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地表中尚有餘熱,所以寒冷的冬天是從冬至節氣開始。在農村有「提冬數九」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開始進入到數九寒冬。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
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九天為一個單位,冬至後的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數伏是從夏至節氣開始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初伏和末伏均為十天,中伏在有的年份為10天,有的年份為20天,中伏的天數和和夏至到立秋之間有幾個庚日有關係,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中伏的天數為10天,如果有5個庚日,那麼中伏便有20天。
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而數伏是從夏至節氣開始,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而夏至則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天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從冬至節氣開始後,白天的時間會慢慢延長,古人們認為陽氣在冬至後也會慢慢增加,而從夏至節氣後,白天的時間在不斷減少,陰氣也會隨著增加,所以在農村還有「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得說法。
在知道了數九和數伏的由來後,我們再來看俗語「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的意思。農村老人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意思是一年之中三九天最為寒冷,而三伏天最為炎熱。其實「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的意思是,數九後雖然天氣越來越冷,但是數著數著天氣就暖和了,三伏天雖然很熱,但是數著數著天氣就變得越來越涼爽。冬至後陽氣增多,天氣會變得越來越暖和,而夏至後陰氣逐漸增加,炎熱只是暫時的,此後的天氣將以涼爽為主,所以便有了「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的說法。
每年在入冬後,人們最關係的話題便是今年的冬天會不會冷。在農村有「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倒春寒「的說法,意思是冬至在月上旬,當年的冬至年會比較寒冷,而冬至在月中旬,人們穿單衣就能過冬,當冬至在月末時,第二年春天很有可能會出現倒春寒。今年冬至的時間是農曆十一月初七,是月中旬,按照俗語中所說,今年的冬天會比較寒冷,大家要提早做好防寒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