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變局中呵護中日關係向好發展,以「緣文化」開展民間交流

2020-12-27 澎湃新聞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辭職,下任首相的角逐已正式拉開序幕。9月8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正式開始。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和前幹事長石破茂3人報名參選。目前獲得自民黨內5個派系支持的菅義偉處於優勢。由於自民黨在日本參眾兩院佔據多數席位,其總裁將自動成為首相。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兩國關係經過1978年-2008年第一個三十年相向而行的發展後,進入了2008年-2018年長達十年的戰略調整期,2018年兩國關係開始轉圜,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但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襲擊人類社會,給中日關係造成了嚴重的衝擊。當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在不斷上升,尤其隨著中美關係日漸緊張,日本的不確定性也開始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日本首相更迭,繼續維護中日關係向好發展的勢頭?

當中日關係在政治、軍事外交等領域受到外部強烈幹擾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推動對日民間交流來呵護、鞏固中日關係,確保中日關係在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激蕩下能相向而行,以共同維護亞洲的和平與發展,至關重要。要做好這個工作,客觀上需要我們有新思維,新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開展中日民間交流,要從東亞的邏輯起點出發,用我們自己的理論和概念來指導外交實踐。

構建東方底蘊的民間交流理念和話語

民間交流也可以稱為民間外交或人民外交,是中國在對外關係上的一個創舉,一般來說,它有兩重含義:(一)指中國外交的人民性;(二)指中國獨創的一種國家對外交流方式。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這一具有濃厚中國特色的對外交流方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我們自己的話語體系。

隨著近一二十年,西方的公共外交理論被大量地介紹引入到國內,具有中國特色的淳樸的民間外交被悄然西化,漸漸納入到了西方話語體系之中,開始按照西方公共外交理論來對其進行再定義,被更多地賦予了權力、制度、媒體、話語等物質性的邏輯解釋。中國特色的民間外交被西方的公共外交「收購」的直接結果,不僅導致了學術界的混亂,而且也使得我們失去了自己的話語體系,迫使我們不得不大量地引用西方公共外交理論所提供的分析框架和概念去思考和建構。

好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又首次提出了另一個新概念——人文外交,後又改稱人文交流,這是對民間外交或民間交流在理論上的一次重大提升,也是對西方公共外交理論的一次糾偏和突破。這一概念的提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維框架,和一個具有無限想像空間的實踐操作平臺。

人文交流作為中國對外交流的一種新理念,是從中國的外交實踐和經驗中提煉出的,是知識體系的一種自我創新,而對它的進一步詮釋和發展,則需要放到中國的話語體系和邏輯體系中加以展開,更多地賦予其本土概念和學理內涵,使之具有中國的學術品格,從而自覺成長為能與西方平等對話的理論平臺和體系。

國內著名國際關係理論學者秦亞青教授提出了國際政治的關係理論,「關係」作為一種新的理論範式,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

西方也講關係,但西方所關注的關係更是一種空間性的關係,也既是基於空間政治學意義上的物的關係,表現為科技,權力和制度,並以此來定義國家間關係,影響著兩國間的外交,是一種強弱大小的權力分配和對行為的制度規範。

而中國所強調的關係,是一種時間性的關係,是基於歷史政治學意義上的一種人的關係,表現為緣分和義理,並以此來定義國家間關係並深刻地影響著國與國的外交,是一種視國際社會如命運共同體的思維和對人的內在精神的道義規範。

「緣」是關係的最高範疇,也是一個充滿了歷史人文內涵的概念,在擁有豐富「緣文化」資源的東亞地區,以「緣」為紐帶展開人文交流,可以使中日民間交往變得有血有肉,充滿歷史底蘊和現實活力。

以中日間的「五緣」為抓手

開展人文交流要有抓手和實踐路徑,基於關係理論的「緣文化」視角,可以為我們提供這樣的一種路徑指南。我們認為,以緣為紐帶為抓手開展民間交流,是一個有效的實踐路徑,可為中日人文交流開闢一個新天地。

1、開展以「親緣」為紐帶的人文交流

中日之間歷史交往悠久,積澱豐厚。各種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今天依舊還在深深地影響著兩國。據歷史記載,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攜帶「五穀子種」,乘船泛海東渡,成為迄今有史記載的東渡第一人。

