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村長樓市頭條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些人,就出生在羅馬。
近日,深圳市統計局公布了《深圳統計年鑑—2019》。其中深圳的人均住房數據,讓不少人直呼:老鐵,扎心!
從第一層到第八層,看似第一層的那0.2%在金字塔尖,然而其實真正的大佬是在第八層的深圳本地土著們。
1、每戶1.13套,深圳本不缺房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數據,深圳住房總數已增加到1082萬套,平均下來每戶有1.13套。
從套戶比來看(套戶比是量住宅存量充裕程度的國際通用指標,一般認為其均衡線為1.1。)深圳的平均每戶套數尚且充裕。
但深圳的人均住房面積卻沒有達到標準。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數據,人均住房面積27平方米,並沒有達到國家和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原因如上圖顯示:深圳有小產權房、單位自建房或者沒有房子的佔比84%,約1850萬人。
2、一年41.22萬的人口流入
導致人均住房面積不達標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深圳人口湧入量實在太大。
在國民經略出品的2019主要城市人口增量中,深圳以41.22萬排名第二。
中原薈數據顯示,2020第二季度以來,深圳在人口吸引力指數TOP10的城市中,以16.886的人口吸引力指數高居榜首,同比排名上升2位。
來源:中原薈
在人口群體流入中,深圳18-34歲的青年人群佔比較大,高達76.3%,基本上為尚未有能力在深圳買房的人群。
來源:中原薈
這些源源不斷的人口輸入給深圳原住民房東帶來了巨大的收入。
有數據顯示,深圳共有1877個城中村,而這些城中村佔深圳住房面積的54%左右。
深圳有70%多的人,就住在散布於深圳各個位置的城中村中,而城中村中99%的房都是小產權。
這些城中村為一批又一批的新深圳人提供了價格合理的臨時住所,也保障了原住民房東的收入。
3、原住民人均12套房
據城管隊長數據,根據《深圳統計年鑑—2019》1980年特區成立前的31.7萬人口,按深圳每年人口自然增長率(0.8-1.9%),推測出現在原著民數量為41.2萬人。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深圳共有507萬套小產權房;
507萬÷41萬,由此得出原住民人均12套房的籠統結論。
4、原住民每月收租2.9萬
今年疫情期間,有深圳房東為租客主動減少半個月房租,損失80萬的事件上了新聞。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這位房東每個月光房租收入就有160萬,這讓很多網友直呼羨慕嫉妒。
來源:網絡
這樣靠收房租就可以腰纏萬貫的房東在深圳並不少見。
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2019年數據,深圳小產權住宅總面積約為2.6億平;深圳商品住宅平均租金為每月94.6元/平,小產權按平均租金一半計算。
總租金為每月123億/平,原著民數量為41.2萬人,人均收入為2.9萬/月。
而根據智聯招聘《2020夏季平均薪酬城市分布》數據,深圳白領平均工資為9600元,原著民人均房租收入為白領的3倍。
5、原住民人均資產1019萬元
根據《特區經濟》2020 Vol.378數據,深圳小產權住宅總市值為4.2萬億,以原住民41.2萬人計算,每人就擁有1019萬的資產,差不多是一個普通博士30年的工資。
6、拆遷誕生無數億萬富翁
收租,只是房東們日常獲取收益的簡單操作,但這並不是原住民心中最大的那塊蛋糕。
因為在深圳,還有很多「拆遷暴富」的傳說。
城市更新項目對原來業主、村民的「造富效應」,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人們對改造補償催生了多少富豪家庭的關注,遠超於更新項目本身。
南山區大衝村就是深圳城中村舊改的典型案例。
大衝村舊改最早始於2002年,被深圳市政府列為舊村改造項目的重要試點村之一。
2009年,華潤提出的補償方案終獲大衝實業股東代表大會通過,議定物業補償按建築面積1賠1,貨幣補償11000元/平,是當時舊改項目的最高補償標準。
大衝舊改指揮部的工作人員曾向媒體透露,共計有871戶大衝原住民可以獲得舊改補償,其中有超過一半的戶主原本在村裡擁有1000平的建築面積。
也就是說,若全部按照貨幣補償的標準,大衝村的舊改項目,一夜之間造就了超過400戶坐擁千萬身家的家庭。
根據鏈家數據,2015年初交付的大衝村首個回遷物業大衝城市花園,目前掛牌均價15.4萬/平。
這意味著,原來擁有超過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原住民,現在手上至少持有總額超過1.5億元的物業資產。
來源:鏈家
7、富者更富:更大的拆遷盛宴在後面
隨著城中村舊改的提速推進、深圳房價的上漲,原住民註定將被逐漸推上財富金字塔頂端。
而根據深圳出臺的棚改政策,明確指出,深圳未來棚改計劃從原定的30年縮短至20年。
同時,新的棚改政策,主動權掌握在政府手裡,對於拒不接受拆遷條件的,可以申請依法啟動強制程序,進行行政徵收和行政處罰。
這意味著城中村的拆遷改造要大大加速,由此受益的原住民也會越來越多,其所擁有的資產也將翻倍。
8、原住民出手搶新,甩人一條街
金錢永不眠。
上億身家的原住民當然不會只把眼光放在自家的小產權上,他們也喜歡把自己多到不行的閒錢用來買商品房做投資。
原住民不僅在小產權上是贏家,就連商品房認籌都要比外來人有優勢,上個月華強城積分認籌就是這樣。
由於小產權沒有房產證,那麼其實原住民和剛需一樣,都是「無房者」。在同是深戶的情況下,比的就是誰在深圳待得久。
然而原住民從出生起就在深圳,成年後積累的社保比外地來深工作的人口更有年份上的優勢。
如果是家庭買房者積分、夫妻均為深圳原住民的話,深戶的分數再累上兩人從年輕時期積累下的社保,對比在其他地方工作後再來深工作的人,在社保分數上有著不可逾越的年份優勢。
從華強城誠意登記名單中積分較高的前20名我們可以看到,認籌者身份證前六位數字多為440301和440306,多為深圳本地出生及寶安當地居民。
圖源:華強城市花園
根據以上數據,深圳原住民的富有可以說是富在現在,還富在將來。
只要深圳仍有大量的湧入人口,深圳原住民的財富資金鍊就永遠不會斷裂。
原住民作為深圳貴族,將永不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