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讓一個在廣州生活了30年的土著,搬到了深圳

2020-12-23 騰訊網

首先,我們來看一張照片。

國慶期間,陪一個廣州朋友到歡樂港灣走走,當我們走到出口時,他被上面這張照片吸引住了。

然後中原中介看到我們盯著這張房源看,非常熱絡地遞上了名片:先生,這些都是寶中最火的「摩天輪房」,你有深圳房票嗎?

我朋友說:還沒有。

中介立馬接話:先生,這些住宅是要3年深戶+3年社保才能買的。

那天,站在歡樂港灣,看著對面前海豐富的天際線,我給他講桂灣、前灣、媽灣,和大鏟灣的規劃,他讓我給他拍張照,下次前海拍地的時候再來觀摩一下。

那天回去之後,他給我發了一句話:「只有足夠的優秀和努力,才能配得上深圳。」

他對深圳動心了。一個在廣州生活了30多年的土著,開始打算想在中國目前最有潛力的城市買一套房子,甚至未來幾年搬到深圳。

為什麼想來深圳?

因為這是年輕人聚集,包容開放充滿機會的深圳。

現在的廣深,除了聯動和協作,越來越趨於:深圳是全國的深圳,廣州是廣東的廣州。

廣州是本土文化和市井氣息,深圳是年輕包容開放的活力。雖然廣州有教育醫療文化歷史的優勢,但深圳的有的是創新和開放的氛圍,有更平等廣闊的發展機會。

40年了,它是一座我們越來越熟悉的城市,也是一座不斷變化給我們新鮮感的城市。40年的光陰變化,造就了一個令人驚豔的深圳。

深圳特區成立之前,這裡只有兩條小巷和200米長的小街,只有2個技術人員,一個是拖拉機維修員,一個是獸醫。

1980年8月26日,深圳正式成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

幾十年的建設中,一座座摩天大樓巍然聳起,一條條繁華的街道經緯交織,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拔地而起。1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有超1000棟。40年前的深圳而今天深圳科技工作者超200萬人。

2019年,深圳專利申請總量26.15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30.6%,連續16年排在全國大中城市之首。

GDP:

1979年,1.69億元

2019年,2.69萬億元

人均GDP:

1979年,606元

2019年,20.3萬元

地均GDP:

1980年,13.5億元

2019年,13.48億元

從單位土地面積創造GDP能力來看,深圳排名全國第一。

深圳進出口貿易

1979年,蛇口進步

五年前,前海飛躍

如今,全國大中城市的龍頭

深圳也是一座未來之城。40年,深圳人口從1萬,增長到今天超過2300萬人。深圳還是一座創新之城,當全球許多大城市都在深受老齡化困擾的城市,而深圳平均年齡只有32.5歲。

深圳這種城市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深圳的優秀,讓年輕人心甘情願在此奉獻青春,這依然是一片實現夢想的熱土。

在北上廣這些有土著的城市,大家都習慣了管有本地戶口的叫北京人、上海人、廣州人,而在深圳,在深圳工作的都默認把自己標榜為深圳人。這種開放包容的氛圍,全國獨有。

不要說深圳沒有文化沒有底蘊。

深圳的文化是鮮活而滾燙的,是由一代代「深漂」親手打磨而成的,是由40年風雲激蕩、短暫而足夠精彩的歷史構成的,他們創造著「深圳速度」,也擁抱著「深圳溫度」。

這就是我們熱愛的城市。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充滿著韌勁和執著,創造出了一個驚豔的深圳,每個人,都不自覺的打上了這座城市的烙印,充滿著澎湃的激情和活力。

40年,鄧公在深圳畫了一個圈,靠著一代代深圳人篳路藍縷,才有了今天的深圳。

40年,這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奇蹟,今天這座城市再被國家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如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如何為全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探索新路?

