運動員,張新成此前沒滑過冰,為了找人物感覺,他先是看了一遍木村拓哉主演的《冰上戀人》,然後在開拍前十天每天花6小時左右的時間進行冰上訓練,進組後又把訓練時間增加到8-10個小時,前前後後花了差不多兩個月時間。
只有真正掌握了角色的技能,塑造出的人物才更有可信度。張新成說演完這部戲後,他自己也愛上了冰球運動。
張新成是個好學的演員,基本每演完一部戲,他的技能庫都會新增一個武器。
《冰糖燉雪梨》讓他學會了打冰球,《以家人之名》讓他學會了做蛋糕,前段時間播出的《蝸牛與黃鸝鳥》雖然口碑不怎麼樣,但張新成也因為這個角色學會了指揮。
他飾演的男主角李臻言是個天才鋼琴家、指揮家,雖然他自身也會樂器,但為了更加貼合角色,張新成仍然每天堅持練鋼琴兩個小時以上,有時候練四個小時,並學會了扒譜和指揮。
他說演這部戲最大的突破就是真的學會了指揮,因為一些片段都沒有後期配樂,所以在表演時就像真實的指揮家一樣去指揮每首曲子,樂手們也是按照他的指揮來演奏的。
可能因為出演的角色人設,也可能是因為真的有太多技能加身,很多人在提到張新成時都會用「學霸」來形容他。
《你好,舊時光》火了以後,曾有人專門去扒他的藝考成績,發現他在戲外是個真·學霸。
2014年,他以專業第一、文化分第一 (560分,北京卷)的成績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表演專業,那一年除了中戲,他同時報考了其他藝術院校,且全都榜上有名。
圖源:知乎@不知道叫什麼好
在外人眼裡,這樣一個「優秀」的人無疑是神採飛揚、極度自信的。
然而,並不是。
過往採訪中,每當有媒體提起「學霸」這個稱號,張新成都立馬否認。
「我哪兒學霸?其實沒有。我小時候老挨打,四五點放學,回家之後我可能先看五個小時候電視,然後看到十點我才開始寫作業,天天回去的時候,要麼就是一頓打。」
他說自己從小學舞蹈,天天被媽媽逼著練,當初來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儘快脫離父母的管制。
沒成想考上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後,父母也跟著一起來到北京陪讀。父母對他管教非常嚴格,周六日其他同學都能出去玩,他得去外面補課。大家組織集體活動,他也出不去。父母也不給他零花錢,不明真相的同學都覺得,張新成怎麼這麼摳。
那時候他被同學「冷暴力」,誰都不給他好臉色,這也讓他變得很自卑。而學表演的人都需要特別自信,但張新成當時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那個時候去拍戲也經常被罵,說你背個書包都背不好,然後回來之後,老師對你也不是很好,不友善,覺得你出去這麼長時間。我(成績)下滑的時候是全面下滑,表演課我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表揚,臺詞課也經常被老師罵,聲樂也很菜,舞蹈本來從小學,後來人家條件比你好,比如說身材比例比你好,天生可能協調性比你好,你就感覺無法逾越,感覺自己一點天賦都沒有,然後甚至都想放棄了。」
第一次被認可是在高三下半學期,他去找大學老師上課,發現外面的老師都挺認可他,跟他說,你其實挺好。然後慢慢地,他開始找回一點自信,想要去嘗試考一下表演專業。
但自卑感也並沒有因為考上大學而消失。上了大學後,他仍然能感覺到周圍總是有比自己優秀的人,加上自身性格不夠外放,所以還是會經常自我懷疑。
他說那段時間特別討厭別人說他是好孩子,「我就覺得為什麼我要做一個好人?我要做一個壞人,這樣才可以放得開。」
幾部劇熱播之前,總有人說張新成是個糊咖,沒有爆紅的命,但他似乎也並沒有很在意自己是否能夠爆紅。
看他的一些採訪,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對自我認識比較清醒的男孩。別人指出他表演的問題,他能虛心接受。而當所有人都誇他時,他也會告訴自己,你怎麼可能永遠那麼好。
他知道做演員是一條漫長的路,並沒有急著去轉型,而是先將眼前的工作做好,戲先一部一部地拍著。
「你也不知道哪部戲會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嘛,如果你自己想好了PlanB,你可能planA永遠不會做好。就想我今天要去幹個什麼事情,但是不幹也行,你有80%的機率可能就真沒幹這事兒。」
至於能不能爆,能不能紅,七分靠打拼,三分天註定。
賀子秋曾經被打碎的自尊心正在被他的家人們慢慢修補。而張新成曾經被打碎的自信心,相信也能慢慢重建。
文章素材來自《新京報我們視頻》《南方人物周刊》《南風窗》等張新成個人專訪,配圖來自《以家人之名》截圖和豆瓣劇照、《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你好,舊時光》《大宋少年志》《冰糖燉雪梨》《蝸牛與黃鸝鳥》豆瓣劇照、知乎截圖、B站截圖及網絡,圖片不為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本文轉載自魯豫有約微信公眾號(ID:lyyy_scndgs)。有趣有立場,有料有態度。這裡有你喜歡的愛豆,還有各種福利周邊。每周三偶遇魯豫與你一同聊電影,一切不止於魯豫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