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的無「膽」英雄——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

2020-12-24 中國文明網

  從寒冬到暖春,從危難到平安,從眉頭緊鎖到笑顏舒展,4月16日下午5時許,從武漢發出的高鐵列車平穩停靠在天津站的站臺上,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和兩名助手走出列車,激動地向迎接他們的人群揮手致意。自今年1月27日隨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馳援湖北以來,72歲的無「膽」英雄張伯禮堅守抗疫一線80多天,用忠誠與奉獻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張伯禮

  「山河春滿盡滌殤,家國歡聚已無恙。兩月敢忘江城苦,十萬白甲鏊戰茫。黃鶴一眺三鎮秀,龜蛇兩岸千裡黃。降魔迎來通衢日,班師辭去今歸鄉。」在隔離期間,回首戰「疫」經歷,張伯禮創作了這首《歸辭》,以表達自己凱旋後的心情。

  「共產黨員要永遠衝鋒在第一線!」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1月27日,正在天津指導疫情防控的張伯禮,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急召至武漢,成為專家組成員之一。

  古稀之年,臨危受命。17年前,抗擊非典前線,他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荊斬棘。「疫情面前,我是醫生,是戰士,更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要永遠衝鋒在第一線!」抵達武漢後,張伯禮馬不停蹄、不懼危險,深入醫院、社區,會診病患、調查疫情、籌建方艙、調製處方……

  剛到武漢時,疫情大面積暴發,大量患者湧來。實地走訪多家醫院後,張伯禮發現,各大醫院的發熱門診裡聚集了幾百號病人,看診排長隊、化驗人擠人、CT檢查人滿為患。走廊裡,輸液的病人與排隊掛號的人混在一起。更讓人揪心的是,醫院裡一床難求,不少確診患者根本住不進來。

  「這種狀況不改變,將為後續防控和治療帶來巨大壓力,會進一步加速病毒的傳播,必須果斷採取措施。」張伯禮心急如焚。

  當晚,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召開的會議上,張伯禮提出,必須馬上對病患分類分層管理、集中隔離,將發熱的、留觀的、密接的、疑似的「四類」人員隔離開來,對確診患者也要把輕症、重症分開治療。

  面對疫情蔓延,如何減少病死率、提高治癒率,需要大智慧。研究了一輩子中醫藥的張伯禮一直在思考,他說:「中醫是蒼生大醫,治病救人幾千年了,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財富,是無價的瑰寶,一定能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建中醫方艙醫院,張伯禮是主要倡議人,並被任命為江夏方艙醫院的名譽院長。進駐江夏方艙醫院的是來自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五省市三甲醫院的中醫、呼吸重症醫學、影像、檢驗、護理等專業的209名專家,與江夏區中醫院現有醫生進行混編,成立醫療團隊。

  如何將各方精兵強將擰成一股繩,五指攥拳出擊?張伯禮身先士卒。

  2月12日他率隊進駐醫院,2月14日17時30分,收治首位新冠肺炎患者,到3月10日休艙,江夏方艙醫院共收治567名患者。

  新冠肺炎沒有治療經驗可循,臨床沒有特效藥物可用,集中面對如此巨大數量的患者群,張伯禮率領的中醫「國家隊」壓力山大。他走到病床前了解患者的情況,帶領專家組研配藥方。他和北京中醫醫院劉清泉教授共同研製的宣肺敗毒顆粒(抗冠II號方)治療500例輕症和普通型患者,發熱、咳嗽、乏力症狀明顯減輕,CT影像治療後顯著改善,臨床症狀明顯緩解,無一例轉為重症。除了改善臨床症狀,也能改善相關血液細胞分類計數和免疫學指標。

  病人零死亡、零回頭、無一轉為重症,醫護零感染。張伯禮帶領中醫「國家隊」在江夏方艙醫院的實踐,為治療新冠肺炎提供了又一個參考方案。

  「我與武漢人民肝『膽』相照了!」

  「愚頑常思聆父訓,草茅未敢忘國憂。」2月2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執行院長張磊記錄下自己馳援武漢前的心跡。

  張磊是張伯禮之子,就在兩天前的凌晨,他剛接到「父訓」:「如果上級批准你來武漢,不必來看望我,你直接到『紅區』去,那裡更需要你!」這是張伯禮剛做完膽囊摘除手術第二天,在武漢協和醫院病房與兒子的短暫通話。

