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環帶腳鐐600多天致雙腳變形,獄友喊他「槍子兒」

2020-12-23 河南都市頻道

9778天的牢獄之災在張玉環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轉入監獄前,他曾在看守所日夜戴著腳鐐度過600多天,以至於雙腳變形,走路時兩隻腳總是向外翻,呈現明顯的「外八字」。與身體上的傷痕相比,斷裂了近27年的人生更難彌補。26歲被抓,53歲無罪歸來。8月4日黃昏,當張玉環身戴大紅花再次回到江西省進賢縣枕頭嶺張家村,望著在家門口迎接的眾家人,他只認得母親張炳蓮和前妻宋小女。大多數面孔他都極其陌生,包括他的兩個兒子。呈現在他眼前的故鄉,已沒有了往日的炊煙和人氣,滿眼是荒廢的磚房和雜草。他無罪釋放的消息傳出後,原本與張家相熟的鄰居和遠親前來探望,張家村許久沒有如此熱鬧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張玉環在倒塌的老宅前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本文圖片澎湃新聞記者 衛佳銘 攝

在倒塌老屋門前的一片荒草中,面對來自全國各地媒體,張玉環努力回想著二十七年前被捲入那起命案前後的種種細節。他屢屢捲起褲腿,向記者展示傷痕,說這是刑訊逼供留下的,又在一陣陣突如其來的哽咽中,眼眶不自覺地泛紅。久在牢籠無人問,一朝平反天下知。張玉環不止一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他不需要道歉,但必須要追究當年辦案人員的刑事責任,「就算道歉,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拿錢也買不回我這二十七年的青春年華。」

5日上午,張玉環一家為先父張國福上墳。

父子重逢:「兒子為什麼這麼恨我?」無罪釋放回家後的第一個夜晚,張玉環整宿未眠,腦海中不斷浮現的是幾個小時前,他剛踏進家門時的畫面。大兒子張保仁突然猛推了他一把,衝他大吼:「你心裡到底有沒有我們三母子?」監獄中,他曾無數次想像過父子重逢的場面,唯獨沒有料到會是這樣。他問躺在身邊的小兒子張保剛:「保仁為什麼這麼恨我?」張保剛一時語塞。張保剛說,他了解哥哥從小受的痛苦和委屈,「看到二十多年沒見的爸爸,就像一個孩子在撒嬌,發小孩子脾氣,爸,你能理解不?」距離張保仁上一次見到父親已經過去19年了,那還是2001年張玉環案重審開庭時。這段記憶在張保仁的心裡像扎了一根刺:12歲的他看到父親戴著腳鐐,在法警陪同下走上被告人席。張玉環看到前來旁聽的家人就大喊「冤枉」,還伸出手,做出擁抱的姿勢。張保仁說,他永遠記得父親想要衝破阻攔抱自己的動作,可他的面容卻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模糊。死刑,緩期兩年執行。這是2001年11月28日,江西高院作出的終審裁定。當時還在上小學的張保仁一直以為,緩兩年的意思是先坐兩年牢,時間到了,仍然要槍斃,「我以為我再也沒有爸爸了。」2020年7月9日,江西高院開庭再審,張保仁陪著母親宋小女在進賢縣法院觀看視頻直播,他幾乎想要湊到屏幕上,想看清楚父親的臉,但鏡頭中只能遠遠看到一個穿著白衣服、走路有些一瘸一拐的身影。8月4日,江西高院宣告張玉環無罪。得知父親沉冤得雪後,張保仁和張保剛火速趕到了張家村,攙著母親和婆婆(江西方言,即奶奶)等待他回家。終於,父親身戴大紅花,在眾人的簇擁下走來,他徑直走向了張炳蓮,沒有在張保仁面前作任何停留。

回家後的張玉環和母親張炳蓮在一起。

張玉環後來告訴澎湃新聞,他當時沒有認出兒子,在迎接的人群裡,幾乎所有的面孔都是陌生的,即便是他自己的弟弟張平凡他也不認得,「一切都變了」,能認得出的只有母親張炳蓮和前妻宋小女。父親從自己眼前擦過,宛如陌生人,張保仁覺得十幾年的等待瞬間落空。沒等反應過來,站在他身邊原本就有高血壓的宋小女又忽然昏倒了。此刻,張玉環已被湧入家門、駕著「長槍短炮」的記者和當地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推進了堂屋。這一幕,讓張保仁徹底「失控」:「這些年母親和我們兄弟所受的委屈一下子都竄到我腦中,他怎麼可以視而不見。」

