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6歲的康惠忠是浙江金華高峰新材料管業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作為管材生產班組的班長,他在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任勞任怨地為班組成員分擔一些工作。記者採訪他的時候,這個農民出生的老員工並不善於用過多的話來形容自己所做的工作,他只是說:「如果讓我做一個工作,我肯定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但是要我說,我還真的說不出什麼來。」
以賣菜為生的他,因徵地來到了高峰管業
在沒來高峰管業當工人之前,康惠忠是一個以種菜賣菜為生的農民,家裡2畝不到的耕地都用來種蔬菜,可以說,賣菜是康惠忠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當時我們都是自己把蔬菜種好,然後拿到菜場去賣。」對於康惠忠來說,賣菜這個活幹得可一點也不輕鬆,「每天早上,我都要起個大早到田裡去採摘新鮮的蔬菜,拿回家洗乾淨後,再運到菜場去賣,一年下來,收入也就才幾千塊錢。」但賣菜的辛苦對於這個肯吃苦的男人並不算什麼,至少夠一家人吃飽穿暖。
2003年,因為發展經濟,新獅街道一帶列入了開發範圍,也正是那一年,康惠忠家的耕地加上山地不到10畝的土地都被徵用了。這下可好了,以賣菜為生的康惠忠仿佛一夜之間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沒有辦法,賣不了菜,我就只能開始在家附近的廠裡找工作。」恰巧那時候高峰管業正在招工,康惠忠抱著試試的心態前去面試,「沒想到經過簡單的面試之後,他們告訴我可以來上班了!」就這樣,康惠忠由一位賣菜的農民成為了高峰管業的一名員工。
「他做事,我放心」
進入高峰以後,康惠忠便從最基層幹起,當裝卸工、搬運工、產品下線工人、對管子進行分類……幾乎把車間裡的所有工作都幹遍了,問他進廠裡工作感覺如何?不善言辭的康惠忠坦言:「累,這個工作可比種菜要累……」
說起自己剛進廠時的情景,康惠忠說:「作為農民出生,剛進廠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懂,都要從頭開始學。」每個機器要怎麼操作,自己的工作要怎麼做才會效率更高?每個星期廠裡組織員工進行培訓,康惠忠總是邊聽邊用筆記下,回來之後再慢慢研究;遇到不懂的問題,他總是會跑到師傅跟前去問。「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很多剛開始不會的,時間久了也就會了。」這句輕描淡寫的話,旁人聽起來很是輕鬆,但其中付出了多少努力,也只有康惠忠自己心中知曉。
在康惠忠的人生字典裡,有兩個字很重要,那便是「吃虧」。作為新人,康惠忠總是很樂意去多做點工作;當自己的工作完成之後,他總是會主動去幫同事做一些事情;自己還不會的東西,康惠忠會在廠裡多花點時間向師傅多學點……在同事眼裡,康惠忠是一個話不多,做事勤懇的人;在領導眼裡,他是一個做事讓人放心的人,「他做事,我放心。」這是康惠忠所在的車間主任俞越中對他的評價。
「吃虧是福」果然是至理名言
進廠整整已經有10個年頭了,「吃虧是福」這句至理名言在康惠忠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身為班組組長,康惠忠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從來都不敢鬆懈,因此花在工作上的精力也比之前多了不少。康惠忠的上班時間是三班倒的,每次交接班的時候,他總要向上一個班組組長了解車間裡的情況;自己下班了,他便會仔細向下一個班組組長交代好情況,才能放心地離開。無論是接班還是交班,康惠忠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機器設備是否有問題,如果有,他便會第一時間向領導匯報,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在班組成員中,康惠忠無時無刻都起著一個帶頭作用,每到吃飯的時候,康惠忠都會讓手下的同事先去吃飯,自己一個人看著所有的生產線;遇上公司的突然培訓,即便是休息時間,康惠忠也都是二話沒說就往單位趕……他總說:「讓我多幹點活沒關係的」。
採訪康惠忠的時候,他身上沾滿機車油的褲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原來,康惠忠的工作不僅僅只是做好每條生產線的巡檢工作,還有就是如果生產不同型號的管子,康惠忠需要幫忙換模具。換模具的工作可一點都不簡單,髒倒是其次,最難的便是要面對230℃以上的高溫。「我們換模具的時候一般有專用的手套,但是手套只能保護手,很難保護到手臂,你看我手臂上這一個個燙傷的傷疤就知道了。」康惠忠順勢將工作服往上撩起,在他手臂上的傷疤可以說是「舊傷未愈,新傷又起」,深深淺淺,好不明顯,但對於這,康惠忠也只是笑笑說:「這並沒有什麼」。
如今的康惠忠已經從剛開始的「門外漢」發展成為了班組的業務骨幹,已經連續幾年被評為優秀職工。多年來,康惠忠邊工作邊學習,潛心專研PE管材生產工藝技術,取得了突出成績。由他提出的機頭起機切割料當場清潔化處理措施,推廣至全廠,年節省成本50餘萬元。他所帶班組團隊合作精神強,其班組的起機效率非常高,相比其他班組的起機花費時間要節約40%左右,而且經其調整的產品壁厚均勻,精度高。提高的不僅是康惠忠的業務能力,還有他的工資。康惠忠告訴記者,自己剛進廠的時候,每個月的工資只有500元,現在已經有幾千元一個月了。
自土地被徵用以後,康惠忠在高峰一幹就是10年,對於他來說,高峰就是他的第二個家。從康惠忠的口中記者了解到,目前他的妻子也在高峰上班。身為高峰人,康惠忠和妻子在高峰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做著自己的工作,為高峰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鄭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