  2月15日凌晨,張伯禮膽囊炎發作,腹痛難忍,中央指導組的領導強令他住院治療。2月18日,張伯禮被推上手術臺,做了膽囊摘除手術。手術之前,照例要徵求家屬意見,他說:「不要告訴家人了,我自己籤字吧!」畢竟這個時候在武漢病倒了,他怕老伴兒擔心。麻醉過後,他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助理讀疫情通報,並打電話詢問江夏方艙醫院的情況,接聽醫護人員打來的求教電話。

  「心裡極度恐懼!」當時遠在天津的張磊,用6個字描述得知父親手術後的心情。「手術很成功,但術後父親的雙腿出現血栓,必須臥床一周。我不放心,就讓我同在武漢的師弟幫忙照顧。」

  就在這一周,張伯禮成了最不聽話的病人。「聽師弟說他術後第3天就恢復了工作狀態,只有晚上才回到醫院輸液。這個『老頭兒』只要一投入工作,那就誰也勸不動他。作為晚輩、也是學生,我們是既感動、又心庝。」張磊說道。

  除了負責治療的醫護人員,直到接受央視《面對面》採訪時,張伯禮才公開了術後雙腿出現血栓的病情,此前連他的學生都不知道。他怕當時說了動搖軍心。「在這期間國家中醫局一直往回趕我,讓我回天津去。說你那麼大歲數了,又有病,萬一出點意外怎麼辦?」張伯禮回答道:「絕對不可能!戰役剛打響,怎麼能撤離前線!」

  受父親影響,張磊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懇請奔赴湖北抗疫一線。此後,他又通過電話、微信、書面材料等途徑,多次表達自己的強烈願望。張磊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像父親一樣,在抗疫第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

  後來,組織批准了張磊的請求,他如願以償前往武漢,在江夏方艙醫院負責感染風險高的取咽拭子工作。他在日記中寫道:「今天第一次進艙,多少有點手忙腳亂。平日光跟別人說不要緊張,但輪到自己時卻難以做到。幸運的是,順利完成了6個小時的工作,並帶著兩名隊友開了醫囑,取了咽拭子。經過嚴格的出艙環節,走出醫護人員通道時全身已經溼透……」

張伯禮(左一)深入「紅區」了解患者病情

  雖然同在武漢,父子倆卻很難見上一面。直到方艙休艙那天,張磊才見到消瘦的父親。他心疼地對父親說:「爸爸,我為您感到驕傲!是您和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堅守,讓我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榮幸的是,在您的鼓勵下,我也成了這其中的一員。願櫻花爛漫時,我們可以站在武大的校園裡合影留念,共慶勝利。」張伯禮拍拍兒子的肩膀微笑著說:「好好幹!這回我把膽都留在了武漢,我與武漢人民肝『膽』相照了!」

凱旋後的張伯禮(中)和兩名助手受到熱烈歡迎

  3月19日,張伯禮迎來了72歲生日。同一天,武漢新增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現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歸零。張伯禮說:「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此時,他已經在抗疫一線持續奮戰了53天。53天裡,張伯禮不分晝夜、挽救生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老共產黨員的忠誠與擔當。

  「醫生心裡要始終裝著大愛!」

  張伯禮身上有多重身份──院士、校長、中醫大家、白衣戰士、敦厚長者、嚴父嚴師,但他時刻銘記,自己的第一身份還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就是為黨和人民工作。

  中醫進方艙後,張伯禮更忙了。他白天指導會診,晚上開會、研究治療方案,甚至細化到具體病例,親自開方。學生們勸他:「您每天太忙了,有些事就讓我們幹吧!」「帶兵打仗,哪有不上前線的道理!醫者仁心,醫生心裡要始終裝著大愛,要始終把病人放在心上!」張伯禮從來不聽勸,穿上防護服,病房裡一待就是幾個小時。

  「您把舌頭伸出來,我看一下。」隔著護目鏡,張伯禮為患者看舌相,然後伸出手,為患者把脈。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不到病房、不接觸病人,怎麼了解發病規律,怎麼談得上與病毒戰鬥?這也是張伯禮堅持一定要親臨一線的原因。

