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看一張照片。
國慶期間,陪一個廣州朋友到歡樂港灣走走,當我們走到出口時,他被上面這張照片吸引住了。
然後中原中介看到我們盯著這張房源看,非常熱絡地遞上了名片:先生,這些都是寶中最火的「摩天輪房」,你有深圳房票嗎?
我朋友說:還沒有。
中介立馬接話:先生,這些住宅是要3年深戶+3年社保才能買的。
那天,站在歡樂港灣,看著對面前海豐富的天際線,我給他講桂灣、前灣、媽灣,和大鏟灣的規劃,他讓我給他拍張照,下次前海拍地的時候再來觀摩一下。
那天回去之後,他給我發了一句話:「只有足夠的優秀和努力,才能配得上深圳。」
他對深圳動心了。一個在廣州生活了30多年的土著,開始打算想在中國目前最有潛力的城市買一套房子,甚至未來幾年搬到深圳。
為什麼想來深圳?
因為這是年輕人聚集,包容開放充滿機會的深圳。
現在的廣深,除了聯動和協作,越來越趨於:深圳是全國的深圳,廣州是廣東的廣州。
廣州是本土文化和市井氣息,深圳是年輕包容開放的活力。雖然廣州有教育醫療文化歷史的優勢,但深圳的有的是創新和開放的氛圍,有更平等廣闊的發展機會。
40年了,它是一座我們越來越熟悉的城市,也是一座不斷變化給我們新鮮感的城市。40年的光陰變化,造就了一個令人驚豔的深圳。
深圳特區成立之前,這裡只有兩條小巷和200米長的小街,只有2個技術人員,一個是拖拉機維修員,一個是獸醫。
1980年8月26日,深圳正式成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
幾十年的建設中,一座座摩天大樓巍然聳起,一條條繁華的街道經緯交織,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拔地而起。1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有超1000棟。40年前的深圳而今天深圳科技工作者超200萬人。
2019年,深圳專利申請總量26.15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30.6%,連續16年排在全國大中城市之首。
GDP:
1979年,1.69億元
2019年,2.69萬億元
人均GDP:
1979年,606元
2019年,20.3萬元
地均GDP:
1980年,13.5億元
2019年,13.48億元
從單位土地面積創造GDP能力來看,深圳排名全國第一。
深圳進出口貿易
1979年,蛇口進步
五年前,前海飛躍
如今,全國大中城市的龍頭
深圳也是一座未來之城。40年,深圳人口從1萬,增長到今天超過2300萬人。深圳還是一座創新之城,當全球許多大城市都在深受老齡化困擾的城市,而深圳平均年齡只有32.5歲。
深圳這種城市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深圳的優秀,讓年輕人心甘情願在此奉獻青春,這依然是一片實現夢想的熱土。
在北上廣這些有土著的城市,大家都習慣了管有本地戶口的叫北京人、上海人、廣州人,而在深圳,在深圳工作的都默認把自己標榜為深圳人。這種開放包容的氛圍,全國獨有。
不要說深圳沒有文化沒有底蘊。
深圳的文化是鮮活而滾燙的,是由一代代「深漂」親手打磨而成的,是由40年風雲激蕩、短暫而足夠精彩的歷史構成的,他們創造著「深圳速度」,也擁抱著「深圳溫度」。
這就是我們熱愛的城市。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充滿著韌勁和執著,創造出了一個驚豔的深圳,每個人,都不自覺的打上了這座城市的烙印,充滿著澎湃的激情和活力。
40年,鄧公在深圳畫了一個圈,靠著一代代深圳人篳路藍縷,才有了今天的深圳。
40年,這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奇蹟,今天這座城市再被國家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如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如何為全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探索新路?
每個城市都有適合它的奮鬥者,因為這一波熱錢炒作+供需失衡,深圳房價確實已經很高,生活成本很高,教育醫療資源稀缺,深圳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真心想留下來的人,都沒空去說不要說深圳這不好那不好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深圳之好,只有來過的人才會理解。如果你年輕時,不來深圳走一遭,不來感受一下這個城市,說不定以後會有點遺憾。
每天依然會有成千上萬的人拉著行李箱,從深圳北站和寶安機場踏上深圳的熱土,最後匯入科技園的洪流。
人會老去,深圳永遠年輕。
想要在一座城市留下來,離不開房子。現在的深圳限購政策確實很嚴,3年深戶+3年社保,消化完715新政前的網籤量,現在行情急轉直下。
深圳解決不了供應端的問題,只能通過暫時打壓需求來平穩樓市。
很多深圳中介門店都關門了,中介失業很多。至少接下來2年,深圳行情都會比較穩。未來2年的深圳樓市,可能就會像北京一樣。
但深圳還是值得你來,還是值得優秀的你為此努力在這個城市紮根。不管是為了事業的成功,還是房產升值實現階層躍遷。
在從歡樂港灣出來之後,我和朋友開車去了沿著前海、蛇口、深圳灣、科技園、留仙洞總部基地饒了一圈,路上見到的幾個標杆小區,我都打開貝殼告訴他實際掛盤價。
逛了一圈,我發現他經過前海和華潤城四期的時候,最激動。
那一刻,我想,這樣的深圳,怎麼可能不吸引年輕人來呢?
畢竟,奮鬥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生生不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