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暖,冷到三月中」,這有科學依據嗎?科學家:今年是冷冬?

2020-12-25 小雨來侃侃

如今2020年已經進入到了12月份,昨天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我國北方的很多城市都會選擇在冬至這一天吃餃子,而南方的朋友則會選擇吃湯圓,這是飲食文化上的不同,但對於節日的慶祝心情是同樣的。對於我們來說,冬至也是一個標誌,因為從這一天開始,就一意味著人類正式進入數九寒天了。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

在農村其實就一直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很多老人認為如果在冬至這一天不吃餃子的話,那麼耳朵就會被凍壞,所以冬至也成為了一個合家團圓的節日。除了美好的寓意外,農民也會根據節氣來安排農作物播種,隨著文明的發展,我們的老祖宗也留下了許多俗語,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冬至暖,冷到三月中」,這其實是經驗之談,很多人也會有疑問,今年的冬天究竟是寒冬還是暖冬呢?

單從字面意思來看,到了冬至這一天,氣溫比較高的話,那麼今年的冬天比較暖和,但是到了明年春天就比較冷了。如果這一天比較冷,那麼今年冬天將會提前到來,過了春天之後,溫度就開始回升了。雖然這些俗語並沒有太大的科學依據,但小編覺得既然這些俗語能夠流傳至今,那麼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這些其實都是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時間中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

有人在冬至這一天發現,冬至當天的氣溫明顯要比往年冷得多,所以有很多人認為今年大概率是一個冷冬,此前網絡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2020年的冬天將會是近60年來最寒冷的冬天。其實小編覺得,如果僅僅從一句俗語就判斷今年冬天的氣溫情況還是有些武斷的,畢竟影響氣溫的因素還是非常多的,特別是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隨著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全球的溫度仍在持續升高,這些年來寒冬出現的概率越來越低,「路有凍死骨」也成為了詩句中才會出現的景象了。

拉尼娜的形勢

根據科學家的數據來看,拉尼娜已經成為了定局,並且還在持續發力,一般來說,拉尼娜一旦出現,往年的氣溫肯定是比較冷的,就像我國2018年的南方雪災,當時大量農作物被凍毀,極大的影響了人類生活。到了現在,我國有很多地方已經開始明顯降溫,甚至有很多地方因為取暖耗費了太多電能而導致拉閘限電的現象。

