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鬼腳七
電影唯一的作用是讓生活變得比電影更有趣
近期最讓影迷們興奮的事情無疑是《正義聯盟》終於要推出扎導導剪版了。
2017年上映的《正義聯盟》作為DC宇宙的「復聯」,集合了DC漫畫中的五位超級英雄,上映之前話題和熱度都相當足,但是結果卻遭遇了滑鐵盧。
當然這事兒也不能完全怪導演扎克·施耐德,畢竟作為一位「導剪版專業戶」,他此前有好幾部作品都遭遇了導剪版遠好過上映版的現象。
於是,在粉絲的千呼萬喚之下,《正義聯盟》的導剪版終於要來為扎導力挽狂瀾了(但願)。
對此,上周小萬專門寫了一篇→千呼萬喚的《正義聯盟》未閹割版,會口碑反轉嗎?
導剪版真的有那麼神奇,能讓一部「爛片」起死回生嗎?
也未必。
除了扎導以外,電影史上最著名的靠導剪版「翻身」的作品或許要數雷德利·斯科特的《天國王朝》了。
這部作品如今是雷德利·斯科特眾多代表作之一,但是當年上映的時候可是受盡了嘲笑,不僅口碑可憐、票房撲街,還順帶坑慘了奧蘭多·布魯姆和伊娃·格林。
其中的原因,在於這部作品的上映版本片長144分鐘,雖然已經不短了,但是對於這部史詩大片來說,實在有點捉襟見肘。
影片中不僅大量情節被刪去,人物動機、情緒的鋪墊也模糊不清,導致口碑惡評如潮。
但是《天國王朝》導演剪輯版則長達194分鐘,比起上映版長了近一個小時。
在這多出來的時間中,兩位主要人物的故事線都完整無缺,人物立體。觀眾也能對整個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在導剪版裡,《天國王朝》的真正面貌才顯現出來,也才能一舉成為影史名作。
為什麼電影公司非要「瞎剪」導演的作品呢,當然也不是沒有理由,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出於市場因素考慮。
一部時長過長的電影,勢必會影響觀眾的選擇,即使這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時長過長也會影響在電影院播放的場數,造成收入減少。
再加上好萊塢的「製片人中心制」,能對剪輯有發言權的大牌導演屈指可數,所以拍完素材之後,最後會被剪成什麼樣,導演就做不了主了。
影史經典《美國往事》美國公映版只有139分鐘,導剪版為229分鐘
等到影片發行DVD,如果影片質量不錯,或許導演會得到機會在碟片裡附上按照自己意願剪輯的一個版本,這就是「導剪版」。
對於大多數導演來說,導剪版更多只是一個心理滿足,或者是給死忠粉絲們的一份禮物。
畢竟,在比上映版多出的幾分鐘裡,可能增加的只是一些細節或者致敬,亦或是導演準備的其他故事結局。靠導剪版「大逆轉」的,還只是少數。
《蝴蝶效應》導剪版比公映版多7分鐘,展示了故事的其他結局
比較自己喜歡的影片各個不同版本有什麼不同,收集不同地區的版本,是一個資深影迷的樂趣所在。
不過,也不是所有導演都那麼想出「導演剪輯版」,比如大衛·芬奇,如今已然是大師級別導演的芬奇,在1992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新人,他得到了執導《異形3》的機會。
現在看起來,能在雷德利·斯科特和詹姆斯·卡梅隆之後接手這個系列,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了。
不過當時的大衛·芬奇在拍片過程中與製片方產生了巨大矛盾,最終不僅沒有參與剪輯,甚至至今也不承認這部自己的長片處女作。
大衛·芬奇心目中的《異形3》究竟是什麼樣,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別說導剪版,芬奇甚至拒絕評價和討論這部影片。
無論對於《異形》系列的粉絲,還是大衛·芬奇的影迷來說,這無疑都是巨大的遺憾。
圍繞著「剪輯權」,製片公司和導演們爆發過無數的「戰爭」和口水仗,製片廠除了要考慮市場因素,也要考慮導演的觀念是不是過於另類,或者觀眾們更想看到什麼樣的故事,甚至要尊重大牌的主演演員的意見和喜好。
不過,製片廠也並非都是「不懂藝術」,只會篡改導演意圖的無知商人,歷史上當然也有製片廠剪輯出的版本不錯的例子。
最經典的當然要數《美國X檔案》,這部作品的導演是託尼·凱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當年在影片上映之前,導演和新線公司發生爭執,認為製片方的剪輯不符合他的原意,要求從海報上刪掉自己的名字。
新線公司最終拿出的上映版,是由剪輯師和主演愛德華·諾頓一起剪輯的,據說導演不滿的原因之一也是愛德華·諾頓奪取了剪輯權之後給自己增加了戲份。
事情真假我們無法確認,但是當年影片確實就這麼上映了,託尼·凱耶也沒能如願「不署名」(因為違反導演工會的規定)。
《搏擊俱樂部》
但是影片上映之後,口碑相當喜人。
當時還只是小有名氣的愛德華·諾頓不僅一舉拿下奧斯卡影帝提名(這是他至今為止唯一一次提名),也成功晉升一線,隔年就出演了《搏擊俱樂部》,名利雙收。
而反觀託尼·凱耶,在《美國X檔案》之後,他十餘年間沒有執導過什麼值得一提的作品,直到2011年才憑《超脫》重回大眾視線。
阿德裡安·布洛迪主演的《超脫》
當年如果由託尼·凱耶來剪輯《美國X檔案》會怎麼樣?不知道,或許那也會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但是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可能也會失去《搏擊俱樂部》《面紗》和《無敵浩克》了。
其實正是這樣,在「導剪版」的背後,是導演和製片公司的不斷較量和相互妥協的過程,導演有自己的藝術追求和表達意願,但也可能陷入自我的世界無法自拔;
製片公司背負著投資和市場的壓力,但他們也力圖將作品的優勢最大化。
在這場還會持續下去的較量中,充滿不甘心、遺憾和後悔,但是也誕生了無數經典的作品,這正是電影這門藝術的迷人之處吧。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鬼腳七往期文章】
點擊即可閱讀
一代科幻之神,連代表作都沒有?!
新時代的《康熙王朝》,何時能看到?
是時候安利這位潛力女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