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推了他一把,之後掩面哭泣!張玉環27年後歸來:一個破碎家庭的愛...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9778天以後,老家的一切都變了。

記憶裡的老宅已經傾頹近半,苔蘚在紅磚上瘋長,牆皮和瓦片大片剝落,在地上積了厚厚一層,踩上去發出「嗶啵」裂聲。

9778天,張玉環成為國內已知被關押時間最長的無罪釋放當事人。

已經傾頹的老宅。

對著又一波新擁上來的媒體記者,張玉環又講起他的故事。8月4日出獄以來,他不厭其煩地重複著,這個過去他多次在獄中、法庭上,和申訴書裡提及的事實。

1993年10月24日,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凰嶺鄉張家村兩名男童被害,隨後被拋屍在村西北的下馬塘水庫。2個月後,時年26歲的村民張玉環被指控為殺人兇手。自1995年起,他歷經4次審理,最終被改判無罪釋放。

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自己如何被捲入命案,如何遭遇刑訊逼供,如何堅持申訴,又如何在27年的牢獄中生存下來。激動時,他捲起褲腿,露出舊傷疤。

這缺席的27年,留下另一道撕裂的傷疤。不僅在張玉環,也在大兒子張保仁、小兒子張保剛、前妻宋小女……在所有張家人的情感與記憶中。

27年後的全家福。

前妻:

這個擁抱你永遠欠我的

宋小女的願望,還是落空了。

8月4日晚上18時40分,她帶著兩個兒子守在家門口,老遠就看到回家的張玉環。

「要抱,我覺得應該抱,這個擁抱他欠我太久太久了。」對著媒體的採訪鏡頭,宋小女的臉上泛著歡欣的光暈,卻又忍不住捂臉掩飾。萬般複雜的情緒,經由網絡傳播,開始「出圈」。

有人說,任何導演和任何演員,都無法表現出這種壓抑了近27年,於一刻爆發的複雜的真摯的人間情感。

但幾十秒鐘後,宋小女就因情緒過於激動而暈倒——多年來,她一直有高血壓;另一頭,張玉環被簇擁的人群擠入了堂屋。

一天後,宋小女從醫院出院。她坐車來到張家村,兩人緊握雙手,不過沒有擁抱。

「你要記得哦,這個擁抱你永遠欠我的。」望著張玉環的臉,宋小女很認真。

這場變故前,宋小女白淨清瘦,對農活和家務幾乎一竅不通。1970年出生的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兒。18歲那年,她經人說媒,嫁給了大她3歲的張玉環——母親說,你是個老實人,就該嫁另一個老實人。

時至今日,宋小女依然能回想起陪張玉環犁地,等張玉環做飯的幸福光景。

張玉環無微不至,更像是父親。他會獨自去縣城為妻子挑選衣服。宋小女最中意的是一條紫色連衣裙,「腰上有鬆緊帶,胸口還有一排小紐扣裝飾。後來我出去打工,也沒捨得帶去。」

她坐在沙發上,手壓在腿下,姿勢不太好看,臉上卻忽然迸發出少女般的天真笑容。她歪著腦袋,輕抿著嘴,喃喃地連說了三個「好美」。

5年後,1993年10月27日,張玉環被警方以「協助調查」之名帶走。宋小女追著警車跑了好長一段,還是沒有追上。

那時她還沒有想到,生活會在身後,步步緊逼。

張玉環被警方宣告為殺人嫌犯後,宋小女先是投奔娘家,第二年去了深圳打工。5歲的大兒子保仁託付給了婆婆張炳蓮,小一歲的保剛則由外公照料。

由深圳再去福建,宋小女慢慢被磨礪得粗糙,身材也逐漸走形。每個月,她把打工掙來的錢掰成三份,前兩份分別給兩個兒子,最後一份她自己留著,作為替張玉環申訴的路費。

她本想,一個人在深圳洗盤子,把兩個孩子養大,然後等張玉環出獄。但1999年,她被診斷出子宮瘤,醫院需要她有一個「丈夫」籤下手術同意書。經家人介紹,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吳國勝。

