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拷問:兩岸打不打?這得看臺灣

2021-02-08 臺海網

1月3日,一名新華社駐臺記者發表了一篇駐臺工作期間的感言。他在文中說,常被臺灣朋友問到的問題是「你覺得兩岸會打起來嗎?」而提出這個宏觀而重大問題的,有相識多年的臺灣朋友,有見面不足半小時的臺灣同行,還有路邊的飯店老闆。有人甚至開玩笑說,你們「撤回」大陸前告知一聲,我們也好買機票撤離。作者稱,他們的發問,一開始讓其措手不及,不知如何作答。但被問的次數多了,其回答多半是「這得看臺灣」。

是啊,兩岸之間是否會發生衝突,這確實要看臺灣,臺當局的所作所為才是能否引發兩岸衝突的根源。



近年來,因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而導致兩岸關係嚴重倒退、臺海局勢緊張,但大陸方面為廣大臺胞謀福祉的決心絲毫沒有改變,不斷推出一些對臺有利的政策。

2020年5月,大陸多部門聯合推出「惠臺11條」,助力臺企發展,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推動力。2019年11月,國臺辦聯合相關部門推出惠臺「26條措施」,包括為臺企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以及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惠臺26條措施」宗旨與2018年2月推出的「惠臺31條措施」一脈相承,都體現出大陸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的政策。

2021年開年,福建省作為對臺工作的前沿即向臺企臺胞送上重磅大禮,公布首批225條同等待遇清單,清單內容豐富,包括經濟、社會、文教、便利化等四個領域,再次體現大陸方面為臺企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誠意和善意。

在新冠疫苗接種問題上,大陸也是先利好臺灣民眾。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020年12月30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朱鳳蓮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人群安排,優先考慮進口冷鏈、物流、口岸、國際和國內交通運輸等領域感染風險比較高的人群,這些優先安排人群包括臺灣同胞。新冠疫苗上市後,在大陸臺胞的預防接種工作,同樣會做出妥善安排。

政治層面上,1月1日,中國大陸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及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長張志軍1同時發表新年賀詞,都聲稱大陸今年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但不忘重彈「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兩岸統一是歷史大勢」等論調。有臺胞認為,大陸在當前疫苗還非常有限情況下,將臺胞納入優先接種人群行列,充分體現了兩岸一家親。

在大陸不斷釋出善意的情況下,臺灣能否領會,能否接受,真的要看臺灣的了。



蔡英文上任後,不承認「九二共識」,否定「一中原則」這讓兩岸關係急轉直下。



在民間層面,阻止兩岸交流,禁止口罩出口大陸、禁止兩岸婚姻家庭孩童回臺、禁止陸生返校、查禁講述大陸抗疫的兒童繪本、排拒大陸疫苗……只要和大陸相關的,一個字「否」。這讓兩岸的裂痕日漸加深。

在經濟層面,臺不斷為兩岸跨境投資設置障礙。臺經濟部2020年12月30日公布了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規定,陸資持股不得超過30%,且要「逐層認定」。

在政治層面,臺灣一味地挾美自傲。如今,拜登政府若轉向,不再給民進黨當局餵食興奮劑,利用「臺灣牌」來對抗大陸,美臺關係就會直轉直下,到時,受損的是臺灣。而到時,臺灣就失去與大陸對抗的資本和條件。

軍事上,臺灣不斷強化軍事能力。一是不停地向美國購進武器裝備,今年還多次購進進攻性的武器。而近來,又要試射反導系統,目標直指大陸。報導稱,繼2020年12月25日在臺東及屏東九鵬兩地試射「無限高」飛彈後,臺「中山科學研究」陸軍打算在1月7日-8日試射「無限高」飛彈,範圍涵蓋300公裡遠的宜蘭。軍方分析人士認為,射擊有可能為宜蘭發射靶彈,九鵬試射試驗彈,不排除為「天弓」增層型,另一是九鵬直接發射,為「雄風」系列飛彈。軍事專家認為,無論是「天弓」還是「雄風」,都是臺灣「中科院」的反導系統的驗證能力測試,這次距離拉長,也符合模擬大陸飛彈來臺灣時的實境。

