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降龍羅漢(周星馳)與眾仙打賭,稱在凡間會令三名凡人於一定時限內為他人作出犧牲,否則他願再受輪迴之苦。伏虎羅漢化身和尚濟公來到人間,邊遊戲人間邊普渡為生的間隙,他選中被老天所罰的九世乞丐(黃秋生)、遭男人欺女人辱的妓女(張曼玉)、殺人如麻的大盜(黃志強)為實驗品。憑 借鬼馬機智巧妙安排一番後,濟公與三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而最終,九世乞丐與大盜被濟公感化作出為他人犧牲之舉,妓女更是一往情深愛上他,令他開始為是否自動放棄神仙身份留在凡間而煩惱。
張曼玉在她身上會有無限種可塑性。她可以是風騷入骨的金鑲玉,也可以是悲情厭世的阮玲玉,人物跨度之大,故事類型之多在同年齡的女明星中確實獨佔鰲頭。各個角色的磨礪讓她成為手握影后桂冠最多的女演員。可以說是花瓶女藝人轉型實力女演員最為成功的一位。看她的戲就是她的成長史,一點不誇張。
當九世乞丐朱大常表現出稍許的自尊的時候,濟公高興地大喊「誰說他沒有救?所有人都有救,上天聽好了,我贏定你了!」當神仙在天庭上討論,自私渺小有如螻蟻一般的人類的命運到底需要不需要救贖,降龍羅漢說:我相信不管人有多麼笨多麼無知多麼該死,都是......人間有情!結局的時候,降龍羅漢說:只要有愛,哪裡都是天堂。從周星馳玩世不恭的嘴裡說出來這些道理,似乎讓人覺得好笑,最後降龍羅漢變成了降龍尊者,一個完美的大團圓的結局。
片中的故事其實才是最精彩的。濟公一開始下凡間拯救世人只是想證明「他可以讓人改過自新」,證明「人間有情」。但是後來的故事證明:濟公單憑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能完成這個任務。九世惡人、九世野雞、九世乞丐似乎分別印證了嗔、貪、痴這三個佛家理念,從濟公的角度上來說,他用盡全身解數也無法拯救這三個人,無論他使用法術、進行說教都無法讓乞丐重獲自尊,捨身救人、夢境說教都無法讓妓女覺醒,而痛扁惡人也沒有讓惡人改邪歸正。這三個人的蛻變其實是因為自我覺醒
他身上最大的特色是那份悲憫和犧牲。他可以為了救回徒弟放棄自己的金身,也可以在最後時刻乾脆灰飛煙滅來拯救眾人(當然最後並沒有悲劇)。他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大愛。這種設定在神魔世界裡不是不可以,但比較難講清楚。 比如同樣是星爺的作品,《大話西遊》和今何在的那本《悟空傳》主打孫悟空的反抗和被命運束縛的悲涼,這是最有衝突力的設定,也最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到了《西遊降魔篇》,主人公變成了唐僧,主題精神也在往大愛和悲憫上走,但是說服力就弱了,總讓人感覺缺了點什麼。
他意識到了妓女喜歡自己,而只有面對自己喜歡的人,才能喚醒她內心之中的「廉恥之心」,所以他最後義無反顧的娶了妓女為妻。而妓女在面對他這個決定的時候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這一枝玉臂千人枕,半片紅唇萬客嘗,你不介意嗎?」而乞丐在濟公的法術失效的時候華麗的衣服變成了骯髒的乞丐裝,黃金變成了狗屎,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問妓女:「你不嫌我又髒又臭嗎?」
濟公代表佛陀的正法,及對他們慈悲的救度。在他的教導下,他們才慢慢地轉變,制止了惡性循環。也就是說我們凡夫只有依止佛陀的正法,在上師的教導下才有可能走向解脫。像濟公這樣的大菩薩一樣也在提升自己,他從天上下來時就有別的菩薩跟著一起來幫忙,也就是說救度眾生需要眾佛子互相幫助提攜,共成佛道。
整部片子,在我看來滿紙都是佛理哲學,成長的路才是最險惡難走的路,稍不留神就走岔了,這三人皆是不被愛,也不愛自己的,每一個都缺乏自信,自卑入了骨髓,而這些造成的是同為女人為難女人的人呢?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的人呢?還是缺乏關注忽視孩童的人呢?這些都是世事本來的錯,每個人生來總要承擔一些,成長境況如何,終究還是看自身,什麼時候強大起來,什麼時候不需要從他人眼中找自己的存在,什麼時候開始懂得自愛也就開始不怕孤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