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壽命比較短,「人生七十」已是「古來稀」了。飽受苦難的老百姓只能把希冀寄託於蒼天,認為天神們能給他們賜福增壽,共享太平。老戲舞臺上的「踏八仙」也應運而生,成為一種農耕文化流傳至今。
浦江民間演戲,無論演壽戲、雨戲或節日喜慶的戲,在加演和正本前一般都要「踏八仙」,向蒼天祈禱。國家級非遺浦江亂彈的「八仙」有《天官賜福八仙》《蟠桃八仙》《追桃八仙》《對花八仙》等四五種之多。還有一種是從徽戲裡移植過來的《文武八仙》。踏什麼「八仙」要跟據實際情況而定。如祝壽就踏《追桃八仙》,八仙踏多了,就換換花樣來個《對花八仙》。但無論踏哪種「八仙」,最後部分都一樣,均以「三跳」(跳魁星、跳加官、跳財神)結尾,這叫殊途同歸。這「三跳」的戲曲行話也叫「三套頭」。下面僅以三種「八仙」為例加以說明。
一、《天官賜福八仙》
天官上場,先自我介紹:「吾乃紫嶶大帝,一品天官。今奉玉帝之命,邀同眾仙,前往皇生福地賜福而去。」這裡的「皇生福地」指演戲的地方。就是說仙人要把福澤降給演戲地方的一方百姓。緊接著是「四星」即福星、祿星、壽星、喜星上場。分列兩邊領受差遣。隨後上場的是張仙子和老壽星兩位仙家。天官問他們因何珊珊來遲。兩位答曰:「遲福遲壽。」聽罷吉利之語,天官說:「駕起祥雲,前往皇生福地一走。」此時,臺上同唱《八仙曲》,魁星以文昌筆點老壽星手中的仙桃,叫「點仙桃」。點畢,眾仙跪拜,鞭炮響起。於是眾仙們在嗩吶伴奏下唱著讚歌下界賜福去了。
結尾部分就是「三套頭」,即「三跳」。
一跳魁星。魁星由女演員扮演。上場時帶著醜陋的面具,穿著女性服裝,左手拿著魁星鬥,右手拿著文昌筆,在舞臺上做出各種「顯帽」「戴帽」「撐帽」的動作。在前臺魁星點鬥時,臺後由演大花臉角色的演員念白:「魁星出華堂,提筆寫文章。產下麒麟子,得中狀元郎!」「一出會員,二出解員,三出狀元!」「連中三元,萬代封侯!」魁星為何是這個樣子?又因何要在那頂狀元帽上做動作?傳說魁星是個醜女。不僅面容奇醜,且頭頂又大又尖,連帽子也戴不下。但她文才很好,上京考中了狀元,皇帝一看容貌太醜了沒給她做狀元。她被活活氣死,魂魄上天,玉帝知道後對這個才女深表同情,她自己做不了狀元,卻賜予她點天下所有狀元的特權。魁星到前臺的左右角和中間炫耀手中的狀元叫「顯帽」,示意這帽來之不易,你要去爭當狀元。她試著自己戴,因頭形不好戴不上,就用膝蓋將其撐大,最後還是戴不上,只得去點別人做狀元了。魁星一系列「跳」的動作,都有著潛臺詞,猶如在演啞劇。跳魁星結束,如這八仙是戶上踏的,這戶人家會把小孩抱上臺來,由魁星用文昌筆在小孩眉宇間點上一顆硃砂痣,並給他戴上那頂狀元帽,給個「學而優則仕」的好兆頭。
二跳加官。戴白面具上場的俗話叫「白糊面」,穿宰相服戴宰相帽,手拿三聖牌。這三聖牌上分別寫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也是老百姓的期盼。傳說他的原型是唐朝宰相魏徵。又因魏徵曾斬過龍,故踏八仙時如遇有燈頭迎到臺前,「跳加官」一段就要被刪去不演。
三跳財神。這個財神爺俗話叫「金糊面」,因演員戴的是金光閃閃的面具。「金糊面」穿黑蟒袍,戴財神盔,手捧大金元寶上場。他上場後要到臺口的左中右三個點拜謁,稱「拜三角」。他捧金元寶走臺步時常常往後打趔趄,那是說明金元寶很大很重。跳財神結束,如是集體演戲,為首者會將一個紅包放在金元寶上。如是戶家請踏八仙,該戶人家會把紅包送給「財神」,把金元寶捧回家。
「三跳」跳出了人民群眾的智慧和豐富想像力,也跳出了人民群眾美好的願望。
二、《文武八仙》
開頭叫「起霸」,這個「霸」似與唐朝京都長安前的霸陵橋有關,寓有威嚴吉祥之意。
天庭中的值日功曹催趕先上場。他的一系列表演程式顯示了這位天庭武將的武功和威風。做完全科動作後手執令旗下。接著文曲星唱著上場。旁隨二童子,一個手拿金帛,一個手拿筆和書。魁星隨上,站桌上。四龍套執文旗上,分列兩邊。催趕重上向文曲星傳達玉帝旨意。文曲星白:「侍侯們,駕起祥雲,往皇生福地一走。」唱著下。魁星隨下。緊接著孫悟空在一陣洪亮的長號聲中「騰雲駕霧」而上。此時四龍套執武旗上,分列兩邊。武曲星關公由周倉和關平陪同上場。亮相登位。催趕上傳達玉帝旨意。武曲星唱讚歌下。天官上場,亮相登高臺。坐定後白:「今奉玉帝旨意,邀同眾仙往皇生福地賜福而去。」催趕上場,向天官匯報已邀來眾仙。天官號令:「齊集畫堂!」這時,文武曲星分別從下臺角(也稱大角)和上臺角(也稱小角)上。他們面向天官一字排開,問天官:「召吾等前來,不知有何法旨?」天官答曰:「我等奉玉帝之命往皇生福地賜福增壽而去。」眾仙應曰:「領法旨。」此時,文武曲星各坐兩邊前臺角椅子,孫悟空站武曲星後,魁星站文曲星後。齊唱祝辭《霸陵橋》。唱畢,眾仙跪拜。
此時,臺前煙花爆竹齊鳴,不絕於耳。天上人間同樂,共慶娛樂昇平。眾仙慶賀畢,唱著頌歌,走舞臺陣勢下。後接「三套頭」。
三、《蟠龍八仙》
八洞神仙一對對唱上,分列兩邊。後王母娘娘上,居正位。鐵拐李、漢鍾離念詞為:海上蟠桃初熟。韓湘子、曹國舅念詞為:人間歲月如流。呂洞賓、張果老念詞為:開花結子幾千秋。何仙姑、藍採和念詞為:吾等同來上壽。全部上場後眾仙同唱《祝壽歌》,歌后跪拜。放炮仗。慶賀畢,王母娘娘等邊唱邊下。下接「三套頭」結束。這是個人物少、場面小的簡單「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