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考|浦江亂彈中的「踏八仙」

2021-02-19 浦江晚8點

     古代人的壽命比較短,「人生七十」已是「古來稀」了。飽受苦難的老百姓只能把希冀寄託於蒼天,認為天神們能給他們賜福增壽,共享太平。老戲舞臺上的「踏八仙」也應運而生,成為一種農耕文化流傳至今。

  浦江民間演戲,無論演壽戲、雨戲或節日喜慶的戲,在加演和正本前一般都要「踏八仙」,向蒼天祈禱。國家級非遺浦江亂彈的「八仙」有《天官賜福八仙》《蟠桃八仙》《追桃八仙》《對花八仙》等四五種之多。還有一種是從徽戲裡移植過來的《文武八仙》。踏什麼「八仙」要跟據實際情況而定。如祝壽就踏《追桃八仙》,八仙踏多了,就換換花樣來個《對花八仙》。但無論踏哪種「八仙」,最後部分都一樣,均以「三跳」(跳魁星、跳加官、跳財神)結尾,這叫殊途同歸。這「三跳」的戲曲行話也叫「三套頭」。下面僅以三種「八仙」為例加以說明。

  一、《天官賜福八仙》

  天官上場,先自我介紹:「吾乃紫嶶大帝,一品天官。今奉玉帝之命,邀同眾仙,前往皇生福地賜福而去。」這裡的「皇生福地」指演戲的地方。就是說仙人要把福澤降給演戲地方的一方百姓。緊接著是「四星」即福星、祿星、壽星、喜星上場。分列兩邊領受差遣。隨後上場的是張仙子和老壽星兩位仙家。天官問他們因何珊珊來遲。兩位答曰:「遲福遲壽。」聽罷吉利之語,天官說:「駕起祥雲,前往皇生福地一走。」此時,臺上同唱《八仙曲》,魁星以文昌筆點老壽星手中的仙桃,叫「點仙桃」。點畢,眾仙跪拜,鞭炮響起。於是眾仙們在嗩吶伴奏下唱著讚歌下界賜福去了。

  結尾部分就是「三套頭」,即「三跳」。

  一跳魁星。魁星由女演員扮演。上場時帶著醜陋的面具,穿著女性服裝,左手拿著魁星鬥,右手拿著文昌筆,在舞臺上做出各種「顯帽」「戴帽」「撐帽」的動作。在前臺魁星點鬥時,臺後由演大花臉角色的演員念白:「魁星出華堂,提筆寫文章。產下麒麟子,得中狀元郎!」「一出會員,二出解員,三出狀元!」「連中三元,萬代封侯!」魁星為何是這個樣子?又因何要在那頂狀元帽上做動作?傳說魁星是個醜女。不僅面容奇醜,且頭頂又大又尖,連帽子也戴不下。但她文才很好,上京考中了狀元,皇帝一看容貌太醜了沒給她做狀元。她被活活氣死,魂魄上天,玉帝知道後對這個才女深表同情,她自己做不了狀元,卻賜予她點天下所有狀元的特權。魁星到前臺的左右角和中間炫耀手中的狀元叫「顯帽」,示意這帽來之不易,你要去爭當狀元。她試著自己戴,因頭形不好戴不上,就用膝蓋將其撐大,最後還是戴不上,只得去點別人做狀元了。魁星一系列「跳」的動作,都有著潛臺詞,猶如在演啞劇。跳魁星結束,如這八仙是戶上踏的,這戶人家會把小孩抱上臺來,由魁星用文昌筆在小孩眉宇間點上一顆硃砂痣,並給他戴上那頂狀元帽,給個「學而優則仕」的好兆頭。

  二跳加官。戴白面具上場的俗話叫「白糊面」,穿宰相服戴宰相帽,手拿三聖牌。這三聖牌上分別寫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也是老百姓的期盼。傳說他的原型是唐朝宰相魏徵。又因魏徵曾斬過龍,故踏八仙時如遇有燈頭迎到臺前,「跳加官」一段就要被刪去不演。

  三跳財神。這個財神爺俗話叫「金糊面」,因演員戴的是金光閃閃的面具。「金糊面」穿黑蟒袍,戴財神盔,手捧大金元寶上場。他上場後要到臺口的左中右三個點拜謁,稱「拜三角」。他捧金元寶走臺步時常常往後打趔趄,那是說明金元寶很大很重。跳財神結束,如是集體演戲,為首者會將一個紅包放在金元寶上。如是戶家請踏八仙,該戶人家會把紅包送給「財神」,把金元寶捧回家。