2011年,宋小女又確診宮頸癌。手術造成宋小女膀胱破裂,整天墊著尿片,什麼也做不了。

她對吳國勝說,自己不想活了。

「你去跟張玉環說,看他讓不讓你死!」一直支持妻子給前夫伸冤的吳國勝,也來了脾氣,把她送到南昌監獄,去見張玉環。

張玉環哭著勸她:「你要能活著就好好活著,你在的話,兩個兒子都會過得好一點。」宋小女聽了他的勸,打消了輕生的想法。

2020年7月9日,江西省高院開庭再審張玉環案,宋小女在張保仁的陪同下,在進賢縣法院看視頻直播。畫面裡,張玉環站得遠遠的,只看到一團模糊的白影。

「張玉環回來了,只能說我20多年的心事放下了。生活應該繼續,我也應該接受現實。」宋小女意識到,張玉環雖然回來,但他們已經漸行漸遠。

出院以後第一次見面,宋小女有些哀怨,「我跟你說的都是好(的情況),但是你現在回來了,我跟你說,我過得真不好。」

8月7日下午,有媒體問起,如果看待這兩段感情。她又是苦笑,又是唏噓,醞釀了好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那件紫色連衣裙還在嗎?」我們問宋小女。

「家都沒了,衣服上哪找啊……」她搖搖頭。

宋小女苦笑又唏噓。

大兒子:

我為什麼推父親吼父親

宋小女暈倒那一刻,張保仁就在她身邊。

父親沒有認出他,像是一個陌生人似的從身邊擦過;母親暈倒後,父親沒有注意,更讓他崩潰。

張保仁衝開人群,衝著那個「陌生人」狠狠推了一把,不住地嘶吼,「你心裡到底有沒有我們三母子?!」

「我自己被人欺負都行,但我見不得母親受半點委屈。」事後,他坦白那一刻的失控原因。

記憶像洪水一樣決堤——

從4歲起,張保仁就和奶奶張炳蓮、母親宋小女一塊生活。小學老師要求寫作文《我的父親》,張保仁只能現編,把奶奶做的事安到了父親頭上,因為他對父親的印象幾乎是零;

8歲那年,他白天被奶奶教訓,躲在自家對面的矮牆後,不敢進屋。他蜷成一團,透過牆上的小洞,望著家裡微弱的白熾燈光,第一次強烈覺得,「要是爸爸在該多好」。

但爸爸始終沒法回應他。

大兒子張保仁教張玉環怎麼用手機。

張保仁的童年是孤獨的。奶奶性格剛烈,年輕時就一直嘴上不饒人,隔代祖孫很難溝通;同齡人也都躲著他,這個「殺人犯的兒子」。他愈發內向寡言,不屑於回應一切不公。

20多年後,坐在門前的小馬紮上回憶當初,張保仁表情平淡,「這種苦悶只有自己知道,你們無法體會……」

還是在弟弟張保剛的訴說裡,我們聽到張保仁更殘酷的遭遇:他被同村的孩子侮辱,腿被打斷,嘴裡被塞進牛糞。最後,張保剛找人把哥哥背了回來,在家躺了2個月。外公去世後,張保剛搬回張家村,兩兄弟和奶奶相依為命。

生存是兄弟倆首要考慮的問題。父親走後,他和弟弟要頂上多半的農活。奶奶捨不得打藥,除草是張保仁每天最主要的任務,「小時候就一直奇怪,為什麼只有我們家天天都要拔草,三畝地每次都要很久。」

有不少村民就記得,張保仁跟在奶奶身後,小小的身體站在稻田裡,水直沒過大腿。只有過年,全家人才能吃上一頓肉。一小條肉從年三十直吃到正月底,「肉壞了生蛆,就衝洗衝洗,繼續吃。」

張保仁中考只有250分,於是放棄念書,決定和弟弟一樣走出張家村。事實上,他早已下定決心走出去,這無異是一種解脫。

之後,他去了西安和弟弟會合,也結識了現在的妻子,她眼睛大大的,鼻頭有些高,有點「異域」的美。

從一開始,張保仁就坦白自己的不幸童年,他很感激妻子理解,「她說,我嫁的就是你這個人」。

只是「父親」,仍是家裡的禁忌。張保仁很少說起父親,尤其是在宋小女面前。他知道,這像一塊傷疤,每次揭開都會讓母親痛上好久。

和父親初見面的「衝突」後,張保仁獨自跑進已坍塌一半的老宅,蹲在瓦礫堆上掩面哭泣。

第二天中午,又是在傾頹的老宅門前,張保仁和父親聊了很久,「他有他的想法,我能理解。但我們之間的感情也需要從零開始。我不能說謊,和他感情有多深。」

私下裡,張保仁和弟弟商量過,等父親出來了,該怎麼照顧他。只是27年的疏離,看上去仍難一時間逾越。

在張保仁的標準裡,「老爸」是最親暱的叫法。但現在,他更願意稱呼張玉環「爸爸」,挑不出錯,卻稍顯生分。

他覺得暫且這樣,也挺好。

小兒子:

現在的父親更像個孩子

張保仁推了爸爸這事,經由媒體被放大,也在張家內部引起不少爭議。

張保剛很快站了出來。晚上同睡一床,他勸父親,二十多年沒見,「(保仁)就像一個小孩在撒嬌,發小孩子脾氣,爸你理解不?」面對媒體,他不停解釋強調,哥哥只是太過著急,太想知道在爸爸心裡的分量。

二兒子張保剛。

張保剛比哥哥小一歲,但性子要強,講話直來直去。從一年級到四年級,他打了4年架,四次被學校開除。2002年,剛上小學四年級的他就出走西安。後來,他做過售貨員,養過珍珠,上工地搬過磚,也在模具廠裡搗過原料漿。

之後,兩兄弟去潮州投奔小叔,不料卻在中轉站遭人搶劫,每人隨身的500元現金只剩10元。剛開始,每月只賺著兩三百元,即便如此,他依然不覺得苦,「感覺比在村裡強,還能自己賺錢了。」

張保剛很慶幸,自己童年裡有個會疼人的外公,這點要比哥哥幸運得多。也因此,他更能體諒哥哥。他明白,哥哥19歲就結婚成家,妻子又來自外地,養家頂著巨大壓力,很難有暇看望父親。

張玉環出獄前,張保剛見過5次父親。第一次,印象裡是在8歲上下,奶奶張炳蓮帶著他們兄弟倆站在旁聽席,父親戴著腳鐐現身,他本能地喊出了「爸爸」。父親激動地朝他們揮手,大聲喊冤。

之後每次,他們只有半小時見面時間。這讓張保剛既難受,又如釋重負——有時候,張保剛甚至害怕多看父親,「每次探視結束,都要經歷一場離別。看得越多,思念反而越重」。

4年前,張保剛有了自己的孩子。父子倆見面,這個喜訊剛說出口,兩人抱頭痛哭。

臨走前,張玉環總是求兒子,再多跑一跑申訴,自己是冤枉的。

從很早起,兄弟倆就討論怎麼照顧父親。最早的計劃來自張保仁,他在西安購置了一套小三居,想等著父親出獄安定後,就把他接過去。「至少是個家,我也可以更多陪伴照顧他。」但這個計劃在8月4日宣告破產。

「他現在還比不上我家3歲的男娃。」張保仁剛教過他的事,轉頭就能忘記。

張保剛和他的孩子。

於是,張保剛自願留下,陪著父親適應生活。他給父親演示,如何在抖音上看有關自己的新聞。張玉環嘟囔著,想看報紙和電視,小兒子說:「現在一切都是在手機裡,錢也在手機裡。」說完,他看見父親臉上的茫然。父親還勸他,辭職回鄉,一塊種地。

這幾年,張保剛和哥哥一直在漳州做船員,生活還算穩定。禁漁期一過,再有幾天,哥哥就得回到福建漳州,上船出海。他們做了決定,接下來,把父親帶離被媒體蜂擁包圍的老家,再享幾天被兒孫們簇擁著的清福。

宋小女和張保剛。

8月7日中午,保剛第一回操刀,給父親做飯。他特意問了母親,爸爸走之前的口味偏好。這個男人錯過了他們的成長,如今,他們的身份像是倒了過來。

他想起,前幾天,有家裡人質問哥哥,他們為父親付出過什麼。張保剛想,這可能就是兄弟們的答案。

張玉環:

我只想待在村裡做個農民

張玉環

作為故事最核心主角的張玉環,如今像個老人,也像個孩子。

27年的牢獄生活,在他身上刻下深深烙印。他的雙腳變形,兩頰肌肉因鬆弛而下垂,額頭和眼角幾道皺紋深陷,頭髮儘管依然烏黑,但髮際線又往上爬了好幾公分。

看東西時,他偶爾會眯縫起眼。他總是在米飯裡加水,因為監獄裡蒸飯太硬,他想吃口軟和的。回家後第一個晚上,張玉環根本沒有睡著。

第一天,張玉環就搞忘了家裡日用品的擺放位置。兩個兒子給他買的智慧型手機,反覆教了幾次,仍是不大熟練。一個電話打進來,他按了幾次沒有反應,急得摳手。

張玉環說,在裡面太久,出來後的記性也差了不少。還有2天,兒媳和孫子要先回家,他先是拿著原子筆,在硬紙板上抄了幾遍他們的名字,但還是不放心,於是又抄了一遍。

他的記憶還停留在27年前。這幾天在媒體的簇擁下,他圍著村子走了幾圈,每一遍都訝異地發現,一切都變了。

村裡的小道寬了不少,當年的土路也升級換代,澆了水泥。不少人家蓋起水泥小樓,只是年輕人越來越少。走在路上,有老人好奇地打量著張玉環,等走近後才招呼道:「回來了啊?」

