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去北京不提官大,來深圳不提錢多,那麼在深圳,
一個「土著」可以擁有多少套房?
一個「新深圳人」多久可以擁有一套房產?
一年的工資又可以買多少個平方?
前不久,深圳市統計局及樂有家公布了一組工資和住房分布數據,卻讓不少人直呼扎了心!
撰文:蔥蔥
圖片:深圳統計局、樂有家及網絡等
01
深圳土著人均12套,
新深圳人無房者超過90%
前不久,深圳住建局和統計局公布了深圳住房的相關數據,截至2020年初,全市住房總量增加至約1082萬套(間)。平均下來每戶有1.13套,人均住房面積27平方米。
這1082萬套房子,其中小產權房有507萬套,保障房51萬套,工業宿舍183萬套,公寓等其他住房97萬套,單位自建房55萬套,而商品住宅只有189萬套左右。
有媒體進行了一個統計,數據顯示,深圳有41萬人是原住民,而深圳的小產權房卻多達507萬套,如果平均一下那麼深圳原住民人均就有12套房。
躺贏的深圳「土著」!不過,老鐵也別那麼扎心了,土著再多房產,畢竟也是少數,何況他們也是數代人在此紮根積累的結果呀!
還是看主流的「新深圳人」吧。住建局公布的大數據顯示,在深圳擁有一套商品房住宅的大概是143.5萬人,2套以上的有15.3萬人,而在深圳擁有3套及以上住宅的,大概是5.3萬人。
根據深圳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是1343.88萬人,而據深圳官員的披露,實際管理人口約為2200萬人。按照這個算法,未能在深圳擁有商品住宅的人佔到了92.6%。根據深圳房產的人群分布圖:
(1)有一套商品住宅,打敗92.6%的深圳人
(2)有兩套商品住宅,打敗99.1%的深圳人
(3)有三套及以上商品住宅,打敗99.8%的深圳人
其實,無房的你並不孤獨!
02
在深圳一年工資只能買2個平方
深圳的無房者佔了絕大多數,當然無房的原因有多種,人口湧入較快、房價不斷上漲、商品房供應偏低等。
還有一個扎心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平均工資,漲幅卻遠遠跟不上房價的步伐。
根據深圳統計局公示的數據來看,我們的年平均工資漲幅僅為121%,遠不及房價漲幅的一半。
深圳樂有家統計的數據,以二手住宅成交均價為例,10年間,均價從1.83萬元/㎡上漲至6.15萬元/㎡,漲幅高達277%。
綜合以上數據,10年前,不吃不喝,一年工資可以購買2.5㎡的新房住宅,或3㎡左右的二手房住宅。
但十年後的今天,憑藉工資收入人們能夠購買的房屋面積,整體縮水了。
2018年一年工資只能買不足2㎡的二手房住宅,比10年前少了1㎡,而新房住宅面積有所回升,或許是政策對新房價格一直實行管控的原因。
其實,不管是深圳原住民,還是新深圳人,都沒有躺贏一說。
深圳就是一個購房需求龐大的城市,城市吸引力很強,人口流入穩定,機會眾多,但同時也的確是一個缺地缺房子的城市。
但是,年輕就是最大的創造力啊,深圳人平均年齡才33歲,未來,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