     「三跳」跳出了人民群眾的智慧和豐富想像力,也跳出了人民群眾美好的願望。

  二、《文武八仙》

  開頭叫「起霸」,這個「霸」似與唐朝京都長安前的霸陵橋有關,寓有威嚴吉祥之意。

  天庭中的值日功曹催趕先上場。他的一系列表演程式顯示了這位天庭武將的武功和威風。做完全科動作後手執令旗下。接著文曲星唱著上場。旁隨二童子,一個手拿金帛,一個手拿筆和書。魁星隨上,站桌上。四龍套執文旗上,分列兩邊。催趕重上向文曲星傳達玉帝旨意。文曲星白:「侍侯們,駕起祥雲,往皇生福地一走。」唱著下。魁星隨下。緊接著孫悟空在一陣洪亮的長號聲中「騰雲駕霧」而上。此時四龍套執武旗上,分列兩邊。武曲星關公由周倉和關平陪同上場。亮相登位。催趕上傳達玉帝旨意。武曲星唱讚歌下。天官上場,亮相登高臺。坐定後白:「今奉玉帝旨意,邀同眾仙往皇生福地賜福而去。」催趕上場,向天官匯報已邀來眾仙。天官號令:「齊集畫堂!」這時,文武曲星分別從下臺角(也稱大角)和上臺角(也稱小角)上。他們面向天官一字排開,問天官:「召吾等前來,不知有何法旨?」天官答曰:「我等奉玉帝之命往皇生福地賜福增壽而去。」眾仙應曰:「領法旨。」此時,文武曲星各坐兩邊前臺角椅子,孫悟空站武曲星後,魁星站文曲星後。齊唱祝辭《霸陵橋》。唱畢,眾仙跪拜。

  此時,臺前煙花爆竹齊鳴,不絕於耳。天上人間同樂,共慶娛樂昇平。眾仙慶賀畢,唱著頌歌,走舞臺陣勢下。後接「三套頭」。

  三、《蟠龍八仙》

  八洞神仙一對對唱上,分列兩邊。後王母娘娘上,居正位。鐵拐李、漢鍾離念詞為:海上蟠桃初熟。韓湘子、曹國舅念詞為:人間歲月如流。呂洞賓、張果老念詞為:開花結子幾千秋。何仙姑、藍採和念詞為:吾等同來上壽。全部上場後眾仙同唱《祝壽歌》,歌后跪拜。放炮仗。慶賀畢,王母娘娘等邊唱邊下。下接「三套頭」結束。這是個人物少、場面小的簡單「八仙」。