張玉環無罪釋放回家的第一晚,宋小女因激動過度昏倒,張保仁和張保剛用120送母親去縣城醫院治病。

衝著父親說出那句話後,張保仁獨自一人跑進了已經坍塌了一半的老宅,蹲在瓦礫堆上掩面哭泣良久。之後,他和120急救車的醫務人員一起,把四肢發麻的宋小女抬上了車,送往進賢縣人民醫院。和父親重逢的第一面,就這樣結束了。混亂中,有親戚質問張保仁:你又為父親付出了多少?「這確實是一句靈魂拷問」,他說,他不是不想,只是做不到,「我結婚比較早,經濟方面也是不允許,我不能不工作,不然我小孩和媳婦就沒飯吃了。」張保仁曾對澎湃新聞坦言,他沒有期許過父親出來後能與他好好相處,因為他不知道什麼叫父愛,「從小沒有這些給我,在我記憶裡面沒有這些東西。」但年幼時,他也曾許下願望,希望來日能成為一名律師,在他心裡,律師是能救爸爸性命的,是很高尚的職業。「保仁推了爸爸一把」這件事在張家內部引起風波,長輩們對他頗有責備,連說「不懂事」,但張保剛懂得哥哥。他告訴澎湃新聞,哥哥只是太想知道他在爸爸心裡到底有多重了。

5日中午,張玉環終於等來了大兒子張保仁,一家人吃了一頓團圓飯。

8月5日中午,張玉環大哥張民強攜妻子、妹妹妹夫、弟弟弟媳以及三家的小輩一起,在張家老宅擺了一桌團圓飯,菜是從縣城飯店做好了帶過來的,侄子們開車送菜,來往了很多趟。可到了飯點,張玉環卻執著地站在太陽底下,等待大兒子保仁回來,無論親人怎麼勸說,他都不肯進屋。11點50分,張保仁的電話打了進來。張玉環捧著手機,獨自走向家門口的小徑,帶著哭腔大喊:「爸爸想你啊,我想你啊,你快回來。」半個小時後,趕來的張保仁和父親相擁著走進老宅,張玉環激動地舉起紙杯,說道:「這是我們家27年來第一頓團圓飯,我感到太高興了。」

張保仁和張玉環坐在老宅門前談心。

午飯後,張玉環又拉著保仁在倒塌的老宅門前聊了許久。橫亙在父子間的冰山好像在正午炙熱陽光的烤曬下慢慢融化。艱難適應:「像一個新生兒,需要一點點教」一夜未眠,早晨六點不到,張玉環就起床了。他在家裡摸索著牙刷、牙膏、毛巾等日用品的擺放位置,張保剛耐心地告訴他,但一轉頭,父親好像又忘了。張玉環說,可能是剛回家事情太多,抑或是在「裡面」太久,出來記性變差了。

張玉環用原子筆在廢紙板上寫下未曾謀面的媳婦和孫子孫女的姓名。

他拿一小塊硬紙板,一筆一畫地用原子筆記下兒媳和孫子孫女的名字,一遍記不住,他又抄了一遍,放在床邊上的箱子上。張玉環回家前,保仁和保剛就商量好了,要給父親買一隻智慧型手機,方便他跟遠方的孫子孫女視頻。回家的第一天,張玉環在兒子的指導下學會了打電話,保剛把家裡所有親人的電話都提前存在了手機通訊錄裡:民強、小凡、小女、保仁……

