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飲中八仙是歷代文人、畫家創作的主題,竹林七賢展現的是魏晉風度,飲中八仙則是大唐盛世的一個縮影。
飲中八仙源於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杜甫在這首詩歌中形象描繪了上至達官貴人、中至墨客文人、下至市井小人的八個人物代表。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這八個人物分別是:
詩人賀知章,飲中八仙年紀最長的,對李白有知遇之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是他的名句。
汝陽王李璡,當今皇上的侄子,封汝陽王。
左丞相李适之,也是皇親國戚,後被奸相李林甫迫害,罷相,自殺。
美少年崔宗之,官二代,他老爸官至宰相。
官員蘇晉,喜歡喝酒,又崇佛尚禮。
詩人李白,不用介紹,大家都知道。
草聖張旭,以狂草著稱於世,據傳張旭是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草書奧妙。
酒徒焦遂,焦遂只是個平頭百姓,據說有點口吃,但語出驚人。
《飲中八仙歌》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
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
高談雄辯驚四筵。
賀知章喝多了,騎馬像乘船一樣,搖搖晃晃,眼花跌落入井中還能繼續酣睡。
汝陽王李璡酒喝三鬥,仍然可以去覲見天子,路上遇到拉酒的馬車,不禁口水直流,恨不得跟皇上申請,把灑泉做為他的封地。
左丞相李适之每天光喝酒就要花費萬錢,飲酒如巨鯨虹吸百川,他一心想逃離官場,只做一個喝酒的聖賢。
崔宗之是官二代,高富帥,玉樹臨風,酒喝到量,白眼朝天,不可一世。
蘇晉是位高官,平時喜歡吃齋念佛,參禪入定,但一見到酒就把佛門戒律都忘了。
李白應召入宮,侍奉天子貴妃,吟詩作對,但常開小差到酒肆飲酒,酒醉輒睡在酒家,皇上和貴妃在沉香亭遊宴,叫他過去做詩,他說臣喝多了,上不了船。
張旭是唐代的草聖,他的書法與公孫大娘的劍舞齊名,三杯過後,才有靈感,脫帽露頂,揮灑自如,如有神助。
焦遂是他們的酒友,史書沒有記載,但也非平常人,五杯下肚,高談闊論,卓然不群,語驚四座。
這首詩歌的重點是李白和張旭,其它的人物都是陪襯。
李白自號「楚狂人」,一生與酒結緣,與酒有關的詩歌不計其數: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以及最有名的《將進酒》: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李白是狂,張旭是顛。
據說張旭酒醉之後,披頭散髮,直接以頭髮蘸墨,以頭做筆,有點類似於現代的行為藝術。
張旭不但以書名世,而且以詩名世:
山光物態弄春暉,
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
入雲深處亦沾衣。
與張旭齊名的還有懷素,他們都是唐代的書法家,都被喻為「草聖」,懷素也嗜酒如命,古有「顛張醉素」之說,懷素在《自敘貼》中寫到:
以狂繼顛,誰曰不可。
醉來信手兩三行,
醒後卻書書不得。
對於張旭的書法,唐代的李白和宋代的米芾都頗有微詞:
王逸少,張伯英,
古來幾許浪得名,
張顛老死不足數,
我師此義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
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米芾也曾與朋友論書:
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
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
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
這裡的張顛,指的就是張旭。
李白和米芾都十分推崇懷素,李白還專門做《草書歌行》來讚美懷素的書法。
這裡不再贅述,下期再寫懷素。
敬請期待。
附:濤子小草《飲中八仙歌》
掃描圖中二維碼,關注濤子公眾號