相關焦點

  • 他一生唱戲、做戲、教戲 浦江老藝人的戲劇人生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浦江亂彈」是戲劇文化的活化石,它深深紮根於民間,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但是,隨著老藝人相繼過世,劇目唱腔逐漸消失。如今,真正懂得或掌握「浦江亂彈」劇目或唱腔的人已為數不多,亟待進行搶救保護。今年88歲的石助興是戲曲老前輩,他一生唱戲、做戲、教戲,晚年則從事「浦江亂彈」劇目唱腔整理保護。
  • 浦江第一民間樂團內幕大爆料
    浦江亂彈樂隊才叫一個「石破天驚」!浦江亂彈,是浦江人逢重大節慶、操辦家族大事時候首選的傳統節目。是當地老百姓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地域文化標誌之一。浦江亂彈起源歷史悠久,唱腔頗具特色,在江浙皖閩贛一帶亂彈中最有代表性,遂成浙江婺劇的主要聲腔和江西贛劇的一大聲腔,影響範圍廣泛。
  • 浦江1名銀行女員工與網友車震 遭性愛錄音敲詐40萬
  • 浦江論壇第二十三期美食評審「愛哈頓牛排」
    【主辦方聯繫方式】報名的網友請加浦江論壇美食群211451962歡迎商家聯繫我們參加活動!召集人聯繫方式:13600696767【報名方式】1、參與方式:關注浦江論壇微信公眾號:bbspj-com並將本文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截圖發送給公眾號,回復「美食」後會發送報名表給你填寫,提交後報名成功。。2、微信公眾號推送報名文章後,再取報名前13位網友。3、只限浦江論壇微信公眾號:bbspj-com報名。
  • 浦江論壇第二十四期美食評審「鹽色小菜」
    、微信朋友圈、微博6、等待下期美食評審公布名單店家介紹:浦江鹽色小菜是浦江極具特色的時尚餐廳。召集人聯繫方式:13600696767【報名方式】1、參與方式:關注浦江論壇微信公眾號:bbspj-com並將本文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截圖發送給公眾號,回復「美食」後會發送報名表給你填寫,提交後報名成功。。2、微信公眾號推送報名文章後,再取報名前12位網友。3、只限浦江論壇微信公眾號:bbspj-com報名。
  • 永嘉亂彈
    作為南戲的故鄉,戲文對於永嘉人而並不陌生,楠溪的每個村落中都有戲臺,演戲與書院、宗祠一起承擔了一方人的人倫教化。戲中揚善懲罪的故事,使不識字的村婦、農人受了文化的薰陶,學會了做人道理,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楠溪的耕讀生活為永嘉亂彈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文化基礎與市場。
  • 傳說中的八仙還分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這也是根據中華神話創作,背景是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簡稱八仙。關於八仙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有所耳聞,俗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便有所指。而他們分別是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呂洞賓(呂巖)、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事實上,這是明代吳元泰的分法。更早的時候,還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和宋元八仙,而且這8個神仙還不固定。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牛郎織女屬於哪八仙?
    從明代《東遊記》中流傳下來的這八位神仙,在民間可謂是人氣極高了。但你不一定知道的是,單論「八仙」的話,在古代神話裡可有著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這樣的區分了。 同時,你想不到的是,牛郎和織女也都曾屬於八仙之一,這是不是和你所了解到的不太一樣?在我們記憶裡的,八仙好像並沒有這兩位的名號,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們屬於哪八仙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 影像 | 楊爽:永嘉亂彈
    作為南戲的故鄉,戲文對於永嘉人而並不陌生,楠溪的每個村落中都有戲臺,演戲與書院、宗祠一起承擔了一方人的人倫教化。戲中揚善懲罪的故事,使不識字的村婦、農人受了文化的薰陶,學會了做人道理,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楠溪的耕讀生活為永嘉亂彈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文化基礎與市場。
  • 【聽亂彈】《西安事變》選段 張雅琴
    【聽亂彈】《西安事變》選段 張雅琴 你傷獨女眾傷伴 國讎家恨恨難填 小玲灞橋血花濺 滴血勝過語萬千 血花濺喚起同胞千千萬 血花濺激勵戰友赴驪山 抬屍體昂首邁步渾身膽 踏血跡同仇敵恨肩並肩
  • 【文學選編012】徐千意/詩詞選編/沁園春×浦江葡萄
    文/徐千意 (文學選編) 《沁園春*浦江葡萄》 玉架鋼棚,手段如神,別築洞天。 喜上山後代,聰明多智,勤勞勇敢,力踏艱難。 荊路探尋,棘山摸索,終見光明百卉妍。 名牌樹,做陽光產業,再譜新篇。 輕波白浪千幡,巧藏著瓊瑤碧玉圓。 笑碰頭撞眼,拂腮誘鼻,頻翻口水,情鎖難拴。
  • 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歌》是中國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
  • 問道武當:武當山八仙造像與八仙信仰(宋晶)
    今天,我們在武當道教建築中,還可以看到許多八仙造像,它們多塑造於明清時期,其組合已經基本定型:即鍾離權、呂洞賓、李鐵拐、張果老、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曹國舅八位仙真,有些地方也有「上八仙」中的福、祿、壽神,以及禧神等神仙造像。雖然這些八仙造像的質地有銅鑄飾金,有木雕石刻,造型有大有小,有莊有諧,但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反映了明清時期武當道教八仙信仰的盛行和特色。
  • 八仙的故事
    本文轉自長治市旅遊集散中心八仙是神話傳說中的八位仙人。
  • 飲中八仙歌
    竹林七賢、飲中八仙是歷代文人、畫家創作的主題,竹林七賢展現的是魏晉風度,飲中八仙則是大唐盛世的一個縮影。
  • 浙江浦江的元宵節美食「麥餅」,又大又圓,寓意好,你吃過嗎?
    這一天,東北人吃凍果、凍魚肉;廣東人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以求吉祥;在陝西,人們有吃「元宵茶」的風俗,即在熱湯麵中放進各種菜和水果,很像古時的「元宵粥」;而在浙江金華浦江,人們有吃吃饅頭、麥餅的習俗。麥餅有甜有鹹,甜的以糖和芝麻為餡,鹹的內放蝦皮、蔥花、肉丁、香乾,或摻以蛋等為餡,擀成團扇大小狀,烙熟即成。在浦江,手巧的農婦經常用麥餅招待客人,尤其在元宵節,在浦江基本上每家每戶都吃麥餅。
  • 道教神仙中的八仙,他們都有著什麼本領,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我國古代歷史上同樣創作了很多的神仙,其中道教的八位神仙非常的出名,他們的故事被人們所傳頌,他們就是所謂的八仙。今天我們看一下這八仙都有誰,並且都有著怎樣的故事吧。八仙之首是鐵拐李,在我們所看到的一些影視作品中,鐵拐李是用拐的。他的形象是瘸腿的乞丐,並且非常的邋遢。實際上鐵拐李的樣貌並非如此,原來的鐵拐李相貌堂堂,是一個非常俊美的男子,但是後來為什麼,以這幅相貌面對世人呢?
  • OSChina 周二亂彈 —— 富貴舔中求
    Osc亂彈歌單(2019)請戳(閱讀原文)【今日歌曲】
  • 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何仙姑
    有太白金星、赤腳大仙,也有月中嫦娥,和一群花枝招展的仙女。同樣,道家八仙之中不只有喝酒的鐵拐李,儒雅的呂洞賓,也有一位女性——何仙姑。沒有女人的世界是不完整的。人間如此,仙界亦如此。比如有玉皇大帝,也有王母娘娘。天上,除了二十八宿、太白金星、赤腳大仙之類,還有月中嫦娥,和一群花枝招展的仙女。這樣的世界才不會寂寞。
  • 國家級期刊深度報導省級非遺項目《永嘉亂彈》(收藏)
    楊爽作為南戲的故鄉,戲文對於永嘉人而並不陌生,楠溪的每個村落中都有戲臺,演戲與書院、宗祠一起承擔了一方人的人倫教化。戲中揚善懲罪的故事,使不識字的村婦、農人受了文化的薰陶,學會了做人道理,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楠溪的耕讀生活為永嘉亂彈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文化基礎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