張保仁和張保剛為父親提前購置的新手機,裡面存好了全家人的聯繫方式。

南昌的8月,酷暑難當,老宅沒有空調,保剛讓父親吹電扇乘涼,張玉環盯著電扇,好奇地問:「這個扇子怎麼還能搖頭的?」27年的牢獄之災,銳利得像一把刀,把張玉環和現代社會割裂,他的思維仿佛仍停留在了出事前的1993年。他對張保剛說,出來最要緊的事是解決住房問題,他預備花兩三萬元在老宅的地基上蓋一棟新房子。張保剛無奈地笑了,「爸爸呀,現在農村隨便蓋棟房子也要幾十萬了嘍。」「啊,要幾十萬啊?」張玉環吃驚地看著兒子,好像聽到了天文數字。除了房子,他對未來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打算:請政府分兩畝地,種田贍養老娘。不僅如此,他還勸說張保剛也辭掉在福建的工作,回家一起陪他種地。張保剛沒有當面回絕,順著父親應了下來。他說,父親剛出來,就像一個新生兒,需要一點點教他,「等他知道現在種地不掙錢了,他就會轉變想法的。」他和哥哥計劃,用一年的時間輪流「陪護」父親,直到他適應出來後的生活。

5日清晨,張保剛用電動車載著張玉環出門購物。

5日清晨,張保剛騎電動車去村裡的小賣部購置食物和日用品,他特地叫上張玉環一起,讓父親看著他如何用手機付款。角色似乎變了。曾經缺席了兒子成長的父親,如今變成了「孩童」,而張保剛試圖在幫助父親適應新生活的互動中,尋找那些年缺失的父愛。不過,張玉環有時還是會教導兒子,他說的最多的話是:違法亂紀的事千萬不要做。張保剛又有些哭笑不得,他回道:「爸爸呀,我們現在才聽你說這些,是不是太晚了?」張玉環聽了,沒有說話。1994年起,宋小女便外出打工掙錢,以養活兩個兒子,出門前,她把他們分別託付給婆家和娘家的親人,保仁留在張家村,保剛則跟著外公生活。張保剛至今都覺得,比起哥哥,他要幸運得多。外公格外疼他,常常把他拉到其他孫兒找不到的房間裡,把偷藏起來的好吃的留給他。然而,對留守在張家村的張保仁來說,白眼、謾罵、甚至毆打,都是家常便飯。他不敢還手,因為頂著「殺人犯兒子」的帽子,他做什麼好像都是錯的。受了委屈,他也不敢告訴婆婆。張保仁說,自從父親出事,婆婆的性子就變得暴躁,動不動就是一頓打。家裡條件不好,沒有冰箱,每到夏天,豬肉都放壞了,婆婆也捨不得扔,「那就是吃蛆,知道蛆嗎?」大約八九歲時,張保剛回村裡找哥哥玩,看到同村的小夥伴把張保仁摁在地上,還往他的嘴裡塞牛糞,哥哥卻躺在那裡,打不還手。張保剛氣不過,抄起路邊的木棍把他們趕跑了。張玉環回家後,現年84歲的張炳蓮逢人就咧著嘴笑,年輕時的她曾經被同村人評價「嘴巴不饒人」。兒子出事後,要強的她一個人攬下了田裡的活計。沒人幫忙,只能拉著張保仁一起幹。直到現在,村裡人還會說起張保仁小時候跟在奶奶身後放牛的場景:「小小的崽啊,還不到十歲,站在稻田裡,水沒過大腿,躲在牛背後,幾乎看不到人。」回憶起這段歲月,內向寡言的張保仁只說,「只有自己知道就好,心中的苦講給別人聽,別人也聽不懂。」他知道父親是冤枉的,但他選擇逃避,不與人爭辯,因為無用。1997年,宋小女的父親因病去世,張保剛也隨即被送回了張家村,兄弟倆開始了相依為命的生活。有時兩人犯了錯,害怕被婆婆責罰,就整夜躲在牛棚或者稻田裡,不敢回家。生病了,哪怕發高燒昏在路邊,過路的村裡人也只用腳踢兩下,看看是否還有口氣在就走開了。有一次,家裡的燈泡壞了,張保仁上手去修,裸露的電線把他整個人都電麻了,左手掌心燒出一個大窟窿。弟弟見狀,上去拉哥哥,也被電得不輕。為了救人,張保剛爬上二樓平臺,拽著電線往下跳,這才把電線扯斷了。「當時村裡的人都傳閒話,說我們兄弟兩個不死,是老天爺不收。」張保剛說。