臺當局的民意的管控也是十分嚴密。去年10月,臺灣南部有公務人員用餐閒聊時談起:「大陸哪天真打過來怎麼辦?」有在場者回答:「那就投降啊!」結果閒聊人員被上級部門約談。但無論怎麼管控,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並不認同兩岸開戰,尤其是一些青年表示在開戰時不會加入,因為他們對「為誰而戰」不清楚。

有句俗語叫「不作死,不會死」,這句話相當適用於臺當局,臺當局應該明白,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如果臺當局不顧民意,不解大陸善意,一意「獨」行,等待的必將是大陸的武力統一。所以說,兩岸是否開戰,真的要看臺當局。



臺灣防務部門日前搶先為解放軍軍機做了一次「年終總結」。據島內綠媒報導,臺防務部門發言人史順文在12月31日對外公布,今年解放軍軍機「侵擾」臺灣西南空域的架次達380多架次。

此前,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曾針對相關問題回應,解放軍在臺海地區組織實戰化演練,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是對外部勢力幹涉和「臺獨」勢力挑釁的嚴正回應。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中國任何一塊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事實上,2020年對於解放軍軍機行動報導最為密集的就是島內綠營媒體。這些綠媒幾乎每日都會在報導中提及解放軍在臺海周遭訓練的機型、飛行高度、架次等信息。這些細節信息僅憑媒體力量難以獲取,背後顯然有特定政治勢力有意「放風」。民進黨當局、臺軍、綠營媒體相互勾連,成為解放軍軍機動態的「粉絲群」和「宣傳站」。

這樣做的原因一方面是渲染大陸所謂軍事威脅,繼續鼓譟島內民粹情緒;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也想藉此轉移島內焦點,企圖讓臺灣民眾把目光從含瘦肉精美豬進口、防疫漏洞、經濟沉悶等「敏感議題」上移開,投身到所謂「抗中保臺」之中。

但這種渲染動作越多,民進黨當局暴露的「漏洞」就越大。因為其無法迴避的關鍵問題是,解放軍為誰而來、為何而來?當前臺海形勢複雜嚴峻的根源是民進黨當局與「臺獨」分裂勢力勾連外部勢力不斷變換手法進行謀「獨」挑釁,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嚴重損害兩岸同胞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嚴重地破壞臺海和平穩定。

「臺獨」政客妄圖通過輿論操控,抹黑大陸,註定無法得逞。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軍在自己家門口進行演訓活動,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可以說,解放軍380多架次的行動,每一次都是為震懾「臺獨」勢力而來。解放軍行動的頻次和力度,也將隨著「臺獨」活動的變化而變化。若「臺獨」想飈車,就一定讓它「翻車」。


