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
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之後白晝將開始一天天的增長,陽氣也開始逐漸的上升,在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是一定要吃餃子的,村裡的老人說冬至不吃餃子,到時候會凍掉耳朵,雖然很多人冬至也沒有吃餃子,耳朵也沒有見被凍掉,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卻依然流傳至今,餃子營養豐富美味可口,而且形狀跟耳朵非常的相似,所以對於吃餃子不凍掉耳朵,對於一些人尤其是小孩子來說,是深信不疑的。
關於冬至的俗語和老話也有很多,尤其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俗語認為是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勢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有句俗語叫做:「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是到了冬至這一天,如果天氣寒冷最好是出現陰天或者是有雨雪的天氣,那麼這樣的天氣走勢,到了春季的時候,就會相對的暖和,並不會太冷,而如果冬至這一天如果是一點都不冷,而是暖烘烘的,這也會導致寒冬延遲,不但春節的時候會非常的冷,寒冷的天氣還會延續到小滿的時候。
這句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呢?農曆節氣的更迭,冬至之後將會迎來小寒節氣,小寒節氣和大寒節氣是全年最冷的時間段,如果小寒節氣還不那麼的冷,寒冷的天氣勢必會延後,有的時候過完年還特別的寒冷,這樣的天氣還極易引發倒春寒,倒春寒是春季發生的一種極端天氣,一場極低的氣溫到來天寒地凍在春季到來,這樣的天氣對於農業生產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按照村裡老人的話講,一年之中的寒冷天氣終將會到來,只不過來的時間有早有晚。
農村還有句俗語叫做冬在頭,「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這句俗語所說的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月初的話,那麼這個冬天將會很冷,如果冬至出現在月中的話,那麼這個冬天將會不怎麼冷,不用穿太厚的棉衣就能夠過冬,這也是俗語慣以的誇張比喻,冬天在不冷穿單衣也是不能過冬的,這也是側面的說明這個冬天不冷,今年的冬至出現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也是處於月初,所以說冬至之後將會迎來比較寒冷的降溫,到三九四九期間,將會迎來最低氣溫的到來,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