老屋破敗。

老屋破敗。

他的老屋,就在如今弟弟張平凡家的邊上,進門左手邊的房間,是他和宋小女當年的婚房。

張玉環是木匠出身,屋裡的高低床、五鬥櫃和衣櫃都出自他的巧手,如今,只剩下發潮朽爛的紅漆木板。蹲坐在屋內一隅的破鏡前,轉頭說起來歷,張玉環難得笑了,不知是否因為回憶起新婚的快樂。

當年事發的水庫,張玉環不願再去看看。一周前,湖邊高聳的磚囪倒了,當年的命案又少了一位「目擊者」。

事發的水庫。

經過兩個遇害男孩的家時,他沒有過多停留——出事後,那兩家人一戶連遭噩運,家破人亡;另一戶,則在張玉環被釋放的第二天搬離村子。

村民們仍在暗地裡討論,當初那些傳得有模有樣的作案細節,如今怎麼都被一一推翻了。

沒事時,張玉環就躲在母親張炳蓮和宋小女剛收拾出來的臥室裡。代理律師王飛曾對媒體說起,張玉環給他的第一印象是木訥。如今出獄的他,木訥之外,又添了幾分困惑和緊張。常常一個問題拋出,他要楞上好幾秒鐘。

張玉環和老娘。

除了當年的真相,與追責的對象,生活中的困惑,已經足以讓張玉環疲於應付。

他不明白風扇為什麼會搖頭,也不懂開關底下為啥沒有拉繩;他不明白為什麼人人都抱著一個手機,腰間不再挎著BP機。

上世紀90年代初,他是第一批走出農村的農民,靠著腦子靈光和一身手藝,他往返於上海、福建等地接活,補貼家用。可8月6日,兒子帶他去縣城轉轉時,他看得兩眼發直,心裡暗暗發怵,「這比當年上海還要繁華好多,我一個人肯定迷路。」站在縣城的高樓前,張玉環低著眉眼,生怕出錯,小心得像個孩子。

如今,他只想老實待在村裡,做一個農民,種兩畝地,簡簡單單,平平安安。

但他還是覺得,「人總得有個窩」。出獄的第一天,當著村幹部的面,張玉環就提出,希望翻修自家的老宅。他徵求小兒子意見,準備花兩三萬在老宅地基上重蓋一棟新房。

「爸爸,現在農村蓋房怎麼也要花幾十萬了。」聽到張保剛的回答,張玉環先是吃驚,而後沉默了。

張玉環和兒子孫子們。

8月7日入夜,一家人想帶張玉環出門清靜幾天。出發前,兩個表親上門敘舊,張玉環主動出門迎接。不再似白日的磕巴,三人有說有笑。張玉環拿手比比腰間,笑笑說上次見面時,對方還是個孩童。