來源:綜合中國臺灣網、國防時報

編輯:張薇

相關焦點

  • 新華社在臺記者遭遇「年度之問」:兩岸打不打?
    常被問到的第二個問題,主要來自臺灣同胞:你覺得兩岸會打起來嗎?提出這個宏觀而重大問題的,有相識多年的臺灣朋友,有見面不足半小時的臺灣同行,還有路邊食肆老闆。有人甚至開玩笑說,你們「撤回」大陸前告知一聲,我們也好買機票撤離。他們的發問,一開始讓我措手不及,不知如何作答。被問的次數多了,我的回答多半是「這得看臺灣」。
  • 臺灣名嘴:大陸打臺灣 61萬個小時都打不下來
    3月11日晚,在《驚爆新聞線》的政論節目中,資深媒體人王瑞德談到薩德時表示,大陸如果打臺灣,確實是幾個小時的事兒,70年算一算,是61萬個小時,「61萬個小時你都打不下來。」說完這話,還特地強調自己不是挑釁。
  • 「聯美抗中」保不了臺灣!美國會為臺灣打一場必輸的戰爭嗎?
    俗雲,好男不與女鬥;然雙英對決,你來我往,隔空交戰,炮火猛烈。馬英九先是批評蔡英文拒絕承認「一中憲法」架構下的「九二共識」,把臺灣推向戰爭邊緣;蔡英文則反嗆馬英九,在「主權」議題上「卑躬屈膝」,對「民主價值」不吭一聲,無法換來和平。
  • 暴打港毒!這些大叔大媽挺身而出打得好,看一次絕對不過癮!
    國臺辦14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安峰山就近期兩岸關係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記者:日前有「港獨」分子又赴臺灣「播獨」,有臺灣民眾反映強烈並斥責他們是漢奸賣國,讓他們滾回香港,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謝謝。
  • 蓬佩奧算盤打得精,幹涉港臺,也要看大陸讓不讓
    不過,這胡說八道背後的心思倒是很明顯,近段時間,美國政府打「臺灣牌」的力度的確是越來越重了。 對此,有專家表示,美國就是挑戰、挑動兩岸敏感神經,這是考驗兩岸智慧的時候。 那麼,在2021年,兩岸關係走向何方?是否能翻開緩和改善的新頁?咱們不妨從影響兩岸關係的因素略作分析。 影響兩岸關係的因素,首先是兩岸雙方,即大陸因素和臺灣島內因素。此外,還有外部因素,最主要的是美國因素。
  • 臺灣學者:中國大陸「打」臺灣方式很多 不見得是戰爭
    臺灣學者:中國大陸「打」臺灣方式很多,不見得是戰爭。(圖片來源網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過後,兩岸關係也沒有和緩跡象。臺灣政治大學學者嚴震生在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表示,兩岸之間已經完全沒有回頭路,未來10年至20年,中國大陸一定會對臺灣採取強硬的作法。嚴震生觀察,臺灣內部因為自己市場小、薪資水準無法提升,優秀的年輕人或比較有國際觀的人,都出去工作,剩下來留在臺灣的人就更「仇中」。未來10年至20年中國大陸一定會「打」臺灣。
  • 臺灣播客遭山東小夥靈魂拷問!哈哈哈……
    近日,臺灣播客街頭採訪大陸遊客,反遭一小夥靈魂拷問,這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面對臺灣播客「我們為什麼不能努力往臺灣自己的方向去走」的問題,該小夥不假思索地「打臉」,「(兩岸)遲早要統一,你們自己發展了二十多年還這麼差,還努力啥啊?你去大陸看一下。」這段視頻中,大陸小夥懟「臺獨」的話,可謂句句扎心。
  • 兩岸快評:打掉「夜問打權」,蔡當局難以高枕無憂
    民進黨當局和島內一小撮「臺獨」勢力害怕兩岸走近走好,害怕兩岸民眾相互了解,融洽親情,這會讓他們刻意製造兩岸敵意的假象不攻自破,因此他們就想用那種「拆橋」「毀路」的手段來阻止兩岸之間相互了解,來割裂兩岸同胞的親情紐帶,對那些能夠客觀報導大陸真實情況和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媒體,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大肆進行抹黑抹紅,煽動圍攻,現在更公然伸出黑手,進行打壓和迫害、升高兩岸對抗。
  • 臺灣女孩一句話揭穿主流民意:不打就臺獨,打過來就喊祖國萬歲!
    鄭重提醒:近期,被「取關」嚴重,為防你被取關而失聯,請提前關注「俠客棧」臺灣的所謂的主流民意,真的就是臺獨嗎?近日,一段來自對岸的視頻,一名臺灣女孩用輕鬆、調侃的口氣就徹底揭穿了這個民意! 對於記者所問的「所以你還是認為不要打仗」的問題,女孩說:而且我們的阿兵哥不是都在掃地嗎?現在當兵的不是說叫喔,我都在拔草啊!
  • 「港獨」分子在臺灣被打:來一次打一次! 國臺辦這樣回應