只是,這些苦澀的成長經歷,他們在成年之前都未曾對人說過。回家後的第一個不眠之夜,張玉環聽保剛斷斷續續地講述著他和哥哥的成長經歷,他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和自責,「兒子怨我,我理解,我都理解的,我知道他們在外面過的不容易」。申訴往事:「這個王律師是不是就是接我案子的那個王律師?」高牆之內,過去的二十多年,張玉環過得同樣煎熬。最初在看守所時,同監舍的人都不喊他的名字,叫他「花生米」(即「槍子兒」),意思是很快就會被拖出去槍斃的人。張玉環兩次被判死緩,戴腳鐐的時長超過了六百天,以至於張平凡說,哥哥出來後走路都不一樣了,兩隻腳總是向外翻,呈「外八字」。張玉環說,在當時,像他一樣的量刑,進監獄服刑後,如果積極改造獲得減刑,十幾年也就出來了。但他起初始終不肯認罪,即便是被投入南昌監獄後,他仍堅持每周寫一封申訴狀,一封封積累起來,等到大哥張民強前去會見時,託他帶出去。張民強告訴澎湃新聞,張玉環在牢裡寫的申訴狀總數以千計,他有時候都會勸弟弟,也別寫得太頻繁了,省得看管的獄警不耐煩。每次從監獄裡帶出來申訴狀,張民強都細心地糾正錯別字,有條件的情況下,他還會託列印店的老闆把文字輸入電腦裡,再一張張複印出來,投遞到各級政府部門:進賢、南昌和北京,都有。除了寄材料,張民強也四處打聽,為弟弟尋找律師。直到2017年,他等到了王飛律師和他的申訴律師團隊。王飛翻閱過歷次判決書和申訴材料後,還特地去南昌監獄會見了一次張玉環。隔著玻璃,他冷不丁問張玉環:你到底有沒有殺人?張玉環很堅定地說:沒有。王飛說,那一刻,他確信,這應該就是一起冤案。他教張民強開通了微博,定期將申訴的進展發出去,當時已年屆五旬的張民強哪懂這個,他不是跑去工作所在的大學宿舍樓裡找大學生請教,就是問律師和記者,「微博文案這樣寫可不可以?有沒有錯別字?還麻煩你幫我看一看。」然而,外界的這些努力,監獄中的張玉環知之甚少。他說,自己每天都會仔仔細細地閱讀報刊,收看新聞聯播,關注點有二:一是自己的案子有沒有被媒體報導,二是有沒有冤假錯案平反。他會認真地記下其他冤假錯案當事人的名字:趙作海、劉忠林、廖海軍。尤其是看到廖海軍案平反的報導,他在報紙上看到了律師王飛的名字,他激動地給張民強打去親情電話,問「這個王律師是不是就是接我案子的那個王律師?」直到今年7月9日張玉環案在江西高院開庭再審,出庭檢察員建議改判無罪之後,有管教幹部悄悄地告訴張玉環,說他的案子已經有媒體報導了,還告訴他老家的房子坍塌了。張玉環想再追問些細節,對方卻怎麼也不肯說了。從再審開庭到宣判無罪,張玉環又等待了26天。得知宣判日期的那天,他激動地沒有睡著。監獄裡一些獄友見他要出去了,還有想託他轉達申訴的。出來後,張玉環覺得自己的視力明顯糟糕了,他說那是在監獄裡加工衣服熬壞的,他央弟弟張平凡去給他配一副眼鏡。同時,他還要求兒子為他準備一本空白的日記本。監獄裡養成的習慣,他還留著。他努力地學習著周遭的新事物,但一切都變得很難。他更習慣回憶過去的事,他會拉著保剛的手說起他小時候有多頑皮,保仁的脾氣就要和順很多。但說著說著,笑容又突然停止。

張玉環對著媒體講述自己被捲入冤案的前後細節。

圍觀之下:「拿錢也買不回我這二十七年的青春年華」無罪至今,除了和親人相見團聚,張玉環還要不間斷地應付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媒體記者,對著成排的鏡頭,他緊張萬分,用手搓紅了手臂上的皮膚。提問幾乎如出一轍。他一遍又一遍回憶著他是如何被捲入案子,如何經歷嚴刑拷打,如何在二十七年的牢獄生涯中堅持下來的。

