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楊璞)秋天的秦嶺大地,一顆顆紅彤彤的柿子像燈籠一樣掛滿枝頭。而此時的江南,桂花還在秋風中陳釀。兩個月前,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管護師林亞娟受醫院選派,來到了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人民醫院開展對口幫扶工作,讓中醫護理在這個收穫的季節慢慢開花結果。
接好跨越千裡的中醫護理接力棒
縮短的是住院時間,提升的是患者滿意度
「一開始踏入這片土地,印入眼帘的是連綿不絕的山脈和煙霧繚繞的風景,帶著秦嶺特有的氣息撲面而來。」林亞娟談到剛到這裡的第一印象時說,這裡的民風很淳樸,患者對醫護人員都比較信任,因此開展起中醫護理工作來患者的依從性也比較好。
因為林亞娟是中醫專科護士,來到這裡後,被分配到中醫康復科做中醫護理幫扶帶教工作。
「新同事的熱情讓我沒有感覺到絲毫的陌生感,我很快接手了去年我院第一批援陝護理骨幹已經開展的部分工作。」林亞娟介紹,她來到科室後,根據科室現狀制定了新的培訓計劃,繼續完善了科室的各項工作流程,並且與護士長一起制定了規範的中醫護理記錄單書寫流程。
因為中醫護理是重點幫扶內容,林亞娟又對科室正在開展的中醫護理適宜技術進行了整理和考核,截至目前,科室開展耳穴埋籽、艾灸、中藥熱敷、中藥燻蒸等已超過了數千例。「有了中醫護理適宜技術的介入,較好地緩解了患者住院期間的不適症狀,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病區患者的滿意度也得到了較大提升。」林亞娟高興地說,她對科室全體護士的中醫適宜技術進行了考核,全都合格。上個月,山陽縣人民醫院護理部組織開展了第一期中醫護理知識培訓,護士們對中醫護理的學習熱情越來越高。
因地制宜,把當地土特產融入中醫護理食療教案
金秋十月,林亞娟趁著大家對中醫護理的學習熱情正濃,她又根據當地的特色飲食文化,繼續開展了一期中醫食療學的理論課程。
「這裡的飲食資源相對較少,平時的主要食物多是些玉米、紅薯、土豆等耐旱農作物,同時又受到地理位置和經濟基礎的影響,魚蝦類的水產較少,老百姓都習慣靠山吃山,所以常規的食療宣教之前在這裡開展的並不理想。」林亞娟針對這種現象,決定因地制宜,從零開始編制完全貼合當地情況的特色中醫護理食療學課程。
「課程內容不僅有食療的基礎理論,五色五味,辨體施膳。而且列舉出來的食療案例都是大家平時隨處可見的食物。滿大街可見的卡車上售賣的蘋果,大山裡挑出來的核桃,當地特色的豆腐……」林亞娟高興地說,大家在課堂上的反應踴躍而積極,好多同事都說,以為吃的好的,貴的才是食療食補,沒想到身邊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常吃的東西也有這麼多的功效,真是吃的貴不如吃的對呀!
在山陽縣人民醫院對口支援的兩個多月裡,林亞娟感受到了這裡人民的淳樸,感受到了對中醫的信任與認可,她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讓更多的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在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
據悉,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自2019年與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人民醫院籤訂對口幫扶協議以來,該院已先後派出三批中醫醫療及護理業務骨幹執行對口幫扶任務。主要從專科建設、技術指導、人才培養、遠程醫療、學術交流等方面,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資源優勢,紮實推進精準幫扶,進一步加強山陽縣人民醫院綜合能力建設,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來源:中國江蘇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