如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在各種場合公開地說自己是徐福的後裔(編註:在日語中,羽田和秦的發音相同,都是hata),羽田曾於2002年專程到連雲港市贛榆縣徐福村祭奠。他多次表示,羽田家族來自中國,祖先是徐福。羽田的多次尋親訪華,就是以親緣為紐帶展開中日人文交流的典型案例。

具有這種類似血緣聯繫的日本名人人數不少,可以開發利用的資源十分豐富。可以說每一個相關的家族和氏族都可以向上追溯幾百年上千年,開展以親緣為紐帶的中日人文交流,具有不可抗拒的獨特歷史魅力和巨大的親和力。

2、開展以「地緣」為紐帶的人文交流

中日一衣帶水,地緣相近,彼此對長期生活的地域環境和地緣交往有著深刻的記憶和認同。日本作為島國,對大陸有著一種特殊的想望,如對古城長安,洛陽,對蘇州的寒山寺,以及古老的絲綢之路等。在島國和大陸之間千百年來基於想像和歷史體驗所形成的千絲萬縷的地緣聯繫和流傳下的各種歷史故事,是我們開展以地緣為紐帶的中日人文交流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其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記憶與想像,甚至是每一個古書記載的細節和場景,對日本國民都會有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3、開展以「神緣」為紐帶的人文交流

中日兩國有著豐富的神緣資源,以此為紐帶可以加深精神層面的相互理解。如中日都是佛教大國,可以以佛教為紐帶開展友好交流;中日同屬儒教文化圈,對孔子有著相同的崇敬和愛戴,通過祭孔等活動,可以密切兩國之間的人文聯繫,增進人民之間的感情; 2006年6月,河北省秦皇島市曾舉辦中日韓三國民間舉行公祭,紀念秦始皇求仙派遣徐福東渡。這一活動以「祈福、和平」為主題,通過挖掘望海民俗,祈求世界人民健康長壽,中日韓人民友誼世代相傳。

4、開展以「業緣」為紐帶的人文交流

所謂業緣呈現為人們在職業、行業、產業、學業、事業等方面的緣份關係,是一種同行、同事、同學等人際溝通的系統。中日都具有相同的業緣意識,尤其是日本,業緣意識很強——先輩與後輩的關係,同學關係,上下級關係等等。

中日之間業緣資源十分豐富,有著非常廣闊的施展空間。在此僅舉一小例,如以留日學生為主體,可以開展以業緣為紐帶中日同學之間,以及中日同學與老師之間,以及與大學之間的人文交流。

筆者在留學日本期間,曾得到日本大企業關西電力公司的關照,提供非常便宜的公司社員宿舍,至今感恩。關西電力公司也存有留學生的名單和聯繫方式等,如能以此為紐帶開展日本大企業與中國留學生之間的人文交流,就是一個可以講給所有人聽的美麗而感人的故事。

類似的業緣紐帶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可以去開發尋找,為中日人文交流提供豐富多彩的關係支撐。

5、開展以「物緣」為紐帶的人文交流

所謂「物緣」是以物為媒介而發生關係併集合起來的人群,這對日常生活中充滿了禮尚往來應酬的中日來說,是最熟悉也容易理解的一個相互交往與互動的方式。

中日要廣泛地挖掘這方面的資源,大力推進以物緣為紐帶的各種人文交流。在傳統的文化技藝領域,如花道、書道、茶道、歌舞伎、和歌、圍棋等;在日常生活領域,有傳統料理、服裝、器皿、飾品等;在傳統的祭祀領域,有廟會和各種祭祀活動活動等,還有存在於社會歷史文化層面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