一切仿佛回到27年前。那一瞬間,張玉環的眼神熠熠閃光。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離家27年,張玉環歸來:一個破碎家庭的愛與痛
    這缺席的27年,留下另一道撕裂的傷疤。不僅在張玉環,也在大兒子張保仁、小兒子張保剛、前妻宋小女……在所有張家人的情感與記憶中。27年後的全家福。前妻:這個擁抱你永遠欠我的宋小女的願望,還是落空了。8月4日晚上18時40分,她帶著兩個兒子守在家門口,老遠就看到回家的張玉環。
  • 27年後改判無罪回家,張玉環沒扶癱地痛哭的前妻,兒子狠推了他一把...
    1993年,這個家庭禍不單行,張玉環父親去世後半年,張玉環被鎖定為殺害村裡兩名幼童的嫌疑人,隨後被捕,二十七載後方有機會為父親上一炷香。以清白之身與家人團聚,這是可賀之事;張玉環想好好孝敬老娘,但又為融入社會和生計發愁。對張玉環而言,他的下半生充滿希望與彷徨。「悲傷大於喜悅」夏日的白天漫長,已經過了18時,天色還亮著。
  • 張玉環兒子稱永遠團圓不了:「母親回不來」,為何會成永生之痛?
    張保剛談到傷心處掩面哭泣張玉環的「冤案餘波」,伴隨著「創紀錄的國賠申請2234餘萬元」,再次走進輿論視野。與此同時,交織在情感離散中的悲悽始終無法被掩飾。有媒體在專訪張玉環及其子張保剛時,問及「無罪判決」後,宋小女是否會「回家團圓」,張保剛說母親每年都會回來過年,但這個家「團圓是不可能的了,永遠團圓不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只要審視「張玉環的冤案人生」,宋小女就始終無法被繞開。因為對於張玉環的悲劇來講,宋小女屬於被波及最重的人。
  • 27年「換」496萬!張玉環談賠償分配:
    他打開手機,時間顯示的是剛午夜十二點,入睡還不到一個小時。  天亮還有很早,這將又是輾轉反側的一晚。實際上,自從他以「疑罪從無」釋放歸來,每一天晚上他都要醒至少三次。每次醒來,他會拿起手機刷一刷視頻,看一看新聞,對他來說這些軟體像窗口,讓他看到外面的世界。  張玉環不喜歡黑夜,他喜歡白天,白天他有事情可以做。
  • 張玉環前妻:丈夫被冤枉成殺人犯27年,他還欠我一個擁抱
    那輛遠去的警車是他們五年婚姻生活的最後一個畫面。人們安慰她說沒事,張玉環過幾天就回來了。 沒成想,一去就是27年。宋小女後來才知道,丈夫被抓和兩個孩子的失蹤有關。 幾天前,村裡有兩個孩子失蹤了,屍體在水庫旁被發現。
  • ​誰殺我兒子?張玉環案受害者家屬癱倒:恨他27年,接受不了不是他殺的
    "是誰殺了我兒子?"27年前,年輕的劉荷花抱著兒子的屍體捶胸頓足,撕心裂肺地想要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27年後,聽著遠處的歡呼聲、鞭炮聲、恭賀聲,劉荷花再次問出這個已經塵封了20多年的問題。在張玉環被釋放的第二天,劉荷花就走了。離開張家村,到了外地一個工地食堂裡打工做飯。她說,這麼多年,自己一直在恨著張玉環,現在突然說人不是他殺的,接受不了。
  • 張玉環:27年前是夫妻,27年後是朋友,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沒錯,我們可以說「正義會遲到,但從未缺席」,但是,這遲到的正義,已經把一個曾經幸福完整的家折騰得支離破碎,而這一切,都等待著出獄後的張玉環一點點地來修補。這一場劫難,都要從27年前的一場劫難說起。1993年10月的一天,江西南昌市進賢縣,兩具男童的屍體在距離張玉環家兩公裡外的水庫中被發現,這兩個孩子是張玉環鄰居家的孩子。
  • 張玉環父子重逢:「兒子為什麼這麼恨我?」
    與身體上的傷痕相比,斷裂了近27年的人生更難彌補。26歲被抓,53歲無罪歸來。8月4日黃昏,當張玉環身戴大紅花再次回到江西省進賢縣枕頭嶺張家村,望著在家門口迎接的眾家人,他只認得母親張炳蓮和前妻宋小女。大多數面孔他都極其陌生,包括他的兩個兒子。呈現在他眼前的故鄉,已沒有了往日的炊煙和人氣,滿眼是荒廢的磚房和雜草。
  • 「我兒子不是張玉環殺的,那是誰殺的?」
    27年前的「張玉環殺童案」,改變了三個家庭的命運。張玉環含冤入獄,妻離子散;張國武、舒愛蘭夫妻生活潦倒困難;張建飛、劉荷花夫婦也歷經磨難。三個家庭,兩代人的命運,都被27年前的慘案改寫。如今,張玉環被無罪釋放,等來了久違的公道,但對於受害者兩家人而言,一直到今天,這場慘案所延續的傷痛還在繼續。
  • 等了27年,宋小女:用拼音查字典寫申訴材料,難過時想起張玉環...
    8月4日,法庭宣判張玉環故意殺人案庭審結果:張玉環無罪。27年,9778天,昭雪!8月6日,張玉環前妻宋小女在網上發文,回憶了自1993年張玉環被抓後27年來的生活。過去27年裡,每當難過想起和張玉環的美好情景,就會忍不住笑。