張玉環向澎湃新聞展示手上被打留下的傷疤。

每每說到被刑訊逼供的細節,平常講話輕聲細語的他總會異常激動,並捲起褲腿,露出留在大腿根部的疤痕,說是受審訊時當年被狼狗咬傷。車輪戰似的採訪讓他應接不暇,實在累得不行了,他就躲進老母親的房間裡,在床上躺一會兒,還沒睡著,記者的電話又來了。從張玉環的講述中,人們能夠大致拼湊出他出事前的生活圖景:父親生前是村裡的能人,人緣頗好,哥哥從事糧油生意,他自己是木工,一家人生活得自給自足。可這一切都被擊得粉碎,他總用「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來形容自己目前的處境。宣判無罪當日,江西高院法官和其他官方工作人員等20多人到監獄向張玉環賠禮道歉,回家當晚,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連說了三遍以上「感謝政府,我接受道歉」。可漸漸地,張玉環說自己不想接受道歉了,「就算道歉,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拿錢也買不回我這二十七年的青春年華。」他反覆向澎湃新聞表示,他希望能夠追究當年辦案人員的刑事責任,「我這個案子就是刑訊逼供造出來的,他們放狼狗咬我,把我的手背著銬起來,我才招認的。」張玉環不知道的是,他的講述通過媒體報導在網絡上引發了輿論熱議,被宣判無罪之後,與他相關的話題連續三天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有熱心的網友看到報導以後,特地帶著一家老小驅車從縣城趕到張玉環家,送上安慰。有的說是被張家人27年堅持申訴的經歷所感動,有的則說是想見一見「被羈押最久蒙冤者」的真容。無論如何,張玉環以這樣尷尬的方式紅了。他問來的人:「你們是怎麼知道我的事?」對方答,網上都報了。「什麼網啊?是這麼大的網嗎?」他一臉疑惑,用手在空中比劃著畫了一個圈。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申鵬潔