所以有人認為,正是由於拉尼娜的影響,即使全球氣溫仍在升高,但是今年的氣溫恐怕也要比往年低出很多,當然這些也都是大家的猜測,今年的冬天究竟冷不冷,南方是否會下雪,仍然要看科學家的密切關注,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啥意思?
    天氣寒冷,農村老人常說「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是什麼意思?冬至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之一,同時它也是我國人們稱為的「小年」。在民間常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由此可見冬至也是一年四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到來,我們南方地區農村會通過祭祀先祖來喜迎豐收,同時也祈福來年能夠獲得更大的豐收。
  • 俗話說「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這話說得準嗎
    許國安四條屏《梅蘭竹菊》作品選自:聚藝上品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冬季中的一個大日子,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當然餃子更是冬至少不了的一份美食。常聽老人說,「冬至暖,冷在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這是老一輩人通過自身經驗總結的俗語,口口相傳,流傳至今,其中定有一些道理。
  • 今年暖冬成定局了嗎?看冬至俗語怎麼說
    導讀:今年暖冬成定局了嗎?看冬至俗語怎麼說對於今年冬季是不是很冷,你有什麼看法呢?可能有很多人說,今年冬季非常寒冷的,他們的依據是因為今年早早的下過雪了,大家沒有記錯的話,今年下半年第一次大範圍下雪是在陽曆10月初的時候,在八天黃金周期間,很多在外遊玩的人們感受到雪來的突然,正是這種突然飄雪才有驚喜的假期,從那個時候,今年冬季寒冷的說法就傳來了,甚至有人拋出了六十年以來最冷的冬季。
  • 12月有5次冷空氣過程!今年冬天是冷冬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郎朗)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自天氣轉冷開始,不斷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  11月的一場影響全國的冷空氣過程給南方帶去連綿陰雨,給北方地區帶來雨雪冰凍天氣,讓冬天的寒意愈發凸顯。而南方的小夥伴們更是因為買爆取暖設備而頻頻上熱搜。  所以,今冬到底會冷到什麼程度?是不是網上傳說的冷冬?
  • 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年兜什麼意思?天氣還會冷嗎?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最近這幾天,天氣越來越冷,氣溫已經下降到零下十幾度,很多人都覺得這幾天冷得讓人受不了,但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還沒有到,那麼今年冬天什麼時候最冷?其實我們可以從民間的一些俗語中得出判斷。
  • 我國今年大概率是個「冷冬」嗎?
    從最新的監測區域之一來看,科學數據明確指出了指數區間持續保持在-0.6度到0-0.8度區間,平均下來基本都是在-0.7度左右,所以在8月後期出現斷崖式波動之後,Nio3.4的溫度區域指數走低,完全是在-0.5度以下了。說明如今拉尼娜是非常穩定的,但是它的現象有75%概率持續到2021年。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經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已經進入到數九寒冬,今天是一九的第一天。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關於冬至的俗語和老話也有很多,尤其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俗語認為是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勢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有句俗語叫做:「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啥意思?今年冬天會冷嗎?
    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是國人最傳統的節日,但是在古代,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儘管現在人們對冬至節氣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重視,但是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依然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至是什麼時候呢?今年冬天會冷嗎?
  • 為什麼說寶寶「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這可是有科學依據的哦!
    「一月睡二月鬧三月攢肚」這句老話也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這句話體現的是寶寶生長發育的一個變化過程。 一月哭 寶寶在第一個月的時候,每天要睡16-20個小時,每次睡眠時間比較短,一般一兩個小時就要餵奶一次。
  • 冬至農諺:冬至大如年,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在頭凍死老牛是啥意
    今日(12月21日)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冬至節氣。冬至又稱冬節、亞歲等。對咱農村老百姓來說冬至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農村裡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老百姓過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餃子習俗。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2021年是「寡婦年」,今年過年期間,還會冷嗎?
    前天還回了鄉下老家,出去和大家聊天,有人說,2021是「寡婦年」,這是什麼意思?原來,所謂「寡婦年」,實際上是指農曆一整年,沒有立春,即從大年初一到臘月三十,中間沒有立春這個節氣。眾所周知,農曆年從正月初一到臘月三十,而立春這類節氣,在農曆裡是不固定的,有時在正月十五,有時在臘月。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
  • 冬至將至,俗語:雪打冬至頭,穀米不愁賣,為啥?暖冬能豐收嗎?
    在陸遊詩中點出冬至兩大特點:一是冬至中蘊藏著生機,雖是深冬,卻在夢中到達春天,寓意冬至過,春天就不遠;二是冬至不止是節氣,且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古代社會冬至時節要去祭拜故去先人,表達緬懷。在不同地區,冬至節氣有不同風俗習慣,具有重要時間節點作用,人們日常生活不能或缺。今年冬至在12月21日。
  • 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 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註: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 新聞發布會丨重慶今年是冷冬嗎?什麼時候最冷?
    譚暢介紹相關情況 龔浩月 攝今年重慶氣候有啥特點?春季暖、暑熱短、秋雨多、冬來早年末已至,今年重慶總體天氣氣候有何特點?汛期降水量為976.8毫米,較常年同期(773.7毫米)偏多3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四多,僅次於1998年1105.6毫米、1952年1074.9毫米和1982年1000.9毫米。按季節來看,今年的氣候特點為春季暖、暑熱短、秋雨多、冬來早。
  • 今年冷冬要報銷?分析:1月份再看
    這次M4.4級的耀斑活動,是2017年10月以來規模最大的耀斑,事實上,自從2017年10月以來,太陽活動明顯減弱,太陽表面連黑子群都顯著減少,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太陽進入到了太陽活動極小期。但隨著這次M4.4級耀斑的出現,表明太陽已走出了近3年的極小期,進入新的太陽活動周期。上一個周期是太陽第24個活動周期,接下來我們將迎來的是新的太陽第25個活動周期。
  • 科學家: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科學家: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在古代的時候,人類對於一些難以解釋的自然事件,往往會給它們披上神秘的色彩,然後通過神話或者迷信的方式來說進行解釋,但是隨著人類進入科技文明時代,很多古代的迷信神話,都被人類用科學的手段分析了出來,也證實了僅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自然現象而已,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鬼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