  有的患者氧合水平比較低,有時好不容易升上來又降下去了,一直在波動。張伯禮臨床問診,讓醫生給他們注射生脈、參麥注射液,服獨參湯。一兩天後,病人的血氧飽和度就穩定了,再過一兩天,氧合水平就上去了。

  對重症患者,張伯禮強調治療方式要中西醫結合,以西醫為主,中醫輔助,但是輔助有時也起關鍵作用。在臨床診療時,張伯禮發現,對重危症患者要果斷、及早使用中藥注射劑,早用、大膽用,往往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病人痊癒出院,張伯禮發現,他們中有一部分還有咳嗽、憋氣、心悸、乏力等症狀,於是建議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醫院建立了新冠患者康復門診,專門管理治療這部分病人。

  在中國工程院和有關單位支持下,張伯禮又牽頭組織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市中醫院共同為湖北被感染的醫務人員搭建了一個健康管理平臺,追蹤他們的健康狀態,以中西醫結合的幹預方式,幫助他們更好康復。

  疫情在世界各地暴發後,3月25日,由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針灸學會主辦的「國際抗疫專家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二次課程舉辦。張伯禮以《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冠肺炎——中國方案的亮點》為題,介紹了對新冠肺炎病毒的認識、病情發展過程、中醫抗疫的歷史、中醫對疫病的認識、流行性病學特點、中醫的優勢等。重點介紹了江夏方艙醫院的成功模式和中草藥、中成藥及中藥注射劑對不同階段病人的療效。在答疑環節,張伯禮還解答了醫生關切的9個問題。