相關焦點

  • 張玉環:人生斷裂9778天
    澎湃新聞資深記者 衛佳銘  9778天的牢獄之災在張玉環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轉入監獄前,他曾在看守所日夜戴著腳鐐度過600多天,以至於雙腳變形,走路時兩隻腳總是向外翻,呈現明顯的「外八字」。  與身體上的傷痕相比,斷裂了近27年的人生更難彌補。  26歲被抓,53歲無罪歸來。
  • 張玉環父子重逢:「兒子為什麼這麼恨我?」
    張保剛一時語塞,他了解哥哥從小受的痛苦和委屈,「看到二十多年沒見的爸爸,就像一個孩子在撒嬌,發小孩子脾氣,爸,你能理解不?」9778天的牢獄之災在張玉環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轉入監獄前,他曾在看守所日夜戴著腳鐐度過600多天,以至於雙腳變形,走路時兩隻腳總是向外翻,呈現明顯的「外八字」。與身體上的傷痕相比,斷裂了近27年的人生更難彌補。
  • 離家27年,張玉環歸來:一個破碎家庭的愛與痛
    18歲那年,她經人說媒,嫁給了大她3歲的張玉環——母親說,你是個老實人,就該嫁另一個老實人。時至今日,宋小女依然能回想起陪張玉環犁地,等張玉環做飯的幸福光景。張玉環無微不至,更像是父親。他會獨自去縣城為妻子挑選衣服。宋小女最中意的是一條紫色連衣裙,「腰上有鬆緊帶,胸口還有一排小紐扣裝飾。後來我出去打工,也沒捨得帶去。」
  • 張玉環身陷囹圄的9752天
    7月6日,她將原本要出去趕海的大兒子緊急喊回,母子三人一起搭上江西同鄉的順風車,從福建漳州日夜兼程趕回了南昌。九個多小時的車程,宋小女總覺得比以往快了許多,老鄉笑她:「那是因為你的心早就飛回來了。」7月9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江西高院」)公開開庭再審張玉環故意殺人案。
  • 兒子推了他一把,之後掩面哭泣!張玉環27年後歸來:一個破碎家庭的愛...
    18歲那年,她經人說媒,嫁給了大她3歲的張玉環——母親說,你是個老實人,就該嫁另一個老實人。時至今日,宋小女依然能回想起陪張玉環犁地,等張玉環做飯的幸福光景。張玉環無微不至,更像是父親。他會獨自去縣城為妻子挑選衣服。宋小女最中意的是一條紫色連衣裙,「腰上有鬆緊帶,胸口還有一排小紐扣裝飾。後來我出去打工,也沒捨得帶去。」
  • 前妻宋小女:曾常把現任老公喊成張玉環,上月體檢時又查出卵巢腫瘤
    她和張玉環沒有坐在一起。他們之間隔著一段新的婚姻、一個沒有完成的擁抱,以及分別的27年。 2在一起的頭兩年,宋小女常常喊錯名字,把於勝軍喊作張玉環,一喊出來,又馬上捂嘴。第一年,於勝軍沒說什麼,到了第二年,他說:小女,我容忍你一年,不能再容忍你第二年,要不這樣,你就喊我老公,也別喊名字了。
  • 張玉環前妻:丈夫被冤枉成殺人犯27年,他還欠我一個擁抱
    獄友管他叫「花生米」,這個和子彈一個形狀的東西,用來指代那些將要遭受槍決的人。 他堅決不承認這個外號,「不能這麼叫我,我是冤枉的。」為了自證清白,他在獄裡自殺兩次,均被獄友救出。 每次兩人見面,張玉環問宋小女過得怎麼樣,得到的回答總是:「好,好,我過得非常好。」
  • 張玉環案背後的煎熬人:村醫糾結自己做了好事還是壞事,被害兒童...
    宋小女說的「老公」,不是指張玉環,而是指現在的老公吳國勝。宋小女這個年齡的農村婦女,很少會親熱的喊丈夫「老公」,這會讓很多親戚覺得「不知羞」。宋小女說,自己在喊丈夫的時候,多次曾把「吳國勝」喊成了「張玉環」,再這樣幾次之後,好脾氣的丈夫也生氣了:「要是你不想嫁給我,你沒想好我也不逼你。如果你就是改不過口,那你以後就喊我老公,別叫我名字。」
  • 宋小女:張玉環的國家賠償,我一分不要
    她說,在自己內心深處,還是喜歡著張玉環的,但她知道,她必須把這段過往放下,不能讓張玉環再有多的念想了。「要抱,我覺得應該抱,這個擁抱他(張玉環)欠我太久太久了……」田埂之上,50歲的宋小女回到曾經寄託著她少女夢想的南昌市進賢縣枕頭嶺張家村,對著鏡頭說出了心裡話。她特地穿上兒子買的新衣,將蓬鬆的頭髮仔細地梳起。
  • 「我兒子不是張玉環殺的,那是誰殺的?」