總之,中日人文交流要基於東方的關係理論,基於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緣關係,並以此為紐帶、依託、平臺、支點和路徑,來展開我們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這種深入骨髓的人文交流,會極大地激發起兩國人民相互交流的熱情和渴望,會因其獨特的魅力和吸引推動交流不斷地深化,並最終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為作者在上海市友協舉辦的「推動上海對日民間交流專家座談會」上的發言,授權澎湃新聞發表,本次發表略有修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靳飛:民間交流是中日兩國間的變壓器
    對於中日民間交流,他作為參與其中的一員,都有著怎樣的感受呢? 靳飛撰文就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我們推送給大家。1924年梅蘭芳先生第二次赴日演出,期間生了急病,到今井醫生那裡看病。醫生為他專門配藥,悉心調理。病好後,梅蘭芳想要答謝他。今井醫生推辭不過,說喜歡中國的景泰藍袖扣,想請梅蘭芳替他帶一對。後來中日間爆發戰爭,梅蘭芳直到1956年才再次前去日本演出。
  • 【僑情】推助民間文化交流創新 中日首屆紅白歌賽春晚在京都古寺舉行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為第一屆「中日春晚——紅白歌抗疫大賽」發來熱情洋溢的賀信。賀信表示,「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相通,藝術交流已成為帶動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紐帶,也留下了許多歷史佳話,成為兩國人民共同的美好回憶和精神財富,由衷期待本次活動能夠通過歌聲增進友好,傳遞力量,助力大家驅散疫情陰霾,為雙方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發揮積極作用。」
  • 「中國節2019」大型中日民間交流活動在東京開幕
    9月21日至22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在東京代代木公園舉辦"中國節2019"大型中日民間交流活動。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日本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日本外務大臣政務官中山展宏等對華友好人士出席了開幕式。
  • 朱鋒:中日關係離全面改善還有多遠
    自2018年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東京再度舉行以來,在中國政府和社會積極改善中日關係的誠意推動下,兩國關係出現一些實實在在的回暖和發展態勢。中日雙方已原則商定習近平主席明年春天應邀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這將在近10年停滯之後再度實現中日首腦互訪;中日執政黨之間高層交流也已經恢復。
  • 中國發布丨徐麟: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規劃新時代中日關係
    論壇主題為「疫情後的國際秩序與中日兩國的作用」,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倡導支持、中國外文局和日本言論NPO共同主辦。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作主旨演講,他表示,16年來,作為中日兩國高層次官民互動交流的重要平臺,「北京-東京論壇」凝聚了一批批不忘友好初心,共謀合作發展的有識之士,他們為增進兩國民心相通、促進中日關係改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解曉東現身谷村新司東京演唱會 中日音樂文化交流又添新風向
    解曉東現身谷村新司東京演唱會中日音樂文化交流又添新風向6月6日,中國著名音樂人解曉東造訪東京,恰逢日本國寶級歌唱家谷村新司及其所在的ALICE樂隊時隔六年後再次在東京舉行的「ALICE AGAIN 2019-2020無限挑戰OPEN GATE演唱會」,解曉東當晚現身觀看演唱會,並進入後臺探班,與谷村新司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溝通交流,並在中日兩國音樂人交流的話題上達成共識
  • 中野良子—《追捕》電影中的「真由美」、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1969年自常滑高等中學畢業後進入大映公司的表演技術研究所學習,次年進入三 船製片社。1970年從影,初期較多扮演青春少女角色,後戲路拓寬,能演各種女性角色。主要影片有《如花的情死》、《追捕》、《野性的證明》、《遙遠的跑 道》等。80年代以後,中野良子逐漸淡出影壇,投身文化交流,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她曾50多次來華,並在秦皇島建立了一所中野良子小學。
  • 「第三屆日中教育文化交流研討會」在東京舉行 兩國青年暢談中日友好
    人民網東京3月4日電(許永新)3日下午,由公益財團法人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三屆日中教育文化交流研討會」在位於東京的日本教育會館舉行。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代表理事黑田文男、日本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顧問、前日本參議院副議長輿石東在研討會致辭,日本眾議院議員近藤昭一進行了演講。
  • 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六提「穩定的中日關係」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王毅此行促成中日兩國達成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其中包括啟動兩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擴大地方交流合作,增進兩國民眾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百聞不如一見」,垂秀夫在採訪中引用中國俗語,希望兩國人民切身了解對方,增進民間情感。「我們為了向中國朋友介紹日本做了很多宣傳工作,但我認為還是遠遠不如讓民眾自己親眼去看。」
  • 廉德瑰:中日關係應有更大戰略格局