  海外華人如何做好防疫?4月10日,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舉辦網絡交流會,邀請張伯禮介紹了中醫藥抗疫經驗,講解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方法和優勢。截至4月上旬,他先後參加了WHO、世中聯等十餘場視頻在線會議,向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學生開展中醫藥抗疫經驗分享,以及與多國開展中藥科研合作和中藥臨床試驗等工作。(作者:耿 堃 張立平 單位:天津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懷進鵬到天津中醫藥大學調研
    昨天,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到天津中醫藥大學調研,先後查看了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醫藥研究院,並與人民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座談交流。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於立軍一同調研。
  • 抗疫院士:我把膽留在了武漢,這下真的是和武漢肝膽相照了
    張伯禮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國際工程院院士。年逾七旬的他,在疫情爆發後,臨危受命,大年初三便奔赴戰場,參與到「武漢保衛戰」工作中。兩個多月的抗戰,張伯禮不僅留下了「中藥治療新冠」的重大研究成果,還留下了自己的膽。
  • 天津中醫藥大學:喜報!
    天津中醫藥大學常豔旭、張文濤分別榮獲天津青年創新能手、天津青年創優能手榮譽稱號第二屆「天津青年創新能手」「天津青年創業能手」「天津青年創優能手」名單揭曉,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研究員常豔旭榮獲天津市創新能手榮譽稱號,第一附屬醫院肝膽科主治醫師張文濤榮獲天津市創優能手榮譽稱號。獲獎數量位居天津市前列。
  • 天津籌拍大型紀錄片《千年中醫藥》 張伯禮院士出任總顧問
    新華網天津7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 日前,大型紀錄片《千年中醫藥》顧問受聘儀式在天津中醫藥大學靜海校區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正式授聘為該片總顧問,天津中醫藥大學學術專家團隊正式授聘為該片學術顧問團隊。
  • 【大戰大考 記錄2020】中國力量 中國擔當
    今年10月5日,張伯禮在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保康醫院坐診。2020,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荊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國。為全球抗疫貢獻著「中國信心」「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他就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1月18日,臨危受命擔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的鐘南山登上從廣州開往武漢的高鐵,為的是查明在武漢報告的一種未知的「新型肺炎」。敢醫敢言,84歲的鐘南山以實際行動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提出的防控策略和救治措施挽救了無數生命。
  • 中醫藥深度參與疫情防控 一線專家開出「扶正祛邪」方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亦表示,「中醫藥治療發揮的核心作用正是有效降低轉重率,特別是在早期介入,能顯著降低輕症病人發展為重症病人的機率。」  「在中醫體系看來,新冠病毒是一種『疫病』範疇,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中醫都把人看作一個整體加以辨證施治」,吉林省支援武漢前線副總指揮、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冷向陽教授說:「通過扶助人體的『正氣』來抵禦病毒的侵襲,是中醫抗疫的重要理念」。
  • 中醫藥?玻璃拔罐具國際標準天津制定
    內容提要:從市教委獲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日前正式發布中醫藥國際標準《中醫藥——玻璃拔罐具》,該標準由天津中醫藥大學郭義教授領銜,孟向文教授、楊毅副教授、趙雪副教授等組成的針灸標準化研究團隊主導制定。
  • 南昌大學校友曾安平教授當選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近日,南昌大學78級無機化工專業校友、漢堡工業大學終身教授、生物過程與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德國華人教授學會主席曾安平教授當選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成為該院首位當選的德籍華人院士。獲多項國內外獎勵及榮譽稱號,包括中國國家(海外)傑出青年基金 (2001年),中國旅德化學化工學會和德國化學學會的最佳中國博士生導師獎(2017年), 美國化工學會(AIChE)食品,醫藥及生物工程部2019年會獎,天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 方方要求張伯禮院士道歉!人家奮戰一線時,你在幹嘛?你道歉了嗎
    在5月14日,方方發文要求張伯禮院士向自己道歉!方方在文中表示,「我記錄在此。等著張先生的道歉。或許近期他不會,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他會,如果他尚有基本的常識、判斷以及良知的話。我不知道張先生有什麼偉業,但是這張圖將會是他一生的汙點,唯有道歉可以洗去這個汙點。」方方為何要求張伯禮院士道歉?
  • 來電科技獨家入駐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構建便民充電服務
    來電科技獨家入駐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構建便民充電服務 近日,共享充電寶開創企業來電科技獨家入駐大型綜合性中醫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患者及陪護人員提供安全便利的手機續航服務。
  • 熱烈祝賀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教授在膚康設立工作室!
    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膚康總院長呂忠生教授(原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共同出席揭牌儀式。  石學敏院士為國內針灸學科帶頭人。  此次,「國醫大師石學敏傳承工作室」的引入,旨在加快膚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中醫藥學術精髓傳承工作。
  • 張伯禮出任大型電影紀錄片《千年中醫藥》總顧問
    》顧問授聘儀式在天津中醫藥大學靜海校區會議廳舉行。 授聘儀式之前,天津北方電影集團和《千年中醫藥》項目負責人提前趕赴天津中醫藥大學,拜訪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並就現代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的意義等採訪張伯禮院士,成為該片寶貴素材。
  • 一片冰心付清茗——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
    浙江在線11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中國是茶的故鄉。千百年來,中國人種茶、飲茶,向世界傳播著茶文化。讓中國茶走向世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一級研究員陳宗懋功不可沒。  在杭州梅靈南路的一片茶園邊,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記者在一間辦公室裡見到陳宗懋。
  • ...大會及參會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抗疫英雄瀏淑君等內蒙古團隊
    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代表的部分發言嘉賓前海國際傳媒中心美麗的大鵬灣生物醫學國際論壇十一月在深圳市大鵬新區召開一、論壇主題為體現論壇時代特徵三、論壇規格及規模為確保論壇高規格、高質量舉辦,論壇已確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論壇做主旨演講。
  • 「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到天津一中開講「抗疫精神 文化自信」
    url:https://m.gmw.cn/2020-10/20/content_1301697861.htm,id:1301697861  致敬 時代楷模 抗疫英雄【「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到天津一中開講「抗疫精神文化自信」】時已深秋,暖陽融融,美麗的校園顯得十分靜謐,天津市第一中學、天津益中學校全體師生在等待著張伯禮院士的到來
  •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寬嚴相濟 讓學生在我的肩膀上前行
    有文字記載的疫病,大的疫病有300多次……」9月1日,在《開學第一課》上,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向廣大中小學生講述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同疫病做鬥爭的過程。  今年,是張伯禮從教第三十八年。自1982年在天津中醫學院畢業留校以來,他始終要求自己站好三尺講臺,不負「教師」這個稱謂。  張伯禮對待學生,總是「寬嚴相濟」。
  • 王忠林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李元元座談
    長江日報訊(記者華智超)9月26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與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元元等院士專家座談。王忠林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各位嘉賓表示歡迎,感謝大家多年來為武漢發展所作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