每個城市都有適合它的奮鬥者,因為這一波熱錢炒作+供需失衡,深圳房價確實已經很高,生活成本很高,教育醫療資源稀缺,深圳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真心想留下來的人,都沒空去說不要說深圳這不好那不好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深圳之好,只有來過的人才會理解。如果你年輕時,不來深圳走一遭,不來感受一下這個城市,說不定以後會有點遺憾。

每天依然會有成千上萬的人拉著行李箱,從深圳北站和寶安機場踏上深圳的熱土,最後匯入科技園的洪流。

人會老去,深圳永遠年輕。

想要在一座城市留下來,離不開房子。現在的深圳限購政策確實很嚴,3年深戶+3年社保,消化完715新政前的網籤量,現在行情急轉直下。

深圳解決不了供應端的問題,只能通過暫時打壓需求來平穩樓市。

很多深圳中介門店都關門了,中介失業很多。至少接下來2年,深圳行情都會比較穩。未來2年的深圳樓市,可能就會像北京一樣。

但深圳還是值得你來,還是值得優秀的你為此努力在這個城市紮根。不管是為了事業的成功,還是房產升值實現階層躍遷。

在從歡樂港灣出來之後,我和朋友開車去了沿著前海、蛇口、深圳灣、科技園、留仙洞總部基地饒了一圈,路上見到的幾個標杆小區,我都打開貝殼告訴他實際掛盤價。

逛了一圈,我發現他經過前海和華潤城四期的時候,最激動。

那一刻,我想,這樣的深圳,怎麼可能不吸引年輕人來呢?

