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當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朗朗上口,但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食物的種類越加豐富,食物浪費的問題卻愈加嚴重,如果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著實是令人擔憂,很多個人企業也都在積極響應國家「節約糧食」,「光碟行動」的號召,就連綜藝節目也不例外。
近日,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了育兒綜藝節目《誰知盤中餐》,整檔節目緊緊的和當下厲行節約的主旨相聯繫,同時更注意到了如今二胎萌娃缺少勞動鍛鍊的這一現實問題,讓一群從小在城市長大的5-13歲的二胎萌娃一起走進鄉村,以一大帶一小的方式完成七天自力更生的生活,這樣切實體驗糧食來之不易的方式更加能讓孩子們寓教於樂,也能夠帶動屏幕前觀看的孩子們學會勤儉節約,學會感恩,不得不說,綜藝節目誰知盤中餐的幕後團隊真的是觀察力敏銳了。並且還得到了央視的推薦。
近年來,因為二胎問題浮現的親子問題頻出,關於孩子如何教育更是成為了社會的熱點,而綜藝製作團隊也瞄準了這一焦點推出了多檔親子育兒綜藝節目,就拿今年上半年來說,就陸續推出了《媽媽有話說》,《奇妙小森林》,《親愛的小課桌》等等。
其中,《媽媽有話說》定位於女性視角,在每一期都會邀請素人嘉賓,或是用講故事的方式,或是用訴說自己苦楚的方式,或是用搞怪脫口秀的方式,來向觀眾展現專業的母嬰知,識以及親子相處的方式方法,還有如何去改善家庭情感的辦法,這檔親子節目更適合家長觀看,能夠讓家長們學會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在不經意之間用耳濡目染的方式讓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正能量,勇敢堅強的成長。
《奇妙小森林》這檔綜藝節目的靈感可能是來自於韓國的育兒綜藝節目《小森林》,有鄭爽,譚松韻,吳奇隆,張新成等多位明星加盟,在節目當中會邀請到一些素人小朋友,由明星嘉賓帶著他們一起去親近自然,融入自然。
整個節目將話題聚焦在育兒的現實問題上,因為有吳奇隆這樣一位已婚父親的嘉賓在,這檔節目也是有非常多的知識點,非常值得觀看,同時小朋友觀看這檔節目也是會非常容易對大自然充滿好奇,讓他們產生更多親近自然,走進自然的欲望,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仍舊在熱播當中,一開播就引發了非常多家長們的關注,尤其是最近幾期,節目更是將重點聚焦在了家庭教育方面,通過萌娃和輔導老師們的相處來給電視機前的家長們打預防針,在日常的教育過程當中,對待孩子的學習不能只靠吼,罵,打,而是要使用更加科學的方式和方法,這樣孩子才能學得更輕鬆,學的更加有動力。
同時,這檔綜藝節目也暴露出了很多家庭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家長在生活當中忙於工作屬於學習,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能夠做出很好的解答,除此之外,不管自家孩子的具體情況如何,都一昧的認為孩子必須要成績好,必須要考出高分,從而使得自己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絲毫不考慮孩子的心理,節目也是受到了非常多的好評,反映出來的很多的教育話題也是能夠讓更多的家長意識以及重視到教育孩子的問題,如果能夠進行改進,用更加科學的方法方法的話,也是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改變一個家庭的一輩子。
相比之下,綜藝節目《誰知盤中餐》才剛剛播出了一期就已經引發了全網的熱議。在同時段節目當中收視率位於第一,僅僅是一期節目就已經展現出了非常強的競爭力。在全國網,全國城域,歡網,酷雲,尼爾森等五網都獲得了第一收視率的好成績,還收穫了中堅人群的喜愛,首播在80後觀眾中份額高達12.13%,90後觀眾份額高達6.13%,是同時段80後90後觀眾當中收視率最高的一檔節目。
相比於其他親子育兒類的綜藝節目,《誰知盤中餐》並沒有刻意的命題,而是把愛作為核心,勞動作為途徑,探討作為牽引,讓孩子和孩子之間,家長和孩子之間,觀眾和教育之間都能夠進行對話,拓寬了溝通的渠道,在最大程度上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產生共鳴,引發觀眾的更多現實的思考,而這檔節目首播都能收穫如此優秀的成績,自然也是因為節目當中亮點頻出,看點滿滿。
儘管一直以來勞動教育,素質教育都在一直被提及,但很多孩子在現實生活當中仍然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掌中寶生活,甚至有的孩子上了多年的學,連自己的書包都不會整理。因此,選擇將這些來自城市的孩子們帶到農村讓他們自力更生是有著太多的好處的。首先,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孩子們在來到農村之後必須要參與勞動,節目組在這一階段開展了插秧比賽,讓這些孩子們一起比賽誰插秧插得快插的齊,對最優秀的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激發了他們對於勞動的熱情,更讓他們切身地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這句詩句背後真正的含義,在這樣的比賽氛圍之下,就連年齡最小的孩子都受到了感染,不顧自己親哥哥的勸阻也要插秧貢獻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
其次,也能夠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經對全國多達兩萬個小學生的家庭進行了調查,這一調查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這樣的數據絕對令如今很多家長所震驚。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上學了,就應該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學習之上,不讓他們幹一點家務活,但其實適當的幹一些家務活,替父母分擔一些勞累,是有助於孩子擁有更好的成績的,同時,在勞動的時候,孩子們也會因為可以自己可以幫助別人感到快樂。在勞動的時候,如果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又會讓他在小小年紀的時候形成合作意識,從而使孩子更快地交到朋友。
最後,從曾經的衣來飯手到親自參與燒火做飯,插秧,種菜,施肥,他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也激發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感恩之情。因此,雖然在勞動的過程當中,有的孩子把腳都崴了,但為了親手給爸爸媽媽做一頓飯,哪怕疼的一直哭,卻依然要求參加勞動,雖然不知道後續的節目會如何進行,但孩子們能夠有這樣的心思已經說明這檔節目是成功的,也一定會引起電視機前的小朋友和家長們內心的共鳴。
當然了,關於育兒親子類的綜藝節目是非常多的,節目也一直在向家長們傳遞正確的教育方式,但看是一回事,真正的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過程當中是難得的。在育兒的這條道路上,孩子們需要成長,父母也依然需要成長,而成長的方式無非就是陪伴,孩子們會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訴父母,教育他們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這世上本來就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也不可能一模一樣,只有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才是教育真正的起點,當然,育兒帶娃的路漫漫,還需要家長,父母和孩子們一起共同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