    舒愛蘭說,後來她聽親戚們說張玉環是兇手,警察已經把他抓起來了。開始自己不信,因為三家人關係一直不錯,但是警察說的各種證據又讓她不得不信,一直到警察通知,說張玉環已經承認了,舒愛蘭才相信,在心裡恨毒了張玉環。「解剖的時候脫孩子衣裳,說孩子胸前青一塊紫一塊的,都是被打的。」舒愛蘭瞪大了眼睛看著記者,「這麼多年了,現在說他不是兇手。那是誰殺了我小孩?兇手為什麼還沒有抓到呢?」
  • 張玉環前妻被媒體宣傳為什麼反而感覺她過頭了且有悖於傳統道德?
    張玉環從此離開銅牆鐵壁的黑暗深井,再見陽光。他是在1993年被一根麻繩絆住了雙腳和自由,9778天後終於鬆開。張玉環無罪釋放,她的前妻無疑是最大功臣之一張玉環和宋小女在1988年結婚,在1993年10月張玉環出事後,他們結婚不到6年。在這27年裡宋小女上訪申冤10多次,但每次無濟於事,每次含淚回來。
  • 「張玉環殺人案」改判後,他的前妻上了熱搜.
    時至今日,「張玉環殺人案」已收穫了太多關注與討論。
  • 張玉環兒子與兒媳直播帶貨,他們成網紅了嗎?
    看了張玉環二兒子張保鋼和兒媳丫丫的帶貨直播。這中間張保鋼講了他的一些人生體驗和做人做事的看法,就像嘮家常一樣,樸實、親切。我感覺他的三觀真得很正,是那些所謂有知識的人、滿嘴巴毒雞湯的人沒法比的。我為宋小女在如此艱難境遇中能帶出這樣有正確價值觀、心地善良的孩子而心生敬佩。
  • 張玉環談賠償分配:
    高牆內27年的時間,足以摧毀很多東西:張玉環的家庭、他的青春、他的一切。老屋已經坍塌成了一片瓦礫,草已經長到了一人高;前妻為生活所迫最終改嫁;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比他還高出一頭;村裡只有80多歲的母親獨居,生活把她的背壓得彎成了一個蝦米。  如今他無罪獲釋,中間卻隔著被切斷的27年。他在急切地找回這失去的歲月。
  • 犯人戴腳鐐除了防止越獄,還有一個「特殊」作用?令人匪夷所思
    犯人戴腳鐐除了防止越獄,還有一個「特殊」作用?令人匪夷所思 在我國,被宣判死刑的犯人會立即被戴上腳鐐。腳鐐是有一定重量的警用獄用器械,用於束縛犯人雙腳。這種刑具長度有限,可限制犯人移動,並且在移動時,腳鐐會發出聲音,從而可以防止犯人逃跑。
  • 張玉環哥哥:弟弟入監第3年宋小女提離婚 9年未探監
    經過勘查,警方初步認定,張振榮、張振偉之死系他殺。南昌市公安局於1993年11月10日作出的法醫學鑑定書證實,張家兩兄弟均為死後被人拋屍入水,張振榮為繩套勒下頦壓迫頸前窒息死亡,張振偉系扼壓頸部窒息死亡。三天後的10月27日,張玉環被埋伏在村裡的便衣以「問話」的名義帶上了警車,此後再也沒有回來。宋小女眼睜睜看著警車開走,她追著車跑了好一段,最終還是沒有追上。
  • 韓國「惡魔」出獄,獄友的話讓人不寒而慄
    他將在行政手續完成之後回京畿道安山市住處,那裡既是他的老家,其妻在此定居,也是綁架性侵案的發生地。出獄前,趙鬥淳在監獄佩戴了電子腳鐐,並由保護觀察官確認通信功能。出獄後,他將接受一對一的貼身監督,全程乘坐監獄派出的專車,以免在公共場所發生突發情況。
  • 面對媒體,張玉環一一報出了刑訊者的名字
    3天前,她花了1899元為張玉環買了一部新手機,她說自己希望出獄後的張玉環能用它記錄生活的美好瞬間。 從南昌監獄出來後,張玉環先是被接到進賢縣一家賓館洗澡,換上了家人為他準備的新衣。8月4日下午6點40分許,張家村口一陣陣鞭炮聲響起,被羈押近27年的張玉環身披紅綢帶回到家中。待車停穩,張玉環下車,目光向前不斷尋找,連問:「媽媽呢?媽媽呢?」
  • 素媛原型罪犯明早出獄 將戴7年電子腳鐐:希望和受害人見一面
    (原標題:#素媛原型罪犯明早出獄# 將戴7年電子腳鐐:希望和受害人見一面) 【素媛原型罪犯明早出獄 將戴7年電子腳鐐:希望和受害人見一面】據韓聯社報導,「素媛案」主犯趙鬥順將於12日上午6點左右刑滿釋放。韓國法務部稱,他將佩戴電子腳鐐,由公務車押送回安山的家中。
  • 張玉環前妻宋小女:用拼音查字典寫申訴材料,會把兒孫留在張玉環...
    這個畫面令很多人為之動容。 1993年張玉環被鎖定為殺童案的犯罪嫌疑人,作為他的前妻,我當時完全不相信會是他做的,因為在我心裡,他根本不是這樣的人,他對家庭很負責,我和兒子的衣服、鞋子都是他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