畢竟,奮鬥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生生不息的。

相關焦點

  • 被誤解的深圳光明土著:有人年分紅2000元,買不起光明一套房
    有人對「光明麥氏」羨慕嫉妒恨:也有人大呼「光明土著」其實並沒有那麼有錢。光明土著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南方樓事和幾個光明朋友聊了聊,最後得出結論:光明的土著,實在承擔了太多誤會!1同姓非同家族,身份證10位一樣很正常小曾是「根正苗紅」的光明土著,在光明出生長大,到廣州上大學,現在在深圳創業。當看到關於「麥式家族」的傳言時,他表示很無語:「很多村都姓麥啊,跟家族有啥關係?」
  • 百張照片揭秘瑪雅文明、印加風情、北美土著
    7月7日起,一場攝影展將亮相常博 百張照片揭秘瑪雅文明、印加風情、北美土著 常報全媒體訊 古老的城牆、縝密的曆法、精湛的石雕、奇妙的數字文字……7月7日至8月9日,「美洲原住民:瑪雅、印加和北美土著——傑夫·佛可思攝影作品展」將在常州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開展
  • Twitter上最有趣的30張歷史照片
    下面是Twitter頁面上最有趣的30張歷史照片。在這些古董照片中突出顯示的不僅僅是早已逝去的文物,而是無論時代如何,某些東西都會保持不變,比如對家庭的愛和維繫我們前進的關係。忠犬八公最後的照片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於1961年前往埃及,為他的妻子露西爾(Lucille)演奏時拍攝了這張標誌性照片。當被問及為什麼要為反對的宗教團體演奏時,他回答說:「夥計,我告訴你,那個喇叭。」指著他珍貴的樂器,「你看見那個喇叭了嗎?那個喇叭沒有偏見。」1960年代的伊朗女性
  • 深圳土著人均12套房網友直呼躺贏:天真!沒有「躺贏」的深圳人
    從而推測得出,深圳原住民數量約為41萬人,平均下來得出原住民人均12套房的結論。 並且舉例深圳土著坐擁幾棟樓,每月收租80萬元,渲染了外來務工者承受高房租的壓力的無奈,仿佛深圳房東就真的躺著收錢,人生贏家。
  • 這組數據有點扎心,深圳「土著」人均12套房,新深圳人90%沒房
    都說去北京不提官大,來深圳不提錢多,那麼在深圳, 一個「土著」可以擁有多少套房? 一個「新深圳人」多久可以擁有一套房產? 一年的工資又可以買多少個平方?
  • 用鏡頭記錄深圳40年變遷!75歲老人自學成才,數萬張照片成重要史料
    「用照片講故事」陳宗浩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哪怕退休了他也不服老,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有滋有味;在他家房間的牆壁上,擺放著很多他拍攝的深圳全景長卷。他家還放著很多根登山杖,這些登山杖都是他爬上山頂拍攝深圳全景時用的。
  • 網傳:深圳「土著」人均12套房!真相是什麼?
    昨天(9月9日)晚間時分,知名財經媒體報導稱:躺贏的深圳土著!人均12套房,半個月收租80萬!根據上述媒體(鳳凰網財經)發布的報導顯示:記者轉載了一自媒體(易簡財經)發布的文章,該自媒體作者利用自己推測的數據,得出深圳「土著」(原住民)人均12套房(小產權房)的「誇張」結論!
  • 深圳土著:深圳一年2.7萬億GDP,敵不過11大家族資產總和
    太有錢了,的土著!深圳一年2.7萬億GDP,敵不過11大家族的資產總和!深圳陳姓家族的最有錢!深圳,一座夢想的城市!實際人口是一個謎,沒人知道具體數字,有人說2000萬有人說2200萬!還有說實際管理人口2500萬!但,數量可以說非常少!據說只有二十多萬人。不過,就是這些本地土著以及最早來深圳淘金的廣東人,站在了深圳財富的最高峰!
  • 這些年,攪動廣州深圳樓市的潮汕人
    來自潮屬社團的統計,在廣州深圳兩地,已然聚集了超過500萬的潮汕朋友。敢為人先,吃苦耐勞的他們,在廣州深圳這兩座城市裡,留下很多屬於潮汕人的傳奇故事。在廣深樓市裡,潮汕客一直是一股非常重要的購買力量。01潮汕客出手,跟做生意一樣果敢公元2018年5月30日,一位戴著眼鏡的90後潮汕帥小夥,在繳納完500萬誠意金之後,跟著人群蹲在深圳招商雙璽的開盤現場的角落。這就是去年震驚全國的深圳「5000萬蹲」事件。在規定的2分鐘選房時間內,這位潮汕帥小夥第一個出手,選了套面積205平,總價1700萬的房子,成為第一位完成籤約的客戶。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
    在廣州生活兩周,哪怕是一個俄羅斯人都能很輕車熟路地跟你說一句,唔該,借借。然而就算在深圳生活兩年,你可能都聽不到幾句完整的粵語。不管是老深圳人,還是新深圳人。這種差別在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的對比之下異常明顯。在廣州,你每天大概能聽到至少7、8句「唔該」。只要在廣州待超過3個小時,至少都能像模像樣地在地鐵上偽裝成一個「老廣州」了。
