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化溼敗毒顆粒獲得首個海外藥品註冊批文,正式以藥品身份進入阿聯市場,中醫藥力量在全球抗疫中扮演重要擔當。
化溼敗毒方是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方藥「三藥三方」之一,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研發的中藥創新藥物。這支醫療隊是首批馳援武漢的國家中醫醫療隊,由中國中醫科學院組建,主要由西苑醫院和廣安門醫院共35名醫護人員組成,接管武漢金銀潭醫院南樓一病區,開闢中醫抗疫示範田。
戴著手套切脈,戴著護目鏡看舌象,疫情擋不住中醫人「望聞問切」。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全面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出中西醫結合救治「組合拳」,彰顯了中醫藥行業國家隊的擔當。
「中醫重新點燃了我生命的希望」
沒有中藥房,沒有中藥飲片和中藥顆粒劑,沒有中藥處方信息系統,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3天打了500多個電話,中國中醫科學院醫管處的史新華不斷聯絡,確保迅速搭建中藥保障供應平臺,讓醫療隊有順手的「武器彈藥」。
廣安門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邊永君查完房,就聽到護士的呼叫:「12床病危!」顧不得ICU的高感染風險,邊永君衝進了汙染區,和護士一道搶救轉運患者李某。隨後醫療隊配合遣方用藥,中西結合、力挽狂瀾,患者病情好轉。最終康復出院的李某感激地說:「中醫重新點燃了我生命的希望。」
一位83歲的老婆婆病情嚴重,「治病救人要緊!」西苑醫院副院長李浩拍板上中藥。用上血必淨中藥注射劑,肺部炎症改善……醫護人員從死神手中搶回老人的生命。一名中年患者感覺上不來氣,總是反覆按鈴呼叫護士,測血氧飽和度最高達96%。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王健判斷,患者屬於急性焦慮狀態,應該加強心理治療。王健使用系統脫敏的方法,明顯改善了患者焦慮情緒,患者很快治癒出院。
伴著武漢明媚的春光,中醫國粹閃耀荊楚大地。兩個多月的抗疫奮戰,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用仁心仁術承載起百姓的生命之託,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接管南一病區42張病床,累計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158名,新冠肺炎治癒出院140名患者,其中純中藥治療88例。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防治新冠肺炎專家指導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說:「中醫首次整建制接管一個獨立的病區,成功開闢了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的戰場。中醫與西醫協力合作,共同防控疫情。」
「尋找中醫藥療效的高級別循證證據」
仝小林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他認為,面對大量患者,不能僅靠醫生一個個診脈開方。仝小林與當地專家團隊聯合研究了一個通治方——寒溼疫方(武漢抗疫1號方)。武昌區率先在社區發放中藥,中醫藥從預防、治療到康復全鏈條幹預,築起了阻斷疫情蔓延的「防火牆」。
隨著臨床救治病例的增加,中藥作用初顯端倪。西苑醫院呼吸科主任苗青說,新冠肺炎最大的特點是溼,溼毒是貫穿整個疾病始終的核心病機。溼邪瀰漫三焦,因此要按照三焦的不同部位,因勢利導,祛除邪氣。
西苑醫院ICU主任楊志旭發現,由於藥量不到位,導致一些重症患者療效不是很理想。他建議,根據患者病情,增加用藥頻次和用藥量。醫療隊專家商議之後,將部分患者日均服藥次數改為3次或4次。調整藥量後,臨床效果明顯提升。
為更好獲得第一手病例相關信息,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攻關組緊急設計開發了舌診圖像採集APP和問診系統;同時緊急開發出社區信息採集系統,及時獲取醫學觀察期人群中醫診療信息。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說:「每天從醫院回到駐地,團隊馬上著手整理一天的病案。」前方將病人症狀、體徵、舌脈、體溫等診治要素和實時治療情況上傳,在武漢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呂誠負責與後方開展科研工作的溝通與協調。
黃璐琦說:「尋找中醫藥療效的高級別循證證據,有利於優化臨床方案,提高中醫藥臨床救治效率。」
邊救治、邊總結、邊優化,醫療隊擬定優化形成了「化溼敗毒方」,在核酸轉陰和症狀改善方面效果顯著。3月初,化溼敗毒方經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為北京市第一個治療新冠肺炎的醫院製劑。由方到藥,化溼敗毒顆粒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門針對新冠肺炎開發的新藥。3月18日,化溼敗毒顆粒成為我國首個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試驗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新藥。
「感謝中醫,我是中醫救的」
南一病區收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佔比高,既往基礎病複雜,併發症多,給護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辨證施護和中醫非藥物療法成為破解難題的兩大法寶。護士依據醫生的辨證分型,從生活起居、飲食調護、情志護理等方面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新冠患者常伴有胸悶、心悸、胃脹的症狀,隊員們手把手地教患者穴位按壓技術。他們還製作視頻發給患者學習,便於患者迅速掌握和準確定位。中醫非藥物療法解除患者病痛,不少患者在親身體驗後,變成了中醫粉絲,連連誇讚中醫的博大精深。
在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廣安門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郭敬舉著擴音器在400名患者面前宣講中醫藥知識,王微、閆蓓、徐明等護士在每一名患者床頭粘貼APP二維碼。她們每日輪換進艙,耐心指導患者完成症狀錄入,一趟趟下來,她們的嘴唇乾裂,汗水早已浸溼了防護服,共完成700餘人的數據採集工作。
患者老周住院期間,醫療隊員不僅用心為他治療,還通過發簡訊、寫紙條、畫畫不斷鼓勵他。老周出院前激動地說:「感謝中醫,我是中醫救的,以後要好好保護中醫人給我的命。」
大疫如大考,考出中醫人的責任與擔當。中國中醫科學院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弘揚仁心仁術,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貢獻中醫力量,成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短評
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國中醫科學院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逆行出徵,挺進武漢金銀潭醫院。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中醫首次整建制接管一個獨立的病區,成功地開闢了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的戰場。實踐證明:只要有陣地,中醫就能有作為。
面對疫情,全國中醫界同舟共濟,盡銳出擊,交出一份漂亮的「中醫答卷」。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心,只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歷久彌新的中醫藥一定能更好地惠及世界。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