    美國的政局影響著中美關係,中美關係則影響著中日關係,同時日本的政局也對中日關係產生影響。菅義偉內閣和他的前任一樣,小心地謀求著在中美之間的平衡。眼下,東京一邊貌似得到了拜登「協防釣魚島」的承諾,另一邊卻撇開印度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國家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亞洲發展的潮流不可阻擋,日本也不能誤了這班「公共汽車」。大變局下,中日關係將如何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將會怎樣,值得深思。
  • 對話山東丨中日會展業對接交流洽談會舉行
    陳彤在致辭中表示,山東與日本隔海相望、一衣帶水,合作源遠流長。日本是山東省第三大外資來源地、第五大貿易夥伴。會展業是山東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山東省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發揮著更加積極的作用。
  • 日本老移民成中日民間大使 自己開拉麵館(組圖)
    本報記者 陳杰 攝 資料圖片  日本老移民成中日「民間大使」  「北京大姐」大久保洋子自費籌辦文化展覽,推動中日兩國民間交流  3月12日,日本大地震後的第二天,去往東京的國際航班上,很多中國記者遇到了一位名叫大久保洋子的「大姐」。
  • 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中日關係展現強大韌性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日前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就王毅此次訪問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中日韓自貿協定的前景以及面向未來的中日關係等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孔鉉佑指出,在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中日雙方應不斷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攜手做大共同利益蛋糕,更加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中日關係邁上新臺階。
  • 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接受澎湃專訪:六提「穩定的中日關係」
    擔任駐華大使是垂秀夫第五次來華工作,正值日本政府換屆,日本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中心的玄關處也換上了一張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和垂秀夫的合影。「我相信雖然我們的首相換了,但對華政策大方向、大戰略還是不會有改變。」在垂秀夫看來,中日之間「最需要的是建立穩定的關係」,「我相信這就是菅義偉的對華政策」。
  • 新民環球丨讓中日民間好感度同步上升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長期致力於推動中日關係友好發展的大批政治家和民間友好人士相繼去世或退居二線,日本對華交往進入「青黃不接」時代。但目前日本社會中主張發展中日友好關係的觀點仍然是主流。首先,戰後日本社會長期形成的要求和平、反戰、反核的社會力量仍然佔據主導地位,這部分社會力量大多數堅決反對日本參與圍堵中國,主張推動兩國關係健康平穩發展。
  • 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照兩鄉:唐詩裡的中日文化交流
    兩個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其中在文化層面上的深入交流更是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當時主要的文學形式——唐詩,就對這種情況有了比較充分的反映。本文嘗試從唐詩的角度,對當時中日兩國文化的交流情況進行探討,一覽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況。
  • 中日書法名家京城揮毫再續「墨緣」 第35屆《中日名家書法聯展》開幕
    著名書法家、詩人、美術評論家、編輯出版家、北京晚報《墨緣》周刊顧問沈鵬先生在開幕式上致辭本屆書法聯展,延續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傳統,溝通了中日書法家對毛筆書寫的認知,加深了中日書法家彼此的了解。嘉賓籤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北京日報社老一代領導的倡導下,北京日報社和日本白扇書道會建立了友好關係,並且將雙方共同主辦中日友好書法展作為文化交流載體。迄今,北京日報社和日本白扇書道會的友好交往已經走過34個年頭。
  • 日本藤澤市代表團到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開展文化交流
    日本藤澤市代表團到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開展文化交流 2016-11-04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聚焦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西安開啟思想盛宴
    12月11日,2020年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交流研討活動在西安舉辦。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表示,青少年交流是中日友好往來的重要組成,為增進兩國相互理解、促進中日友好、夯實民意基礎發揮了獨特作用。為了促進恢復和擴大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張旭希望兩國共同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市場開發和宣傳推廣力度,積極開展更深入的市場調研,設計高品質修學旅行產品,培養更多青少年交流相關專業人才。通過開展體育、文化和旅遊等活動,增進兩國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認知。
  • 中日民間文化「雲」上交流|「日本傳統文房·文具線上展」在貴陽舉行
    近日,隨著「香道及文房展示專場」線上展如期推出,「和風雅翰:日本傳統文房·文具線上展」文化交流活動也圓滿落幕。為進一步加強中日雙方文化交流,弘揚傳統文化,加深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情誼,在貴陽市外事辦公室、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的支持下,日本貴州之友會、日本花道遠州流、日本香道直心流、日中傳統藝術交流促進會、榮寶齋貴陽分店攜手舉辦了「和風雅翰:日本傳統文房·文具線上展」文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