  • 他用鏡頭記錄深圳40年變遷 75歲了還在拼命拍
    40年來,陳宗浩爬山涉水,風餐露宿,並通過並用360度全景式的接片方式記錄深圳的變遷,為記憶深圳留下了珍貴的圖片檔案。「可以說,我親眼見證了深圳從一個到處都是黃泥地、菜地、魚塘的小漁村,成長為國際化大都市,而深圳這40年的變化,通過我的鏡頭定格了下來。我感到很自豪。」陳宗浩說。
  • 重慶用28年追趕廣州,GDP五強城市大洗牌,下一個就是深圳?
    這幾年中國一直有四個一線城市的說法,就是北至廣州,南至深圳,因為他們的經濟是全國前四,但是,近幾年來,一個西部城市突破,闖入了這個行列,是重慶,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被擠出的城市是廣州,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廣州GDP為17475.86億元,同比增長1.0%,重慶為17707.10億元,同比增長2.6%,兩個城市的差距其實並不明顯,只有240億左右,但重慶這幾年發展很快
  • 月薪4000住千萬豪宅,部分深圳土著現狀,富人區裡住窮人
    文丨易蕭 審丨易桉深圳是我國城市群中頗具傳奇色彩,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發展成為全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成為與北上廣齊名的國際性都市,深圳突飛猛進的發展讓深圳成為了富人聚集地。說到深圳的富人區你又知道多少呢,不同於香蜜湖、福田這些老牌豪宅,深圳的南山雖處鬧市,但動靜分離,住宅區建造的鬧中取靜,密林、草坪、洋房、單行道,一切都顯得格外清幽。富人區的深圳土著很多深圳本地人都曾說過,有錢的都住在羅湖和福田,沒錢的窮人才住南山。
  • 這33張「2020年最重要的照片」,讓我相信生活即使荒誕,也總有堅韌與愛
    昨天我們徵集了大家「2020年最想分享的一張照片」,用來作為這看似糟糕的一年的留念。很慶幸地發現,大家都沒忘記記錄下生活可愛的片段。「欣賞末日的人往往會活得更好。」歡迎大家在這個2020年最後一個周一,一起看完這33個故事。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對新深圳人而言普通話就是本土語言
    不久前,深圳剛剛被宣布要建設成為先行示範區,消息一出,就衝上了熱搜。雖然這裡仍屬於廣東,但不得不說,深圳速度可是越來越國際化了,其中,最外在的表現之一大概就是語言多元。在廣州生活兩周,哪怕是一個俄羅斯人都能很輕車熟路地跟你說一句,唔該,借借。
  • 30張普利茲新聞獎獲獎照片,一張照片便是一個故事
    一個世紀以來,普立茲獎一直是新聞業的標杆,與美國社會一同經歷了戰爭硝煙、政治醜聞和錯綜複雜的社會問題。從最初的新聞獎,到後來設立的包括文學、藝術在內的綜合獎項,其影響力歷久不衰。下面是上世紀最著名的30張普利茲新聞獎獲獎照片,每一張照片就是一段歷史。1968年:「生命之吻」
  • 7年拍攝,3萬張底片,重現30年前武漢大學
    30年後的影像聚會2020年7月重返武漢大學同學30年後再聚首,用影像複製當年的青春時刻。武漢大學操場 (照片講述:王宏)上圖拍攝於1992年,大學實習期間。拍攝對象是一個女同學,為了完成校園的拍攝項目,同學們一起邀請了一個女同學擔任模特。
  • 「在深圳,我不敢講粵語。」
    @阿飛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統一語言是為了交流方便,所以普通話必須要學,但是那並不是要我們廣東人忘記我們自己的語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深圳土著經常說自己活得像個外地人,因為連他們自己也很少講粵語了。@晴子在深圳,每天就是吃不完的豬腳飯,燒鴨飯,白切雞飯,麻辣燙...@灰灰在深圳待了3年,其實也攢了一些錢,但總的來說,還是沒有在珠海這邊生活來得舒服,生活壓力太大了。
  • 深圳男子找了土著女友,女友不願意跟著回縣城,想買房壓力很大!
    深圳肖先生爆料,自己是某公司IT工程師,月工資25000左右,在深圳混了5年了,也談了女朋友,一直想在深圳買房,又感覺壓力很大,想叫父母支援點,父母在廣西老家務農又沒什麼錢,東借西借也才10萬左右,杯水車薪呀。
  • 55張偷拍老照片:1957年的裸體與熱吻!
    1956年底,在香港開往廣州的火車上,這是馬克·呂布拍攝的他在中國的第一張照片。1971年,北京,周總理和法國教育部長聊天時伸出兩根手指。周總理說:「我在法國只學到了兩樣東西,一個是馬克思主義,一個是列寧主義。」這個場景被馬克迅速抓拍了下來,成就了這幅經典的肖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