  • 這世上有一種遺憾叫做:苦苦守候27年後重逢,我卻已是別人的妻子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來自於一對相愛夫妻,暌別27年後再次重逢,卻再也不能攜手相親。而對於一名女子來說,最大的人生遺憾也莫過於我終於等到你平安歸來,也仍在心裡愛著你,我卻已是別人的妻子。這是得知關於無罪釋放的張玉環與他的結髮妻子宋小女之間的真實故事。
  • 「張玉環殺人案」27年後平反,前妻宋小女衝上熱搜:被深愛過的女人...
    而宋小女卻始終懷著近乎執迷的「信念」:張玉環不是那樣的人。 打工賺錢,申訴,等待……像《等待戈多》那樣,等著一個可能永遠不會出現的結果。 27年,9778天,每周寫伸冤信,目不識丁就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累計1000餘封信,這些數字像一枚枚「勳章」,更是一道道「傷痕」,嵌入皮肉,傷人筋骨。
  • 張玉環帶腳鐐600多天致雙腳變形,獄友喊他「槍子兒」
    9778天的牢獄之災在張玉環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轉入監獄前,他曾在看守所日夜戴著腳鐐度過600多天,以至於雙腳變形,走路時兩隻腳總是向外翻,呈現明顯的「外八字」。與身體上的傷痕相比,斷裂了近27年的人生更難彌補。26歲被抓,53歲無罪歸來。
  • 張玉環:人生斷裂9778天
    澎湃新聞資深記者 衛佳銘  9778天的牢獄之災在張玉環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轉入監獄前,他曾在看守所日夜戴著腳鐐度過600多天,以至於雙腳變形,走路時兩隻腳總是向外翻,呈現明顯的「外八字」。  與身體上的傷痕相比,斷裂了近27年的人生更難彌補。  26歲被抓,53歲無罪歸來。
  • 張玉環:從兇手到無罪,被迫缺席的27年
    和前妻宋小女及母親張炳蓮擁抱後,張玉環紅了眼眶8月4日傍晚18時40分,張玉環穿著黑灰條紋的短袖T恤和黑色五分褲,胸前掛著一團紅花,在媒體和村幹部的簇擁下,回到了闊別近27年的張家村。母親張炳蓮、前妻宋小女、兒子保仁和保剛已在家門口等候多時。宋小女看到張玉環,撲上去抱住他。張玉環眼眶一下子紅了,宋小女激動得暈了過去,被送往醫院。母親拉著他坐在新鋪好的床邊,顛來倒去地對記者說:「他受了好多苦,受了好多委屈。」張玉環留著寸頭,黑髮,兩頰肌肉已鬆弛,眼尾有了幾道深褶。他已經年過半百,而當年離家時,他還只是個26歲的青年。
  • 面對媒體,張玉環一一報出了刑訊者的名字
    (Jlls)聲明:景來律師對推文的導讀設定及標題修定擁有權利。轉載推文時需標明轉自景來律師公眾號,否則為侵權。 張玉環回家了。從南昌到進賢縣,距離不過百公裡,從26歲離家,到53歲無罪歸鄉,整整27年。回到家的張玉環幾乎一無所有:27年來,父親去世母親已白髮,妻子改嫁,房子塌了,名下的田土也沒了……「變化相當大,連我母親、兩個兒子都認不出來了。
  • 張玉環無罪後受害者家屬苦澀離開:是誰殺了我兒子?誰給我個交代
    "是誰殺了我兒子?"27年前,年輕的劉荷花抱著兒子的屍體捶胸頓足,撕心裂肺地想要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27年後,聽著遠處的歡呼聲、鞭炮聲、恭賀聲,劉荷花再次問出這個已經沉封了20多年的問題。在張玉環被釋放的第二天,劉荷花就走了。
  • 「張玉環殺人案」改判後,他的前妻上了熱搜.
    時至今日,「張玉環殺人案」已收穫了太多關注與討論。
  • 張玉環宋小女:年度最意難平夫妻,欠你的擁抱,下輩子再還給你吧
    1993年,張玉環和宋小女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兩人在農村過著踏實而開心的日子,他們有兩個很可愛的兒子,一個3歲一個四歲。沒想到,因為一單案子,張玉環被冤枉入獄。那一天,鄰居家兩個孩子被人殺害,屍體被丟在了張玉環家中附近的池塘中。
  • 張玉環兒子稱:「母親很偉大」,為何這跟「傲骨前妻」人設無關?
    在最新的媒體報導中,張玉環之子張保仁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父親的歸來,母親確實受到輿論的高度關注。在被問到對母親的看法時,張保仁說:「她是偉大的」,並且強調,不管別人怎麼評價母親,在他心裡,母親什麼樣的詞都配,比如「義薄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