    記者:日前有「港獨」分子又赴臺灣「播獨」,有臺灣民眾反映強烈並斥責他們是漢奸賣國,讓他們滾回香港,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謝謝。  安峰山:任何形式的「臺獨」和「港獨」都違背包括臺灣同胞和香港同胞在內的兩岸同胞的主流民意,也違背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理所當然應該遭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堅決反對。
  • 臺灣「大選」後的兩岸關係
    蔡英文的得票率是57.13%,得票數8,170,186票,達到臺灣地區領導人自選舉以來得票數的歷史最高點(1996年李登輝581萬票,得票率為54%;2008年馬英九765萬,得票率為58.45%)。3.
  • 大陸用實力「打了」臺灣一巴掌!
    中國經濟開始復甦 中國用實力打了他們一巴掌 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很多人不看好中國的發展,甚至唱衰中國市場,但這段時間裡,中國用數據狠狠打了他們一巴掌
  • 「解放軍打過來了」?臺灣年輕人一早被頭頂「戰機」嚇破膽!
    (圖源: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導】臺北市區上空早上約莫六、七點間,出現「戰機」高速掠過,不僅發出「轟隆隆」巨響且戰機不只一架,讓不少臺北民眾大一早被吵醒,嚇破膽以為兩岸真的開戰了!據中時電子報、聯合報等臺媒報導,這是臺軍幻象等戰機在為「雙十」預演做路線勘查,並非特殊狀況。對此,臺灣網友直言,臺灣年輕人沒經歷過戰爭,光看到一架戰機就反應這麼大,那還敢整天嗆大陸?
  • 他竟歡迎解放軍打臺灣,蔣經國當年看走眼了!
    隨後又質疑:「中國(大陸)敢打過來嗎?」 這個人就是90歲的辜寬敏。 當年,蔣經國曾經感謝他從日本回到臺灣,「共商國是」。但此人一輩子走在臺獨路上,一會兒罵大陸,一會兒罵臺灣地區領導人(李陳馬蔡都被他罵過了)。與「半世辛勤為兩岸」的同父異母的胞兄辜振甫相比,他走上了一條「一生心願是臺獨」的不歸路。
  • 又打「臺灣牌」?美國利用法案「反中護臺」
    導讀:「臺灣牌」一直是美方政客牽制中國大陸的手段之一,近些年來,民進黨當局看不清當下發展的大趨勢,破壞曾經建立的兩岸互信,使得兩岸關係極度降溫,而在此特殊之際,美國有關部門依然頻打「臺灣牌」,牽制中國大陸發展。
  • 從這三份兩岸民調看見臺灣民眾內心真實的想法
    十一國慶和中秋這八天假期裡面,本是兩岸同胞舉國歡慶團聚的日子,但是在這段日子裡,島內有兩家媒體民調的出現卻是令人擔憂和震驚,一家是臺灣《聯合報》連續十年不間斷做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另一份則是《東森新聞雲》跟隨時事熱點對於近期臺海緊張局勢做的系列民調。
  • 「悶」字當選海峽兩岸年度漢字:兩岸民心向上,溝通之門自然敞開
    隨著啟動儀式舉行,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的年度漢字推薦環節正式開啟,面向海內外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界的代表性人士或2020年度新聞人物徵集其心目中的年度漢字。11月24日至12月8日將開啟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的網絡投票,12月11日在臺南正式揭曉今年的兩岸年度漢字。
  • 年度「金曲」唱盡兩岸
    蔡依林昨晚奪得年度歌曲獎同樣走過30載歲月的金曲獎,其「年度歌曲」(金曲獎獎項名稱)代表了臺灣當年的社會氛圍,有一些也反映了兩岸走勢和時代特徵。讓我們來簡要回顧一下部分「年度歌曲」——這是1989年「臺灣區運動會」(註:我只加了個引號,別的沒動,當時真的是這個名字)運動會主題曲。
  • 臺灣學者:兩岸情勢40年來最危機,臺灣卻完全麻痺
    臺當局陸委會副主委、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在論壇上表示,現在學者都說兩岸關係是空前的緊張,包括美國CIA的前局長、參謀會議前主席,軍事大將領跟情報頭子聯合發表的一篇文章,說明年1月拜登要上臺這段時間,解放軍有可能一舉攻臺。可是臺灣現在好像舞照跳、馬照跑,感覺是天下太平。「現在是兩岸情勢40年以來最危急的時候!」
  • 美國無所顧忌打「臺灣牌」 是真的瘋了?|北京觀察
    1978年12月16日發表的《中美建交公報》明確指出,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美方應該言而有信,不得以任何藉口曲解和背離。重點哪裡是在臺灣啊!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匡宇分析稱,蓬佩奧挑在此刻做出驚人舉動「十分危險」,但並不令人意外。而這「不意外」才是更值得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